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第4章 检测卷.docx

    • 资源ID:427365       资源大小:24.48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第4章 检测卷.docx

    1、第4章检测卷(时间:90分钟满分:IoO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 .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中的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亚热带生长的常绿阔叶林组成一个种群C.马尾松林地中所有的树木构成了生物群落D.生产者是生态系统中最基本、最关键的生物成分答案D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是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生物 群落是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故选 Do2 .林德曼对某天然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部分结果如图,由图可知() A.第一营养级为B.初级消费者为C

    2、该生态系统有4个营养级D.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答案D解析根据题图分析,第一营养级为,A错误;初级消费者为第二营养级,是,B错误; 该生态系统有3个营养级,即、和,C错误;因为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和散失部分能 量,故能量在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D正确。3.下图表示某水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该生态系统的生产者包括自养型鞭毛虫与大型植物B.该食物网由6条食物链构成C.信息在鲤鱼和梭子鱼之间单向传递D.鲤鱼在该食物网中占有4个营养级答案C解析 解题时,要列出每条食物链,并据此分析每种生物所处的营养级。该生态系统的生产 者既有自养型鞭毛虫,又有大型植物。信息在捕食

    3、者与被捕食者之间是双向传递的。鲤鱼在 该食物网中占有第二、三、四、五4个营养级。4 .某森林生态系统中5个物种的食物网如图(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则能使该森林生态系统中物种C数量增多的是()A. E增多、D增多、A减少B. D减少、B减少、A减少C. E减少、D减少、A减少D. A减少、D增多、E减少答案DAZD0fcB E C解析 该食物网中共有3条食物链,它们是 II, D为生产者,D增多使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增多;A减少则导致最终流向C的能量增多;E减少使流向C的能量损耗减少, 从而使C数量增多。5 .假设如图所示食物网中,水稻固定的太阳能为N,能量传递效率为10%,则人类获得的 能量为

    4、A.等于 102NB.少于 IO-2NC.少于 IO1ND.多于 101N答案C解析 由题中食物网可找出三条食物链:水稻一人;水稻一奶Zj=-i人;水稻f鸭子一 人。由能量传递效率分别计算三条食物链中人获得能量理论上最大为101N; 102N; IO-2No 那么通过三条食物链人所获得的能量值应在1(2nkin之间。6 . 2009年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所倡导的低碳生活获得普遍认同,大气中CO2过多与碳循 环失衡有关,根据下图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增加自养生物种类和数量有利于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 大气中CO2的增加主要与异养 生物b的数量增加有关 该生态系统中的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

    5、构成了生态系统 该 图能表示物质循环过程,不能准确表示能量流动方向 图中少一个箭头,异养生物a指向 无机环境,异养生物b的代谢类型不一定相同A. 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答案B解析 异养生物a是消费者、异养生物b是分解者,自养生物与所有异养生物构成了该生态 系统的生物群落。大气中CCh增加的主要原因是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故错误。7 .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错误的说法是()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8 .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C.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D.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循环的答案C 解析碳元素通过生产者的光合作用和化能合成作用进入生

    6、物群落,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 归根结底来自生产者,A正确;分解者能够把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残枝败叶和遗体粪便中的有 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无机环境,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B正确;碳在无机环境中以碳酸 盐和CCh形式存在,C错误;碳元素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之间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循环, D正确。8.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中小型鱼类 为食的鲸鱼,将出现的情况是()A.妒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B. 土著鱼在与妒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答案A解析 由于妒鱼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每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

    7、能量,所以妒鱼的 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A正确;土著鱼和豌鱼为捕食关系,由于鲸鱼无天敌,处于 优势,B错误;妒鱼引入后会导致土著鱼先减后增,间接导致浮游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 误;通过上面的分析可知浮游植物的变化为先减少后上升,D错误,因此答案为A。9.下表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生态系统中五个种群(存在着营养关系)的能量调查情况,图 是根据该表数据做出的一些分析,其中与表中数据不相符合的是()种群甲乙丙T戊能量(107kJ2)2.5013.309.800.28220.00A. C. 答案AB.D.解析 戊的能量最多,属于生产者,乙、丙的能量相差不多,根据能量传递效率10%20%,乙卢M/甲一丁

    8、不能构成两个营养级,所以都属于初级消费者,食物链为:、丙/,乙、丙的种间关系为图竞争,图为捕食关系。10.如图为现代版“桑基鱼塘”农业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模式图,据图分析正确 的是()A. “药:一桑”不能代表能量流动B.模式图中不应有“*:一池塘”的箭头C.鱼是次级消费者D.该生态农业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答案D解析叱亲一桑”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能量由此流入生态系统,A错误;一池塘”指的是池塘中的植物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不能舍弃,B错误;鱼可以蚕粪为食起 到分解者的作用,C错误;生态农业的目的是促进了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减少环境污染, D正确。11 .某地的一个生态种植养殖

    9、大棚里,水底养螃蟹,水面漂浮着无土栽培的某种蔬菜,而水 面上方,黄瓜藤枝枝蔓蔓。蔬菜和黄瓜生长所需的肥料就来自螃蟹的排泄物。同时,大棚里 种了一种特殊的辣椒,能起到驱虫的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只需输入太阳能即可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B.特殊辣椒的驱虫作用依赖于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C.蔬菜和黄瓜从螃蟹的排泄物中获得养分,所以蔬菜和黄瓜也可作为分解者D.该生态系统中螃蟹、蔬菜、黄瓜构成了生物群落,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答案B解析 该生态系统是农业生态系统,人的作用很关键,故A错误;螃蟹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必 须先被分解者分解成无机物,才能被蔬菜和黄瓜利用,故C错误;群落是指同一时间内聚集 在一定

    10、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在该生态系统中不止包含螃蟹、蔬菜、黄瓜这三种生物, 故D错误;辣椒的驱虫作用显然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实现的,故B正确。12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A.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分为物理信息和化学信息两大类B.生态系统中的信息来源于生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C.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有利,对牧草不利D.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答案D解析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包括物理信息、化学信息、行为信息和营养信息等。信息来源于生 物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和非生物环境。牧草生长旺盛时,为食草动物提供采食信息,这对食

    11、草 动物有利,对牧草也有利,这样可以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3 .如图是某研究性小组对农田生态系统所做的专题研究并绘制成的食物网,他们作出的以 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积累的有机物中的能量B.农民除草、灭虫的目的是调整能量流动的方向,使能量更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C.该生态系统含有5个以上的种群D.大田轮作(每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可改变原有营养结构,减轻病虫害 答案A解析 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包括植物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 量和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两部分。食物网中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两部分,不包含分解者和 非生物成分,故

    12、种群数量多于5个。14 .在制作生态瓶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时,下列哪项做法将会降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A.为了防止病原体对幼小植物的侵害,用蒸储水代替池塘水B.给予生态瓶一定的光照C.向生态瓶中添加一些分解者D.向生态瓶中通入一定量的空气答案A解析 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成分、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成分指土壤、空 气、水分、阳光等。池塘水含有氧气、多种矿物质和分解者,不能用蒸镭水代替。15 .如图表示某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该水生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不足10%B.该生态系统的全部食肉动物构成一个种群C.该生态系统的浮游生物、食草动物、食肉动物构成群落

    13、D.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彼此独立答案A解析该水生生态系统中全部的食肉动物包括多个物种,不能组成一个种群;群落应包括生 态系统中全部的生物;该生态系统的能量由第一到第二、第二到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分别 约为6.8%、8%;生态系统的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而能量则是物质循环的动力,二者不 可分割。16 .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一”表示碳的流动方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中A是生产者,B、D、E是消费者,C是分解者B.该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A、B、C、D、非生物成分I IA*D*E*Bc.该生态系统中食物网可表示为:I1D. E每增加Ikg的体重,至少需要25 kg的A答案D

    14、解析 图中A是生产者,D、E是消费者,B是分解者,C是大气中的CCh库。生态系统的 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此图中的食物链应为Af Df E, E要增加Ikg 的体重,至少需要l0.20.2=25 (kg)的Ao17.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时有发生,当赤潮发生时,海水中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大量繁殖,使水 体呈红、紫等颜色,并对海洋生物造成危害。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赤潮是水体富营养化的结果B.含磷洗涤剂的广泛使用与排放是发生赤潮的原因之一C.在封闭的海湾更易发生赤潮D.生物全部死亡答案D 解析 生活污水和含有N、P的工业废水流入海洋,会使水体“富营养化”,在海洋中称为 赤潮,在淡水中

    15、称为水华。发生赤潮的海水中某些藻类的过度生长,使水面形成绿色藻层;藻类释放的毒素能毒杀鱼虾和贝类等,并使水体产生恶臭。封闭的海湾内,由于污染物不能 稀释,更容易发生赤潮。赤潮的水体内有大量的浮游藻类以及分解者,不是生物全部死亡。18.下图是有关生态系统的概念图,其中分别是()A.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种类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B.生态系统的种类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C.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和食物网信息传递D.生态系统的成分生态系统的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答案C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解析 生态系统包括生态系统的结构和生态系统的

    16、功能;分、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功能包括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19.大气中各气体成分的含量变化引起当今世界各种生态危机。下列有关“温室效应”、“酸 雨”、“臭氧层破坏”三大危机的叙述,错误的是()A.三大危机都与O元素的存在形式有关B. “臭氧层破坏”主要是由于氧气的大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大量增加所致C. Co2增多一方面导致“温室效应”,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使植物光合作用加强,生物 圈也能进行一定程度的自我调节D.海洋中部分有机物沉积于深海中,有利于减缓“温室效应”答案B解析“臭氧层破坏”主要是氟利昂等物质的排放,导致大气中臭氧分子被破坏所致。2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叙述

    17、中,错误的是()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D.在草原生态系统中,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 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共40分)21. (10分)在江苏某地进行稻田养鱼的实验研究。6月5日在一定面积的实验小区插秧后放 养300条小鲫鱼(杂食性),稻田水深8IoCm。对照小区不放鱼,其他条件相同。所有处理 设置3次重复,实验持续2个月,期间检测浮游植物生物量(干重)。请回答下列问题:(1)

    18、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其主要目的是(2)实验的第一个月期间,检测发现实验组浮游植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对照组,原因分析如下: 放鱼对浮游植物的不利之处是鱼的取食作用;有利之处是鱼粪便为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 以及鱼会大量捕食 从而减弱其对浮游植物的捕食作用。在此期间,有利因素占据优势。(3)实验的第二个月期间,所有小区的浮游植物生物量均显著下降,主要原因是此时生长旺盛 的水稻与浮游植物之间具有 关系。(4)放养鱼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 的复杂性,从而增加了该生态系统中的速率。(5)除了上述因素之外,对该实验研究影响最大的不定因素是(填序号)。鸟土壤质地光照水体肥力稻田杂草答案(1)减少实验误差(增加实验

    19、的精确性)(2)浮游动物(3)竞争(4)营养结构(食物网或 食物链)物质转化和能量流动(5)解析(1)生物实验中(特别是需要统计数据的实验)通过设置重复实验,可减少实验误差,提 高实验的准确性。(2)浮游动物的食物是浮游植物,当杂食性鱼摄食了浮游动物后,可使浮游 植物较好地生长繁殖。(3)水稻与浮游植物为竞争关系。(4)稻田中放养鱼增加了生物多样性, 增加了该系统中的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即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是其实现物质循 环和能量流动的渠道。(5)本小题的两个关键词是“影响最大”和“不定因素”,五个选项综 合比较,最符合的是鸟。22. (10分)如图1是某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图解,图中

    20、数值的单位为kcal/nFa。图2是某岛 屿居民与该岛上的植物、兔、鼠、鼬和鹰构成的食物网,某个时期,当地居民大量捕杀鼬, 导致岛上鼠种群爆发,随后由鼠疫杆菌引起的鼠疫通过跳蚤使人感染。请据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保留一位小数)。(2)图1数据反映出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没有演替到相对稳定的阶段,判断依据是能量输入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能量输出。(3)图2所示食物网中,植物中的能量能通过 条食物链传递给鹰;鹰所处的营养级是;兔和人的种间关系是;鼠疫杆菌与人的种间关系是 O(4)通常情况下,鼬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填“大于”、“小于”

    21、或“等于)寄生在 鼠身上的跳蚤对鼠种群数量的影响;大量捕杀鼬会导致鼠种内斗争(填“增强”、 “不变”或“减弱”)。(5)生长在该岛上的蘑菇体内储存的能量(填“能”或“不能”)传递给植物。答案(I)IL3 (2)大于(3)4第三和第四营养级竞争与捕食寄生(4)大于增强(5) 不能解析 图1中第二营养级的能量流入第三营养级的传递效率约为380/3 37OpIl.3%。图 1所示生态系统中,输入能量为第一营养级所固定的太阳能20810,输出能量为4 600+11 980 + 1 890+316+13 = 18 799,所以输入能量大于输出能量,其中生物群落会变得更复杂。(3) 植物中的能量传递给鹰的

    22、食物链有:植物一鼠一鼬一鹰;植物-*兔一鼬一鹰;植物一 鼠一鹰;植物一兔一鹰,共4条。鼠疫杆菌寄生在人体内。(4)鼬为鼠的天敌,其影响大于 跳蚤。大量捕杀鼬后,会导致鼠的数量增多,种内斗争增强。(5)蘑菇属于分解者,其体内储 存的能量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23. (10分)2019年11月29日12月10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6次缔约方会 议暨京都议定书第6次缔约方会议在墨西哥海滨城市坎昆举行,“节能减排”和“森林 保护”是本次会议的重要议题,低碳经济和绿色生活方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图表示 碳循环局部示意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碳在生物群落内以 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能

    23、源,通过燃烧,其中碳主要以 的形式进入大气圈。(2)图中表示生产者的字母是,若因环境污染造成生产者锐减,则对F、D数量的影 响是(3)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 O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消耗E 千克。(4)假设图中的D属于珍稀濒危物种,将其引入某动物园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 o答案(1)有机物CO2 (2)E F、D数量均减少(3)生产者(或E)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 能单向流动、逐级减少25 (4)迁地保护解析 由图可知,E为生产者,F、D、B分别为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和三级消费者,A 为大气中的CCh库,C为分解者。碳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流动。煤是“高碳” 能源,

    24、通过燃烧,碳主要以CCh的形式进入大气圈。生产者减少,将导致初级消费者减少进 而使次级消费者也减少。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是流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能 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减少。若D增加1千克,则至少需要消耗E的量为l20%20% = 25(千克)。将珍稀濒危动物引入动物园进行繁育的保护措施属于迁地保护。24. (10分)请回答下列问题:I .蜜蜂是一种群居的益虫,蜜蜂的筑巢、采粉酿蜜等行为以及“语言”等都引起了人们的极 大兴趣。(1)蜜蜂中的侦查蜂可在发现蜜源后,回到蜂窝内通过特殊的“语言”传达给其他同伴,如果 侦查蜂跳“圆圈舞”,则表明蜜源的距离很近,一般在百米之内。这种信

    25、息是 o(2)蜜蜂可以从很多植物的花朵上采集花粉,同时也为这些植物传粉,这种关系在生态学上为 II.蜜蜂是如何发现蜜源的,我们可以进行模拟探究实验。有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了探究,所 用的实验材料有蜜蜂IOO只,1枝作为常见蜜源的黄色5瓣花,白纸,剪刀,染料,无色且 与蜜源味道相同的制剂。组另IJ假设1通过花的气味识别2通过花的颜色识别3通过花的外形识别(1)第1、2组实验传递的信息分别属于第1组的“模拟花”在颜色、气味和外形上的要求是:.(3)如果将三组“模拟花”摆在蜂箱周围同时进行实验时,写出两条应该注意的问题: (4)每组实验测量的指标是 o答案I .(1)行为信息(2)捕食和种间互助11.

    26、1)化学信息和物理信息(2)将白纸染成花的颜色(黄色),无花的特殊气味,且形状与花相 同(3) “模拟花”与蜂箱的距离相等、晴天无风(其他合理答案也可)(4)单位时间内落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解析 I .“跳舞”是蜜蜂的一种行为,属于行为信息。蜜蜂采集花粉属于捕食,为植物传粉 属于种间互助。11.(1)花的气味传递的信息属于化学信息,花的颜色传递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2)第1组是 假设通过花的气味识别,因此白纸要染成黄色,无特殊的气味,形状与花的形状相同。(3)实 验中除自变量外均要保持一致,以防止无关变量的干扰。(4)实验测定的指标是单位时间内落 到实验材料(模拟花)上的蜜蜂的数目。


    注意事项

    本文(第4章 检测卷.docx)为本站会员(田海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