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机智是课堂艺术化的泉眼摘要:备教材环节也需要教育机智。教学设计是预案,不是紧箍咒。创新是教 师发挥教育机智的“敲门砖。只有创新的课堂,才会产生创新的教师和创新的学生。 而创造性的课堂,教育机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关键词:教育机制不可替代创新集体智慧预设与生成乌申斯基曾说过“不论教育者怎样研究教育学理论,如果他没有教育机智,他 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一个优秀教育工作者,不仅在于它有多少教 育理论,更在于对于教育理论在课堂实践中的具体运用。而教育机智是一把打开优 秀课堂宝殿的钥匙,是教师成功驾驭课堂的一朵智慧之花。再好的教学设计,在怎 样“运筹帷幄”,也可不可能一定会“决胜于千里之外
2、课堂是不断变化的,是充 满不经意的色彩的,需要我们教师善于运用教育机智,驾驭课堂,充分发挥教师的 主导作用,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真正意义上成为课堂的主人。一、在备课环节体现教育机智。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没有备课,也就不会有一堂生动而精彩的课堂教学。不 管是教育理念如何更新,不管教育如何向多元化发展,都是中抹杀不了备课的重要 作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备课也越来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现时期的教 育理念中的备课,包括备教材、备学生、选择教法。不管是在备课的哪个环节,都 应该充分注意预设与生成相结合,体现教师的教学机智。1 .备教材环节也需要教育机智。(2)新课程标准指出:教材要
3、有开放性和弹性。新的教育理念下的教材不在只 是单纯的课本。还包括各类相关的课外书籍以及对于教材的深层次挖掘。在备教材 这个环节中,教师就应该充分体现教育机智,善于发挥自己的智慧,合理调度适于 课堂的有用的资源,甚至于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敢于拓展延伸。再也不能拘泥于教 材的固化,教材深化了,动态化了,课堂才会变得动态,变得富有活力。比如我在 教学简单的加减法实际问题时,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在学生已经学过求一个数比 另一个数多(少)几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教学通过不同方法使两个数量同样多的 实际问题。我在实际备课中,就从实际出发,没有拘泥于课本上提供的教具,而是 让学生自己准备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常见的教
4、具,像小棒、彩珠、玻璃球等,学 生从实际需要出发,从兴趣出发,相信课堂也就成功了一半。例3是一道具有开放 性结构的实际问题。例题要求把两船数量分别是8个和12个的彩珠调整为两串相同 数量的彩珠。我在备教案中对调整后的两串彩珠没有提出限制要求,如此选择,至 少有几点考量:一是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二是可以使学生充分体会解决问 题的多样性;三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实际问题教学内容体系的经验,提高分 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备学生环节,教育机智也会开花结果。现在的学生有的视野宽广,思维敏捷,有的过于木纳,不善言辞,有的调皮捣 蛋,兴奋度极高。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教育智慧,善于在上课之前,全面
5、揣度学 生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设计教案、选择教法。比如,在课堂中如果学生回答问 题脱离了课堂实际怎么办?如果某个刁钻的学生提出了一个刁难的问题怎么处理? 如此种种都需要我们利用教育机智,做好备学生的各种预案,同时在教学设计和教 法选择上能够充分加以体现。曾经有一次,我在教学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初 步认识时,充分体现了备学生环节的策略,教育机智有了充分的用武之地。例1 呈现了我国古代建筑上常见的窗格图案。图案由若干个多边形构成。我就充分考略 了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比如在观察例1中的窗格图案时,学生可能会把话 题引到生活中自己见过的各种图案,我就在教案中设置了预案,当学生把话题引到 将自
6、己见过的图案时,能够更好的引导,更好地为整节课堂的连贯性服务,这就需要 更好的教育机智。3 .教学设计是预案,不是紧箍咒。传统的应试教育思维总是不时地禁锢教师的教学发挥,传统教育理念指导下的 教学设计,更是一个紧箍咒,让教师有板有眼地程序化地复制教学设计,这样的课 堂呆板,犹如一潭死水,翻不起什么大浪,更别谈什么教育艺术了。而新时期教育 理念的不断发展,让我们渐渐从老框框中跳了出来,教师有了生机,教学设计有了 活力。在我经过先进教育理论熏陶下,我所理解的教育设计不在只是课堂的模版, 而是预案,是引发课堂化学法应的催化剂。要充分发挥“催化剂”的功效,那么在 教学设计中体现教育机智就是不二选择。后
7、来,我进一步了解我班学生的学生实际情况后,我在想我班学生能回答成这 样吗?本来我班学生数学基础就差,学生发言又不太积极,学生卡壳了怎么办呢? 为什么我们非得把教学设计禁锢成非得设想学生教师所认为的所谓的回答呢?我改 变这种教学设计套路。比如我在教学平均分的认识时,教材要求学生把6个桃 分成两堆,并讨论“可以怎样分”,通过对不同分发的比较,使学生认识到:把6 个桃分成两队,每堆的个数可以相同也可以不相同。我在教学设计中,就没有一成 不变,预设成理想中的对话环节,而是充分考略到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 预设“紧急事态”,充分利用教育机智解决问题。有个学生A可能会说,我妈妈说 T:我和姐姐分东
8、西的时候,都是我分得多;有个学生B说,我家在分东西的时候, 总是分得不一样多,一共9个苹果,怎样平均分呢?这不,不是教师预设的教 学流程时,教师能够机械地强制学生转变思路?扼杀学生发言地积极性?当然不能。 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教育机制,在潜移默化中,将学生地问题牵引到整个课堂进 程中,有效利用会使课堂更加出彩,同时也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参与整个课堂进程的 兴奋度、参与度,也真正意义上体现了学生是主体,学生是构建数学课堂的重要元 件。在教学认识平均分这个桥段中,我充分调动了学生潜在的积极性,让学生 在表演平均分东西中自由发挥,在具体的演示场景中,学生的虽未可能回答,也就 不再有其必要性。果然,在后来
9、的课堂实践中,学生发挥得十分精彩,妙语连珠, 那是我迄今为止上过的最精彩的一堂充满生机的数学课之一。二、创新是教师发挥教育机智的敲门砖。只有创新的课堂,才会产生创新的教师和创新的学生。我们不需要一成不变的 课堂,不需要设计好的一板一眼的课堂,更不需要只是一味填鸭”知识的课堂,我们 需要的是一个生动的、有活力的、始终变化着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才会有创造性, 这样的课堂才会发挥学生的创造性。而创造性的课堂,教育机智是自然而然发生的。1 .教育机智是师生集体智慧的体现。的教师外加创新的学生,就黏合成了创新的课堂。在这样动态的课堂中自然而 然产生的教育机智是师生集体智慧的体现。比如我在教学认识厘米这一课
10、的时 候,我便没有按照老师的套路按部就班地组织教学。而是,我在课前选择了一部分 有代表性的学生开了一个小型研讨会。在这个研讨会中,我要求学生说说你们对学 习这堂课的看法。我给了他们自由发挥的空间。这不有一个叫陈灵予的同学就提出了要求我给他 们实际测量课桌的机会;还有一个同学提出,我们测量不好,老师能不能做个示 范我觉得很好,我就立刻找笔记下了他的想法,把这个想法融入了教学设计中。 在那天的教学实践中,真的出现了一个同学在测量的时候,卡壳了,本来信心满满, 却突然满脸羞红、一言不发一一我能怎么办呢?让这个同学下去不再继续测量吧,就 打击了他幼小的心灵。咋办呢?咦,有了。我灵机一闪,我就当起了这个
11、教练那堂课太精彩了, 更精彩的是教师融入整个学生活跃的氛围中,更保护了一颗幼小稚嫩的心灵。2 .创造型的教师才会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教师的劳动是以传递知识为主要手段,知识传递的过程需要具有较强的规范性、 较强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绝不仅仅是机械地执行教育方针和实现培养目标,更不是 “照本宣科”地演习一遍教材。教师在劳动价值在于发挥教师的创造性。教师劳动的 创造性还表现在,对于变化了的情况善于作出恰当处置的教育机智上。只有创造型 的教师才会善于运用教育机智。我曾经在教育学书籍上看过这样一个案例,说的是 老师有一次在算“24点”综合与实践中,有个学生说老师的算法不对,有一个更简便 的算法。这位老师当时立
12、刻满脸恼怒,立刻反驳了这个学生,言辞之间责怪这个学 生脱离了这一课所要表达的内容,也抹了老师的脸面。其余的学生也满堂大笑,这 个学生变得更加沉默寡言,成为了学生们的“笑柄。其实,我们针对这个案例,静下 心来想一想,难道这个说刺好的学生有错吗?没有。难道我们不应该鼓励一颗善于 发现的心吗?不是。可以想象这个老师就是一个传统型、权威型的教师,有着老掉 牙的固本本位思想。遏制了自己的创造性同时,也抹杀了一个学生的创造性,从长 远来看,这样的教师可能抹杀的就是异类善于敢想敢问的天才。不是吗?不值得我 们思考吗?如果这个教师能够善于运用教育机智,及时肯定这个同学的想法,也许 效果就不是这样了。可能,学生
13、们也能够认识到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有他存在 的价值,都有它的闪光之处,也同时鼓励了所有学生的创造性,岂不是一举多得!三、教育机智某种程度上是教师对突发状况的机智应对。俗话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再完美、完满的教学设计与教学设想都不可能预测 到课堂中具体发生的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时刻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必须 适当运用多种教材教法妥善应对一些突发的状况。应对的及时,应对是否具有科学 性,不但能化解课堂中的“尴尬”场面,甚至可能反而会变成一个“天赐良机,把握好 了课堂反而会达到一个意想不到的效果。1 .教育机智是教师不经意的失误凸显的灵动之花。作为第一线的教师,我们都曾遇到这样活着那样的小失误,
14、有时候抓住了这个 “小失误”不放松,善于机智应对,不但能弥合课堂节奏,而且能够达到一种“先抑后 扬”的效果,使课堂浑然天成。比如我在教学除法的验算时,有个学生在黑板板 演时出现了一个简单不能够再简单的错误,这是课堂上同学们哄堂大笑:这么简单 都不会?我当时立刻示意孩子们安静了下来,我说每个人都有一个成长的过程,都 有不懂到懂的学习过程,我们要学会用鼓励的心态对待同学。后面我在教学验算竖 式时故意在过程中留下了一个小错误,然后说:哪个细心的同学发现老师在第一次 写除法的验算时,故意写错了一个地方,谁能找出来,我们大家给他表扬一下,好 不好?这时,课堂开始活跃了:咦,哪里错了?我怎么没注意?还是得
15、上课认真听讲 呀?我知道,哈哈?同学们开始踊跃发言,终于有几个同学“找出” 了我“故意” 留下的“错误”。这节课,大功告成,精彩绝伦。正因为我的教育机智,不但化解 了我的失误与尴尬,还反而预设了没有经过设计的悬念,达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以至于,我还“失误”上瘾了,以后在课堂教学中真的故意创造一些这样失误”2 .学生质疑老师,为运用教育机智带来可能。质疑是学生的权利,只有质疑才能发现,才能创造。在现如今的教育理念中, 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关系,是一种合作模式。这让学生质疑教师成为一种可能,这 也就适时培养了一批创造性的学生。在我教学的这些年,我进行了一些积极地探索, 我就鼓励我的学生大胆地质疑教
16、师。我也在实际课堂教学中,多次巧妙运用教育机 智为课堂增色不少。比如我在教学分数的认识时,就出现了学生认真探究的情 况。本单元重点和难点是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这一方面是因 为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一个整体的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使学生理解分数的含 义的重要一环;同时,理解一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和几分之几,也是分卸和解决求一 个数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的前提。另一方面,由于把几个 物体组成的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仅仅是部分与整 体间的关系,其结果通常与一份或几份的实际数量在形式上完全不同。如把6个苹 果平均分成2份,1/2仅表示其中的一份与
17、整体的关系,它与每份有3个苹果的已 有经验存在认知差异。所以学生的理解这样的分数相对要困难一些。这不,在课堂 教学中就有一个学生,坚持说:把6个苹果平均分成两份,每一份就是3个苹果, 不是1/2,我并没有责怪这名同学,反而表扬了他,敢于向老师提挑战,给他鼓励的 目光。我利用这机会,向他,也等同于想全班同学再次阐述了 “分数”的含义。直 到后来,我曾经的学生还跟我提起这件事,说让他一个小学之内影响最深的就是这 个词了。其实我们是有着思考的,我们的教学就是应该建立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之上 的。教育机智也就为我们课堂添加了 一道道润色剂O总之,说一千道一万,教育机智的灵活运用,是建立在教师先进的教育理念和 教育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之上的。教育机智是教师驾驭课堂的一朵智慧之花,可以说 教育机智是课堂艺术化的泉眼,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起来,让学生在课堂中快乐起来, 真正意义上成了课堂的主人。参考文献:1)乌申斯基:19世纪俄国教育家,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教育的对象为乌申斯基的代表作。3出自小学语文课程标准。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