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pdf

    • 资源ID:4518481       资源大小:1.59MB        全文页数:246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20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0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pdf

    1 一单元教学设计者: 克、千克、吨的认识 一、教学目标: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 克、1 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 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3知道吨、千克、克的实际意义及1 吨=1000千克、 1 千克=1000克, 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 4培养学生操作实践和实际应用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 克、1 千克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 2通过实践、观察和推算,认识1 吨物体的质量,初步建立吨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认识 1 克有多重和建立 1 千克质量的观念 四、课前准备: 天平、台称、 2 分硬币、2 袋分别重 500 克的盐、一些实物如苹果、几粒花 生、扣子、鸡蛋等。 五、教学课时: 3 课时 第 1 课时克、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12 页内容,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及练习一第 1 题。 【教学目标】 2 1.在现实情境中认识克和千克,感知克、千克的实际意义。 2.在称一称、掂一掂等实践操作体验活动中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能根据现 实情境恰当选择克或千克计量物品的轻重。 3.在现实情境和具体操作中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克与千 克之间的单位换算。 【教学重点】 建立克、千克的概念,理解掌握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 在建立克、千克的概念过程中,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 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具准备】 教师准备: 8 台盘秤,天平秤,电子称,1 角硬币,糖等物品 学生准备:一袋 500 克的盐,梨, 1 角硬币,大米,黄豆等物品。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课件呈现超市购物称重量的对话情境, 同学们,画面中的对话说了什么? (学 生交流)教师由对话中用到的克、千克、吨切入引入课题:克、千克的认识。 二、新知探索 1.认识工具称。 呈现引入情境画面中的一种物品, 要知道这个物品有多重, 怎么办的呢?(用 秤称) 同学们说得对,要想准确知道物品有多重,我们要用到计量物品质量的工具 3 秤。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常见的几种秤,你们认识这些不同的称吗?谁来介 绍一下,结合实物称或图片做简要介绍。 2.认识克。 (1)称一称。 我们认识了各种称, 你们想用称称一称物品的重量吗?下面各小组在组长的 组织下,从老师给你们准备的糖中,分别称出1 克、2 克、3 克、4 克糖,看哪 个小组操作有序,动作快,按要求称出糖后,观察糖的多少。 学生操作称盐,教师巡视指导。 活动小结:大家观察了称出的1 克、2 克、3 克、4 克糖,有什么感受? 引导学生感受 1 克糖看上去很少,感觉很轻。 (2)掂一掂。 我们身边有很多物品都很轻,比如这枚硬币(呈现1 角硬币) ,介绍一角 硬币重 1 克,大家放在手掌心内掂一掂,感受一下1 克有多重。 把小组的硬币放在一起,掂一掂,感受一下有多重。 (3)说一说。 通过刚才的掂一掂、称一称,你们对1 克或几克有什么感觉?(轻或很轻的 感觉) 活动小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克用g 表示。 (板书: 克 g) (4)议一议。 生活中计量那些物品的轻重可以用克作单位? 学生可能会说到牙齿、粉笔头、树叶等物品,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对估计 4 误差太大的予以纠正。 学生交流后,课件出示用克作单位的实物图片介绍。教师:你见到的哪些物 品包装上用到了“克”? (5)填一填 学生独立教材第 2 页“填一填”,完成后汇报。 教师:你是怎样确定读数和读数单位的? 小结:秤上的标注是g,读数就以克作单位,指针指着多少就是多少克。 3.认识千克。 (1)称一称。 一袋盐重多少?两袋盐呢? 学生观察后知道 1 袋盐重 500 克,两袋盐是 500 克+500 克=1000克 请大家把2 袋盐放在盘秤上称一称,告诉老师两袋盐多重,你是怎样知道 的? 学生观察后发现指针指着1,两袋盐重 1 千克。 你发现了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1 千克和 1000 克都同样表示两袋盐的轻重,因此1 千克和 1000 克一样重, 1 千克等于 1000 克。 教师板书: 1000 克=1 千克 (2)掂一掂。 现在请大家把重1kg 的盐放在手里掂一掂, 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操作并交 流感受。 先掂一掂 1kg 的盐,再掂一掂1 枚一角的硬币,有什么感受?并在小组 5 讨论:在什么情况下要用千克作单位? 小结: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千克 (也叫公斤) 作单位,千克用 kg 表示。 教师板书:千克kg (3)估一估 教师:你能估一估多少个梨重1 千克吗? 先引导学生用手先掂一掂一个梨有多重,再想 1kg 重的物品在手里是怎样的 感受,然后估计几个梨重1 千克,组内先交流, 然后让学生用盘秤验证估算结果 (4 个梨重约 1 千克) 。 你能估一估多少个鸡蛋重1 千克吗? 教师用盘秤称出 1 千克鸡蛋验证学生的估算结果(18 个鸡蛋约重 1 千克) 。 (4)称一称 小组合作用盘秤称出1 千克大豆。 让学生先将大豆放入袋中,先用手掂一掂,估一估后再称出1 千克大豆。 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让学生再掂一掂。 小组合作用盘称称出2 千克大米。教师巡视,有困难的小组给予指导。 教师巡视: 让学生先掂一掂, 估一估,各小组再分别称出8 个苹果和 3 个 萝卜有多重。 (5)填一填。 5000g=( )kg 3kg=( )g 学生独立完成。 教师指名回答,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帮助学生分析填写错误的原因。 三、练习应用 6 1.完成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1 题:称一称 教师:比一比看谁抓得准? 学生分组完成后相互交流。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1 题。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 3拓展练习: 1000 克的棉花和 1 千克的铁块谁重?为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因为1000 克1 千克,所以 1000 克的棉花与 1 千 克的铁块一样重。同样重的物品大小也不一定相同。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克和千克都是计量物品质量的单位,计量很轻的物品有多 重用克做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千克作单位,以及1 千克=1000克。 板书设计: 克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克千克 克 g 千克 kg 1000 克=1 千克 课后反思: 7 第 2 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 3 页例 3、例 4,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练习一第 4 题、第 6 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实践体验、观察和推算活动认识吨,初步建立吨的单位概念,感受吨 的实际意义。 2.在推算中理解掌握吨与千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 算。 【教学重难点】 建立吨的单位概念。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根据实际需要合理选择恰当单位进行计量物品轻重的意识。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与吨相关的图片课件 学生准备:称出自己的体重,了解大象、牛等大型动物的体重。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课件出示神舟十号宇宙飞船的图片(下方附文字:自重约8000kg ) 。 同学们知道神舟十号宇宙飞船吗?谁来说说对它的了解?它有多重? 8 今天老师还带来了一些图片, 我们一起来看看, 随即课件出示火车车箱、 鲸、 航母辽宁舰图片(图片下方附对应文字:载重60000kg , 一头鲸重 195000kg 满载时重约 67500000kg ) 。 这些都是用什么单位来表示物品有多重的?你看后有怎样的感受? 学生观察后发现这些物品很重,都是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很大,读写起来不 方便,容易出错。 听了你们的感受,知道你们还不会读这些数,老师也很着急,现在老师想当 一次魔术师,变变戏法,它们有多重你们就会读啦!可要看仔细哟! 课件对应 8000kg 、 60000kg 、195000kg 、67500000kg出示: 8 吨、 60 吨、195 吨、 67500 吨 你发现了它的变化吗? 学生观察后发现数字变小了,把kg 换成了吨。 教师:吨的作用大吧?我们今天就来认识认识吨。板书课题:吨的认识 二、教学新课 1.认识吨 课件集中呈现上一环节引入情境中的飞船8 吨、一节火车厢 60 吨、一头鲸 鱼 195 吨、 辽宁舰满载 67500 吨的图片。 你对图中物品轻重有什么感觉?吨用来表示什么? 教师描述吨和千克、克一样,用来表示物体的轻重,也是质量单位。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引导学生总结: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9 2.认识吨与千克的进率。 (1)课件出示 1 袋玉米 100 千克的图片。 100 千克给你的感受是什么?你 能抱(背)得动吗? 学生根据自己的经验判断出100 千克比较重, 就算很用力也是抱不动, 背不 起的。 课件出示 10 袋玉米的图片, 10 袋玉米多重呢? 学生观察到 10 袋玉米也就是 10 个 100 千克,10 个 100 千克也就是 1000 千克,揭示 1000 千克就是 1 吨。板书: 1 吨=1000千克 (2)借助学生体质,体验、推想1 吨有多重。 教师:你们知道自己的体重吗?(班上多数同学的体重在25 千克左右) 让学生相互抱一抱、背一背,体会约25 千克有多重,再说说感受。 全班 40 个同学合在一起约重多少? 学生计算得出 40 个同学约重 1000 千克,也就是约重1 吨。 教师:你能谈谈对1 吨的感受吗?学生交流。 (3)说一说。 根据自己的调查,说说哪些物品约重1 吨? 对于学生的正确回答,教师要及时鼓励,回答有误的及时引导,予以纠正。 在生活中,计量哪些物品有多重时用到了吨? 学生根据已有经验说出汽车载重量、家里的用水量、城市污水处理量等都会 用吨作单位。 (4)填一填2000kg=( )吨4 吨=( )kg 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10 学生独立完成后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第一种:因为 1000kg=1吨,2000kg 里面有 2 个 1000kg ,也就是 2 吨, 所以 2000kg=2吨。 第二种:因为 1 吨=1000kg ,4 吨里面有 4 个 1 吨,也就是 4 个 1000kg , 也就是 4000kg ,因此 4 吨=4000kg 。 教师:吨和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有怎样的规律?质量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 指名学生说出: 1 吨=1000千克1 千克=1000克 教师:相邻质量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 板书:克 ×1000 千克 ×1000 吨 教师:我们已学了三个质量单位,吨、千克、克各在什么情况下用来表示物 品的轻重? 学生总结: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 通常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 3.教学例 4 (1)课件出示例 4。教师让学生根据题目中的信息提出问题: 还剩多少吨小麦?还剩多少千克小麦? 教师:那我们先解决第一个问题。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观察后发现 5 吨和 2000 千克单位不同。 你有解决办法吗?独立解决试 试。教师巡视学生独立完成情况。 学生展示: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000kg=2吨5-2=3 (吨)答:还剩 3 吨小麦。 5 吨=5000kg 5000-2000=3000(kg) 3000kg=3吨 答:还剩 3 吨 11 小麦。 在展示过程中,引导学生明白单位不同时要把单位化相同才能计算。 三、练习应用 1.完成第 4 页课堂活动第 2 题:对口令 小组内由两名同学互对口令,并相互说说换算的思考过程与方法,另两位同 学当小裁判,然后互换角色。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4 题。 6 吨= ()kg 8000kg=( )吨()kg=3 吨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请学生说一说思考过程。 3完成练习一第 6 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四、反思总结 教师:这节课你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忆吨是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时用到的质量单位,吨和千克之间 的进率是 1000 。 板书设计:吨的认识 质量单位吨千克克 1 吨=1000kg 12 克 × 1000 千克 × 1000 吨 教学反思: 第 3 课时克、千克、吨的认识练习课 【教学内容】 练习一第 2、3、5、7、8 题。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克、千克和吨,丰富克、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 认识。 2.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掌握克与千克、千克和吨之间的进率,并能 正确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 在应用克、千克和吨单位及它们之间的进率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数 学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学重点】 进一步丰富克、 千克和吨单位概念的认识, 掌握单位间的进率, 正确进行单 位换算。 13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同学们,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哪些质量单位?根据学生表达,教师板书:质 量单位克、千克、吨 今天我们就来进行相关的练习,大家有信心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吗? 二、基本练习 1. 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一只小鸟重 60()一台平板电视机重15() 9 个苹果重 2()一辆货车能装白菜重3() 一本连环画重 216 ()一艘轮船重 3()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 学生汇报。教师追问:(1)你是怎样选择克、千克或吨作单位的呢? 全班交流得出:计量较轻的物品有多重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有多重 用千克作单位,计量很重的物品有多重用吨作单位。 教师同步板书:克( g)较轻千克( kg )较重吨很重 (2)列举生活实例。 说说生活中哪些物品的轻重用克作单位? 学生再列举生活中以千克或吨作单位的物品,教师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 2.练习第 2 题、第 5 题。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一第2 题。 14 6kg=( )g 1000g=( )kg 8000g=( )kg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让学生说出思考的过程。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原因。 根 据 思 考 过 程 完 成 吨 、 千 克 、 克 之 间 进 率 的 板 书 : 1吨 =1000kg 1kg=1000g 补充练习:9 吨=( )kg 8000kg=( )吨( )kg=5吨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 课件展示学生的完成情况, 并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帮助学生分析出错的 原因,掌握正确的换算方法。 (2)完成练习一第 5 题。 教师:在比较大小时,你发现了什么问题?怎样解决? 引导学生认识到左右两边单位不同,数也不相同时,不能直接比较,要把单 位化为相同的后再比较大小。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有困难的学生进行指导。 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情况。师生共同评析,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想的。 小结:当单位相同时,数大的较大;当数和单位都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 相同的再进行比较。 三、实践运用 1.小马虎写了一篇数学日记,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屏幕展示) 早晨起床,我拿起30 千克重的牙刷,刷了刷牙,又洗了脸。喝了一杯250 克的牛奶, 再吃一个 20 千克的鸡蛋和一个150 吨的苹果。妈妈往我的书包里放 上一瓶重 250 千克的矿泉水, 我再告别足足有18 克重的小花狗, 背起 3 吨重的 书包高高兴兴地向学校走去, 在路上,我看见一辆满载着5 克蔬菜的大货车从我 15 身边经过 教师:说一说,这篇日记可笑的地方在哪里?你觉得应该怎么改?为什么? (30 千克重的牙刷改成30 克重的牙刷; 20 千克的鸡蛋改成20 克的鸡蛋; 150 吨的苹果改成 150 克的苹果; 250 千克的矿泉水改成250 克的矿泉水; 18 克重的小花狗改成18 千克重的小花狗; 3 吨重的书包改成 3 千克重的书包;满 载着 5 克蔬菜的大货车改成满载着5 吨蔬菜的大货车。) 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计量较轻的物品时用克作单位,计量较重的物品用千克 作单位,如果计量很重的物品要用吨作单位,选用单位时还要考虑到数的大小, 用错了单位就会闹笑话的。 2.完成练习一第 3 题,先独立思考解决,再交流订正。 教师: “6kg 和 1000g 比较大小,怎样解决?” 把单位千克化作克, 6kg=6000g,6000g 里面有 6 个 1000g ,可以装成 6 袋。 把单位克化作千克, 1000g=1kg,6kg 里面有 6 个 1kg ,可以装成 6 袋。 小结:当单位不相同时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再计算。 3. 完成练习一第 7 题。 先再独立完成,教师巡视,对完成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指导。 课件演示学生完成情况: 第一种: 3000kg=3吨1+3=4 (吨)答:沙坑里总共有4 吨沙。 第二种:1 吨=1000kg 1000+3000=4000(kg) 4000kg=4 (吨)答: 沙坑里总共有 4 吨沙。 小结:当单位不同时,先要把单位化为相同的才能计算。 16 四、拓展应用 1课件出示:把“克、千克、吨”放到正确的位置,可以怎么放?为什么? 1 50 3000 =3 4000 386 人,所以够坐。 ) 三、巩固深化 1.口算。 教材19页练习四第 1、2、3题。小组比赛的形式进行。 2.估算。 教材20页练习四第 4、5、6题,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总结提升 回顾我们这节课,你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可以估算;估算方法)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三位数 口算、估算 57 296 接近 300 ,把 296 看作 300 300 × 4=1200 300 × 3=900 (米) 答:略。答:略。 204 教学反思: 第2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1页例3,第2122页课堂活动 1、2、3题及第24页练习五第 1 2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一位数乘三位数算法的过程,会笔算一位数乘三 位数。 2.理解并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 3.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 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培养数学能力。 4.在探索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算法与算理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 能将一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类推迁移到一位数乘三位数计算,理解掌握算 法,能正确笔算一位数乘三位数。 【教学难点】 在探索算法的过程中理解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过程中连续进位的算理。 58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笔算:75 × 4= 67 × 3= 54 × 6= (1)抽生板演,全班齐练。 (2)集体订正,指名说一说54 × 6计算过程。 2.揭题:这节课我们就在学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的基础上,研究三位数乘一 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学习新课 1.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不进位) (1)出示 21页课堂活动第 1题。 提问:要求什么?怎样列式计算?(213× 3) 追问:为什么这样列式?(要求3个213 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2)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讨论主要的两种方法。 预设1:用口算:200 × 3 600 3× 13 39 600 39 639 预设2:用笔算:2 1 3 × 3 6 3 9 抽生说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提问:百位上的 2乘3得6,6为什么写在百位上? 59 (4)同桌互说笔算过程。 (5)观察,初步小结方法。 提问,今天学习的乘法有什么特点?三位数乘一位数怎样算? 引导学生归纳:用一位数分别乘三位数中的每一位数。 2. 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进位) (1)出示例 2情景图,观察信息。 提问:要求买 3个微波炉要用多少钱?该怎样列式?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 思? 指导学生列出:758 × 3并说出算式的意思。 (2)学生尝试计算: 提问:请同学们用刚才掌握的计算方法试着算一算,看在算的过程中你会遇 到什么新问题?你怎样解决的?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抽两个不同的学生板演。 (3)交流汇报,发现方法。 板演的学生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重点指导学生说说连续进位的过程。 教师根据学生表达相机引导,让学生明白因数3乘758 的每一位数的乘积在 竖式中该怎么写?为什么?例如3乘十位上的 5得15个十,加上个位进的 2个十, 是17个十, 7个十在十位写 7,10个十是 1个百,所以向百位进 1。 60 追问:为什么十位上是 7?为什么百位是是 2不是1呢? (根据交流,强调“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 同桌交流758 × 3的计算过程,要求学生说出进位的过程。 (4)提问:这道乘法计算与前面例1相比有什么不同呢?你觉得计算三位数 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的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引导学生得出: 要注意满几十要向前一位进几,注意十位、 百位上的乘积要 加上前一步计算进位的几。 (5)试一试:买 4个电饭煲要多少钱?(列式:368 × 4) 学生独立计算,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6)议一议:比较一位数乘三位数与一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相同 点? (都是 “从个位乘起,用一位数依次乘两、三位数的每一位,乘积满几十, 就向前一位进几”的计算方法, 并强调注意“哪一位乘积满几十,就要向前一位 进几,后面的计算不能忘记加几”。) 三、巩固深化 1.课堂活动第 1题第2小题。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 集体交流订正, 重点强化计算过程中的竖式书写和进 位。 2. 课堂活动第 2题。 61 学生独立计算, 小组内交流评价订正, 教师巡视指导, 收集典型情况集体交 流,重点以二、三小题为依托强化连续进位的处理。 3. 课堂活动第 3题。 (1)学生独立计算涂色。 (2)全班展示欣赏。 4.教材24 页练习五第 2题。 学生独立判断计算的正误,再改正。 集体交流。 5.独立完成 24页练习五第 1题:竖式计算。 四、总结提升 计算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时要注意些什么?(方法、注意力、书写习惯等)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 213 × 3 639 758 × 3=2274(元) 2 1 3 7 5 8 × 3 ×1 2 3 6 3 9 2 2 7 4 教学反思: 62 第3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中间有0)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2、23页例4、例5,第24页课堂活动第 1题及第 25 页练习五 68 题。 【教学目标】 1.探索0乘任何数都得 0的算理,并能运用正确计算一位数乘中间有0的三位 数。 2.在学习活动中巩固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数 63 乘中间有 0的三位数的乘法。 3.在观察、比较、合作交流中初步学习简单的归纳、类比和有条理地思考。 【教学重点】 探索0乘任何数都得 0的算理,并能正确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中间有0的三位 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理解一位数乘中间有 0的三位数计算的算理,能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中间 有0的三位数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用竖式计算。 124 × 2218 × 63× 567 2.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一位数乘三位数。 (板书课题: 一位数乘三位数) 二、探索新知 1. 教学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教学例 4) (1)课件出示:一个鱼缸,里面只有水,没有鱼。 提问:鱼缸有几条鱼?能用哪个数来表示? (引导学生说出:鱼缸里没有鱼,可以用数0来表示。) (2)课件出示:两个鱼缸,里面只有水,依然没有鱼。 64 提问:现在两个鱼缸里一共有几条鱼?应该怎么列式呢?(引导学生说出: 可以列式为: 00=0 ) 追问:如果列成乘法,该怎么列式?引导学生回答:2个0相加,可以列式 为 0× 2=0 或者 2× 0=0 (3)课件接着出示: 3个、4个、5个鱼缸。引导学生分别列式为:3× 0=0 4× 0=00 × 5=0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 提问:如果有 100 个这样的鱼缸,共有多少条鱼?该怎么列式?结果等于多 少呢? 引导学生列式为0× 100=0 或 100 × 0=0 提问:观察这些乘法算式,你发现了什么?同桌先交流,再全班汇报。 引导学生得出: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2. 中间有 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教学例5) (1)出示例 1情景图,列式,揭示课题 指名说说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去参观科技馆的有102 人,学生票的票价 是每人 3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帮小朋友算一算他们一共需要多少钱吗? (列式:102 × 3) (2)学生尝试计算, 教师巡视指导,请生板演自己的方法,并说说自己的计 算过程。 预设1:口算的方法。分步计算,102 中的1在百位上,表示 1个百, 100 × 3=300 , 2在个位上,表示 2个一,2× 3=6 ,300 6=306 预设2:笔算的方法。 65 提问质疑:十位上 0乘3得多少?这个 0写不写呢? (引导学生得出:这里的 0表示0个十,也就是十位上一个也没有,所以在积 的十位写 0(写0占位)。如果不写就变成 36了,肯定不对。) (3)比较,揭示课题 今天研究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与以前相比,有什么不同? (它和我们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计算方法一样,都是从个位乘起。 其中不一样的是:三位数的中间有0。) 提问:中间有 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积的中间一定是0吗? (4)试一试:3× 204 401 × 2406 × 7 学生试算后交流订正,前两小题重点针对学生情况纠正一位数乘十位上0的 积的书写,第 3小题重点在一位数乘十位上0的积加上个位乘积进位的处理。 提问:这三道题都是中间有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在计算时,你发现有什么 不同的地方? 引导学生回答:中间有 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乘得的积中间不一定有0。如 果个位上的数相乘不进位,这一位上就要写0;如果个位上的数相乘进位了。那 么积的这一位上的数就不是0,而是进位上来的数。 三、巩固深化 1.教材24 页课堂活动第 1题。 (1)学生独立计算。 (2)议一议,每一竖列的两个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66 2.教材25 页练习五的第 6题。 独立计算后同桌交流订正。 3.教材25 页练习五的第 7题。 独立解答,小组交流订正。 4.教材25 页第8题。 学生独立提问并解答,全班交流。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自己的学习表现如何? 板书设计: 中间有 0的三位数乘一位数 2× 0=0 3× 0=0 102 × 3 306 4× 0=0 0× 5=0 1 0 2 4 0 1 4 0 6 × 3× 2× 7 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 0 。3 0 6 8 0 4 2 8 4 2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第4课时 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的笔算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3页例6,第24页课堂活动第 2题及第 25、26页练习五 911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一位数乘末尾有0的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67 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 2.经历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分析、比较的数学 思维能力。 3.在计算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细心计算,仔细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一位数乘末尾有0 的三位数。 【教学难点】 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理解算理,能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末尾有0的三 位数的乘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情境问题: 提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学生列出算式:120 × 9 2.引入课题: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一位数乘三位数有什么不同?(末尾有 0)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板书课题: 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 二、探索新知 1. 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的笔算(教学例6) 68 (1)学生独立计算。 (2)算法展示。 选有代表性的算法展示,边展示边介绍自己计算的思路,学 生出现的算法可能有: 教师根据学生介绍思路引导学生理解每一步计算的算理,并引导学生用自己 的话梳理完整的计算方法。 方法一:从个位起,用 9依次乘 120的每一位,乘到哪一位就把积对齐哪一 位,满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提问:(第二种竖式算法)说说为什么可以这样写这样算? 方法二:先用12个十乘 9,2个十乘 9得18 个十,在十位下面写 8,向百位进 1, 百位1乘9得9个百,加上十位进来的 1得10。 提问:方法二在算出 12个十乘 9等于108 后,为什么要在后面添 0? 提问:这里算出的 108 表示108 个十,所以要在 108后面添 0,不然就是 108 个一了。(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整理板书) (3)比一比,说一说。观察比较两种算法,你喜欢哪种算法?为什么?(学 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 受一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算等计算经验影响,学生可能说喜欢第二种, 因为简便。如果出现喜欢第一种算法,教师也应给予肯定评价,尊重学生选择, 69 并不一定急于优化。 2.试一试。 用你认为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230 × 3370 × 2560 × 4 (1)学生独立计算,学生板演, (2)集体交流订正。 3.小结: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笔算怎样算?应注意些什么? 引导学生结合竖式用自己的话梳理归纳:一位数乘三位数(末尾有0)的笔 算,先用一位数乘三位数中0前面的数,再看三位数末尾有几个0,就在乘积的 末尾添几个 0。 三、巩固深化 1教材第 24页课堂活动第 2题。 (1)指名学生列式,并说说列式的依据。跟同桌说一说你怎样计算908 ×8 的。 组织学生计算后全班汇报订正。 提问:如果每部手机降价为 580 元,这些手机一共多少元?该怎么列式?引 导学生说出应该列式为:580 × 8。 580 × 8可以怎么计算? 鼓励学生列竖式时简写。 2教材 26页练习五第 11题。 (1)学生独立判断改错。 (2)全班集体展示交流,在错误的地方引导澄清认识。 3.教材26 页练习五第 10题。 70 (1)学生独立判断。 (2)学习小组交流自己的判断,并说说为什么? (3)集体交流判断两个算式得数大小的方法和理由。 4.独立完成教材 25 页练习五第 9题。 四、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板书设计: 一位数乘末尾有 0的三位数 120 × 9 1080 (人) 1 2 0 1 2个十1 2 0 × 9 × 9 × 9 1 0 8 0 1 0 8个十1 0 8 0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第5课时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练习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426页练习五第 35题、第 12、13题、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的算理和算法,能较 熟练地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 71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计算能力与运用计算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 能力。 3.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培养仔细计算与认真检查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在练习活动中进一步理解掌握一位数乘三位数笔算的算理算法,能较熟练地 计算一位数乘三位数。 【教学难点】 在练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计算的正确率与熟练度。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对前面学习的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进行练习和运用。(板书课题: 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笔算练习) 二、基本练习 1.口算。 300 × 4200 × 67× 20 8× 300 50 × 4800 × 39× 600 60 × 9 独立口算后,集体订正评价。 2.笔算。 485 × 7108 × 6520 × 67× 500 (1)不计算,说说他们的积是几位数?积的末尾有几个0? 72 (2)独立笔算前面 3个小题。 (3)小组交流互相评价。 (4)师生选取代表性的资源针对易错点进行讲评。 三、综合练习 大家的计算很棒, 不但计算准确, 而且速度快, 你们能运用这些计算解决问 题吗?我们来解决下面这些问题。 1.练习五第 3题。 学生独立解决后,引导学生间交流评价。 2.练习五第 4题。 某地修建了 6幢公租房,每幢可住 198 户,一共可以住多少户? 学生独立解决后,引导学生间交流评价。 3.练习五第 5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学习小组内交流批改评价。 (3)教师引导组织学生全班展评。 4.练习五第 12题。谈话课件出示: (1)从图表中你读出了哪些信息?你想怎么解决这个问题? (2)小组分工解决问题,然后组内交流检查分工完成情况。 (3)小组展评,教师根据实际情况引导评价。 5.练习五第 13题。 (1)课件先出示图片信息,再出示第一问,学生独立解决订正。 (2)你还能出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学生独立提问解决,然后小组交流 73 互评,教师随机巡视指导。 (3)全班展评,选小组内提问与解答表现最好的代表展示交流。 6.小结。刚才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环节,你表现得怎样,给大家分享分享。 四、拓展提高 教材26页思考题: 学生独立思考,集体交流。 五、全课总结升 回顾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成功和需要改进的地方? 教学反思: 安全教育: 3、问题解决 第1课时 问题解决(一)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 27页例1,教材 28页课堂活动第 1题及第 2829页练习六 13题。 【教学目标】 1.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初步学会用两步计算 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 初步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 74 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数量关系,掌握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1.课件出示情境: 学校会议室一共能坐多少人? 学生独立列式解决。 2. 课件出示例 1情境: 提问:画面中有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说一说吗? 比较:这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比较有什么不同?有什么相同? 交流:比较这两个问题,你有什么感觉?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学习复杂一点的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 (一) ) 二、探索新知 1.学习例 1。 (1)独立思考,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 :大家有了自己的想法,把你的想法和同桌说说,听听同桌说 的和你自己的想法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3)集体交流。 思考方法:要求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多少人?,用主席台上坐的人数+主 75 席台下坐的人数, 主席台下坐的人数不知道, 要用每排坐的人数×排数。 (板书: 主席台上坐的人数 +主席台下坐的人数 =会议室一共坐的人数) (4)提炼分析。 小结:大家分析的有条有理,同学们真会思考,综合大家的分析,你觉得解 决这个问题要几步,是哪几步? 提炼小结:( 1)主席台下可以坐多少人?(2)台上台下一共坐多少人? (5)学生独立解决后,集体交流评价。 13 × 9 117(人)117 6123 (人) 答:学校会议室一共可以坐123人。 2.回顾小结。 (1)想一想,小组内议一议:这个问题是怎么解决的? 引导学生回顾问题解决过程,总结问题解决的步骤与方法。 (2)小组代表交流。 小结:先要熟悉条件和问题,再根据条件和问题想该怎么做,然后解答;先 想要求问题需要哪些条件,这些条件都知不知道 3.试一试。教材 28页课堂活动第 1题。 (1)独立解决问题。 (2)全班展示交流评价,重点引导思考分析过程的交流。 三、巩固深化 教科书第 2829页练习六 13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再交流展示,展示时重点聚焦于分析思考过程方法, 特别是解决问题的数量关系的分析。

    注意事项

    本文(西师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完整版.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