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最新高中语文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1.doc

    • 资源ID:4306752       资源大小:183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最新高中语文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1.doc

    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精品学习资料整理12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学习目标】1掌握新闻的特点。2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爱国心。【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关心国家大事。2学会写新闻。【学法指导】赏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知识链接】飞天梦之一:腾云驾雾,呼风唤雨,高居于碧霄之上,逍遥于九重天外:这是龙的形象。中华民族自称为“龙的传人”,在我们的祖先心中,很早就产生了像神龙那样凌云御风、翱翔天宇的渴望。 飞天梦之二 嫦娥奔月:嫦娥是帝喾的女儿,也称姮娥。她美貌非凡,是后羿的妻子,相传后羿是尧帝手下的神射手。淮南子览冥训中说,后羿从西王母处请来不死之药,嫦娥偷吃了这颗灵药,成仙了,身不由己飘飘然地飞往月宫之中,在那荒无的月宫之中度着无边的寂寞岁月。 飞天梦之三 敦煌飞天:敦煌地区约5OO多个石窟中,都绘有大量的飞天形象。 飞天,是佛教中乾闼婆和紧那罗的化身。乾闼婆,紧那罗,原是古印度神话中的娱乐神和歌舞神,是一对夫妻,后被佛教吸收为天龙八部众神之一。乾闼婆的任务是在佛国里散发香气,为佛献花、供宝,栖身于花丛,飞翔于天宫。紧那罗的任务是在佛国里奏乐、歌舞,但不能飞翔于云霄。后来,乾闼婆和紧那罗相混合,男女不分,职能不分,合为一体,变为飞天。飞天梦之四 万户上天:太空探索其实是从个人起步的。世界上最早进行载人航天技术实践的,是我国明朝的万户(又名万福)。据史书记载,14世纪末,明朝一勇敢者万户坐在装有47个当时最大的窜天猴的椅子上,双手各持一大风筝,试图借助火药的推力和风筝的升力实现飞行的梦想。尽管这次试验是一次失败的悲剧,但万户被公认是载人航天技术的世界第一人。为了纪念万户,月球上的一个环形山以万户的名字命名。【学习过程】1快速阅读后回答: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这篇新闻报道回顾了怎样一段历史? 2结合已学的新闻知识,把握文章的脉络。标题: 导语: 主体:按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1) (2) (3) (4) (5) (6) 结尾: 小结: 3、问题探究。(1)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它是如何体现新闻的真实性的,请举例说明。 (2)新闻报道强调及时性,强调关注当下的事件,这篇文章用了很大篇幅叙述中国航天史,是不是不像新闻了? (3)研究探讨本文的标题有哪些含义? 【基础达标】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与所给注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A假ji 暑假 假嗓子 假以辞色 假模假式B供gòng 口供 供销社 供认不讳 供不应求C角jio 角膜 唱主角 钩心斗角 凤毛麟角D冠guàn 皇冠 冠心病 衣冠楚楚 冠盖相望2选出错别字最少的一项( )A趁心如意 行踪鬼秘 鬼鬼崇崇 弱不禁风B奋发图强 言简意该 英雄气慨 羽扇纶巾C动辄得究 莫不关心 毛骨悚然 刚愎自用D事过景迁 前倨后恭 书写潦草 浏览一遍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他平时省吃俭用,把全部 都捐给了灾区和希望工程。(2)你这番话的真实用意是什么?我得好好 一下。(3)前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大洪水,可灾区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关怀下, 了重重难关,恢复了家园。A结余 捉摸 度过 B节余 捉摸 渡过C节余 琢磨 渡过 D结余 琢磨 度过4下列各句中加粗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里有良好的水土条件,又有一个团结向上的领导班子,因而人民的生活安居乐业。B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单位面貌有了很大的变化,但与先进单位相比,那就黯然失色了。C张成不幸被敌人抓获,投入监狱,虽然全身被打得遍体鳞伤,但仍然坚守党的秘密。D一些不法商贩在早已过期食品的包装上略微改头换面,又拿出来出售,必须狠狠打击这种不法行为。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B我有一个儿子,生活过得很幸福。C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很渺茫的。D今天开会他为什么不来?大概是对我们的工作有意见。6下列标点符号的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乳白色的“神舟”五号飞船内,杨利伟中国第一个航天员正静候着一个举国关注的时刻。B由钱学森等专家学者负责制定的人造卫星发展规划草案,提出了分三步走的设想:第一步,发射探空火箭;第二步,发射一二百公斤重的卫星;第三步,再发射几千公斤重的卫星。C美国一家报纸说,“这一成就,使越来越多的人相信,中国古老的飞天梦想将不仅仅是传说,中国航天员上天的日子又进了一大步。”D特别是“神舟”三号四号在全载人状态下连续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已具备了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太空的能力。二、拓展阅读评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这年3月,由4位著名科学家联名上报党中央的“国家高新技术发展建议”被邓小平批准。这就是著名的“863计划”。“863计划”的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从这一年开始,科学家们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中国载人航天发展的途径逐渐形成了共识:从载人飞船起步。1992年9月2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召开会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江泽民明确指出,要下决心搞载人航天,这对我国的政治、经济、科技等都有重要意义。改革开放为中国积累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中国,终于又开始了向太空进军新征程。然而,要真正依靠自己的力量把航天员送入太空,还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首先是要有可靠性高、大推力的运载火箭;第二是安全返回技术;第三是要研究出具有良好的生命保障系统,为太空中的航天员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7“对于中国科技界来说,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如何理解这句话? 8我国的科学家是如何确定航天发展途径的? 【拓展提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俗话说,上山容易下山难。对于航天员来说,是上天不容易,落地更难。飞船的回收,是事关整个飞行成败的最后一个环节。回收着陆系统由结构、降落伞、着陆缓冲、程序控制、火工装置、伞舱排水和标位等7个子系统组成,主要任务是:利用降落伞稳定再入大气层的返回舱的运动姿态,减低其下降速度,最后通过着陆缓冲等手段保证航天员软着陆;为返回舱提供闪光和海水染色两种标位手段,研制防止海水侵入主伞舱的装置。 808所的葛玉君推算出一个数据:如果没有着陆缓冲系统,光靠降落伞把返回舱减速到2米/秒的速度,伞的面积必须达到14600平方米。这样大的降落伞,即使整个返回舱也装不下。伞系统工作时,先打开引导伞;引导伞使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180米/秒减至80米/秒,然后由引导伞拉出减速伞,再由减速伞带出主伞。主伞先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全部撑开,这时返回舱的下降速度由80米/秒逐渐减到15米/秒。但是,即便是这样,航天员落地也会被礅个半死,怎么办?在返回舱底部安装一个高度探测仪,当飞船距地面一定高度时,探测仪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的速度减到12米/秒。 高度探测仪具有精确测量的功能,它的抗干扰能力强,不论是雨天还是雾天,都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来准确测量距地面的高度。但高度探测仪也十分复杂。刚在返回舱上应用时,第一批试验下来,葛玉君和队员们全都傻眼了:不仅精度满足不了要求,而且测量趋势还不对。理论上,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高度探测仪工作时点火高度也应该越高;反之亦然。可是高度探测仪的实际工作情况却相反。 这样的试验一连做了几个月。从夏天到了秋天,葛玉君等4人一直住在朱庄试验基地。静态试验、动态试验对比着做,可是这两种情况下,高度探测仪测出的数据就是不一致。原因何在?一次接一次地试验,困扰他们的问题始终无法解决。走投无路的葛玉君只好请来专家当外援。专家往试验场一站,几次对比试验下来,便提出疑问:是不是动态试验接头处的一麻袋棉花在作怪?对呀,怎么就没想到是它呢?原来,做动态试验时,怕接头掉下来砸到下面的返回舱大底,所以特意放了一袋棉花用来减震。而静态试验是没有棉花的。棉花对的反射性特别强,所以影响了测量的精度。通过反反复复的试验,高度探测仪的脾气算是摸准了。12对“高度探测仪”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能根据向地面辐射的粒子数准确测量飞船距地面的高度。B能发出信号,指挥飞船上的缓冲发动机点火。C能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把飞船落地速度减到12米/秒。D安装在返回舱底部,抗干扰能力强,具有精确测量功能。13对文中画横线语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B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探测仪指挥点火时距离地面的高度就越低。C在第一批试验中,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小,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亦然。 D在第一批试验中,探测仪实际工作情况是返回舱下降速度越大,而点火的高度越低,反之未必。 1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葛玉君等人试验内容的一项是( )A返回舱下降速度不同,探测仪工作时点火的高度不同。B在静态与动态两种情况下,探测仪测出数据的对比。C在不同季节条件下,探测仪的测量精度。D在有减震棉花与无减震棉花的不同条件下,探测仪的测量精度。15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是飞船发射成功的最终标志,我国科学家成功地解决了返回技术的难题。B保证航天员安然无恙地软着陆的飞船落地速度是12米/秒。C飞船回收着陆技术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涉及到飞行器总体设计、结构设计、气动力减速技术、控制技术、火工技术等领域。D在目前条件下,降落伞将返回舱减速必须逐步进行,在将来可能做到一步到位。【学习反思】 这节课你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不足?【参考答案】【学习过程】1从远古时期嫦娥奔月的神话,到敦煌的飞天壁画,再到人类真正的“航天始祖”万户,我们这个古老民族的飞天梦已做了几千年。也只有到了今天,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科技水平的提高,国人才能亲眼目睹这一梦想的实现。当举国欢庆“神舟”五号飞船载着中国自己的航天员飞向太空的时刻,我们更多的是喜悦和自豪,却很少知道为了这一刻,一代又一代的航天人已经努力了近半个世纪。2标题:飞向太空的航程导语:2003年10月15日,载人航天“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意义重大。主体:(1)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批示。(2)1960年第一枚液体火箭成功发射。(3)1970年4月24日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4)1992年中共中央做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5)“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6)“神舟”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结尾:(回到现实)一个民族迎来了飞天梦圆的辉煌时刻。小结:这是一篇典型的新闻报道,各个构件都很清楚,把中国航天辉煌事业完整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震撼了我们的心灵。3(1)用精确的时间数字,显示新闻的真实性特点。如:1999年11月20日6时30分,“神舟”一号实验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新建成的载人航天发射场向太空并于第二天准确着陆。9时10分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飞天勇士杨利伟顺利进入太空。 (2)新闻报道的确有及时性的特点,关注当下的事件也是它的特质,但允许引入一些背景材料。这样的材料虽然可能不是最新的信息,但对于补充说明新闻事实有很大的作用,是新闻报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本文虽然用很大的篇幅叙述中国的航天史,但也是建立在叙述一个重大历史事件的基础上,而那些航天史的材料也主要是作为新闻背景材料来用的。面对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同时也迫切想知道中国的航天工程走到这一步,到底经过了什么样艰辛的历程。在这个时候,本文提供了详实的资料,更有一些首次披露的资料,而且把这些资料以历史的形式系统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这对于满足读者需求无疑是及时的。另外,这种狂欢之中的冷静回顾,也使事件本身的意义更加突出。 (3)本文要传达的新闻事实是中国的载人航天飞船飞向太空,并且取得了成功,此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基础达标】1D(A暑假jià;B供gng销社;C唱主角jué)2D(A行踪诡秘,鬼鬼祟祟;B言简意赅,英雄气概;C动辄得咎,漠不关心;D事过境迁)3D(结余:结算后的剩余。节余:因节省而剩下的钱或东西。捉摸:摸索,揣测。琢磨:思考,研究。渡:本义为“渡过,过水”。引申为“通过,由此地、此时移到彼地彼时”,度过:“让时间在工作、生活、娱乐、休息中消失”或指“生活了一段时间”)4B(A“安居乐业”主语应是人;C“遍体鳞伤”与“全身”重复;D望文生义)5D(A搭配不当。“鳞次栉比”不能修饰“群山”。B有歧义。C滥用否定词,不合逻辑)6D(“三号四号”之间加顿号)7春天孕育着希望,在这一年三月“863计划”出台,对中国开始载人航天探索起到了催化剂作用。8经过多次讨论,反复论证,对此十分谨慎,而且是历经思考探索,“逐渐形成了共识”。【拓展提升】12C(C项,给飞船一个向上抬的力的是“缓冲发动机”。)13B(A项,“给飞船向上抬的力越大”错;C项,讲反了;D“反之未必”错。)14C(试验“从夏天到秋天”是因为测出的数据不一致,并非试验的内容。)15D(常识错误,减速一步到位宇航员将不能承受。)最新精品资料

    注意事项

    本文(最新高中语文 第12课《飞向太空的航程》导学案 人教版必修1.doc)为本站会员(流浪地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