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班科学优秀教案:沉与浮设计意图孩子们在游戏及日常生活中,会发现一些奇怪的现象如“船为什么会浮在水上走?”“为什么有些东西会浮起来有的东西沉在水下面?”等等,为了满足幼儿的的好奇心,探索身边的的科学,接触沉与浮的现象,并对沉与浮的现象做出简单的分析、判断和推理,因此设计了这个科学学习活动。活动目标1、对沉浮现象感兴趣,尝试描述自己的探索与发现。2、乐于比较、探索不同物体在水中的沉与浮。3、能与同伴合作探究,用“t”“I”等简单的符号表示沉与浮,初步学习做观察记录。重点难点重点:初步知道哪些东西放在水里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能对其分类难点:引导幼儿积极思考,大胆操作和用语言较完整连贯地表达自己的
2、意思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幼儿已认识几种常见的不同材质的物体,已有在水中自由玩沉浮游戏的经验。2、物质材料准备:(1)教师事先实验,排除在水中呈悬浮状态的物品,选择漂浮及下沉状态的材料,如钥匙、回形针、积木、花片、不锈钢及塑料调羹、塑料夹子、木夹子、石子、叶子、铁片、海洋球等。(2)毛巾若干,装有清水的大水盆若干,幼儿用的记录表(记录表上画有各种物品小图片)活动过程(一)情景引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师:大象哥哥就要过生日啦,邀请蚂蚁弟弟去参加生日会,可是大象哥哥的家和小蚂蚁的家隔着一条河,这可难倒了小蚂蚁,你愿意帮助小蚂蚁准备适合当小船的材料,让它到河对面的大象哥哥家参加生日会吗?(二)教师实
3、验,初步了解用符号表示沉浮。1、教师实验,体验沉浮。师:什么样的材料适合当小船?老师这里有石子和海洋球,它们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小结:像石头这样沉入水底的现象叫沉,像海洋球这样漂在水面上的现象叫浮。2、出示符号,初步了解用符号表示沉浮。师:老师给你们带来两个标记(向下的箭头“I”和向上的箭头“t”),你觉得哪个标记表示浮起来?哪个标记表示沉下去?小结:向上的表示浮起来,向下的表示沉下去。(三)猜想物体的沉浮特征,初步学习做观察记录1、展示材料,引导幼儿观察材料的材质。师:只有浮的东西才能做小船,究竟哪些东西可以做小船呢?请你们把这些材料按刚才的箭头标记分一分。2、引导幼儿在记
4、录表上将材料按猜想分类师: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一份记录表,请大家回到位置上,把你认为会浮起来的用东西在旁边用“t”表示,会沉下去的用“I”。3、幼儿交流各自的想法。师:请小朋友来说一说,你觉得哪些东西是浮起来的哪些东西是沉下去的呢?(四)与同伴合作探究,验证结果1、介绍材料,提出操作要求师:老师已经给你们准备了装有水的脸盆、操作材料、记录表、笔、毛巾。请小朋友们搬起自己的小椅子回到座位,每个小组商量好分工,根据记录表上的顺序轻轻将材料一个一个放入水中,仔细观察,如果材料沉下去就用“I”表示,如果材料浮上来了就用“t”表示。注意不能将水洒在外面哦在记录前一定要将手上的水擦干净。现在就请小朋友们去试
5、试看吧!看看结果和你猜想的是否一致?2、幼儿分组合作按记录表的顺序进行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师:现在就请小朋友轻轻回到自己的位置上进行验证。3、集中分享探究结果,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发现,并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1)组织幼儿集中交流小组探究的结果。(2)对有争议的材料进行集体验证。师:小朋友真棒,我们找到了很多能浮在水面上的材料当小船,小蚂蚁可以过到河对面给大象哥哥过生日啦!(五)扩展应用师:我们发现了哪些物体会浮起来、哪些物体会沉下去?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浮在上面的、哪些东西是沉在水里的呢?请幼儿回家找一些其他的材料来试一试哪些在水中是浮上来的还是沉下去的。活动反思通过组织这次科学活
6、动,我有了很多的感悟,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们的探索兴致很高。这节活动探究性很强,因此在目标的第一条和第二条写出了活动的核心一探索,让幼儿在探索中,发现不同物体的沉浮现象。然后学会用一定的符号表示沉与浮并记录,即第三条目标。此次活动,我将小朋友们分为四组,方便幼儿们去相互交流自己的猜想和实验的结果,这大大的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帮助幼儿培养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素养。在活动过程中,我并不是一个指导者,而是与幼儿一起活动的引导者与支持者。和幼儿一起猜想一起验证结果是不是和我们猜想的一样。除此之外,我用了大象过生日,需要小朋友帮助蚂蚁,才可以给大象过生日的情景导入并在最后表示出,因为小朋友的帮助,蚂蚁终于找到了适合当小船的材料,参加大象的生日会,培养了幼儿乐于帮助他人的良好品质。但是在整个活动中,我还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1、没有给幼儿准备毛巾,以至于给小朋友们准备的记录表会湿掉一部分。2、过程中,语速太快,应一点一点的去引导幼儿探索和发现。3、活动前期准备不足,没有事先带领幼儿认识“t”“I”符号。4、要求提的不够清楚,导致我们的猜想过程时间太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