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4年作风建设年活动组织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参考范文根据通知要求,我坚持以新思想为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上级精神,通过同事提、自己找、上级点、互相帮等方式,认真查摆了个人存在的突出问题。现对照检查如下。一、落实情况。(一)学习贯彻情况。本人采取集中学习与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以及每月1次的工作例会、主题党日活动,认真学习(名称替换)精神,认真学习省、市、区全会精神及公共机构节能等相关业务知识。(二)工作落实情况。在中心各位领导的指导下,结合中心工作实际,本人在工作和学习中认真反思、积极整改,在严格党的组织生活等方面取得了实效,综合素质能力得到提高。加入中心工作以来,始终坚持不忘初心使命,努
2、力工作,在推进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落实问题整改。二、查摆的主要问题。围绕本次组织生活会主题,结合区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根据“八不五问”重点排查,对个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查找,发现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对照对照合格党员标准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一是对新学习不够深入。集中学习安排比较密、抓得也比较紧,但对个人自学抓得还不够,多数时候是上级要求学什么就学什么,平时学习的计划性不强,存在应付思想,满足于已有的理论知识和工作水平,对新思想的新理论、新观点、新战略研究得还不够深入。二是在学以致用上还存在差跑。工作中更多注重领导讲话、政策文件和业务知识的学习,利用理论知识指导解决一些专业性问题不够,没有
3、很好地发挥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没能更好地通过理论武装来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提高业务水平。比如很难深入系统地读几本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方面的书籍,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很好地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二)对照入党誓词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学习入党誓词重宣誓轻细研。对于入党誓词,平时只是在主题党日宣誓的时候读一读、念一念,在参加集中学习和个人自学时,大多数情况下是被动应付,缺乏熟读精通,对入党誓词的内涵、宗旨认知层次浅,没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融入日常工作,变成自觉行动。二是遵守入党誓词重权利轻义务。没有把庄严的誓词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统一起来,有时只注重自己应享有的权利,而忽视了自己应履行的义务
4、尤其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方面,找不准自己的角色定位,担负不起应该担负的责任,有时甚至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模范带头作用没有真正发挥出来。三是执行入党誓词重表态轻落实。对党的纪律认知不足,认为入党誓词文本的可执行力不高,比较抽象,难以指导具体的工作,无法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工作中仍然存在执行不严、缺乏一以贯之现象。(三)对照身边先进典型方面存在的问题方面。一是思想觉悟有待提高。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虽然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能够立足本职,做好工作,但还远没有达到(名称替换)员先锋模范的思想境界,没有在工作、生活、学习等各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理,有把自己混同于普通群众的
5、心理,在身先士卒、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方面还不够充分有力。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针对上述问题,我进行了深入的的思考。从表面上看、这些问题虽然出现在日常工作中,但根源却在思想上,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政治理论学习不深入。在学懂、弄通、做实新思想上不扎实、不深入,主动性、规划性、系统性不足,存在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现象,客观上以工作忙、压力大、事务性工作多为借口,把学习当成“软指标”,放松了对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的深入学习,没有处理好工学关系。二是对党员宗旨意识理解不深,公仆意识淡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一贯宗旨。但在实际工作中,仅仅满足于做好眼前的工作,对其他方面很少去想去做。服务的意识
6、不很强。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做人民公仆的意识淡薄,大局意识不够。三是党性修养不坚定。部队转业后进取意识、奋斗精神开始消减,出现松懈苗头,只求过得去、不出错,做的差不多就行了,放松了对党性修养的要求,放松了对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重视。党性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工作作风。党性修养不强,思想就容易滑坡,精神就容易空虚,作风就容易松懈,各种问题就会随之而来。四、下步的努力方向(一)提升政治能力。坚持把深化理论武装、加强党性修养作为终身课题来践行,认真学习新思想、从根本上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水平,不断加强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的培养,确
7、保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同(名称替换)保持高度一致。(二)振奋精神状态。自觉把工作当作事业干,恪尽职守、敬业奉献,以区作风建设年活动实施方案为契机,紧紧围绕中心党组部署,深入服务保障意识,全力做好各项工作,当好助推中心发展的中坚力量。(三)改进工作作风。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坚持在求准、求精上下功夫;树牢宗旨意识,善于倾听同志们的意见,狠抓工作落实,坚决做到闻令而动、迅速落实,着力纠治好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倾向性问题。(四)严格约束自己。按照机关事务工作目标要求,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发挥好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始终保持从严执纪态势;严格遵守纪律规矩以及廉洁从政的各项规定,带头坚决抵制潜规则,自觉净化社交
8、圈、生活圈、朋友圈,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作风建设专题组织生活会个人检视剖析材料一、存在问题和表现(一)理论学习方面。上级要求学得就多学一点,不要求学得就少学一点。在实际工作中满足于看过了学过了,没有系统地研读理论书籍,没有结合工作实际去研究分析。比如,对于卫生健康执法涉及到的法律法规、全面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学得比较多,但是通过党史学习教育系统的学习,我认识到平时对于“四史”学得比较少,对于党史方面的学习还存在不足,对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具有片面性,系统性学习不够。(二)联系服务群众方面。对党的群众路线认识不深、把握不牢,还没有完全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
9、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民至上”的理念还没有扎根在灵魂深处,“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要求落实力度不大。特别是在具体工作上,为人民服务的观念不够强,缺乏换位思考,没有设身处地站在群众的立场上想问题、办事情,用情用心用力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的问题。(三)履职尽责促进发展方面。一是工作标准不高。随着工作时间的拉长和工作岗位的变化,自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组织领导和协调谋划上,对具体工作虽然坚持做到统筹兼顾,但面对日常事务工作,自已还没有做到全部精通,工作中还存在部署要求多、带头攻关少的问题,无形中就降低了标准和要求,没有做到事事精益求精。二是奋斗精神不足。无论在什么岗
10、位工作,面临的矛盾困难都很多。对此,自已一直咬紧牙关奋力前行,但面对一些热点难点问题,个人顾虑较多,还有犹豫观望、依赖上级的想法,缺乏直面困难、攻坚克难的精神,有时在完成阶段重要任务后还有“歇歇脚”的思想。二、产生问题的原因(一)思想改造还有差距。面对十八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的形势,自已始终提醒自己不能掉队,但从实际情况看,还是存在深钻细研不够的问题,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理论,用历史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学习不足,面上的学懂弄懂,导致的是转化运用不好、政治站位不高,把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观察、思考问题的方法差距较大,讲政治的具体能力与岗位工作需求还不相适应。(二)党性
11、原则还有差距。自己入党以来,认真参加各项学习教育活动,个人党性修养也在不断历练中得到提升。但仔细分析个人在学习党章党规、自我检视问题、落实全面从严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党性修养没有跟上形势任务发展,放松了经常性的自我检视和剖析,党性修养的不严格导致了党性原则的不坚定。(三)初心使命还有差距。无论工作岗位如何变化,自己始终不敢忘初心使命,但总觉自已在一线工作,责任没有那么大,甚至有的时候还认为,自已做好本职工作就可以了,不要过多参与其他事情,对绿色发展、脱贫攻坚等工作也关注的不够。这些都是集聚人民智慧、回应人民关切、服务人民群众做得不好的重要原因,其实质是初心使命出现了一时的弱化和偏
12、差。(四)创先意识还有差距。认真分析工作亮点不多、攻艰克难不足、标准要求不高等问题,其实质还是争先创优的意识和劲头不够强,没有牢固树立“比先进、学先进、赶先进、超先进”的思想,缺少先进和一流的标准作牵引,带来的必然是工作的平淡平庸。三、下一步工作打算(一)坚定抱负信念,坚持学习进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把政治理论的学习作为“第一要务”,把坚定抱负信念摆在“第一位”。制定个人学习方案,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坚持集中学和自主学相结合,保证学习时间,领悟精神本质,确保学懂弄通,知行合一,使政治理论学习入脑入心,走心、走深、走实。增加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系统性和有效性,坚决杜绝“应付学”“敷衍学”等
13、不良倾向。同时,加强各领域业务学问的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进一步增强驾驭工作的能力。(二)弘扬创新精神,坚持勇于担当。创新精神不能无,担当精神不能丢,要树立党员干部敢拼敢闯、敢做敢当的无畏形象。重视工作创新,注重对工作思路、工作方法的研究,苦干加巧干。勇于攻坚克难,勇于担责担重,着实解决好工作中难点堵点问题。转变工作作风,强化调查研究,安排时间深入一线,了解最新情况,把握第一手资料,用心听取办事群众和企业的看法和建议,了解基层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确保解决基层问题。(三)强化宗旨意识,坚持为人民服务。树立群众观念,坚持群众路线,培养为民情怀,将本职工作融入到为人民服务当中,当好公仆,做人民的勤务兵。进一步树牢为民、为企服务的初心,鼓足劲、高标准、严要求,勇于担负职责使命,把群众的需求当作工作的要求。同时,增加下基层的频率,开展调查研究,听取市场主体和群众的看法和建议,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解决在一线、工作推动在一线,实实在在为企业解决难题,真真切切为群众办好实事,做好事,让群众得到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