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暨“部镇联动”改革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docx

    • 资源ID:435285       资源大小:18.48KB        全文页数:1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暨“部镇联动”改革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docx

    1、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暨“部镇联动”改革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各位领导、同志们:改革,是时代最强音,是“国之大者”高质量发展之道,更是中国式现代化X实践的必由之路。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和对贵州对铜仁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党建引领,以市委推进“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总遵循,坚持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探索推行“部镇联动”改革,整合县直部门和乡镇资源力量,推动更多资源向乡镇和村倾斜、更多人才向乡镇和村集聚、更优服务向乡镇和村延伸,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2、先后获得市委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和市委组织部转发推广,相关做法在改革交流刊发推广,作为Xio个市区县3个案例之一被省委改革办评为“2023年度省优秀改革案例”,同时,作为x2个仅有案例之一被人民日报社旗下人民网评为“2023年全国乡村振兴创新案例一、全力以赴服务基层: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路径与突破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走出了一条群策群力的共富新路。作为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X发展底子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任务艰巨。“部镇联动”改革是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探索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上下联动的改革,也是一项坚持问题导向、服务基层、惠及民生、改进作风的综合性改革。全力以赴推进这项改革,

    3、对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力有效推进乡村振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健全完善“县级领导联系乡镇(街道)、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包村(社区)、所有村(社区)选派驻(包)村干部”责任机制,持续加大选派科级领导干部联村、驻村工作队驻村、结对帮扶干部和挂职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副书记以及乡村振兴指导员力度。抓实动态监测和帮扶“两个环节”,鼓励县直部门全方位支持乡镇(街道)和村(社区)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基础保障等方式,全力巩固“3+1”保障成果。持续推进“1+10战法”。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三落实一巩固”工作,全面

    4、开展县乡村三级复盘和自查排查,开展“大优化、大练兵、大整改、大提升、大比武”等10项行动,持续深化收入数据质量、“3+1”保障“回头看”、资金项目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问题整改、县乡村内业资料、群众认可度等10项集中攻坚行动,着力构建部门和乡镇(街道)政策、项目、资金和人员联动的工作格局,全面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着力实行“三级联动”。优化调整县乡村三级乡村指挥体系,县级层面设乡村振兴指挥中心、乡镇(街道)层面设乡村振兴指挥部、村(社区)层面设乡村振兴指挥所,县乡村振兴指挥中心抽调行业部门业务人员集中办公,乡镇(街道)乡村振兴指挥部明确至少5人集中办公;村(社区)乡

    5、村振兴指挥所,由驻村第一书记或科级领导干部任指挥长,并增设1名业务员作为副指挥长,明确1名政策、村情解说员,形成县乡村三级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乡村振兴工作格局。(二)强化组织保障,融合上下联动建立“部镇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以县委常委、县委组织部部长为召集人,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及乡镇(街道)党委(党工委)书记为成员的“部镇联动”改革助推乡村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听取“部镇联动”改革工作推进情况。各乡镇(街道)比照县级做法,健全完善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开展本乡镇(街道)“部镇联动”改革工作。实行“部镇联动”开单、接单制。乡镇(街道)围绕工作需求,开出资金、项目、人力等方

    6、面需求清单。县“部镇联动”工作专班根据乡镇(街道)需求清单,对照部门职能职责,把责任分解到各相关县直部门,由县直部门根据职能定位和年度工作目标,制定工作措施和重点工作承诺清单,有效整合项目、资金、人力等资源,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健全“部镇联动”考核评价机制。把县直部门、各乡镇(街道)推动“部镇联动”工作情况纳入党组织书记抓党建述职、党建成效考核、选拔任用、评先选优等参考内容。支持县直部门、各乡镇(街道)利用新闻媒体和新媒体,广泛宣传推广“部镇联动”工作好经验好做法,努力营造支持和共同推动县直部门和乡镇(街道)联动的浓厚氛围。二、群策群力惠及民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战法”与“多重效应

    7、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X在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探索县直部门与乡镇之间上下联动的“部镇联动”改革,以土地坳镇为试点,探索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进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同频共振,实现县直部门和乡镇的“部镇联动”,发挥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供销、人社、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优势,推动更多资源向乡镇和村倾斜、更多人才向乡镇和村集聚、更优服务向乡镇和村延伸,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黝力同心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全力以赴书写绿色X现代化建设新未来新篇章。(一)推行“1+10战法”,构建“部镇联动”新格局优化“战法”体系。制定“1+10”抓党

    8、建促巩固衔接工作机制,扎实开展10项集中攻坚行动,推动2022年后评估考核在全省2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中排名第3,2023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增速达15.47%o聚焦“战法”举措。明确32名县级领导联系23个乡镇(街道),107家单位包保联系446个村(社区),持续选派23名挂职干部、81名乡村振兴指导员以及1178名驻(包)村干部,3980余名干部实行全员帮扶。县“三个三”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X调研刊载。强化“战法”保障。统筹1500多万元落实驻村干部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等各类待遇保障,整合400余万资金开展“暖冬行动”,累计慰问脱贫群众、驻(包)村干部等7050人,表

    9、彰表扬先进集体80个,一线干部280人。创新推进“县乡联动”办学模式,扎实开展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相关做法在全省党校(行政学院)校(院)长会议上作交流发言。(二)突出“示范引领”,探索“部镇驶动”新机制种好“白叶一号”。探索建立饮水思源帮富、村村联营致富、部镇联动促富、全民参与共富“四富”机制种好“白叶一号”生态茶产业,整合部门资金、项目、人才服务“白叶一号”产业高质量发展。“白叶一号”智慧茶园建设项目获工信部颁发全国第二届“光华杯”千兆光网应用创新大赛乡村振兴专题赛三等奖,“金山白叶一号”在“中茶杯”茶王赛绿茶组斩获“金奖”。擦亮“红村品牌”。整合资金6000余万元完成红村建设34个项目,成功

    10、纳入全省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和省直属机关党员教育基地,探索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县管国企联营模式,承接学员培训、游客食宿等服务,实现集体经济创收180余万元。成功举办“xx踏青赏花活动周”系列活动,并在央视频等国家级媒体宣传推介。深化“联建共创,以全省联建共创试点工作为契机,着力打造“一区五走廊”党建品牌,顺利召开全省乌江流域基层党建联建共创试点工作第三次联席会议,思渠船舶文化公园相关做法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国西部党建联盟研讨会上作交流。(三)探索“村村联营”,建立“部镇联动”新模式推行“公司化”管理。成立23家乡镇(街道)“村村合股联营”集体经济公司,建立健全标准化公司运营管理体系,实现营收1.69亿

    11、元。“村村合股联营”改革被纳入2023年、2024年全省改革创新“一县一试点工推动“实体化”转型。大力培育多元实体经济,开办供销服务超市20家,实现创收2844万元;承接工程项目创收5984万元。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暨“强村富民”行动现场推进会在X召开,打造X项目跻身全省7个、全市2个省级肉牛产业重点示范县,省委主要领导在X调研X项目时给予充分肯定。建立“长效化”机制。探索建立集体经济与脱贫群众参与自主监测以及与村干部报酬增长挂钩的长效机制,利用集体经济收益向脱贫人口开发公益性岗位5000余个。同时,探索村干部入股集体经济公司参与分红机制,全县村干部入股集体经济780余万

    12、元。(四)优化“人才生态”,激发“部镇联动”新活力发展“主导式:打造12个人才示范区,争取行政、参公编制56个,统筹30个事业编制建设“编制池”,引进各类人才200余人,全县人才总量达7.9万余人,被纳入全省人才生态示范区试点县,全县人才生态获得“好”等次,排名全市前茅。抢抓“组团式争取47名东部专家人才、51名科技特派员援沿发展,投入东西部协作资金3700万元用于“组团式”帮扶工作,县人民医院建成PICU,完成急诊科升级改造,创伤中心获评“中国创伤救治联盟创伤救治中心建设单位”;受到扶持高中2023年高考一本上线率同比增长8%;本科上线率同比增长14%。全市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工作现场观摩

    13、会在X召开,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在X调研“组团式”帮扶工作时绐予充分肯定。服务“一站式”。设立人才专项发展基金300万元,加快建设“人才之家”“人才驿站”,推行县级领导和家庭医生联系“1对1”服务人才工作机制,走访慰问专家人才50余人,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50万元。x:打好“人才牌”,奏响乡村振兴“交响曲”被新华社高管信息内参刊发。三、解析“x经验”:集中力办大事的存在问题与对策建议X自探索推行“部镇联动”改革以来,努力走出一条县直部门向乡镇、乡镇向村一线倾斜优势资源,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与组织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待存在差距,主要问题表现在一项目资

    14、源下沉不够。整合县直部门优势资源推动项目、资金等优势资源向乡镇配置还有差距,帮助和解决乡镇(街道)产业、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等需求力度不够,充分发挥部镇联动工作效能不够明显。人才资源下沉不够。虽然建立领导联乡、单位包村、干部驻村“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对全县部门帮扶和驻村帮扶进行全面调整优化,但推动更多人才向乡镇(街道)、村(社区)聚集还是有差距。如,选派副科级领导干部作为乡村指导员,到全县各乡镇(街道)指导开展乡村振兴和部镇联动等工作不够多。服务资源下沉不够。充分发挥县直部门教育、医疗等资源优势仍存在短板弱项,县直学校、医疗机构与全县23个乡镇(街道)中小学、卫生院按照“1+1”“1+N”模式建

    15、立结对帮带长效机制不够健全,组织、财政、农业农村、乡村振兴、供销、人社、市场监管、交通运输等职能部门优势发挥不够,落实民生保障政策还有差距。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集中力量办大事,X创新探索、先行先试探索推行“部镇联动”改革,目的在于凝聚部门和乡镇各类资源,加速推进工作重心转移,示范推动X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闯新路,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现实意义,要进一步深刻认识推进“部镇联动”改革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全力攻克”部镇联动”改革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难点和问题,不断健全完善”部镇联动”工作机制,集中力量突破重点,尽部门所能、纾乡镇所困、解群众所难,推动更多资源向乡镇倾斜、更强人才向乡镇集聚、更优服务向乡镇配

    16、置,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凝心聚力引领人民群众积极关心、支持和参与改革,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一)全力以赴巩固脱贫成果,衔接乡村振兴要健全防贫返贫”监测机制,健全完善防贫返贫动态监测机制,聚焦“三落实一巩固”,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动态管理脱贫户及相关重点人群的家庭基本信息及收入、住房、教育、医疗、饮水等方面的指标和数据信息,精准确定监测对象,及时落实帮扶措施和兜底保障政策,确保及时消除返贫致贫风险。要精准落实各项“帮扶政策:严格落实“四个不搞”要求,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帮扶力量总体稳定,持续向“五类”重点村选派驻村工作队,深化“3+

    17、1”保障成果,持续落实好教育、住房、医疗、饮水等民生保障普惠性政策,确保帮扶政策不断档。要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支持乡镇(街道)、村(社区)通过发展产业、稳定就业、基础保障、创新措施增加农民四项收入,确保各项收入稳定。(二)因地制宜做强农业产业,推动产业振兴构建“农业体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聚焦“一主两辅”农业产业发展定位,优化肉牛、白山羊、空心李、茶叶产业布局,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持续推动重点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发展“旅游产业”。深入实施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加大乡村旅游项目扶持力度,提升建设一批采摘观光园、乡村民宿、乡村集市,培育打造一批鲜明的乡村旅游产品,打造多条田园乡村、红

    18、色村庄、民宿风情旅游路线,推动乡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推进“强村富民”。以“强村富民”三年行动为总遵循,紧扣“124”工作实践,不断拓展“村村合股联营”的内涵和外延,统筹财政衔接、东西部协作等资金向集体经济公司倾斜,大力培育多元实体经济,持续壮大村集体经济。(三)求真务实围绕产教医用,推动人才振兴培育“乡土人才”。以全县十二个人才创新示范区建设为契机,深化“科技特派员”、产业服务小分队活动,鼓励和支持各类人才蹲点结对指导农业产业、畜牧产业,加强“乡土人才库”建设,探索制定乡土人才激励机制。推进“集团化办学”。严格落实“双减”政策,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建立“双向流动、交叉挂职”的交流轮岗机制,

    19、支持县直学校与乡镇初级中学、城区小学与乡镇中心完小结对帮扶,每年选派一批优秀教师到乡镇(街道)中小学挂职指导或支教。深化“医共体”建设。优先改善乡镇(街道)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基础设施,帮助改善医疗条件;加强村卫生室后续管理,按每100o人配备1名村医,提高村级医疗保障水平。(四)凝心聚力提升乡风文明,推动文化振兴推进“移风易俗”。建立健全移风易俗工作机制,因村制定村规民约,重点整治封建迷信、乱办酒席、厚葬薄养、高价彩礼、盲目攀比等陈规陋习。鼓励推行“积分制”管理,将乡村治理各项事务转化为量化指标,形成一套激励约束机制,推进移风易俗,涵养乡风文明。营造“文明新风”。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广泛开

    20、展新时代“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户”等文明创建和主题活动,持续深化“道德模范”“好媳妇”“好婆婆”等评选表彰活动,通过道德引领、示范带动引导村民崇德向善、见贤思齐、争当先进,塑造文明乡风、良好家风和淳朴民风。深化“实践活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农家书屋和文化活动广场等阵地,广泛开展各类文艺文化活动,推进乡村主题文化建设。开展厉行节约、婚俗新风、孝老爱亲等多个主题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引导广大群众争做移风易俗传播者和践行者,营造良好社会氛围,构筑美好精神家园。(五)一以贯之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态振兴抓好“六绿攻坚”。大力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草,深入开展国家储备林建设,调整优化生态护林员政策。持续

    21、强化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全面提升道路保洁和绿化水平;鼓励、引导民间环境保护组织、民众积极有序参与全域绿化,营造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强化“综合整治”。加强建房用地管理,重点整治农村建房乱象,坚决遏制乱占耕地建房。稳步推进改厕工作,坚持保障供水、污水处理和改厕同步推进、有效衔接,持续巩固和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推进“生态保护探索建立“乡领(街道)党委统管、行业部门主管、基层党组织助管、群众监管”的河道治理模式,持续开展乌江流域及其支流河道综合治理,加强沿江乱倒乱建、河道污染、水域安全、”三无”船舶等管理整治。(六)精益求精聚焦乡村建设,推动组织振兴突出支部“规范提质”。持续巩固农村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坚持抓两头带中间,增加先进党支部、提升中间党支部、整顿后进党支部,分类晋位达标,阶梯式推进。发展优化“队伍结构二建立农村青年党员和村级后备力量“双培养”机制,着力把农村优秀青年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党员培养成村级后备力量。每村每年至少发展2名3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青年党员,每年至少储备2名45岁以下、高中以上学历的后备力量。规范管理“村级事务二加强村干部管理考核,落实“五个一”做法,每季度对村干部工作表现、实绩进行评价,结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选优重要依据,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和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汇报完毕,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注意事项

    本文(在“强村富民”三年行动暨“部镇联动”改革推进会上的经验交流.docx)为本站会员(peixunshi0)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