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篇第五单元第3课时一、单项选择题港珠澳大桥是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跨海大桥,大桥的主航道位置采用隧道形式,确 保不影响前往广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船只的通行来往。2013年5月6日,港珠澳大桥岛隧 工程首节沉管安装到位。根据图文材料,回答12题。1 .港珠澳大桥中部(图中A处)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为了( C )A.缩短通行距离B.加大桥面宽度C.便于大型轮船通行D.减小施工难度2 .下列有关香港和澳门的叙述,正确的是(D )A.香港与经济特区珠海相邻B.澳门被称为“购物天堂”C.香港和澳门都濒临黄海D.香港和澳门都有发达的旅游业解析:第1题,港珠澳大桥中部(图中A处)建设成海底隧道,主要是确
2、保不影响前往广 州和深圳港口主航道船只的通行来往。第2题,香港与深圳毗邻,澳门与珠海毗邻,共同濒 临南海,被称为“购物天堂”的是香港。“吹沙填海”是在一定的海域打桩后,用沙袋将该海域圈围起来,再用工程船的压力泵 及管线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淤积成陆。下图为某海域“吹沙填 海”施工现场图。读图完成35题。3.选择“吹沙填海”区域的主要条件是(CA.该海域风浪小B.近海河沙丰富C.位于浅海区域D.距离陆岸较近4.“吹沙填海”中沙袋最主要的作用是(DA.圈定填海范围B.抵御海浪侵蚀C.运输设备,方便施工D.过滤海水,滞留泥沙5.我国在南海适度填海造岛的积极意义是(C )增加国土面积
3、扩大领海范围巩固国防,保卫南海权益建加工工业基地,减轻土地压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当地居民生活质量B.D.A.C.解析:第3题,本题主要考查填海造陆的区位因素,较易。根据题意,“吹沙填海”是 先在该区域打桩,用沙袋圈围起来,因此圈围后,该填沙区域受外界海域的风浪影响就非常 小,因此选择的海域并不是自然状态下的风浪较小,A项错误;选择的海域远离陆地,因此 与河沙无关,B项错误;位于浅海区域,打桩圈围、吹沙的工程量小,C项正确;如果距离 陆岸近,直接从陆地运输砂石造陆造价要低得多,因此D项错误。第4题,本题主要考查 “吹沙填海”中沙袋的作用,难度中等。填海范围并不主要是由打桩圈围来决定的,而是
4、由 浅海区域面积大小来决定的,因此A项错误;沙袋中沙粒之间的结构比较松散,因此抵御 海浪侵蚀的能力非常低,B项错误;“吹沙填海”主要是利用工程船将圈外海底的泥沙和海 水一起“吹”进目标圈,沙袋与运输设备、方便施工无关,C项错误;因为沙袋中沙粒结构 松散,透水性好,因此“吹”进目标区域的海水会渗透进入外界海洋,泥沙则被滞留,D选 项正确。第5题,本题主要考查人类活动的影响,较易。将一些无法供人类居住的小岛建设 成可供人类居住的岛屿,可获得以此岛屿为基点,半径为12海里区域的领海权。我国在南 海适度填海造岛,增加了我国国土面积,正确;近些年来,我国在南海的权益不断受到其 他国家侵害,因此建设这些人
5、工岛,部署必要的军事设施,有利于维护我国在南海的权益, 正确;这些人工岛面积普遍都比较小,因此对减轻我国土地压力几乎没有意义,错误; 通过建设人工岛,扩大岛屿面积,可以安置更多基础设施,利于改善驻岛居民的生活条件, 正确。综上所述,C项正确。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一面朝海。宜兰全年多雨,台 湾俗谚“竹风兰雨”就是描述新竹多风而宜兰多雨的现象。兰阳平原沿海分布着长约23公 里,高约10米的沙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下图 为台湾省局部地图。读图完成68题。6 .宜兰多雨的原因是(C )三面环山、东面向海,多地形雨秋冬之际,东北季风影响大
6、春季气温回升快,以对流雨为主7 6月中旬到秋末多台风雨A.B.C.D.8 .下列关于图中四处的说法,不可信的是(D )A.甲处温泉是该地重要景点9 .乙处坡度陡且易发滑坡C.丙处两县以山脉为界D. 丁处河流少因为沟谷少8 .沿海的沙丘对兰阳平原的影响是(B )A.多沙尘暴B.增加洪灾C.减少降水多沙尘暴D.加剧盐碱化解析:第6题,宜兰县位于台湾省东北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明显,东北风从海洋上 带来大量水汽,降水多,对。宜兰主体为兰阳平原,三面环山,东面朝海,处在东北风山 地迎风坡,多地形雨,对。春季受锋面雨带影响,多锋面雨,错。6月中旬到秋末,即 夏秋季节,多台风影响,带来充沛的降水,对。所以
7、C对。第7题,台湾处在板块交界 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所以甲乙处应该有温泉,是重要景点,A可信。乙处的公路呈之字型, 说明此处坡度很陡。在板块交界地带,岩石破碎,山体松动。该地处于迎风地带,故容易发 滑坡,B可信。丙处两县交界,且河流从此界线向两侧分流,说明此界为山脊线,故两县是 以山脉为界,C可信。丁处位于山地的东北风和东南风的背风地带,降水少,故河流比较少, 而不是因为沟谷少的原因,D不可信,选D。第8题,台湾俗谚“龟蛇把海口”中的“蛇” 就是指海岸连绵的沙丘。兰阳平原降水充沛,而沿海分布着高约10米沙丘。这些位于沿海 高高的沙丘,会阻挡了洪水入海,从而导致兰阳平原洪灾增加,B对。湿润地区植
8、被覆盖率 高,风沙少,A错。沙丘对水汽阻挡作用弱,不会减少降水,C错。区域降水多,有入海通 道排盐,没有盐碱化问题,D错。(2019苏锡常镇模拟)下图为“台湾城市发展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9 .从1950年到1989年,该地区城市发展的特征是(B )A.东部地区发展快,西部地区发展慢B.从分散到集中,出现城市群C.大城市增长快,中小城市增长慢D.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快10 .图中大河的河口处均没有形成大城市,其主要原因是(C )A.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B.台风频率高,易形成风暴潮C.河流短促湍急,航运条件差D.泥沙淤积严重,不利于建设港口解析:第9题,结合图表材料可知,该地区从195
9、0年到1989年,城市数量逐渐增加, 尤其是中小城市增长速度较快;就地区而言,北部和西部城市发展速度快;此外,该地区的 城市发展,从分散到集中,出现了以台北、台中、高雄为中心的城市群。第10题,城市选 择在河流入海口处布局,一方面是为了获得丰富的水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具有便利的水运 条件;台湾岛的河流短促、水流急,航运条件差,故在河口处均没有大城市分布。(2019北京卷67题)下图为我国的三个省级行政区土地利用结构图。读图,回答 12题。11 .甲和土地利用类型I、II分别为(A )A.新,耕地、牧草地B.滇,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C.川,交通运输用地、牧草地D.藏,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1
10、2 .内蒙古(B )A.水域面积大,水能资源丰富B.受降水影响,森林覆盖率东部大于西部C.地势平坦,宜大幅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D.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比黔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解析:第题,本题主要考查我国土地资源的类型和分布特点,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 运用知识的能力。甲省级行政区的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大于60%,远远超过内蒙古和贵州, 可排除川、滇两省级行政区,B、C错;西藏的牧草地面积远多于居民点和工矿用地,D错。 第12题,本题主要考查内蒙古地理环境的特征,意在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读 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内蒙古水域面积小,河流稀少,水能资源贫乏,A错;受降水由东 向西递减的影响,内蒙
11、古植被从东到西呈现出森林、草原、荒漠的变化规律,东部森林覆盖 率大于西部,B正确;应根据城市化发展的需要确定城市建设用地比例,而不是因为地势平 坦就大幅提高城市建设用地的比例,加之内蒙古地理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不适宜大幅 度提高城市建设用地比例,C错;内蒙古其他及未利用地比重虽然比黔少,但其土地面积远 大于黔,因而其他及未利用地面积不比黔少,D错。13 .下列关于我国内地、香港、澳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D )A.香港交通、旅游业非常发达,因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成为东西方文化的荟萃之地B.上图信息所示,澳门的面积不断扩大,是由于珠江口泥沙淤积和填海造地双重因素 造成的C.香港和澳门间的“港澳跨海
12、大桥”的建成,更加强了两地的联系,促进了两地的合 作与发展D.内地有丰富的资源,港澳有雄厚的经济基础,应将香港和澳门建成大型的重工业基 地解析:香港、澳门面积狭小,人口密集,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不适宜发展重工业。二、综合题14 . (2019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台湾省与福建省隔海相望,省内80%人口的祖籍是福建。两岸“三通”的启动和海 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实施,加深了两岸的经贸往来。目前福州、厦门等地已建成多 个台商投资区。说明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答案:地域文化相同(台商回乡投资多);距离近(有港口、运输成本低);政策鼓励。解析:台商投资区集中在福建省福
13、州、厦门等城市的原因主要从地缘相近、语言风俗习 惯等文化相似、侨乡(台商的思乡情结)、政策鼓励等方面去分析。15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位于华北平原的河南省,常住人口 9400多万。“传统农业大省”正快步实现农 业现代化,由“中国粮仓”变为“国人厨房”、“世界餐桌”。2019年,河南夏粮总产量 达到313亿千克,位列我国17个粮食主产省首位,郑州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 建立了国家粮食交易中心。同时,在中央提出实现中部崛起的发展战略以后,郑州市成为中 原地区最大的综合工业城市,是中国重要的有色冶金工业基地、食品工业基地、大客车生产 基地、煤炭工业基地、建筑和耐火材料基地以
14、及纺织工业基地。下图为河南省简图。(1)读图描述河南省的地势特征。简述在地形因素影响下,河南省城市和铁路的分布特 征。(2)云台山红石峡位于河南省西北部焦作市修武县境内,以独具特色的“北方岩溶地 貌”被列入首批世界地质公园名录。上图为红石峡景区景观图(岩石主要为浅海相红色砂 岩),推测形成该景观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河南省发展粮食生产的有利条件。(4)试分析郑州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条件。答案:(1)地势西高东低。西部以山地丘陵为主,城市数量少、密度小,铁路网稀疏; 东部平原地区城市数量多、密度大。铁路网密集。(2)在浅海环境接受沉积;形成红色砂岩(沉积岩);经
15、地壳运动发生隆起抬升(地壳上升); 再经流水侵蚀、切割形成该景观。(3)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气候条件优越;平原广阔,耕 地面积大;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政府大力支持。(4)郑州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源 丰富;郑州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郑州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京 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郑州是河南省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 好。解析:第题,地势特征主要从地势起伏状况(如西北高、东南低)、地势高低(如青藏 高原地势较高)来叙述。读图结合图例可知,河南省地势西部高(IO(X)米以上),
16、东部低200 米以下)。由于西部地区海拔高,地形以丘陵山地为主,所以城市和铁路分布较稀疏,密度 小。东部地区以平原为主,有利于城市建设和交通运输线路布局,所以密度大,数量多。第 (2)题,地质作用形成主要从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角度分析。红石峡谷属于流水侵蚀地貌, 外力作用以流水作用为主。浅海相红色砂岩属于沉积岩,主要为外力沉积作用形成的。由于 后经侵蚀,所以经过地壳运动发生抬升(低处沉积,高处侵蚀)。所以该地貌形成的过程为, 先沉积形成砂岩,然后地壳运动,抬升,受外力侵蚀形成峡谷。第题,河南省发展粮食 生产的有利条件主要从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分析。自然条件可以从气候、地形方面描述, 河南省主要
17、位于淮河以北,以温带季风气候为主,南部只有很小部分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夏 季高温多雨,有利于发展粮食生产。由图示等高线来看,东部地区海拔在200米以下,平原 面积广大,耕地面积大。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劳动力与国家政策方面考虑。读材料“常住人 口 9400多万”说明劳动力资源丰富;“郑州市在国内最大粮食批发市场基础上,建立了国 家粮食交易中心”说明国家政策支持。第(4)题,郑州市布局国家粮食交易中心的有利区位 条件主要结合工业区位因素考虑。从粮食来源、粮食消费、交通运输等角度进行分析。从粮 食来源看:郑州位于华北平原,邻长江中下游平原,近东北平原等粮食主产区,粮食商品来 源丰富;从消费市场来看:郑州位于东部人口稠密区,该区域粮食消费量大;从交通运输看: 郑州地处东西、南北交通枢纽(京广、陇海铁路交会地),交通运输便利;另外,郑州是河南 省省会,信息、金融、仓储等服务条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