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含答案.doc

    • 资源ID:4343537       资源大小:9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含答案.doc

    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第三部分模块检测卷模块综合检测(A卷)本试卷分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阅读题,共70分)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慎防基因造成的污染在近代和当代作家里,我认为有两个女作家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一个是19世纪上半叶的玛丽·雪莱。当时科学初兴,但她已警觉到科学家可能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个科学家竟然东拼西凑做出了一个人造人,最后他后悔莫及,和他造的人一起自我灭亡。“科学怪人”这个名词现在已成了一个通用的隐喻,任何人类以科学手段创造出来的非自然食物,都叫作“科学怪食”。另一个则是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前几年在基因改造问题闹得很厉害的时候,她以一本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以科幻小说的方式尽现无遗。对近代科学发展略有所知的都当知道,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乃是生命科学发展快速的阶段。随着1962年DNA双螺旋构造的被发现,基因科学进入了黄金时代。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但科学从来就不是价值中性的事务,科学的使用者是人,而人是个有七情六欲的自私动物。科学发展后,它也会成为一个体制,一种权力体系。当科学成了一种权力,科学的滥用、误用甚至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科学成了一种体制、一种商业、一种权力后,它的自闭和反动最好的例子即是卡逊女士的遭遇。当年她发表寂静的春天,指出除草剂等化学药物造成生态的破坏,于是美国的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她发动排山倒海的围剿。幸而当时主政的是肯尼迪政府,至少还有知识和判断力,才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这显示出,当科学成为一个庞大的商业和教育体制,它就自然而然地成了一种特权,一个恶势力,并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而当代基因科技发迹后所造成的“科学怪食”就是个新兴的话题和争论的焦点。美国的“孟山都”公司乃是全球最大的基因工程农业公司,例如它可以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种植这种玉米极为省事,可以大面积喷洒除草剂,少了许多经营成本。再例如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蕃茄,可以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但欧洲以“英国医学会”为主的一大群生化专家反对这种农业,他们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基因是会流动的,基因流来流去,接来接去,它的结果完全不可预测,最后可能造成“基因污染”。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美国的帝王蝗吃了这种被污染的叶子,百分之百会死亡,其他便会生长停滞,这项发现被登在自然杂志上,证实了“基因污染”和风险的存在。前述的作家阿特伍德大胆地认为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会隐藏不彰,等到其他条件配合,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因此,基因科学家已成了新的上帝,把基因接来接去,要什么品质的作物,只要找到基因加以移植,就可以形成新的作物品种,甚至有可能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但基因科技所造成的未必是个基因乐园,却反而因为基因科学家的走火入魔,而造成人类的恶梦。人们不敢预测基因的任意接植,最后会形成什么奇怪的品种,也无法预测它的运动会产生生态上什么难测的结果。科学的发展固然带来许多福祉,但也产生了许多恶梦。对大自然知所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或许才是科学家应有的谦虚吧!(选自南风窗)1下列关于“对生命科学最具洞察力”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玛丽·雪莱在19世纪上半叶科学初兴的时候,已警觉到科学家定会走火入魔,因而写了科学怪人一书来警示世人。B前几年,加拿大当代的女诗人和作家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用一本科幻小说末世男女,把基因移植科技所造成的可怕世界尽现无遗。C美国化学界包括著名的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D基因科技有利于遗传性疾病病因的寻找和诊断,基因研究也有利于对生命现象的理解,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肯尼迪政府对除草剂、杀虫剂等化学药物进行管理,显示出政府利用特权,走到违反科学精神的方向。B将土壤中某种细菌的抗除草剂基因移植到玉米身上,形成基因被改造过的玉米新品种,这种基因工程的农业已成了美国农业的主流,也将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C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提出了“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这两个核心概念。D为了发明一种抗虫害的蕃茄,将某种深海比目鱼的基因接到蕃茄的基因上,这就是“基因流动”的一种形式。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科学怪人”和“科学怪食”都是科学发展的产物,自私的使用者不可避免地造成其滥用、误用,科学所造成的公害即难避免。B1999年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研究团队的发现变种玉米的花粉会污染到乳草叶,证明基因污染的存在是毋庸置疑的,它是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其危害是致命的。C基因科技发展到今天,基因科学家通过基因流动,培植出新的作物品种甚至培养出新的动物品种都不是难事。D正确对待基因科技的态度应该是:对大自然要心存敬畏,对科学家自身职责和知识盲点多一点反省和警觉。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长孙平,字处均,河南洛阳人也。平有器干,颇览书记。仕周,释褐卫王侍读。时武帝逼于宇文护,谋与卫王诛之,王前后常使平往来通意于帝。及护伏诛,拜乐部大夫。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弼果不从,平麾壮士执弼,送于京师。开皇三年,征拜度支尚书。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因上书曰:“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去年亢阳,关右饥馁,陛下运山东之粟,置常平之官,开发仓廪,普加赈赐,大德鸿恩,可谓至矣。然经国之道,宜资远算,请勒诸州刺史、县令,以劝农积谷为务。”上深嘉纳。自是州里丰衍,民多赖焉。后数载,转工部尚书。时有人告大都督邴绍,非毁朝廷为愦愦者,上怒,将斩之。平进谏曰:“川泽纳污,所以成其深;山岳藏疾,所以就其大。愿陛下弘山海之量,茂宽裕之德。邴绍之言,不应闻奏,陛下又复诛之,臣恐百代之后,有亏圣德。”上于是赦绍。其后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攻,各遣使请援。上使平持节宣谕,令其和解。平至突厥所,为陈利害,遂各解兵。可汗赠平马二百匹。及还,平进所得马,上尽以赐之。岁馀,除汴州刺史。其后历许、贝二州,俱有善政。邺都俗薄,旧号难治,前后刺史多不称职。朝廷以平所在善称,转相州刺史。甚有能名。在位数年,会正月十五日,百姓大戏,画衣裳为鍪甲之象,上怒而免之。俄而念平镇淮南时事,进位大将军。仁寿中卒官。(选自隋书·长孙平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B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C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D尉迥/王谦并称兵内侮/高祖深以淮南为意/时贺若弼镇寿阳/恐其怀二心/遣平驰驿往代之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释褐卫王侍读”,即出仕任卫王侍读。“释褐”,脱下粗布衣服,指做官。B“征拜度支尚书”,即征调某人担任度支尚书。“征”,征召的意思。C“贫富差等,储之闾巷”,即贫穷人家不好的,储存在村巷公仓。D“义仓”,隋朝首创,仓库设在闾巷,由社司管理,又叫“社仓”。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长孙平颇有才干,博学果敢。他在北周为官时,做卫王的侍读,并深得信任;侍奉高祖时,他果断擒拿住有二心的贺若弼,解除了高祖的大患。B长孙平深谋远虑,防患未然。他请求皇帝下令各家各户,每到秋收时节,不管贫富,都要交出粮食,储存在村巷的公共粮仓中,以备不时之需。C长孙平为人耿直,敢于进谏。皇帝要处决被告发的邴绍,他晓之以理,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忧心圣德”等言辞最终说服皇帝赦免了邴绍。D长孙平政绩卓著,深受重用。他曾受皇帝派遣,成功地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也因为广受称誉被调任相州刺史,去管理历来“难治”的邺都。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高祖龙潜时,与平情好款洽,及为丞相,恩礼弥厚。译文:_(2)臣闻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命,劝农重谷,先王令轨。译文:_(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岑参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寻河注愁地尽,过碛觉天低。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注】寻河:史载张骞出使西域时曾去寻找黄河源头。8“汉月垂乡泪,胡沙费马蹄”一联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请举出其中的一种并加以分析。(5分)答:_9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鸿门宴中用“_,_”两句来表现秦王杀人如麻,刑法严酷。(2)魏徵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人得志后,则很容易纵情傲物,用对比的手法指出了“竭诚”和“傲物”的不同结果的两句话是“_,_”。(3)廉颇蔺相如列传(节选)中蔺相如申述自己避让廉颇的原因时说道“今两虎共斗,_。吾所以为此者,_”!乙选考题请考生从第三、四两大题中任选一大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悬崖日广津和郎这是去年的事。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父亲的病几乎已经好了,于是和母亲一起租了一个房间,过着自炊生活。我在距医院300米远的地方租了间安静的房间,只有三餐到父母那边去吃。这市镇是名古屋附近的人避暑避寒的度假区,但不像东京附近的海岸那样华美庸俗,显得质朴平和,我很喜欢。我当时身体不好,并不觉得什么地方特别不适,只是非常虚弱,容易疲倦。医院病人在海风吹拂下,多半肤色黝黑,我苍白的脸色显得特别醒目,看起来我比他们更像病人。一天午后,我从岬角俯视师崎港良久,小港中渔船猬集。天气晴朗,海面闪耀着明亮的碧蓝,回映初秋的阳光。我认出了曲折的海岸线和大海的色调,以及海岸线边小小的家屋和家屋后面的绿色丘陵,还看到倾注在这一切之上的阳光,更在这一切之中看出一种难以言述的和谐。我真想画一幅很久没画的图画,便在心中构思起鸟瞰图。我看见一个人从相距五六百米的医院走廊走到海岸的沙丘上,我立刻知道那是我父亲。父亲站在岸上,一面手挡额前,以防炫目的阳光直射双眼,一面望着这边。我以童稚的喜悦遥望着父亲的行动。父亲伫立一会儿,挥了挥手。我不知道那是什么意思,我也挥手回应父亲,然后走下丘陵,沿着海岸回去。突然看见一块崖崩滚滚的巨石落在路边,我停下了脚步,仔细观看。这时,父亲突然从我背后发出声音。我起身拂去手上沙子,回过头来,父亲快步走到我身边。“喂,有什么事吗?”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没有。”我对父亲的问话讶异得睁大了眼睛。“那就好刚才我很担心,生怕你站在悬崖上,晕眩掉下来你本来就常常会发晕”呵,刚才父亲从医院前的海岸向我挥手,原来是为了这个。我笑着说:“不要紧,我站立的地方距悬崖边还有6尺远呢!”“真的?从医院那边看去,你仿佛就站在崖边上以为你已经从那里下来,想不到却蹲在这里,我想你一定又发晕了”父亲和我相视而笑,然后一道向医院行去。第三天清晨,我到医院吃早餐,平时这时候父亲已起床,这天却还沉睡未起。我颇感意外,不安地问道:“有什么不对劲吗?”“嗯,今早吐血了。”父亲低声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这样。本以为不会再有这种事了”我非常惊讶,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父亲不时咳嗽,每次都有少量的血杂在痰中咳出。不久,院长来诊察。父亲的病是不是又回到以前的样子了?我盯着院长的脸孔不放。他是刚从大学毕业的年轻医学士,看起来颇沉稳。“胸部没有什么异样,听不见一点空洞音。呼气听来虽然拖长了一点,不过这一般人也会有。”说着,院长又看了看痰盂,“哦,”他颔首说,“血色很黑,是旧血,不是刚刚咳出来的。一定是以前咳出的血淤积在什么地方,如今又咳出来了。”“最近有没有做过剧烈的运动?”“这个,”父亲想了想,“也没有特别激烈的,两星期前曾跟M大夫一起爬山”“不,不是那么久以前总之,不要担心,今明两天,好好躺一躺,很快就会复原。”院长回去了。母亲和我稍微放下心。父亲遵从院长的嘱咐,静静躺了两天。第三天,已完全复原,又像以前那样早早起床,到外头散步。这次吐血,原因始终没有查明,不知不觉间我们也就遗忘了。父亲现在跟我们一起住在镰仓,已完全恢复健康,比生病前胖,体重甚至比年轻时更重。距那次住院已过了一年,我突然想起,父亲那次吐血可能是因为看见我站在那悬崖边上,忧惧得刺痛了心。院长说,是由于剧烈的运动,然而纵使不是剧烈的运动,过度的忧心一定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尤其像我父亲这样神经极度敏感的人,这种事更有可能发生。这么一想,更觉难过。“哦,好危险!”不安感随之而起。我开始想到这件事的时候,自己身边的事情似乎都骤然涌现在脑海中。(选自读者,有删改)(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A小说开篇写父亲住进知多半岛师崎的医院,一个月后痊愈出院,这既交代了事情的起因,也为后文父亲咳血做了铺垫。B“父亲疾步走来,喘着气,很担心地问”,这里通过动作描写,突出了父亲看到“我”站在悬崖边而焦急的心理。C小说情节曲折,注重细节,“打开父亲床边的痰盂盖看,里面有许多乌黑的血”,既让人为即将出院的父亲感到担忧,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D小说以“悬崖”为线索组织材料,先写“我”欣赏景致来到悬崖边,然后写父亲看到后向“我”挥手,因“我”没能理解而向“我”快速走来,最后写“我”回想父亲事后的咳血可能与他当日对“我”站在悬崖边而忧心有关。E父亲咳血的原因始终没有查明,可是一年后“我”才意识到那次咳血可能是父亲因为看见“我”站在悬崖边上,忧惧刺痛了心,真实反映了父爱伟大的主题。(2)小说为什么以“悬崖”为题?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3)小说中“父亲”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作简要分析。(6分)答:_(4)小说的主要人物是“父亲”,但几乎一半篇幅在写“我”,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答:_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流行性感冒:小病大祸叶金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4月扩散到全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2009年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由于流感传染的速度非常快,人们简直无法确定其发源地是何处,许多国家因此受到了指责。在西欧,人们主要把西班牙人当成替罪羊;俄国人则把责任归咎到中亚细亚土耳其的游牧民族身上;德国人却认为是在驻法国的英军中服役的中国人引起了传染;一个美国军官又断定是德国的潜艇把流感作为秘密武器带到了北美大陆。其实,所有的国家对于1918年深秋遍及全世界的流感浪潮都负有一定的责任。在许多情况下它都会突然猛烈地爆发。在美国的一个装运基地上,大量的士兵纷纷病倒;在里约热内卢,一个等候电车的男士正在向别人打听终点站在何处,却突然倒地身亡;南非开普敦的一个电车售票员说,在短短的3公里的路段上,乘客当中竟有6个人猝死在电车上。流感给世界各地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带来的影响比第一次世界大战还要强烈。由于大量的农业工人患病或死亡,各地的农业收成都受到了不利的影响。印度北方的大片庄稼无人收割,波兰的土豆烂在地里无人问津。热带地区的咖啡、橡胶和其他高价农作物也纷纷歉收。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和商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无论是富翁还是穷汉,也不管是社会名流还是平民百姓,谁也无法抗拒这种可怕的传染。第三次流感浪潮结束后,据估计全世界共有2 150万人被这种疾病夺去了生命,其中亚洲人占了三分之二,余下的分布在欧洲、北美和非洲。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全球升温也将给人口稠密但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茂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在水中、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茵,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草原上迅速地蔓延。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隔离、洗手、禁止随地吐痰是现代社会防止流感流行的常用方法。许多疾病都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在中国的香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对随地吐痰的罚款分别为600港元和500澳元。在人们还习惯于随地吐痰的情况下,不经过一个重罚严打的痛苦过程,就很难达到“不禁而止”的境界。现代人类采用综合防治法,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1849年,英国著名的麻醉专家约翰·斯诺博士发表了关于霍乱传播问题的文章,提出了“粪便传播说”,在当时是破天荒的。1865年,路易·巴斯德提出了“疾病的病原说”。以巴斯德的名字命名的有两个:一是巴斯德氏鼠疫杆菌,二是巴黎的巴斯德大学。罗伯特·柯克先后发现了霍乱杆菌、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并因为发现炭疽杆菌和结核杆菌,获得1905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英国医生伦纳德·罗斯,从1890年起开始解剖蚊子,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发现了疟原虫的传播机制。为此他被授予1902年的诺贝尔医学奖。(选自人类瘟疫报告)(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会引起世界性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以上,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病死率相近。B因为流感在许多情况下都会突然爆发而且传染的速度非常快,很难判断其真正的发源地,因此很多国家受到了指责。C甲型流感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但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为“小病”,未引起人类的重视。D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一是因为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二是因为人们已习惯了随地吐痰。E人们对病毒的认识也是有一个逐步深入的过程,从“粪便传播说”到“疾病病原说”再到蚊蝇传染源的发现,逐渐深入。(2)根据文章内容,分条阐述传染性疾病产生的原因。(6分)答:_(3)概括流感的分类、发病特点和主要的防治方法。(6分)答:_(4)联系文本探究:“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这句话带给我们怎样的思考?(8分)答:_第卷(表达题,共80分)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13下列各句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都有自己的家园。人类的许多文化情结都与此有密切的关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一向沉默寡言的人,几杯酒下肚,也会谈笑风生,如痴如醉,将所有的苦闷烦恼都忘掉。足球比赛正在激烈进行着,只见一个防守队员快步赶上,抱住对方进攻队员的肩膀,从后面强行掀倒对方,而裁判却对此视而不见。他潜心于文字学研究,身居书斋十多年,栉风沐雨,颇下了一番“头悬梁锥刺股”的功夫,终于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这种事是不大可能发生的。以我看来,即使未雨绸缪,居安思危,也还看不到其现实的可能。他用了虔诚的爱情作画,在四年的光阴中,他令音乐家、名曲家、戏剧家围绕着模特儿,使她的心魄永远沉浸在温柔的愉悦之中,使她的美貌格外露出扣人心弦的诱惑。ABCD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教育部日前表示,要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最为重要的位置,并坚持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并重发展。B社区居民议事会是居民参与管理的重要平台,其成员包括户籍居民代表、非户籍居民代表等组成。C据调查,有高达78%的用户在“阿里腾讯要开银行,你会不会去存钱”的问题上给予了明确的答案,这表明试点民营银行有着广泛的认可度。D当习近平主席在巴黎宣称“中国这头狮子已经醒了”之时,世界舆论为之一振,但很快欣然接受。毕竟,中国崛起是不争的事实。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从文化学和民俗学的角度看,一个民族的情感与精神是要以一系列特定的方式作为载体的。这种方式就是民俗。_,_,_。_,_。_。从这个意义上说,民俗是固定的,严格的,不能随心所欲地删改与添加。 虽然在民俗的传衍中也会发生变异否则,很难成为民俗的内容 是共同遵循的文化规范与仪式民俗不是政令法律 但这种变异一定要经过长时间的接受过程而最终被共同认可 但它是经过一代代认同、接受和传承下来的ABCD16根据下面的情境,补写答话。字数不超过30个字。(6分)师父训练徒弟爬树,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喊道:“小心,小心!”第二次,徒弟爬到高处时,师父一言不发,等徒弟下到低处时,他才说:“小心,小心!”徒弟问:“师父,为什么上次在高处时提醒我,这次下到低处才提醒我?”师父回答:“_。”17高一年级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印制书签。要求:紧扣活动主题;必须原创;语言表达简明、得体;不超过30个字。(5分)答:_六、写作(60分)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请以“一个人活得要像一支队伍”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诗歌除外)。参考答案与解析1解析:选B。A项,“定会”一词,变或然为必然。C项,“化学教授和化学工业界,都对卡逊女士发表的寂静的春天发动了排山倒海的围剿”是违背科学精神的,是对“她”本人非作品。D项,“基因科学必将造福人类”一说没有注意到基因科学可能造成的危害。2导学号37350089解析:选D。A项,这是制止违反科学精神的做法。B项,欧洲科学家反对,基因工程的农业会导致“基因流动”和“基因污染”,应防止其危险;“是今后世界农业发展的方向”一说无中生有。C项,不只是“欧洲英国医学会里的一大群生化专家”。3解析:选B。基因科技发展到最后,会形成一种“基因定时炸弹”,它的致命效果就会出现。原文是从基因科技发展的整体而言的。4解析:选D。这段文字的意思是:“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在朝廷内轻慢,高祖特别在意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可根据文意断开。5解析:选C。C项,“贫富差等”的意思是“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6导学号37350090解析:选D。D项,“调解了与突厥之间的争执”错误,长孙平调解的是突厥两个部落之间的争执。7(1)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高祖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2)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参考译文:长孙平,字处均,是河南洛阳人。长孙平有器量和才干,读书很多。(他)任职于北周,出仕任卫王侍读。当时武帝受宇文护的威逼,图谋与卫王一起诛杀宇文护,卫王先后经常派长孙平往来与武帝互通信息。等到宇文护被诛杀后,(长孙平)被授予乐部大夫。高祖(杨坚)未登基时,与长孙平情投意合,等到高祖做了丞相,对他礼待恩遇更深。尉迥、王谦都先后兴兵在朝廷内轻慢,高祖特别在意淮南地区。当时贺若弼镇守寿阳,(高祖)怕他怀有二心,派遣长孙平兼程赶往替代他。贺若弼果然违命不从,长孙平就指挥魁梧的军士逮捕他,押送到京城。开皇三年,(朝廷)征调长孙平任度支尚书。长孙平看到当时天下州县多遭水旱灾害,百姓不能自给,上奏建议令民间在每年秋收后各家交出粟米麦子一石以下,按贫富区别等级交纳,储存在村巷公仓,以防备灾害之年,称之为义仓。(他)接着呈递奏书说:“臣下听说国家以民为本,黎民以粮食为命脉,鼓励农耕重视粮食,是前代君王的法令常规。去年大旱,关右发生饥荒,陛下调运山东的粮粟,设置平抑物价的部门,打开仓库,广泛予以赈济恩赐,大德洪恩,可以说到了极致。但治国之道,应该依靠长远规划,请下令各州刺史、县令,以鼓励农耕积储粮食为急务。”皇上大为嘉许采纳。从此州县乡村粮食充足,百姓多得益于此。几年后,(长孙平)改任工部尚书。当时有人告发大都督邴绍,说他毁骂朝廷昏聩,皇上盛怒,将要斩杀他。长孙平进谏说:“河流大泽容纳污物,是能成就其深广的原因;山岳能藏纳疾疠之气,是能成就其高大的原因。望陛下发扬高山大海的宏量,推广宽恕优容的大德。邴绍的言语,本不应奏闻圣上,陛下又再加诛杀,我担心千秋后世,有损圣上仁德之名。”皇上于是赦免了邴绍。后来突厥达头可汗与都蓝可汗相互攻伐,都派使者来请求援助。皇上派遣长孙平持符节宣告旨意,要他们和解。长孙平到了突厥人的地方,为他们陈说利害关系,(他们)于是各自罢兵。可汗赠送长孙平二百匹马。回来后,长孙平进献所得的马,皇上全部赐给了他。一年多后,(他)被授任汴州刺史。这以后历任许州、贝州刺史,都有好的政声。邺都风俗薄恶,素来号称难治,先后几任刺史大多不称职。朝廷因为长孙平在各处都有称誉,改任他为相州刺史。(他)很有贤能的美名。在任几年后,遇正月十五,百姓肆意玩乐,把衣服画成头盔铠甲的样子,皇上大怒因而罢免了他的官职。(皇上)随即又感念他平定镇守淮南时的功绩,升官位为大将军。仁寿年间在任上去世。8解析:从诗句的内容上看,“汉月垂乡泪”显然运用的是拟人手法;从诗歌的类型上看,该诗属送别诗,送别诗的一般特点是借助景物来表情,该联中“汉月”和“胡沙”就融入了作者浓郁的情感;从诗句的结构特点来看,该联属对偶修辞法。分析时抓住此类表达技巧的特点来表述即可。答案:运用拟人的手法。诗歌把无生命的月亮人格化,生动地描写了在长安与家人见惯了的一轮明月,此时却挂在沙漠上,显得有几分愁惨,仿佛在对人垂泪一样。融情于景。“汉月”高照,“胡沙”无边,遥相对应,天上地下的景物融成一片,更衬托出孤身一人在苍凉沙漠上行进的艰难。运用对偶的手法。而且上下句意义互补,上句“汉月”,下句“胡沙”,点明了月照沙漠的情景(点明沙漠的广袤,路途的遥远),丰富了词语表达的内涵。9导学号37350091解析:岑参的边塞送别诗一般在抒发对朋友真挚友情的同时还饱含浓郁的爱国情怀,此前学过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即属此类。答题时把白诗相关的知识迁移过来,对准确把握该诗的感情是大有帮助的。答案:“一身从远使,万里向安西”表达了作者不畏艰难、远戍边疆的报国之心,“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暗含了李判官入京旅途艰难、须多保重的惜别之意,抒发了怀念亲友的乡思之情。(意思对即可)10(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2)竭诚则吴越为一体傲物则骨肉为行路(3)其势不俱生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11导学号37350092(1)解析:选DE。A项,“也为后文父亲咳血做了铺垫”有误;B项,“焦急的心理”有误;C项,“也为揭示真相埋下伏笔”与原文不符。(2)解析:解答此类题,可从小说题目的一般作用出发,比如线索作用与小说情节、主题的关系等;再根据文本内容找出独特的作用,比如点明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等。答案:“悬崖”是小说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我”在悬崖边欣赏景致,父亲怕“我”出现意外而走上悬崖,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悬崖”和父亲咳血有关,突显父爱伟大的主题。(3)解析:这篇小说主要歌颂父爱的伟大,文中通过父亲看到儿子在悬崖边的那种奋不顾身的举动来表现父爱的伟大。答题时,要注意作必要的分析。答案:神经敏感:看见儿子在悬崖边,担心儿子出现意外。忘我:担心儿子而不顾身体快步奔向儿子。爱子情深:过度忧心让父亲咳血,这让“我”感悟到父爱的伟大。(4)解析:在这篇小说中,“父亲”是主要人物,“我”是次要人物,小说主要通过“我”来衬托父亲的形象。正确处理好小说中主次人物的关系,对于鉴赏小说具有重要作用。答案:从在小说中的地位来看,“我”是写“父亲”不可或缺的见证人,所以有关“我”的篇幅是小说不可缺少的内容。从形象塑造上看,“我”是“父亲”的陪衬者,“我”的见闻、感悟对充分展示“父亲”的性格起到关键作用。从艺术表现上看,“我”的动作、语言描写,与“父亲”的焦急、疑虑,爱子情深相辅相成,对突出“父亲”的形象产生了很好的艺术效果。从思想内涵上看,一年后“我”的感悟,揭示了小说父爱伟大的主题。12(1)解析:选CE。C项,应是“流感中度流行的年度”。E项,“逐步深入”的说法于文无据。(2)解析:此题的答案信息点在第七段。先划分层次。提取时注意转换成答案需要的形式。答案:全球升温导致了热带疾病产生,还会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城市膨胀、人口剧增导致细菌的迅速蔓延。(3)解析:这是一道概括题。要概括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二两方面信息在第五段,后一方面信息在八、九两段。答案:流感的分类: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发病特点: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防治方法:用熏蒸法或消毒水防治。隔离、

    注意事项

    本文(高中同步测试卷·苏教语文必修3:高中同步测试卷(十四) 含答案.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