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堂跟踪训练学生用书P2731 . (2019齐鲁名校教科研协作体冲刺模拟)滇池是云南省面积最大的高原湖泊,素有“高 原明珠”之称。近年来,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滇池泥沙含量不断增多,透明度不断下降。 目前,湖底有淤泥8 OOO万m3l亿nA滇池外海水质降至劣五类。推断滇池湖底淤泥的来源,提出防治滇池淤泥增多的合理措施。答案:淤泥来源:水土流失冲进来的泥沙沉积;湖内的藻类等动植物死亡后的沉积;大 气中的灰尘、颗粒物落入湖面以及降雨形成的沉积;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物。措施:流 域内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水土,减少入湖泥沙;严禁乱倒垃圾、滥砍滥伐和违法采矿 取土;加强对湖岸地区的工程建设和工
2、业生产的规划与监管;实施湖底疏浚清淤工程;退耕 还湖,恢复湖泊生态环境;建设引水工程,促进水循环。2 .藏羚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也是列入濒危野生动 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lTES)中严禁进行贸易活动的濒危动物。由于藏羚羊独特的栖息环 境和生活习性,目前全世界还没有人工饲养成功的先例。20世纪90年代以来,青藏高原可 可西里高寒草原地区的藏羚羊数量急剧减少。(1)简析藏羚羊数量减少的原因。(2)简述防止藏羚羊数量减少的措施。答案:(1)生态条件特殊(高海拔);人为捕杀;栖息地环境遭破坏。(2)建立自然保护区;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加强宣传和教育;提高技术水平,增强人 工
3、繁育的能力等。3 . (2019淮南模拟)“水华”又称水体富营养化,是水体中富含营养物质导致藻类过量 繁殖的现象。当水温较高、营养充足时,藻类的繁殖速度极快,一般常见于湖泊、水库及靠 近陆地的浅海湾,河流“水华”现象较少发生。但近些年来汉江下游河段在3、4月份“水 华”现象频繁发生。分析汉江下游河段春季多发“水华”的原因。答案:沿途工农业生产和生活污水排入汉江,使得水体富营养化严重;春季汉江流域降 水少,水位低,水量小,污染物浓度大;春季气温回升,光照充足,藻类繁殖速度加快;地 处河流下游,地势低平,水流速度缓慢,水体自净能力弱;长江水的顶托作用,水体流动稀 释作用减弱,藻类滞留时间长。4 .
4、 (2019汕头模拟)洞庭湖是长江流域的主要湖泊,也是我国湖泊地区中面积较大的湿 地。近年来,由于泥沙淤积和人类围垸等活动的干扰,洞庭湖的湿地生态功能受到了一定的 影响。下图为湿地生态系统的演替示意图。归纳人类的围垸活动可能给洞庭湖地区生态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据图提出恢复洞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的主要措施。解析:(1)由图可知人类的围垸活动使得湖泊面积减小,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 得长江中下游地区汛期时水位相对异常增高,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水体面积减 小,渔业资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自净能力减弱,水质污染加重。(2)恢复洞 庭湖湿地原有生态功能,应当恢复洞庭湖的原有水体面
5、积;仔细读图,根据图中相关信息可 知湖沙沉积形成滩地,是湖泊面积减少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在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 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可以减少湖泊地区泥沙沉积;针对人类的围垸活动,应当撤掉围垸,退 田还湖;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答案:(1)湖泊调蓄洪水的能力降低,使长江发生洪涝的概率增加;洞庭湖地区渔业资 源濒临枯竭,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质污染加重。(2)入湖河流上游地区植树造林,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撤掉围垸,退田还湖;建立湿地 自然保护区。5 .呼伦贝尔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一,被称为世界上最好的草原。近年来,呼伦贝尔 地区的粮食生产规模日益扩大,产量逐年上升,已连续年增产。下图是呼伦贝尔地区位
6、置简图。下表为呼伦贝尔地区粮食产量(单位:万吨)表。煤炭6小山脉y、河、湖/zH5贝尔草原指指2019 年2019 年粮食615.65600.6小麦117.52102.38玉米317.80305.17稻谷11.3914.81(1)呼伦贝尔草原地区不断扩大粮食种植规模会对当地环境造成哪些不利影响?(2)为应对上述问题,当地应采取哪些措施?解析:(1)可从对水资源数量与质量、土壤性质、气候、湖泊湿地数量、生物多样性等 的影响来思考。(2)可从耕作方式、化肥和农药施用、水资源利用、植被保护、产业结构调 整等方面来分析。答案:(1)水资源短缺,水质下降;草原退化、土壤盐碱化(或土地荒漠化);湿地(湖泊
7、 面积缩小;干旱程度加剧,风沙天气增多;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壤板结、酸化等。(2)实施少耕、免(休)耕、限耕等措施,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退耕还草,保护植被; 加强水资源管理,发展节水农业;发展精准农业,合理施用肥料和农药(加强农牧业技术培 训与推广等);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处理好农牧业的关系等。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赵家寨煤矿位于新郑市西部,2019年起开始投入生产,几年来极大地促进了当地经济 的发展,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水平,但也导致当地地质环境不断恶化。下面a图示意赵家 寨煤矿区地质影响程度差异分布,b、c、d图为a图中区域水文、地质、环境问题的表现。说明赵家寨煤矿区区域水文、地质
8、环境问题的表现,并提出防治建议。解析:煤矿开采产生的水文问题主要是地下水水位下降,造成水资源日趋短缺;产生的 地质环境问题主要是大量采空区可能造成地面塌陷,影响地面建筑和耕地等。针对煤炭开采 过程中的环境问题,相应地提出防治建议,如针对采空现象,采用隔断开采、进行填充等措 施。答案:表现:矿区的不合理开采,形成大量采空区,地面塌陷明显,地面建筑出现墙体 裂缝,耕地出现裂缝等;破坏了地下水系统,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水资源愈加短缺。建议:控制开采量(在开采过程中要循序渐进,杜绝短时间内大量开采),采用新的开采 方式(隔段开采、交替开采、分层开采、分区开采等。在煤层开采的同时,加固和支撑煤层 覆盖层;在交替开采过程中,及时对开采过的煤层进行填充)。减少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与 破坏;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实施矿山地质灾害治理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