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单元 第3课时 课时作业.docx

    • 资源ID:427318       资源大小:13.26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单元 第3课时 课时作业.docx

    1、第三篇第四单元第3课时一、单项选择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是影响我国大陆的重要天气系统。我国东部地区的主要 锋面雨带,通常位于副高脊线以北58个纬度处,并随副高的北进南退而移动。下图是某 同学绘制的“副高对我国天气影响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1 .该同学绘制的示意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其错误点及理由分别是(B )A. “北方的冷空气”这个季节不存在B. “暖湿气流”气流方向错误C. “副高控制下晴热”副高控制下多阴雨天气D. “锋面雨带”锋面雨带在副高北侧2 .图中副高所处位置,一般出现的月份是(B )A.五月B.六月C.七月D.八月解析:第1题,“暖湿气流”应由海洋吹向陆地,应为高

    2、压南侧的东南方向。第2题, 每年的6月中旬到7月中旬,雨带推移到长江流域,形成梅雨天气。(2019浙江绍兴一中高二下学期期末)读“我国某地气温变化图”,回答34题。3 .甲地可能位于(C )A.东北地区B.华北地区C.长江中下游D.海南岛4 .下列关于三地气温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C )A.甲、乙、丙三图的气温变化主导因素均为太阳辐射8 .甲图7月高温主要因为7月伏旱季节降水少光照强C.乙图7日气温低主要是因为受冷空气影响D.丙图气温变化小是因为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小解析:本题组考查我国气温变化规律。第3题,甲地冬季气温在I(TC沿线,0以上, 应位于我国的南方地区,但不是海南,因为海南冬季气温在

    3、I(TC以上,故选C。第4题, 甲图是气温年变化图,主导因素是太阳辐射的影响,乙图是气温的2月上旬变化,影响因素 应是天气状况的变化,丙是气温的日变化,当日气温变化小,可能是阴天,故排除AD,该 地7月份气温最高,主要原因是太阳辐射的热量由地面到大气中间有一个转化过程,并不是 单纯降水少的因素,排除B,2月7日气温最低可能是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故选C。下图为某年内我国地跨10个经度区域的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第57题。9 .据图可知,(B )A.清明节之前各地阴雨连绵B. 5月起雨带开始向北移动C. 35。N以南地区秋高气爽D. 35oN以北地区伏旱严重6 .该区域(A )A.位于地势二、三级

    4、阶梯B.绝大部分属于内流区C.东部降水受暖流影响大D.人口密度北部大于南部7 .芒种至小暑期间(C )A.该区域南北气温差异大8 .塔里木河蒸发量大,出现断流C.白昼时间北京比上海长D. “雪龙号”科考船抵达南极大陆解析: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降水的时空差异,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 力。由图可知,进入5月份,图中30。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之前有所增加,B对。 清明节之前,32。N以北大部分地区降水量小于10毫米,A错;秋分前后,35。N以南大部 分地区降水量大于10毫米,有些地方甚至高于50毫米,C错;7、8月份,35。N以北许多 地区降水量超过10毫米,并没有出现严重的伏旱现

    5、象。第6题,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地理环 境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根据雨带的移动规律,可 以判定该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处于地势二、三级阶梯上,河流多东流入海,为外流区, A对,B错;我国东部降水及雨带移动受夏季风影响明显,C错;由图示信息无法比较该区 域南北部的人口密度,D错。第7题,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意在考查考 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芒种至小暑期间,即从6月初到7月初,该区域气温普遍较高, A错;芒种至小暑期间,塔里木河流域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较大,故塔里木河出现断流 的概率较小,B错;该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时间越长

    6、故北京 比上海白昼时间长,C对;该时期南极大陆进入严冬,气候严寒,不是科学考察的最佳季节, D错。下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地带分布图。读图回答810题。9 .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D )A.由南向北逐渐扩大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10 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C )A.东北地区水汽B.塔里木盆地纬度C.山东半岛冬季风、地形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11 .有数据表明,青藏地区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最直接影响是(D ) A.使岩石风化速度减慢B.使地表植被类型发生变化C.使

    7、冻土期延长D.短期内使河流径流量增大解析:第8题,结合图例分布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 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 原地带。第9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主 要是受内陆封闭地形造成的水汽输送阻隔的影响而形成的;山东半岛北部的多雪带的形成主 要是因为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 水汽输送有关。第10题,积雪日数减少,地表岩石裸露日数增加,会加快岩石的风化;地 表植被类型受多种因素影响;积雪日数减少,说明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期缩短;青藏高

    8、原是 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多条著名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上升,短期内会使冰雪融 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读我国沿30。N几种地理参数随经度的变化趋势示意图,读图,完成13题。12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别是(C )A.年太阳辐射量7月均温地势B.地势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C.7月均温年太阳辐射量地势D.年太阳辐射量地势7月均温13 .曲线在b处数值很低的主要原因是(B )A.地势高,气温低B.云量多,反射强C.距海近,水汽多D.纬度低,对流旺14 .我国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河流,丰水期都在夏季,其主要原因是(D )A.受气温的影响,夏季全国普遍高B.受季风影响,全国大部分地

    9、区雨热同期C.全国大多地区降水集中于夏季D.东部季风区受夏季风影响,西部受夏季高温的影响解析:第题,我国沿30。N的西部地区为青藏高原,海拔高,7月份气温低,而东部 海拔低,气温高,所以表示7月均温;西部地区太阳辐射强,中部四川盐地地区,阴雨天 多,雾多,太阳辐射最少,东部地区太阳辐射较多,所以表示年太阳辐射量;地势从西部 向东部降低,所以表示地势。故选C。第12题,曲线在b处为四川盆地,四周高,多 阴雨天气,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反射削弱多,所以太阳辐射弱。而受北部山地阻挡,气 温较高;距海较远,受益地地形的影响,大气较稳定。故选B。第13题,外流区属于季风 气候区,受夏季风的影响,河水补给

    10、类型为雨水,汛期在夏季;而内流区为非季风气候区, 河流补给类型为高山冰雪融水,温度越高,融雪量越大,汛期也在夏汛。所以选D。二、综合题15 . (2019拉萨中学高三月考)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居住在成都的小明和小亮在“寻找最佳避寒地”的课外研究中发现,有“百里钢城”之 称的攀枝花1月平均气温达13. 6(昆明为7. 7,成都为5. 5),是长江流域冬季的“温 暖之都。下面图a示意攀枝花在我国西南地区的位置,图b示意攀枝花周边地形。(1)分析攀枝花1月份平均气温较高的原因。(2)推测攀枝花1月份的天气特征。(3)小明建议把攀枝花打造成“避寒之都”,吸引人们冬季来此度假。小亮则从空气质 量

    11、的角度提出质疑。试为小亮的质疑提供论据。答案:(1)因地形阻挡,冬季受北方冷空气(寒潮)影响较小;位于河流(金沙江)谷地,山 高谷深,盛行下沉气流,气流在下沉过程中增温。(2)多晴天、少云雨,风力弱,气温较高、较稳定(波动小)。(3)论据:钢铁工业以及其他工业、城市交通等排放大量废气;(山高谷深,)地形相对封 闭,下沉气流空气稳定(易出现逆温),不利于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因此,空气质量可能不 佳,不适宜度假。)解析:本题考查气温变化分析、天气特征等。第题,本题主要分析地形对气温的影 响。根据题目信息可知,攀枝花位于河谷中,北部有高山阻挡冷气流,所以受冷气流影响小; 背风坡气流下沉增温,有焚风

    12、效应,使河谷处气温升高。第(2)题,天气特征应从气温、阴 晴、风等方面描述,因为攀枝花位于河谷地段,多为下沉气流。所以多晴天、少云雨,风力 弱,气温较高、较稳定。第题,本题应从大气污染的来源和污染物扩散两方面分析。工 业以重污染的钢铁工业为主,且城市交通尾气排放多;河谷地形封闭,位于背风坡,盛行下 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所以空气质量不佳。16 . (2019黑龙江哈三中高二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 干燥度是表征气候干燥程度的指数。又称干燥指数,是可能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 值,反映了某地、某时段水分的收入和支出状况。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等干燥度线分布图”。(1)描述图示地区干燥度分布

    13、规律,并指出其成因。(2)指出A河河水的主要来源,并简述其水文特征。答案:(1)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受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 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气流遇山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2)高山冰雪融水。 汛期短且集中于夏季,冬季断流(下游为季节河);含沙量较大;流 量小。解析:本题考查干燥度分布规律及成因分析、河流水文特征描述。第题,本题要注 意分东西部来描述。结合图中等值线分布状况可知,东部:由东南向西北增加。(原因为受 夏季风影响,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部内陆减少。西部:由西南向东北增加。原因是气流遇山 地(祁连山)抬升,降水由西南向东北减少。第(2)题,A河流为西北地区的河流,此地大气降 水少,河流补给以高山冰雪融水为主。河流水文特征一般包括:流量、流速、汛期、结冰期、 含沙量等。结合题目,便比较容易得出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第4单元 第3课时 课时作业.docx)为本站会员(飞猪)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