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发展广西水上文体旅装备拓展消费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办发(2023)36号)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的通知(桂政办发(2023)79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潜力,加快构建现代文旅产业体系,特制定本行动方案。一、目标任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广西工作论述的重要要求,向海图强、开放发展,充分发挥广西绿水青山、江河湖海资源优势,着力推动广西“旅游+文化+体育W产
2、业链发展,持续激发文体旅市场活力、释放文体旅消费潜力,加快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建设。到2026年,培育打造水上文体旅星级体验基地12个以上;成功培育1家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带动零部件及售后市场等配套服务产业综合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打造3项以上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建设完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形成1个以上国际知名的邮轮旅游品牌,建设1条北部湾海上邮轮旅游大环线,开通东盟精品邮轮旅游航线;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发展30家以上水上文体旅休闲拓展俱乐部、社会团体,水上文体旅项目每年接待游客
3、超过350万人次。初步形成适应水上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机制和规范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水上文体旅产品和服务体系,水上文体旅消费场景和业态实现集聚化、可持续发展。二、主要任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1 .科学布局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深入对接全区发展战略,构建“6+12+N”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布局,形成重点突出、优势显著、区域联动的发展格局。以南宁、柳州、桂林、北海、防城港、钦州等6个城市为重点,打造12个以上水上文体旅星级体验基地,辐射漓江、桂江、左江、右江、邕江、郁江、红水河、黔江、沼江、西江、平陆运河以及有关内湖、沿海区域.各市结合水上文体旅产业融合发展需求,整合现有存量资源,对符合条件的
4、旅游、客运码头进行改造提升,配套运动休闲、餐饮购物、展会演艺、环保安全等服务功能,发挥设施综合效应。(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水利厅、自然资源厅、生态环境厅、住房城乡建设厅、交通运输厅、园区办、市场监管局,广西海事局,各市人民政府)2 .推进基地建设运营标准化。梳理水上文体旅装备、设备、消费品、基地建设运营等领域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制(修)订情况,查缺补漏,及时推动地方标准制(修)订和发布,促进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协调一致、衔接配套。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支持广西企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参与国家相关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标准化体系,重点围绕设施服务、产品创新、品牌营销
5、绿色低碳、运营管理、安全保障等方面统一规范,提供露营度假、运动体验、美食购物等服务,打造景区式水上文体旅基地。按照“基地+”、“+基地”模式,促进基地与周边交通、景点、餐饮、购物、娱乐等融合发展。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多渠道合作模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地建设、运营,推广管办分离、公建民营等运营管理模式。(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交通运输厅、住房城乡建设厅、水利厅、市场监管局、园区办,广西海事局,广西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各市人民政府)专栏1: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项目:重点培育打造南宁青山水上运动基地、美丽南方,桂林漓江阳朔段、桂江平乐段,北海港I洲岛、银滩国际帆艇体育
6、旅游基地、冠岭港服务业集聚区一水上休闲运动项目,防城港白沙湾,钦州龙门港码头等12个(包括民生码头、亭子码头、孔庙码头、南宁牛湾码头等)、横州西津湖、上林二博翠江天码头、环江雷村码头等)、柳城融江河谷水里、融安石门仙湖、三江玉州西江段、苍海湖、泗洲岛,北海北岸黄金海滩,防城港西湾(包括兴达码头、江山半岛(包括三块石游艇码头)、东兴京岛、东兴北仑河口、盛隆游艇码头,平陆运河旅游码头、三娘湾旅游码头、茅尾海、灵山东湖,贵港大藤峡、九凌湖右江、隆林万峰湖,贺州合面狮湖、昭平桂江段、富川龟石湖,河池巴马赐福湖.东兰坡豪湖、宜州下视河与金山湖、都安三岛湾、南丹拉希国家湿地公园拓展区象江,崇左左江龙州段、
7、宁明明江县城段等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建设。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建设标准:依法依规合理利用区内优质的江河湖海资源边50公里(或60分钟车程)以内的餐饮、住宿、交通、购物、景点、娱乐等联特色项目,举办或承办至少1项特色主题或自主Ip品牌赛事活动,开展多种水动休闲旅游接待规模,年接待游客总数达到标准要求,经济效益良好,区域带芯(二)建设绿色装备体系3.发展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制造。积极融入广西“19+6+N”现代化产业体系,瞄准高端、智能和绿色等方向,发展壮大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产业。依托新能源汽车、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共性技术和产业基础,提升文旅设备水平,加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制造业、游乐先进装备、沉浸式体
8、验设施等高端文旅装备及智慧旅游系统、检测监测平台的智能化、高端化、成套化研制及更新提升,构建产品配套、软硬协同的产业生态,推动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技术与工业互联网、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新代信息技术融合,提升能源、资源、环境管理和综合利用水平,建设一批绿色智能制造工厂。发展水上运动休闲器材、竞赛装备器材、智能虚拟训练设施、水上电动智慧载体、安全保障装备等类型产品,重点打造电动冲浪板(竞技类和休闲类)、电动水翼板、电动趴板、智能电动游艇、电动模块化器材等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绿色装备品睥。开发金属、第合材料、动力电池等回收利用方法,推动水上文体旅装备拆解处理与资源高水平再生利用体系建设。(责任单位:自
9、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单位:自治区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展改革委、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5 .培育装备制造。体验服务龙头企业。支持企业通过资本并购、合资合作、专业化重组和战略合作等方式,提升技术、品牌、专利等关键领域竞争力,引进培育投资超1.5亿元的文体旅装备产业项目。加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重点培育一批文体旅行业领军企业,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发展成为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支持有资质的单位在北海打造海上船艇大数据指挥中心,完善海上船艇及水上运动等项目监管体系,自治区相关扶持政策、资金优先向符合条件的企业倾斜。加大招商力度
10、引进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入驻中国一东盟健康运动产业园、中国一东盟(柳州)旅游装备制造产业园。(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园区办,各市人民政府)6 .构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标准、资金、人才方面的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补链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重点围绕水上电动板类、智能游船游艇、水上智慧商业载体,推动形成电机、电池、驱动控制、材料、充换电配套等先进装备制造及产品回收循环利用等现代化特色产业链,不断提升产业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引导中小微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支持水上文体旅服务企业连锁经营。支持装备制造企业向运营、服务
11、延伸发展,与旅游企业联合开展装备融资租赁试点,实现生产和服务互相带动。推进数字技术覆盖水上运动休闲全场景、全流程,丰富水上运动赛事线上直播、水上运动电竞等数字内容,培育水上运动休闲数字化产业链。(责任单位: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三)提升消费供给7 .丰富水上文体旅赛事活动。借赛兴业、以赛促产,打造一批“跟着赛事去旅行”体育旅游精品线路,设立国际水上运动赛事南宇站点,加快“赛事+”服务产品研发,促进水上文体旅赛事与购物、餐饮、住宿、景点、演艺等旅游功能融合,围绕南宁、柳州、桂林、北海等重点城市,推出“
12、山水畅游之旅”、“柳江狂欢之旅”、“绿城运动之旅”、“滨海浪漫之旅”等水上文体旅线路,打造现象级文体旅项目。支持举办动力冲浪板、帆船、水上摩托艇等3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做大做强桨板、蹊泳、帆板、风筝板、皮划艇、海钓、尾波冲浪等相关国内重大水上运动赛事,挖掘市场潜力和商业价值,培育10项水上文体旅自主赛事品牌。(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商务厅,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专栏3:“跟着赛事去旅行”赛事目录综合性赛事:“绿水青山”中国休闲运动挑战赛系列赛、中国尾波滑水嘉年节、城市水上笳年华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综合性水上运动赛事。专项赛事:动
13、力冲浪板:全国联赛、全国锦标赛、亚洲锦标赛、全国休闲巡回赛、世界“中国杯”赛、公开赛、U系列赛;冲浪U系列赛、俱乐部联赛:尾波冲浪:俱乐部联赛;跳泳:锦标赛、冠军赛、韦少年锦标赛、俱乐部联赛、U系列赛:水上摩托艇:世锦赛、FI方程式世锦赛、中国摩托艇联赛、中国摩托艇公刃帆船:“一带一路”国际帆船赛、广西OP帆船赛;帆板全国锦标赛、全国不风筝板:全国锦标赛、广西锦标赛;帆板:全国锦标赛、广西锦标赛;漂流:全国联赛;皮划艇:静水锦标赛、城市皮划艇赛;赛艇:广西青少年赛艇锦标赛;其他文体旅节庆和赛事:东盟水上运动文化交流周、广西亲水运动季、滨水推广活动、北部湾海上狂欢节/运动周、北部湾海钓公开赛、龙
14、腾端午潮起玉林8 .发展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发挥产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组建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联盟,打造南宁“户外拓展之旅、桂林文化体验之旅”、柳州“工业科技之旅”、北海“海洋探索之旅”4类主题水上文体旅研学旅行基(营)地,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整合推出4条E题研学线路和课程服务包,举办亲子体验、水上运动夏令营、训练营等活动。联合国家水上运动管理中心、国内相关体育高等院校开发水上运动研学培训课程。鼓励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研学基地、协会、俱乐部、运动培训机构等开展水上运动教学、安全知识普及和运动技能培训等活动,探索定制化课发挥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加强统筹协调,
15、定期召开会议,及时研究重大事项、解决重大问题。深化主体责任、工作推进、考核评价、督导问责机制建设,推动形成水上文体旅产业发展合力。(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二)强化要素保障全面落实促进文化和旅游发展的用地政策,依法依规保障项目合理用地需求。支持通过低效土地再开发利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方式增加建设用地供给。鼓励广西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市场化,设立子基金投资广西水上文旅装备产业,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设立广西水上文旅装备产业子基金。用好“重大产业项目贷”、“招商贷”、“文体旅康养贷”、“外汇贷”、“创业担保贷”等金融工具,支持水上文体旅企业和产业项目发展。引导金融
16、机构结合自身业务特点,优化信贷管理,丰富信贷产品,支持水上文体旅企业生产经营发展。(责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自然资源厅,自治区党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广西壮族自治区分行,广西旅游发展集团,各市人民政府)(三)强化生态保护围绕可利用的江河、湖泊、海滩海域等自然资源,在符合自然保护地、重要湿地、生态保护红线、河道行洪安全等相关法律法规、管控要求和项目准入制度的前提下,依据自然保护地相关规划和重要湿地相关规定划定合理区域开展自然资源向水上运动开放试点,建立健全自然保护地开展水上运动监管制度。加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提高参与者、管理者和活动其他各方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积极发展生
17、态环境保护、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绿色旅游,实现生态环境保护、绿色发展和旅游发展相统一。(责任单位: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林业局、自然资源厅、水利厅、海洋局、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各市人民政府)(四)强化人才支撑突出“高精尖缺”人才导向,落实人才激励扶持政策。建立水上文体旅教学培训高级人才智库、中青年人才库,纳入全区优秀人才支持领域统筹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有关部委支持广西高等院校开设智能电动冲浪板相关专业,组建水上运动竞技职业学院,与行业协会、知名企业建立联合培养机制,开展赛事运营、赛事监督和裁判员的专项培训,加强水上运动员退役转岗培训,培养一批培训管理、赛事运作、制造研发、安全救援等复合型水上运动专
18、业人才。加强职称评定、职业技能评价、人才返岗等政策支持,落实好各项就业、社会保障政策。(责任单位: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体育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教育厅,各市人民政府)(五)强化督促落实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加强统筹协调和跟踪督促,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自治区各有关单位要立足职能职责,细化出台配套工作措施,高效抓好落实。各市县要落实属地责任,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推动各项措施落地见效。(责任单位:自治区党委文化和旅游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各市人民政府)文件下载:广西壮族自治区文俗口旅游厅关于印发发展广西水上文体旅装备拓展消费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的通知(桂
19、文旅发(2024)25号)doc发展广西水上文体旅装备拓展消费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政策解读2024年7月25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印发发展广西水上文体旅装备拓展消费新场景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6年)(桂文旅发(2024)25号(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现就行动方案有关内容解读如下:一、出台背景202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广西要解放思想、创新求变,向海图强、开放发展。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竹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三地两带一中心”升级版建设、优质建设世界旅游EI的地的决策部署,加快发展水上文体旅装备制造
20、业,创造更多新型旅游体险场景,沉浸式、体验式消费新空间,进一步激发文体旅消费潜力,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组织起草了行动方案。二、起草依据本方案以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国发(2021)11号、关于释放旅游消费潜力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国办发(2023)36号)、关于推进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桂政办发(2023)79号)、户外运动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文旅市场发2023)118号)、促进户外运动设施建设与服务提升行动方案(20232025年)(发改社会(2023)1388号)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
21、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2024)7号)、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工信部联科(2024)12号)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构建广西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意见(桂发(2024)4号)等相关政策文件,紧密结合广西壮族自治区“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广西体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广西“文旅+”产业融合培育新业态拓展新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桂文旅发(2022)119号)等文件为依据。三、框架和内容本行动方案共4大板块,17条工作内容。主要内容如下:-)指导思想。提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2、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仿记对广西重大方略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向海图强、开放发展,拓宽“两山”理念转化路径,充分发挥广西绿水青山、江河湖海资源优势,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着力推动广西“旅游+文化+体育+N”产业链发展,持续激发文体旅市场活力,持续释放文体旅消费潜力,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文体旅消费新场毋、新业态的新需求和美好生活向往,为加快推进世界旅游目的地和文化旅游强区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二)行动目标。提出到2026年,培育打造12个以上水上文体旅星级体验基地,推进一批水上文体旅体脸基地建设;培育1
23、家国内外领先的水上文体旅装箔制造龙头企业,装备制造产业规模达到10亿元,带动零部件及售后市场等配套服务产业综合年营业收入超50亿元:发展“跟着赛事去旅行”品牌,打造3项具有国际影响、国内一流的水上运动品牌赛事活动;完善北部湾国际邮轮母港,形成1个以上国际知名的邮轮旅游品牌,拓展1条北部湾海上游轮旅游大环线,开通东盟精品邮轮旅游航线;创建2个以上国家级研学旅行基地,培育现象级文体旅项目;发展30家水上文体旅休闲拓展俱乐部、社会团体,接待水上文体旅游客达到350万人次。初步构建适应水上文体旅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机制和规范标准,形成较为完善的水上文体旅消费产品服务体系,持续推出一流的水上文体旅体验产
24、品,形成集聚化、可持续发展的水上消费新场景、新业态。(三)主要任务1.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提出科学相局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推进基地建设运营标准化等2项任务。2 .建设绿色装备体系。提出发展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制造、深化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研发合作、培育装备制造与体验服务龙头企业、构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产业链等4项任务。3 .提升消费供给。提出丰富水上文体旅赛事活动、发展水上文体旅研学旅游、构建水上文体旅消费新空间、培育邮轮旅游经济发展新动能、点亮水上文体旅夜间经济等5项任务。4 .完善产业配套。提出构建水上文体旅产业服务体系、推进水上文体旅培训基地建设等2项任务。5 .塑造品牌形象。提出加强品牌宣传
25、推广、促进开放合作交流等2项任务。6 .强化安全监管。提出完善行业管理机制、加强安全保障等2项任务。(四)保障措施。提出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保障、强化生态保护、强化人才支撑等4项措施。四、亮点和意义-)是大力实施“串珠成链”工程,建链延徒,构建文旅产业新体系新发展的重要举措行动方案是广西在全国抢占先机,构建广西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产业链,串珠成链、聚链成群、集群成势,统筹全区水上文体旅装备产业在省际间、城市间、景区景点间联动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不仅能有效发挥龙头企业在技术、资金、人才方面优势和中小企业在产业创新、强链稳链中的支撑作用,引导中小微企业深耕细分市场,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还能促进
26、装备制造企业与旅游企业实现生产和服务互相带动,推进数字技术覆盖水上运动休闲全场景、全流程,持续激发文体旅市场活力、糅放文体旅消费潜力。(二)是大力实施“景区焕新”工程,推陈出新,推动文旅融合新业态新突破的重要途径行动方案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质量发展为首要任务,拟通过利用水上文体旅装备促进旅游体验迭代更新,促进鼓励景区、度假区、乡村旅游区、商业综合体打造水上文体旅体验空间,整合购物、美食、展演、住宿、儿童游乐等资源发展水上新业态,拓展“老景点+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等文体旅消费新场景,推陈出新,实现“文旅+”多元融合、业态创新,从而扩大文旅消费。(三)是大力推进“平陆运河”建设,绿色发展,激活“江海水资源”文旅新生态新品牌的具体行动行动方案深入对接国家平陆运河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发展战略部署,遵循创新、协调、绿色的新发展理念,以文化赋能、体育为民、旅游带动的形式,激发平陆运河“海”的潜力、“江”的活力,谋篇布局水上文体旅体验基地,促进项目招商和落地,构建水上文体旅绿色装备产业链,推动平陆运河国际江海生态文化旅游带建设,打造“南方玩水”旅游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