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ppt

    • 资源ID:4293258       资源大小:260.57KB        全文页数:6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8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8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ppt

    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报告提纲,我国生态学学科及研究生教育概况 生态学专业硕博士研究生培养要求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特点 甘肃农大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 硕士研究生 博士研究生 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问题的几点思考,生态学学科概述,定位:研究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的规律。 核心理论: 自然界的任何生物及生物集合体间及其与周围环境存在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并形成结构和功能相统一的各类生态系统,这些生态系统对人类具有服务功能。 理论主体: 生物个体与接触环境的直接相互关系理论; 其它生物组织层次与相应层次环境相互关系理论。,生态学学科概述,学科范围与研究方向 生态科学 分子生态学 个体生态学 种群生态学 群落生态学 生态系统生态学 景观生态学 全球生态学 生态工程 生态管理,生态学学科概述,学科范围与研究方向 生态科学 生态工程 保护生物学 环境生态学 产业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 污染生态学 生态管理 生态规划 生态经济学 社会生态学,生态学学科概述,发展趋势 越来越紧密的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应用分支发展迅速。 自觉融入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学科视野日渐宽广。 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与生物圈可持续利用、生态系统调控、生态设计、生态评价、生态预报、生物入侵、流行病生态学成为热点研究领域。 湿地生态学、景观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经济学、产业生态学、社会生态学成为新兴研究领域。,我国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概况,具有生态学硕士学位授权培养单位(136 -1) 一级学科:133(76) 二级学科:天津大学(环境生态学)、安庆师范大学(化学生态学) 具有生态学博士学位授权单位(60 -1) 一级学科:57 二级学科:中国农科院(生物学)、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生态学) 四川农业大学撤销生态学硕博士一级学科学位点。 院校类别 2012年学科评估结果,我国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概况,硕士招生院校:135 理工类:17(12.6%) 农林类:28(20.7%) 师范类:37(27.4%) 综合类:53(39.3%) 博士招生院校:59 985 高校:20(33.9%) 211 高校:17(28.8%) 其它高校:22(37.3%),2012年生态学学科评估结果,78所院校参评,其中:“博士一级”授权高校44所、“博士二级”授权院校1所, “硕士一级” 授权高校33所。,2012年生态学学科评估结果,评估结果(按5分分级) 第一级(86分,2个):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 第二级(83-84分,7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兰州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 第三级(76-79分,10个):中国农业大学、 东北林业大学、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北京林业大学、南开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在甘院校 兰州大学:84分,第二级 甘肃农大:69分,第五级 西北师大:66分,第五级,中科院大学和兰州大交通大学未参评,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培养目标:基础扎实、具有生态学学科视野、能够从事生态科学、生态工程、生态管理工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硕士学位:具有现代生态学理论基础,了解生态学的学科历史、现状、理论与技术发展基本态势,具有生态学专业素养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基本具备独立从事本专业教学、科研、技术研究、咨询与管理工作的能力。 博士学位:熟练掌握生态学理论、研究方法和技术,了解生态学学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熟悉本学科专门领域的发展动态,具有能独立从事与生态学相关的研究能力和学科视野,以及利用生态学原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能胜任高校和研究机构的生态学教学、科研和高层管理工作。,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生态科学:扎实的自然科学理论基础,特别是系统科学和生物学的专业知识,室内及野外实验分析方法与模型,具备解释复杂系统内在机理的能力,掌握各层次生态系统演化的生态过程、基本规律和一般原理。 生态工程:熟练掌握不同生态系统能流、物流、价值流、信息流及智力流的调查、分析和评估方法,能够从事自然生态系统保护、恢复与重建,产业生态系统规划设计等相关工作。 生态管理:良好的生态学素养和广博的人文社科知识,能够熟练的将基础生态原理应用到各个领域,从事自然保护区规划与管理、生态服务价值测算与评估、生态资产与风险评估、生态系统评估、企业、产业及区域经济生态系统战略分析等工作。 基本素质 基本学术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基本素质 学术素质:良好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求是精神,浓厚的生态学研究兴趣。掌握现代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生态学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发展动态,熟悉国家环境保护、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可持续发展、知识产权等政策和法规,具有一定的社会伦理学知识,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运用外国语进行学术交流的能力。 学术道德: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高尚品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尊重他人研究成果。保证调查、观测、实验数据客观真实,杜绝剽窃他人成果,杜绝捏造、歪曲数据资料等不当行为。 基本学术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基本素质 基本学术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数据检索、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和外语能力) 学术鉴别能力(领会学术思想、提炼科学问题、甄别学术观点、评判学术成果) 科学研究能力(建立假说或模型、设计研究方案、实施实验控制、获取并分析实验数据、评价研究结果) 学术创新能力(提出新理论,发现新规律,研制新方法、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 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在国际刊物上) 学术交流能力(撰写研究论文、制作幻灯片与墙报、报告研究结果) 其他能力(团队精神与合作能力等)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博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基本素质 基本学术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选题与综述要求:选题针对某个前沿科学问题或主要应用课题;综述应在充分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客观分析相关领域的现状和问题,准确阐述选题依据。 规范性要求:理论依据充分,学术观点明确,技术路线合理,数据资料翔实,统计分析正确,结果可信。图表规范,层次清晰,语言流畅,符合逻辑,系统完整。 创新性要求:在理论、技术会应用的某个方面具有突破或创新。,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 同培养目标与要求 基本素质 学术素养:系统掌握生态学基础知识,熟悉生态学学科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生态学实验技能,具备严谨的科学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具有解决理论探索或应用问题的基本能力,能熟练运用计算机、外国语和仪器设备,了解相关知识产权和生态伦理知识。 学术道德:类似于博士要求。 基本学术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基本素质 基本学术能力 获取知识能力(数据检索、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和外语能力) 科学研究能力(设计研究方案、实施实验控制、获取并分析实验数据、评价研究结果,研究成果能够发表在国内核心刊物上) 实践能力(动手能力,实验技能,独立工作能力) 学术交流能力(撰写研究论文、报告研究结果、语言能力) 其他能力(沟通交流与合作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生态学硕士、博士学位基本要求,硕士学位的基本要求 基本知识及结构 基本素质 基本学术能力 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规范性要求:理论依据充分,科学问题明确,实验设计合理,数据资料真实,统计分析正确,结果可靠。图表和格式规范,层次清楚,推理严谨,语言流畅。 质量要求:具有新发现、新见解或实际应用价值。,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北师大,详细规定了导师责任 熟悉并执行学位条例及研究生培养工作规定和制度。 指导制定研究生个性化培养方案,注重培养研究生专业学习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及独立进行创造性科学研究的能力。 指导选择研究课题和制定学位论文工作计划,审查论文开题报告,对撰写论文提出指导性意见。详细审查修改学位论文,做出是否同意答辩的决定。 与研究生定期面谈,了解和检查研究生的学习、科研和思想情况,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培养研究生爱国敬业的精神,以及恪守学术规范的严谨治学态度。 必须在岗指导研究生。不在岗期间必须书面委托管理。,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北师大,课程设置 课程门数多,选择余地大:硕士6门学位基础课、25门学位专业课、32门专业方向课,博士23门。 研究方法与技能训练课程多:硕士9门,博士3门。 博士课程教学内容和授课方式灵活:导师可以申请增加或者删减课程,采取灵活、个性化的教学形式,不一定是课堂教学。 学位论文要求中体现工作量和实验记录: 硕士学位论文应有一年半以上的实验室和/或野外工作量,且原始数据记录规范和完整。 博士学位论文的实验室和/或野外工作量应有二年半、本直博生、硕博连读生应有三年半以上;做到原始数据记录规范、完整并全部保留。,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北师大,硕士培养环节要求 实践活动:以教学实践(讲授、实验、课堂讨论,指导学生)为主,工作量不少于30天。 国际化经历:参加国际性学术交流会议、聆听海外学者学术报告(10次学术报告聆听记录)或参与国际性合作项目以及短期国际访学等情况。 博士培养环节要求 国际化经历: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短期国际合作研究,熟知国际学术道德规范和国际网络学术交流平台,在本领域的国际国内会议上做报告。 学位论文预答辩:两次预答辩不通过按照结业处理。,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兰州大学,培养目标 基本知识结构要求较具体。 课程设置 学位课程门数多,选择余地大:公共课9门、专业课11门、方向课13门,只有1门必修课。 专业课涵盖知识面广、方向课与研究方向结合紧密。 必修环节 要求较具体。 发表论文与科研成果 有差别化对待规定,基本要求更加人性化。,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兰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作为第一作者有1篇相关学术论文发表在SCI收录刊物。 发表SCI大类一区、且影响因子5.0的论文,前两个作者中的学生可以申请学位;在NATURE、SCIENCE、CELL发表文章的,经导师认定有实质性贡献的学生均可申请学位。 作为主要作者在CSCD、EI收录学术刊物公开发表论文1篇,经导师同意、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通过,匿名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 承担涉密项目研究的博士研究生,可由研究生院进行匿名评审,通过后可提交学位评定委员会讨论其学位授予问题。 硕士研究生 至少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或在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发表论文1篇,且综合评价三星以上;或作为作者之一,至少有1篇有关的学术论文在SCI、EI等收录刊物及文科权威刊物发表;或在国际会议上公开发表1篇论文(被收入论文集),且本人署名为前三名。 以本人为主获得发明专利1项或其专利申请至少已处于实质审查期。 在学期间无学术论文公开发表或其它科研成果提交的硕士生,经导师同意,可申请同行匿名评审,通过后可组织学位论文答辩和学位申请。,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中国农大,学术素养要求细化: 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必须对生态学有浓厚的兴趣,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发展动态。具有批判性思考的能力、扎实的科研调查与观测、实验和分析技能以及在理论探索和应用研究领域中解决重要科学问题的能力,掌握一定的与本学科相关的知识产权、社会伦理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备较宽广的知识面,以及拓展学科新领域的学术潜力,要敢于进行学科交叉和融合,进行集成创新。 生态学博士研究生应该具有实事求是、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勇于创新的进取精神和献身生态学事业的理想;具有科学的思维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勇于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领域进行探索;能够不畏艰难、脚踏实地、开拓创新;能尊重他人的学术思想、研究方法及成果;在科学问题凝练、研究方案与实施、研究结果分析和成果形成的整个科研过程中能善于团结合作,发挥团队的作用;身心健康,具有良好体魄,能够承担本学科范围内各项专业工作任务。 基本学术能力要求中增加教学能力(具体化了其他能力要求) 教学能力: 生态学博士学位获得者,应能够协助导师或其他相关老师从事指导本科生或研究生相关课程的讨论、答疑及作业批改;指导教学实验和实习,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等,锻炼提高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概括与综合能力、教学研究与应变能力。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生产实际中的问题,从而协助解决科研中的某些技术或管理问题。,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中国农大,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具体化 选题与综述的要求: 综述至少需要阅读100篇以上国外文献,其中最近3-5年内的文献占一半以上,权威文献至少占30%以上;技术发展研究命题综述全文应不少于5000字,图表不少于3-5幅,综述的参考文献在150-200篇之间。 综述应包括至少如下几部分: 研究问题在生态环境科学的地位与作用; 研究问题在生态环境科学中的科学意义或对生态学发展和学科发展的意义; 研究问题的历史沿革或背景; 研究问题的阶段性进展或已有基础; 尚未解决的问题及其原因或瓶颈; 研究思路、目标以及主要关键科学或技术问题,技术路径和简要技术路线等。 规范性要求 博士学位论文一般包括摘要、主体、成果、致谢、参考文献等部分。论文主体部分可分为四大模块,即文献综述、研究设计与方法、研究结果与分析、讨论与结论。在论文总体框架基本一致的情况下,视各领域的要求不同,文献综述可以与研究计划合并,研究结果与分析模块也可以再细分为若干篇章。 结果表达与数据分析。论文中所有的数据均应本着遵循科学求实的严格要求,必须依据科学的统计方法实施。样品测试分析、数据统计分析、模型分析等方法及规程应该采用国际公认的标准方法和操作规程。数据的有效小数位数应该保留到分析方法或仪器设备检测限的位数,所有数据结果必须采用公认的数理方法进行统计分析,并在数据图表中标注统计显著性检验结果。,代表性高校培养方案中国农大,博士培养环节要求资格考试 博士生资格考试:所有在籍攻读博士学位的研究生在通过一年半左右的学习后,需进行博士生资格考试,全面考核研究生的生态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考试形式为笔试,以生态学综合题为主,试题由资格考试小组统一命题,按“合格”与“不合格”计。资格考试合格者,记2学分,可继续进行博士培养;资格考试不合格者,导师指导小组应将该生列入重点辅导和跟踪名单,3个月后可补考一次,若补考仍未通过,则不进行博士培养,但是可以转为硕士培养。 博士生中期考核要求具体:博士生参加中期考核应提交:论文进展情况报告、完成培养环节要求提交的培养记录(包括课外学术交流记录、实践教育考核相关材料)。 学术交流环节考核要求:要求研究生毕业前听课程以外的学术报告,硕士生10次现场记录、普博生、硕博连读生、直博生15次现场记录。研究生在国内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可计算2次学术交流活动;在国外学术会议上进行学术报告可计算4次学术交流活动。,甘肃农大生态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学科范围与研究方向 基础生态学 数学生态学 植物生态学 景观生态与生态安全管理 农业生态学 农业生态系统生态学 根际生态学 恢复生态学及生态工程 植物生理生态学 植物分子生态生理 植物逆境生态生理,甘肃农大生态学硕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甘肃农大生态学硕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甘肃农大生态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培养环节 培养计划制定:分课程学习计划和论文研究计划,在入学后三周内提交。 论文选题必须与本学科的研究方向相一致。评审未通过者限期重做,重做仍未通过者则终止培养。 学术活动:参加校内外人文讲坛、科学论坛以及各类学术会议等35次。 学科seminar:每周1次,每位研究生每学期至少汇报2次。 中期考核:在第3学期进行,未通过者不能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论文中期检查:在第5学期进行,问题较多或不符合要求者,提出整改意见。,甘肃农大生态学硕士生培养方案,发表论文与科研能力要求 论文署名要求: 以甘肃农业大学为第一单位,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但第一作者必须是该生的导师)发表,并由研究生本人和导师共同署名的学术论文列入研究生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的统计范围。 论文数量和质量要求: 硕士研究生在申请学位之前必须在SSCI、SCI、EI或CSCD刊物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不包括综述论文)1篇(论文在线即认定为发表)。导师可以对所指导的硕士研究生发表论文的质量、数量和时间提出更高要求。,甘肃农大生态学博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学位课),甘肃农大生态学博士生培养方案,课程设置(选修课),甘肃农大生态学博士生培养方案,培养环节具体要求 学术活动: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需参加国内外各类学术活动累计6次以上(其中校外学术活动不少于2次)。学术活动考核实行签到和填写记录表等方式,学术活动记录表经指导教师签字后,汇交所在学位点审核。 学科seminar:学科Seminar由二级学科学位点定期(一般应为每周用1次)组织,每位博士研究生每学期至少汇报2次,参加讨论不少于10次。 中期考核:博士研究生中期考核距论文答辩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 预答辩:博士生在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前进行论文的全面审核,即预答辩。确定如期还是延期答辩,并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学位论文。,甘肃农大生态学博士生培养方案,论文发表与科研能力要求 署名要求。 质量和数量要求: 在SSCI、SCI或EI 、CSSCI、CSCI国外学术源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1篇(论文在线即认定为发表)或在甘肃农业大学核心期刊目录所列刊物或国外学术期刊上发表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至少2篇。 导师可以在以上要求基础上对论文发表质量、发表数量和发表时间提出更高要求。,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博士、硕士研究生的基本知识结构 生态学专业的研究生应该掌握或了解哪些生态学知识能够回答哪些基本生态学问题? 我们的培养方案(特别是课程体系)实际上能指导不同层次研究生回答哪些基本生态学问题? 存在的知识差距( Knowledge Gaps )应该通过哪些环节或课程进行弥补(Bridge)? 不同背景和类别院校的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在知识结构方面应该凸显什么特色?,100个应用生态学问题,2006年,英国剑桥大学生态学教授William J Sutherland等在J of Applied Ecology撰文,提出了与英国国家政策高度相关的100个生态学问题;涵盖领域包括: 农业:16个 海洋渔业:9个 气候变化:10个 环境污染与碳管理:12个 生态系统服务及生态系统管理:41个 自然保护、生境保护与恢复:25个 外来种入侵与生态安全:6个 生态系统服务:6个 生态系统自然性与休闲娱乐:4个 土地管理:12个 景观结构与功能:8个 城市发展:4个,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2013年,William J Sutherland联合了20多位同行科学家,在J of Ecology撰文,提出了100个纯生态学问题,涵盖的主要领域包括: 进化生态学:10个 种群生态学:16个 疾病与微生物生态学:11个 群落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21个 生态系统生态学:15个 全球变化生态学:17个 生态学研究方法:11个,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基本学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科学研究能力 研究选题:综述与开题报告 研究方案:研究方法课程、开题报告论证 实验控制:研究方法课程、科研实践 数据获取与分析:研究方法课程、科研实践 研究结果评价与展示:论文撰写、学术报告 博士生的学术鉴别与创新能力 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基本学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的学术鉴别与创新能力 参加学术会议 做学术报告 参加Seminar 撰写开题报告 撰写进展报告 严格中期考核或资格考核 硕士生的实践能力,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培养的几点思考,基本学术能力的培养途径 科学研究能力 博士生的创新能力 硕士生的实践能力 动手能力:社会实践、科研实践 实验技能:实验课程、科研实践 独立工作能力:社会实践、科研实践 团队合作能力:组织和参加集体活动,谢谢! 欢迎批评指正!,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进化生态学(1-5) What are the evolutionary consequences of species becoming less connected through fragmentation or more connected through globalization? To what extent can evolution change the scaling relationships that we see in nature? How local is adaptation? What are the ecological 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pigenetic variation(表观遗传变异)? What are the relative contribution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selection (gene, individual, group) to life-history evolution and the resulting population dynamic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进化生态学(6-10) What selective forces cause sex differences in life history and what are their consequences for population dynamics? How should 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theory be modified for organisms where the concepts of individual and fitness are not easily defined (e.g. fungi)? How do the strength and form of density dependence influence feedbacks between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life-history evolution ? How does phenotypic plasticity influence evolutionary trajectories(计划轨迹)? What are the physiological bases of life-history tradeoff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种群生态学(11-16) What are the evolutionary and ecological mechanisms that govern species range margins? How can we upscale detailed processes at the level of individuals into patterns at the population scale? How do species and population traits and landscape configuration interact to determine realized dispersal distances? What is the heritability/genetic basis of dispersal and movement behaviour? Do individuals in the tails of dispersal or dormancy distributions have distinctive genotypes or phenotypes? How do organisms make movement decisions in relation to dispersal, migration, foraging or mate search?,21世纪的100个生态学科学问题,种群生态学(17-21) Do different demographic rates vary predictably over different spatial scales, and how do they combine to influence spatio-temporal population dynamics? How does demographic and spatial structure modify the effects of 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随机性) on population dynamics? How does environmental stochasticity and environmental change interact with density dependence to generate population dynamics and species distributions? To what degree do trans-generational effects on life histories, such as maternal effects, impact on population dynamics? What are the magnitudes and durations of carry-over effects of previous environmental experiences on an individuals subsequent life history and consequent population dynamic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种群生态学(22-26) What causes massive variability in recruitment in some marine systems? How does covariance among life-history traits affect their contributions to population dynamics?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direct (consumption, competition) vs. indirect (induced behavioural change) interactions in determining the effect of one species on others? How important is individual variation to population, community and ecosystem dynamics? What demographic traits determine the resilience of natural populations to disturbance and perturbation?,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疾病与微生物生态学(27-32) How important are multiple infections in driving disease dynamics? What is the role of parasites and mutualists in generating and maintaining host species diversity? How does below-ground biodiversity affect aboveground biodiversity, and vice versa?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crobial diversity (functional type, species, genotype) and community and ecosystem functioning? To what extent is macro-organism community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determined by interactions with micro-organisms?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biotic vs. abiotic feedbacks between plants and soil for influencing plant growth?,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疾病与微生物生态学(33-37) How do symbioses between micro-organisms and their hosts influence interactions with consumers and higher trophic levels? In what ecological settings are parasites key regulators of population dynamics? Do the same macro-ecological patterns apply to micro-organisms and macro-organisms, and are they caused by the same processe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model communities of micro-organisms about communities of macro-organisms? How does intra-specific diversity contribute to the dynamics of host-parasite and mutualistic interaction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群落生态学(38-44) How can we use species traits as proxies to predict trophic interaction strength? How well can community properties and responses to environmental change be predicted from the distribution of simple synoptic traits, e.g. body size, leaf area? How do species traits influence ecological network structure? When, if ever, can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any weak interactions, which are difficult to measure, be greater than the few strong ones we can easily measure? How widespread and important are indirect interactions (e.g. apparent competition, apparent mutualism) in ecological communities? How do spatial and temporal environmental heterogeneity influence diversity at different scales? How does species loss affect the extinction risk of the remaining specie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群落生态学(45-51)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stochastic vs. deterministic processes in controlling diversity and composition of communities, and how does this vary across ecosystem types? How do we predict mechanistically how many species can coexist in a given area? To what extent is local species composition and diversity controlled by dispersal limitation and the regional species pool? What are the contributions of biogeographical factors and evolutionary history in determining present day ecological processes? To what extent is primary producer diversity a driver of wider community diversity? How relevant are assembly rules in a world of biological invasion? What is the relative importance of trophic and nontrophic interactions in determining the composition of communitie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群落生态学(52-57) How important are dynamical extinction-recolonization equilibria to the persistence of species assemblages in fragmented landscapes? Which mechanisms allow the long-term coexistence of grasses and woody plants over a wide range of ecosystems? How do resource pulses affect resource use and interactions between organisms? How important are rare species in the functioning of ecological communities? What is the feedback between diversity and diversification? What are the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allelopathy for natural plant communities?,100个纯生态学科学问题,生态系统生态学(58-62) Which ecosystems are susceptible to showing tipping points and why? How can we tell when an ecosystem is near a tipping point? Which factors and mechanisms deter

    注意事项

    本文(对生态学专业研究生教育问题的几点思考.ppt)为本站会员(少林足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