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oc

    • 资源ID:4347994       资源大小:61.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oc

    历史备考精品资料【精校版】专题限时集训(二)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对应学生用书第151页)(时间:40分钟分值: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模)我国古时以“春为岁首”,立春是开年元日。这一天,皇帝和皇后要携领京城文武百官举行“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各地州郡也要举办各种春祭庙会活动,传达朝廷旨谕,传播农桑新法。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导学号:40034011】A古代社会以农为本B政府注重精耕细作C君主专制空前强化D各地民俗趋向一致A材料中“皇帝亲耕、皇后亲蚕的仪式”是用至高无上的皇权来“ 传播农桑”,体现了古代社会以农为本的实质,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精耕细作,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但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中“春祭庙会活动”只是民俗的一种,材料没有涉及各地民俗趋向一致,故D项错误。2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称为“粪药”,意思就是用粪如同用药。由此可以看出()A我国农业生产精耕细作技术发达B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C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D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A材料中“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粪药”表明农业生产注重精耕细作,故A项正确;仅据材料中“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并不能看出技术领先世界,故B项错误;统治者重视农业技术的推广在材料中未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中“依据土壤的不同性质而用粪来加以治理”主要反映了精耕细作,与土地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系不大,故D项错误。3(2017·无锡一模)诗经·大田:“有渰萋萋,兴雨祈祈。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彼有不获稚,此有不敛穧,彼有遗秉,此有滞穗”这段描述直接表现了当时()A礼乐宗法制崩溃B井田制尚存C土地私有制确立 D分封制瓦解B“雨我公田,遂及我私”反映了公田和私田的情况,与礼乐宗法制无关,故A项错误;“雨我公田”说明公田尚在,故B项正确;土地私有制的确立是通过各国变法实现的,与材料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分封制,故D项错误。4(2017·苏州一模)大英博物馆藏有一只汉代漆杯,其底部刻有六位不同工种工匠和七位监督人员的名字。这反映了当时的官营手工业()A生产人员众多,效率低下B生产成本较低,官府出资C生产技术先进,面向市场D生产专业细化,官府掌控D汉代的官营手工业调集最优秀的工匠,采用大作坊生产,产品质量最好,效率很高,故A项错误;官营手工业官府出资,成本高(不计成本),故B项错误;官营手工业的产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产品不投放市场,故C项错误;材料中“六位不同工种工匠”说明生产专业细化,“七位监督人员”说明官府掌控,故D项正确。5(2017·苏北四市一模)1956年,考古工作者在长沙市铜官镇发现一处烧制釉下彩瓷的唐代窑址。研究表明,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长沙铜官窑经营者为占领市场,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以上说明该窑()A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B注重市场营销策略C代表官营手工业的水平D产品主要销往海外B由材料不能得出长沙铜官窑是最早使用釉下彩瓷技术的窑址,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器物上标出天下第一等广告语”“有的还把卖价制作在器物上”,这都表明铜官窑经营者注重营销策略,产品远销世界多地,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窑为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产品不面向市场,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有日本、印度尼西亚、伊朗和肯尼亚等13个国家和地区出土过长沙铜官窑瓷器”,表明其产品远销世界多地,但不能说明主要面向海外销售,故D项错误。6(2017·南京、盐城一模)清代官员尹会一在奏疏中说:“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女子七八岁以上即能纺絮,十二三岁即能织布,一日之经营,尽足以供一人之用度而有余。”这表明当时江南地区() 【导学号:40034012】A棉纺织业开始兴起B手工业领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C自然经济加速解体D纺织业与商品经济发展相互促进D棉纺织业开始兴起是在元代,故A项错误;手工业领域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加速解体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之后,故C项错误;“江南苏松两郡最为繁庶,而贫乏之民得以俯仰有资者,不在丝而在布”表明纺织业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故D项正确。7(2017·南通一模)据东汉班固西都赋载:“披三条之广路,立十二之通门(东西)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自未央而连桂宫,北弥明光而亘长乐。”当代学者据考古发掘绘制了汉代长安城遗址图,印证了其中记载的正确性。据此,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A文学作品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B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C历史记载必须经过考古发现证实D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D材料中西都赋中的记载能与汉代长安城遗址图相互印证,从而说明文学作品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选D项。文学作品容易夸张能够失真,不能够完整反映历史信息,A项错误;B项“考古发现是历史研究的重要依据”不符合题意,排除;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历史记载不可能都有考古发现来证实,C项错误。8(2017·南通一模)明太祖高皇帝实录载,南雄商人以货入京,至长淮关,吏留而税之,既阅月而货不售。商人讼于官,刑部议吏罪当纪过。上曰:“商人远涉江湖,且纳课于官。迟留月日而使其货不售,吏之罪也。”命杖其吏,追其俸以偿商人。材料主要反映了()A朝廷保护商人正常商业活动B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C明代通过减税政策发展商业D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A材料中南雄商人的货物被官吏扣留缴税导致货物很长时间未能销售,而皇帝惩罚官吏并让其赔偿商人,以上说明朝廷保护商人正常经营活动,故选A项。“商人社会地位得到大幅提高”、“政府逐渐放弃重农抑商政策”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通过减轻赋税来发展商业”无法从材料信息中得出,排除C项。9(2017·苏北四市一模)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记载,明清之际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导致该地区“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材料表明该地区()A自然经济开始瓦解B经济结构有所变动C水陆交通十分发达D生活资料全赖市场B自然经济于鸦片战争后开始解体,与材料“明清之际”不符,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原为稻米之乡的松江嘉定一带棉织业发展迅速”“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可知,明清之际,松江嘉定地区由原来农业为主,转为棉纺织业为主,故B项正确;根据材料“仰食四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表明松江嘉定与境外贸易往来频繁,材料未涉及水陆交通问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县不产米,仰食四方”说明该地区仅稻米要靠境外供应,而不是所有生活资料,故D项错误。10中国经济史认为,“战国时期已经开始出现商业大都市与西洋贵族在堡垒中的不同。中国的是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稷。”材料表明战国时期,中西商业都市最大的不同是() 【导学号:40034013】A商业繁荣程度 B政治性的强弱C都市规模大小 D军事保护措施B由材料中“与西洋贵族在堡垒中的不同”“中国的是成圈,规模大,内有宗庙社稷”可知,中西商业都市最大的差异是在政治性上,故B项正确。11(2017·苏锡常镇四市调研)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A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B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C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D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C自然经济开始瓦解是在鸦片战争后,故A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不能体现封建制度衰落,故B项错误;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社会风气变化的表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的繁荣,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是指雇佣关系的出现,材料中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12(2017·常州一模)宋会要辑稿中记载宋高宗认为:“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阜通货贿。”上述材料最能说明当时的海外贸易()A得到最高统治者支持B重视买卖船舶获利C主要服务于皇室享乐D是国库最重要的财源A宋高宗发表此番言论说明海外贸易得到了最高统治者的支持,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买卖的物品是船舶,故B项错误;材料表明海外贸易有助于“国用”而不是服务于皇室享乐,故C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出是南宋国库最重要的财源,故D项错误。13有学者对明清时期的商帮作了如下评价:(它们)虽然对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创造了一些条件,但遗憾的是却无法走向资本主义,它们就像长于牛粪之上的幼苗,不管长势如何诱人,当滔天的洪水奔袭而来时,必然随着牛粪一起消失在历史的洪波之中,这主要是由于古代商帮() 【导学号:40034014】A发展规模受到限制 B活动得不到官府支持C商业经营理念落后 D没有植根于生产领域D由于我国古代的手工业发展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所以发展非常缓慢,尽管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也没能走向近代资本主义,而商帮的活动又不是建立在手工业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基础之上,所以会出现题干中所述的结果,故选D项。14(2017·无锡一模)康熙年间的乌青文献记载:“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乌镇四乡生产的湖丝,号称辑里丝,远销国内外。”乾隆时乌镇“升平既久,户口日繁,十里之内,居民相接,烟火万家”。这段材料反映了()A政府放弃“重农抑商”,对商业控制放松B湖丝远销海外,瓦解了“闭关锁国”政策C市镇的发展成为政府重要的赋税来源D市镇人口剧增,自然经济失去了主导地位C政府放弃“重农抑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故B项错误;“乌镇一区,市井数盈于万户,财赋所出甲于一郡”说明乌镇的发展成为政府重要的赋税来源,故C项正确;古代自然经济一直处于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15(2017·扬州期中)乾隆二十年,一些原在广州贸易的英国商船来浙江宁波贸易,乾隆批示“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今番舶既已来浙,自不必强回棹。惟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即照粤关之便”。材料表明()A清初注意防范中外交往B中外贸易冲击着原有的管理体制C清初为了增加收入开放D清朝时期闭关锁国政策已被打破B根据“浙民习俗易嚣,洋商错处,必致滋事”可知其目的是防内,故A项错误;根据“多增税额,将来定海一关”可知国家根据对外贸易的情况在不断地调整政策,故B项正确;题干没有明确数据说明收入的多少,故C项错误;根据“照粤关之便”可知能够对外贸易的地方并不普遍,故不能否定既定的政策,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5分)16(15分)(2017·南通、扬州、泰州三市二模)江南地区市镇的发展,始自宋元时代,反映了中国传统文明内在结构的调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市镇到南宋时普遍呈现出兴盛的景象。临安城郊的市镇“商贾骈集,物货辐萃”,江阴的江夏市“商船倭舶,岁常辐辏”,嘉兴的濮院市“机杼之利,日生万金”。在南宋江南那些繁荣的市镇中,已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样的市区。如吉州的永和镇“辟坊巷六街三市”,平江府的平望镇“邸肆间列”。 摘编自陈国灿略论南宋时期江南市镇的社会形态 材料二市镇“丝行”、“布庄”的发展,以至于明代后期嘉湖地区出现改良田种桑的现象。双林镇“俗皆织绢。四方之商贾咸集以贸易”,其特色产品包头绢“通用于天下”。嘉定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倍于他镇”。丝与棉闯入农村经济生活,就单一地区,蚕、丝或棉布的收益有的甚至成为主业。就整个江南地区,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仅涟市镇沈氏一地主,其采购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六县。 摘编自王家范明清江南市镇结构及历史价值初探材料三明清中叶之后,江南市镇人口的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市镇也吸引着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即便是中小型市镇,无不是文人学士丛集,如浙江湖州的南浔镇,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民谚,入清以后保持着“书声与机杼声往往夜分相续”的传统。摘编自袁行霈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1)根据材料一,归纳南宋时期市镇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南宋市镇兴盛的主要原因。(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明清市镇发展的主要表现及所引发的农村经济变革。(6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清江南市镇所引发的农村社会变革。有学者认为,江南市镇的发展反映了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和转型。请依据以上材料阐释学者的观点。(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商贾骈集”“机杼之利”概括出工商业兴盛;根据材料一“初步形成像州县城市那些的市区”概括出呈现出城市化特征。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从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兴盛等角度进行分析。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双林镇俗皆织绢”“娄塘镇所产木棉布匹”概括出专业化特征;根据材料二“四方商贾”“通行于天下”概括出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根据材料二“经济联系突破行政区划”“采纳活动竟达于杭嘉湖苏四府”概括出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包头绢”“木棉布匹”概括出农产品生产的专业化;根据材料二“蚕、丝或棉布成为主业”概括出农村家庭收益结构的变化。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主体部分是商人、手工业工匠及脚夫、游民”“邻近地区的士大夫阶层向它聚集”概括出社会阶层的多元化;根据材料三“九里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等民谚及传统概括出文风昌盛、科第兴旺。第二小问,综合材料可以看出,市镇在保留了乡村社会特征的同时,形成了部分都市特征,体现了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共存结合的转型;通过农村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的互相推动反映了传统农耕文明的自我调适。【答案】(1) 特点:工商业兴盛:呈现出城市化特征。主要原因:农业经济的发展;海外贸易的兴盛。(2) 主要表现:出现专业化市镇;区域性市场网络形成;对外经济联系显著增强。经济变革:农村商品生产专业化、产业化;农村家庭收益结构变化,主副业倒置。(3) 社会变革:农村社会阶层多元化;文风昌盛,科第兴旺。阐释:农村经济和社会变革的互相结合;工商经济与农业经济、城市文明与乡村文明的结合。

    注意事项

    本文(精修版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专题限时集训:2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doc)为本站会员(螺丝刀)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