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3篇)1.docx

    • 资源ID:426428       资源大小:24.17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3篇)1.docx

    1、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3篇)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1工程地质实习让我收获颇丰。在实习过程中,我不仅提升了自己 的专业技能,还学会了如何适应工作环境和处理工作中的问题。同时, 我也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找到了提升自我的方向。这次实习 让我更加成熟、自信,也为我未来的职业生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2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我深刻认识到了实践的重要性。在实习 中,我积极参与各种工程地质项目的实施,与团队成员紧密合作,共 同解决问题。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明白了团队协作的力量,也为我未来 的职业生涯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3工程地质实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学的魅力。在实

    2、习中,我不 断学习和探索新的知识领域,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同事和导师沟通交流,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 素质。这次实习让我更加热爱地质学这个专业,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 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4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对地质学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实地考察中, 我亲眼见证了各种岩石、地质构造的形成与变化,感受到了大自然的 鬼斧神工。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 题。这次实习不仅丰富了我的专业知识,也锻炼了我的实践能力。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5工程地质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难忘的经历。在实习中,我接触到 了各种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通过实地

    3、勘测和数据分析,我逐渐学会 了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次实习不仅提升了我的专业技 能,也培养了我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6工程地质实习让我对地质工程有了更加直观的认识。在实习中, 我参与了地质勘察、岩石分析等工作,深刻感受到了地质工程的重要 性和复杂性。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运用专业工具和技术手段去解决 问题。这次实习让我更加坚定了从事地质工程的决心。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7工程地质实习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实习 过程中,我通过观察和操作,不断加深对工程地质理论知识的理解和 应用。同时,我也学会了如何与团队成员协作,共同完成任务。这次 实习让我更加明确

    4、了自己的职业方向,也为我未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 的基础。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8在工程地质实习过程中,我不断挑战自我,努力克服各种困难, 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这次实习不仅锻炼了我的意志品质,也让我 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职业方向,激发了我对地质工程的热爱。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篇9作为一名大学生,参与工程地质实习让我有了更深入的体验。实 地观察与操作让我对地质构造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同时也让我深刻体 会到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的重要性。这次实习不仅增强了我的 实践能力,也锻炼了我的问题解决能力,为未来的工作积累了宝贵的 经验。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10工程地质实习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在实习中,我不

    5、仅学到了 很多实用的知识和技能,还学会了如何适应职场环境,如何处理工作 中的人际关系。这次实习让我更加成熟、自信,也为我未来的学习和 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 篇11一、实习概述实习目的:工程地质实习是港航专业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践教学 和课堂理论教学具有同等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实习的目的在于通过实 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条件下的地质问题 的能力。实习任务:1、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 上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 力,加深对其认识

    6、3、运用自己所观察到的具体的实际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加深对 地质学习的系统理解。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 学生的人文素质。实习时间:两天(周六、周日)实习地点:周六: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背斜、向斜、褶皱等)、大石碑公 园(汤山公园)(断层等)周日:南京地质博物馆(各类矿物、岩石等)实习完成情况:由于实习期间小雨淅沥,第一天去青龙群人工剖面和汤山公园的 时候,行途艰难,但实习任务都完成了,第二天由于天气情况原定于 去方山后临时改去南京地质博物馆,实习任务完成良好。二、习地区地质概况1、地层岩性(部分)青龙群(Tl+2q)厚度约500m,与大隆组整合接触。在棒槌山西

    7、端人工剖面其下部暴露清楚,称为下青龙组(Tlx), 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黄绿色页岩、泥岩,夹薄层微晶灰岩,产蛇菊石、克氏蛤。中部为灰色薄层微晶灰岩与黄绿色页岩,黄褐色泥岩互层,层理 清晰,产佛来明菊石等。上部为灰色中厚层、薄层微晶灰岩夹黄褐色泥质微晶灰岩、钙质 页岩及薄层瘤状微晶灰岩、微晶砾屑灰岩。顶部为厚层微晶灰岩,被覆盖,在死虎岩附近山包上出露清晰。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均很发育。青龙群上部称为上青龙组(T2s),厚度约300m。剖面在死虎岩附 近山包上出露完整,可分为三部分:下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灰岩夹紫红色泥质微晶灰 岩及瘤状灰岩数层(47层),产多瑙菊石、荷兰菊石等化石

    8、中部为灰色中薄层微晶灰岩,蠕虫构造及其发育。上部为灰黄色中层泥质微晶灰岩夹厚层及薄层微晶灰岩。顶部为纹层状白云质灰岩。在各层灰岩中缝合线构造极其发育。2、地质构造汤山位于青龙山-汤山一一仑山复式大背斜中段,背斜轴在这 一带昂起,构成一个短轴穹隆状背斜。背斜核部出露寒武系、奥陶系 地层。背斜北翼陡,南翼缓,西端向西倾伏,东端向东倾伏。汤山背 斜北翼发育有次一级的向斜(陡山向斜)和背斜(孔山背斜)。向斜构成 中列山主体,向斜南翼陡,地层倾角常达70°;80°;,局部 直立甚至倒转,北翼倾角25°;35°;,向斜轴面向南倾斜。 陡山顶为向斜核部,现采场平台仍可见部分向斜核部

    9、地层(栖霞组) 出露。背斜紧靠向斜北侧,严格与向斜平行展布,组成大部分中列山 之北坡,仅孔山主峰位于背斜核部。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地层 倾角陡,通常为80°; -90fedeg;,背斜轴面南倾。在陡山北坡雪 浪庵大冲沟西侧石榴庵背斜核部出露地层为五通组。从地貌发展阶段 看,该区域剥蚀作用进行得相当深刻,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现象比 较普遍。实习区域断裂构造出露也较清楚。横向平移断层、正断层以 及纵向的逆断层相当发育,陡南逆冲断层、陡西平移正断层以及陡山 北坡的地垒构造出露都很清楚。在陡山北坡采石公路沿线,可以观察 位于背斜南翼近核部位置顺层侵入的闪长吩岩出露,为燕山早期的产 物。3、其

    10、他地质现象实习路线沿途还可见滑坡、重力折曲、风化分带、岩溶等地质现 象,可拍摄照片或绘制信手剖面图。泉水有孔山寺泉和棒槌山泉出露,均为上升泉。4、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部分)宁镇地区是下扬子断裂拗陷带的东段。从震旦纪到早古生代末, 这里地壳比较稳定,运动缓和,只有多次轻度的升降;整个环境是浅 海,堆积了厚度3000余米的石灰岩、白云岩、页岩、砂岩地层,化 石丰富。有时有硅质物供应,在震旦、寒武、奥陶及志留系等地层均 或多或少出现过薄层的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后者在碳酸盐地层中)。志 留纪末期,华南发生了强烈的加里东运动,本区受到深刻的影响,海 水退却,成为陆地,接受剥蚀。早中泥盆世的沉积物很不发

    11、育。到晚 泥盆世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开始堆积了平原型河流沉积,随着出 现了大型的湖泊沉积。这就是上泥盆统的石英砂岩和页岩地层。局部 地区堆积了薄薄的赤铁矿层。早石炭世,本区处于海陆交互地带,海 水时进时退,堆积了具有滨岸沉积特征的下石炭统的灰岩、页岩、砂 岩。从中石炭到早二迭世,本区地壳稳定而缓慢的持续下沉,在沉陷 得到沉积物补偿的条件下,堆积了浅海的碳酸盐沉积,这时气候温暖, 海中生物繁盛,化石丰富。从远处周期性地运来的硅质物质,它成为 薄层硅质岩或燧石结核形式堆积下来。在早二迭世末期还堆积了含镒 磷的沉积物,这就是下二迭统孤峰组,在局部地方有开采价值。早晚二迭世之交,地壳有一度重要的上升

    12、隆起过程,称为东吴 运动,使本区海水退却,成为滨海沼泽环境,从而堆积了上二迭统的 含煤地层,这就是龙潭煤系地层。东吴运动毕竟还是短暂的,到二迭 世后期,海水复行侵入,直到中三迭世后期为止,本区又堆积了浅海 特征的上二迭统大隆组,下、中三迭统青龙群。青龙群沉积过程中, 整个下扬子拗陷已经有明显的收缩,海水逐渐变浅,青龙群的顶部出 现了在海湾、泻湖环境下形成的石膏沉积。青龙群沉积完毕以后,本 区发生了印支运动的第一幕,这是地壳运动性质的一次突变,有古生 代以来长期的升降运动性质转化为褶皱的性质,青龙群以及以前的老 地层全部参加到褶皱中,形成了宁镇山脉的雏形。整个下扬子的山脉 淮阳山脉也是因为这一

    13、运动而奠定轮廓,地质上称这一运动为淮阳 运动,在宁镇地区称为金子运动。由于金子运动结束了下扬子地带长 期海侵的历史,使之成为陆地。在金子运动形成的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中、上三迭统的黄马青群沉 积,它与青龙群在许多地方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它的底部普遍 堆积有数十米到一二百米厚的碳酸盐质角砾岩。黄马青群堆积的晚期, 气候由干热转为湿热,地势变为比较平坦,在局部地方形成含煤沉积, 这就是黄马青群上部局部出现的范家场组含煤地层。此后,地壳运动 再次剧烈进行,使包括上三迭统在内的所有地层褶皱。这次地壳运动 是金子运动的继续和发展,属于印支运动的第二幕,称为南象运动。 在南象运动的作用下,宁镇山脉的格架全

    14、面完成。地貌上是山脉和山 间盆地相交织。在山间盆地中堆积了下、中侏罗统的象山群砂岩、页 岩沉积,其底部是河流沉积,中上部过渡为湖泊沉积,局部地点有煤 的形成。象山群与下伏地层在许多地方都是明显的不整合接触,如栖 霞山附近的南象山,它不整合地盖在下二迭统栖霞组之上,有的地方, 如西岗附近它不整合地盖在中、上三迭统黄马青群之上。象山沉积以后直至白垩纪末期,这里地壳运动频繁,主要形式是 差异性质的断块运动。断裂极其发育,沿断裂的垂直位移量很大,在 断裂下落的部位形成盆地,堆积了很厚的上侏罗统到白垩系的洪积与 河湖沉积,形成很厚的砾岩、砂岩和页岩。同时,由于断裂切割相当 深,地壳深处的岩浆沿断裂带上升

    15、侵入和喷出,因而陆相地层中同 时产出很多的中酸性的火山熔岩、凝灰岩。此外,大量的中酸性侵入 岩也侵入到前第三系地层中。侏罗纪、白垩纪是本区岩浆活动高潮时 期,形成了内生金属矿床,如栖霞山大型铅锌矿,汤山附近的铜矿等。侏罗纪到白垩纪的地壳运动统称为燕山运动。相应的地层之间出 现了不整合接触关系,但地层的褶皱比较缓和而开阔。第三纪以来,地壳仍有大幅度的差异升降,在内陆盆地中堆积了 厚度很大的陆相砾岩、砂岩、页岩地层。第三系的一些层位是有利的 生油地层和找油对象。由于地壳运动和缓、微弱,第三系地层产状极 其平缓。但第三纪末期第四纪初期,发生了一些重要的断裂,它切割 到地壳深部,有的甚至与某些深达上

    16、地幔的断裂相沟通,使深部的玄 武质岩浆上升、喷溢,形成了南京附近的一些中心式火山喷发及玄武 岩层的堆积,例江宁方山和六合方山都保存了较好的火山地形。一、实习内容成果(一)、时间:12月12号,星期六,小到中雨地点:小铁路青龙群人工剖面、大石碑公园内容:观察背斜、向斜、褶皱、断层等地质构造现象。今天早上8: 15我们从俊园门口齐装出发,小雨淅沥,但不减我 们的兴致。半个多小时到达目的地,路途泥泞,我们徒步走上山去, 看到了背斜、向斜、褶皱。通过现场观察回归课本,对地质构造现象 有了更深的认识。了解到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岩层相背倾斜,核 心岩层时代较老,两侧依次变新并对称分布,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17、两 侧岩层相向倾斜,核心岩层时代较新,两侧依次变老并对称分布。背 斜,向斜是褶皱的两个基本类型,褶皱就是多个连续的背斜,向斜。 老师还给我们讲了一些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道理。在野外为了识别 褶皱,我们一般可沿垂直于岩层的走向进行观察,首先根据岩层是否 对称重复,判断褶皱是否存在,然后对比褶皱核部和两翼的岩层的新 老关系,判断褶皱是向斜还是背斜,最后根据两翼岩层的产状,判断 褶皱是直立的、倾斜的,还是倒转的。通过观察和聆听老师讲解,我 们对地质构造现象有了更深的认识。看完背向斜、褶皱,我们又去了汤山公园,看到了著名的阳山碑 材和一线天。阳山碑材又名孝陵碑材,位于南京江宁区汤山镇孔山(又 名阳山)

    18、西南麓,公元14202X明成祖朱棣起兵夺得他侄儿的帝位,为 笼络人心,稳定政局,就决定要一巨型石碑以表彰朱元璋的功德,并 显示自己是朱元璋的嫡系。于是,他征集了全国万余工匠依阳山南麓 开凿碑材三块。其中碑座石材高13米,宽16米,长30.35米,重达 1. 6万吨;碑身石材长49. 40米,宽4. 4米,高10. 7米,重约8700 吨左右;碑额石材高10米,长20. 3米,宽8. 40米,重约6千吨左右。 若此碑立起总高为78米,重3.1万吨,是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碑。 阳山碑材现存的碑座、碑额、碑身更像3座独立的山石。碑座石材底 部已凿空。碑额呈椭圆形,石面上有龙头、爪、身的雕刻痕迹,碑额

    19、石材的底部也已凿空,用3行石柱支撑。位于碑额石材后方的碑身横 卧在地上,底部同样凿空,也有3行石柱支撑。自六朝以来,阳山碑 材就被用做陵墓柱础石刻的建材,现尚存古采石场遗迹约3万平方米。为取此石材,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非凡的艰辛与血汗,数千民工,石匠累死皇家采石场,今碑石附近坟头村即是当时民工的合葬地。这 三块石材都已成形,其中碑额已与山体分开,碑身、碑座也仅有一端 相连。我们还看到了断层,了解到断层是岩石受力发生断裂,断裂面两 侧岩石存在明显位移的断裂构造。断层的规模大小不等,大者沿走向 延伸可达上千公里,向下可切穿地壳,常由许多断层组成,称为断 裂带;小者可见于手标本。几何要素,断层由断层面

    20、和断盘组成。断 层面是岩石沿之发生相对位移的破裂面,简称断面,可以是一个单 一的面,也可以是一个有一定宽度的带。断层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断 层线。断盘指断层面两侧的岩块。位于断层面之上的一盘称为上盘, 断层面之下的一盘称为下盘。如断层面直立,则按其相对于断层走向 的方位来描述。断层是地壳上部构造层次脆性剪切变形的典型产物。有的大断层 向深处其倾角逐渐变缓,使断层面成凹面向上的弯曲,其剖面似铲 形或犁形,称铲状断层或犁式断层。在地壳深处的韧性变形域,相当 于断层的两盘作相对剪切位移的变形带称为韧性剪切带。研究方法主要是在野外如何识别断层,确定断层面的产状,判 断断层的运动性质,测定其两盘相对位移的

    21、距离,分析断层形成的 时代及活动历史。常见的识别断层及其两盘相对运动方向的标志有: 地质体的不连续。地层、岩脉和矿脉等在平面或剖面上突然中断或错 开,表明断层的存在,并可求其断距。地层的重复或缺失。走向断层 常见的一种效应。结合地层与断层两者产状的关系,可以判断是正断 层还是逆断层。一般正断层造成垂向上的地层缺失,逆断层造成垂向 上的地层重复。擦痕是断层面上两盘岩石相互摩擦留下的痕迹。断层 面有时被磨光,并附有铁质或硅质的薄膜,光滑如镜,称为摩擦镜 面。其上的平行细纹指示了两盘相对运动的方向。断层面上生长的石 英或方解石纤维状晶体,貌似擦痕,称为擦抹晶体。它们是在断层运 动过程中平行运动方向生

    22、长的晶体,纤维方向代表了断盘相对位移 的方向。牵引构造。断层运动时断层近旁岩块受到拖曳造成的岩层局 部弯曲,或岩层由塑性变形进一步发展而破裂成断层时留下的弧形 弯曲。弧形凸出的方向大体指示所在盘的相对运动方向。断层岩。断 层带中因断层动力作用被搓碎、研磨而改造的岩石。有断层角砾岩、 碎裂岩及断层泥等,是脆性变形的产物,常见于一般断层中。糜棱岩 是另一种常见于大断层带中的岩石,它是深处韧性剪切变形的产物 (见韧性剪切带)。此外,地貌现象(断层崖、错断山脊、水系突然改 向等)也有助于识别断层,尤其是活动断层。实习收获和体会工程地质学的实习在于通过实习学习使学生具备分析、解决在实 际工程中出现的简单

    23、条件下的地质问题。通过这次的实习我对这门工 程地质学的了解更深一层,把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联系起来, 初步能够在野外认识识别矿物和岩石,加深了对岩石的层理,结构构 造的理解,学会了对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能力。实习期间,我们在老 师的带领下了解和认识了实地勘察的方法和所要注意的方面,并且通 过回归课本加深理解,对以后更好地将地质学所学到的东西运用在工 程建设中有很大的帮助。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12一、实习内容:南望山南坡,北城口南侧,地质大学北区西南角公路拐角处,地 质大学北门南望山汽车站构造地质学习二、实习目的:学会掌握使用地质罗盘仪和锤子的方法;掌握测量岩层产状的方 法,并学会认识简单

    24、的地层,褶皱,断层,及其他地质现象,定点描 述,勾画地质界线,做地质剖面图;辨认不同的岩石,观察其特征; 学会用穿越法和追踪法测绘地质界线或断层。从而使我们对工程地质 勘探方法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为今后地质、岩土方面的专业课学 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联系实际,为今后的专业的学习以及到工地上 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实习过程:早上7: 30我们从学校出发,到达南望山南坡后,首先,学习和 练习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具体的操作方 法如下:测量走向:将仪器盖子开到极限位置,松开磁针锁制器,使 磁针能自由旋转。将一起下侧的棱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上下左右调 整使圆水准泡居中(注意不要

    25、让罗盘长边下侧离开地质界面)。此时, 罗盘长编下侧既相当于走向线。由于走向有两个方位,所以可读南针, 也可读北针,刻度盘上的数值既为地址界面走向就是方位角的走向。测量倾向:将一起上盖的背面紧贴欲测的地质界面,调整罗盘仪使水准泡居 中。此时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就是该界面的倾向。(切记, 此时只能读北针所指的刻度盘的数值,倾向只有一个方向)。若倾角 较小,也可用连接合页下下边的一起外壳短边紧靠欲测的地质界面。 调整水准泡居中,读磁针北针所指的刻度盘上的数值亦可。测量倾角:将一起上盖开启到极限位置,并且将罗盘仪侧边紧靠地质界面并 且垂直于界面走向线,让长水准泡居于下方,旋动测角旋纽,调长水

    26、准气泡居中,此时倾角指示盘在下刻盘指示的数值即为该地质的倾角。 在实际测量中,如果倾角较大,则可只用测倾向和倾角,如果倾角较 小(20?),为了提高精度,则首先要测走向且标记走向线,然后测 倾向和倾角。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后,老师带我们对南望山上的一些 岩石进行辨认,并对南望山的地质进行讲解。1、自然经济地理研究区位于大别山南缘,江汉平原北东缘。地貌上以低山丘陵区 为主,主要由南望山、喻家山等多个低山丘组成,呈近东西向断续展 布,与东湖等天然湖泊交相呼应。低山坡角较缓,在1035,海拔 高程一般在60-110米,海拔最高者为喻家山(149. 4米),最低洼处 为东湖。海拔100米以上者多见有基岩

    27、出露,海拔IOO米以下的低丘 及山间凹地多为近代残坡积物堆积。研究区内以黄棕壤土和少量红壤 土为主,垄岗中部以黄棕壤土为主,土质粘性重,垄岗上部为少量红 壤土,酸性强,土层薄。区内地下水赋存在碳酸盐岩类含水层及碎屑 岩裂隙水含水层中,富水性极不均一,多被第四系覆盖。在岩石破碎、 断裂发育,岩溶发育处,岩溶水及裂隙水明显富集。区内地下水化学 类型主要为重碳酸盐类地下水,属低矿化度淡水,水质较好。2、地层研究区的地层跨及秦岭、扬子两个一级地层区,第四纪堆积物分 布最广,占总面积80%以上,基岩仅在南望山、喻家山、九峰山、狮 子山等低山处有出露,主要为志留系粉砂岩、泥盆系石英砂岩、石炭 系灰岩、白云

    28、质灰岩、二叠系硅质岩等。志留系页岩常组成背斜核部, 背斜两翼依次为泥盆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不同时代岩层。研究区由于受到第四系覆盖、河湖众多及构造因素的影响,使地 层出露不全,仅出露有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泥盆统五通组,(D3w) 下二叠统孤峰组,(PIg)以及第四系沉积物(Q),石炭系地层未见地表 出露。地层岩性组简述如下:中志留统坟头组(S2f):上部为灰褐色厚层状中粒石英砂岩、长 石石英砂岩、粉砂岩(图1);中部为一套棕黄色中厚层状一厚层状杂 砂岩夹粉砂质页岩,局部含磷结核;下部为黄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 泥质粉砂岩。上泥盆统五通组(D3w):上部为灰白色厚层状纯石英砂 岩,偶夹

    29、白色粘土层;下部为灰白色厚层一巨厚层状中细粒石英质砾 岩、含砾石英砂岩,砾石为脉石英。与下伏中志留统坟头组(S2f)地 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接触面上可见铁铝质古风化壳。石炭系未 见出露。下二叠统孤峰组(PIg):上部为灰色薄层一厚层状硅质岩(图 2);下部为灰黑色厚层状瘤状灰岩,白云质灰岩,与下伏地层接触关 系被覆盖。第四系(Q)全新统为冲积、湖积、湖冲积层及坡残积成因 的砾石、砂粘土等。3、构造研究区在大地构造位置上处于扬子板块北缘,襄樊-广济断裂南 部,主要受控于燕山期构造运动,发育一系列走向EW至NWW向的线 型褶皱,NW、NWW. NE和近EW向的正断层、逆断层及逆掩断层。其 中,

    30、褶皱在本区占主导地位,并对其它构造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主体 构造线近东西向,在南北向主应力作用下,还发育有其它一些次一级 的构造形迹。区内现代构造运动呈缓慢下降趋势,新构造运动升降幅 度不大,是一个相对稳定地区。(1)褶皱本区褶皱自北向南依次有:磨山向斜:位于磨山113.9-6. 4高地。这是本区发育较为完整 的、轴迹呈近EW向延伸的小型开阔向斜。该向斜核部地层由上泥盆 统五通组含砾石英砂岩、石英砂岩所组成,构成了山脊,是向斜成山 的实例。向斜两翼地层由中志留统坟头组泥质页岩、粉砂岩、砂岩组 成。岩层相向倾斜,北翼产状为1703040,南翼产状为102030 50o近核部岩层倾角变缓,一般在15

    31、20;转折端圆滑开阔,轴面近 直立;枢纽在东西两端仰起,在区域上长20公里,宽0. 81公里,属 于直立倾伏型褶皱。大李村背斜:位于磨山一风筝山之间,与磨山向 斜平行展布。核部由中志留统坟头组砂页岩组成,北翼为磨山向斜的 南翼,南翼依次由上泥盆统五通组、石炭系、下二叠统孤峰组组成, 地层发生倒转,向北倾斜,倾角70左右。区域上长40公里,区内宽 2公里,由于覆盖区影响,褶皱形态未及磨山向斜清楚,但是根据核 部宽度和两翼产状变化,可以判定该背斜应为一转折端宽缓的倒转箱 状背斜。园林学校向斜:位于风筝山一喻家山之间,为大李村背斜相 邻褶皱。核部被第四系覆盖,北翼与大李村背斜共翼,南翼依次出露 上泥

    32、盆统五通组、下二叠统孤峰组、中志留统坟头组,产状为350 104080,延伸长40公里,西至长江大桥。宽度小,表现为箱状向 斜。(2)断层本区断层主要是基于褶皱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可分为近东西向的 纵断层和近南北向的横(斜)断层。断层规模相对较小,平面上延伸不 长,如地大水塔断层。纵断层组:已观察到的纵断层有磨山、风筝山 南北坡、喻家山共四条,它们规模大小不一,走向近东西。标志为地 层缺失、产状突变、岩石破裂、摩擦镜面和阶步发育等,并常被横(斜) 断层切错。断层面均较陡立,微向北倾斜,断面擦痕多组,属多次活 动断层性质。横(斜)断层组:野外观察到如磨山南北坡、喻家山等地, 走向近南北,标志有地层

    33、沿走向被切错、切割纵断层、破碎带、向斜 核部宽窄突变等。断层面较陡,倾向或东或西。4、构造剥蚀地形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校区至磨山一带为构造剥蚀地形,由南至 北分布有三条走向近东向的山脊。南侧为南望山一喻家山,其主峰分 别为139米、149.5米。中间展布的有都山、猴山、风筝山及团山。 北为磨山,主峰高116.4米。山脊之间为高程24-58米的岗状平原。 该区在2亿多年前沉积了一套砾岩、砂岩、页岩、灰岩及硅质岩。由 于受到中晚三叠世后期印支-燕山运动的影响,产生了近南北方向的 强烈挤压作用,从而使三叠系至志留系发生了显著的缩短,形成强烈 褶皱。褶皱轴迹方向近东西,并伴生有走向近东西的断层和其它

    34、方向 的断层,从而垫定了走向东西延伸,南北起伏的山峦地形。据对武汉 地区地貌发展史的研究,喻家山至磨山所见比高10100米的山梁, 为早第三纪末喜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夷平面(准平原化)。本区在喜山运 动时期,地壳强烈上升,遭受剥蚀,早更新世早期,地壳下降,大云 梦泽形成。末期地壳又上升,剥蚀形成了云梦期夷平面。地形除明显 受地质构造控制外,也强烈反映出差异风化剥蚀的特点,即坡度与岩 性相关,抗风化力强的石英质砾岩、砂岩构成山包或山丘;灰岩、页 岩侵蚀成沟谷或地洼地带。基岩面上的疏松沉积物多为坡残积物,呈 深红色网纹红土、褐红色砂土、褐黄色砂土,常含少量角砾。低洼处 为红灰色、黄灰色粘土、亚粘土。接

    35、下来我们到了南望山址口。在这 里我们对道路两侧的岩层进行测量。最后,我们还来到了最后的南望 山北门汽车站处,这边我们主要听老师的讲解并观看了断层。四、实习心得:野外测量实习是每一个大学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 实践中了解测量,知道了岩土工程的大体分类,掌握了一些实践的知 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次实习是将我们以前所学的 知识初步的与实践联系起来,不仅让我们坚信了以前所学的知识的正 确性,同时也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为我们下学期将要进行的专业课 的学习铺下了道路。通过实习,我们不仅在知识上更上一曾楼,而且 在身体素质和意志力上也有一定的提高。最后衷心感谢陈洪江老师一 直以来的辛

    36、勤指导。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篇13为了将基础理论知识与课外实践研讨相结合,在202X11月5日 至202X11月7日,我跟随我们工程地质的授课老师周德泉教授进行 了为其三天的工程地质野外实习。这三天,我们桥梁一班和二班60余名同学在周教授的带领下先 后走过了南郊公园湘江西岸,远眺毛主席雕像近观泥质砾岩,领略着 湘江长沙段的地质历史演变。而后攀爬了河西的岳麓山巅,其间经 正门-云麓宫-鸟语林-黄兴墓-白鹤泉-爱晚亭,了解了产状三要素的 倾向走向倾角的含义,知晓了沉积层、断层面的概念以及地下水的分 类。而第三天下起的蒙蒙细雨也没能阻挡我们寻找探求的脚步,和着 雨声我们走遍了动物园和石燕湖的沿线,看

    37、遍了单斜构造向斜构造的 沉积岩风情。最后我们还参观了刚刚建成的湖南地质博物馆新馆,感 受着展览大厅的众多岩石带给我们的震撼。从老师的讲解中我知道了长沙的地质演变历史,也懂得了湘江这 一河流的地质作用对周边的影响。但在这之前,我对工程地质的理解 仅限于书本上那一行行枯燥的文字,可以说,真正是在实习的时候才 终于把课堂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掌握理解并且运用起来。由此可见, 真知出于实践。而我们的课程实习也是多么有必要开展的。这次的实习,除开知识的掌握熟悉,我还从老师那学会了一种仪 器的使用方法,并依据老师的分析形成了一种看到节点后的思考规律。仪器是罗盘,我们这次的实习主要是用它来测量岩层的产状:倾 向

    38、走向和倾角。三种要素的测量都是通过所测角度来表示的。一开始 我一直没搞清楚哪种是定住圆柱形水泡,哪种是定圆形的水泡,而读 数时读哪根也没分清,另外测量不同的东西罗盘放置的位置也是不一 样的。和同学争论,询问老师,最后在车开走之前终于把它的使用搞 清了。测倾向是垂直测量面竖着放,测走向也是垂直测量面只是是横 着放,而倾角特殊一点,需要把罗盘那个盒子上下面保持90度然后 把上部贴着测量面来进行测量。在这里老师还告诉我们一个小技巧, 当测量面不平的时候还可以把实习日记贴在测量面上保持面的水平。 就这样,到实习最后,我已经能熟练的使用罗盘进行测定了。而那种面对对象便能开始进行一系列分析则始于老师的认真

    39、介 绍,从实习日记的记录中,我发现老师每次讲解一个点,都会分析那 个点的植被以及岩层的分布情况,还有岩层的岩性,构造,岩层和边 坡的产状中的倾向走向,并且通过分析岩层和边坡的走向或倾向关系 来判断该处的稳定性,如果是走向或者倾向是相同的,那么显然该处 事极不稳定的,而如果两者的走向或倾向是斜交关系,则证明了该处 岩层稳定,适合开挖。于是每看到一个点,我便会沿着岩层的分布、 岩性、构造、产状和稳定性来依次进行分析。这样,对地质知识的研 究就显得更为透彻了。这次难得的实习,在学到很多东西的同时,也暴露了我很多不足。 如对课本知识的无印象,体现在老师在讲解中蹦出的好多名词我竟然 都写错甚至不知道写。

    40、如砂质砾岩中的砂字我从头到尾就写成了沙字, 到后来写实习报告查阅书本时才发现了其中的错误。还有上层潜水就 一直没反映过来那个潜字如何写。另外一反面也有课本知识的不连贯 还有对日常生活常见的地质现象无观察。丁字镇处出产着长沙极少的 岩浆岩作为一个望城人的我竟然一直不知道,平时生活实在缺少留心 观察。这些以后都要多加注意才好!另外关于实习,我也有一点自己的小想法。第一,我觉得实习的 地点选择过于狭义,可能是都在长沙市内没有出去看看的原因吧。长 沙的地质方面可以说还是相对匮乏的,岩石三大类中只有沉积岩和岩 浆岩,而且我们实习所看到几乎大部分都是沉积岩,隧道专业的同学 还去了丁字湾研究花岗岩,我们桥梁专业的视野却只停留在了长沙市 区的沉积岩。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去大围山这些地方甚至走得更远。读 万卷书,行万里路,才是当代大学生该有的追求不是吗?第二,我觉 得实习的时间是不是能稍微长一些,经过实践,我们发现了野外实习 确实比单纯的课程教学要更能让人有宽度和广度的吸纳知识,也能激 起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地质的兴趣。如此,实习时间延长更有利于知识 的获取和课程的推广不是吗?我坚信着,知行合一,定会把学习的境界推到圆满。这次的实习, 我真的学到了很多很多。真心的希望能在多来几次。以后的日 子,我也会更好的学习地质,因为,我发现,学习地质,原来是一件 如此美好的事情。


    注意事项

    本文(工程地质实习心得体会(13篇)1.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