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兼爱分层练习一、基础巩固(一)字词理解L通假字: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当察乱何自起”“故不孝不慈亡”1实词解释:解释下列加点实词的含义。“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1虚词用法: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A.虽父之不慈子B.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C.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D.故大夫之相乱家(二)句子翻译L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2 .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3 .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二、文本研读(一)内容理解1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的根源是什么?请简要概括。2 .文章中提到“若使天下兼相
2、爱”,墨子认为会出现怎样的社会景象?3 .墨子在论述“兼爱”思想时,运用了怎样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二)结构分析1 .梳理文章的行文思路,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的主要内容。2 .文章开篇提出“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三)语言特色1 .分析兼爱语言的特点,如用词、句式等方面,举例说明。2 .墨子的语言风格与他的思想主张有怎样的关系?三、拓展延伸(一)比较阅读阅读以下两段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材料一:故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君臣相爱,则惠忠;父子相爱,
3、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执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是以仁者誉之。(墨子兼爱中)材料二: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孟子梁惠王上)1 .材料一和材料二在思想主张上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2 .结合现实生活,谈谈你对这两种思想的理解和看法。(二)观点探究1 .在现代社会,“兼爱”思想是否还有价值?请结合具体事例谈谈你的观点。2 .有人认为墨子的“兼爱”
4、思想过于理想化,在现实中难以实现,你是否同意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答案一、基础巩固(一)字词理解1.通假字:“当”通“尝”,尝试。亡通“无”,没有。1.实词解释:事:事务,职责。攻:治疗。自起:从哪里产生。1 .虚词用法:C(A、B、D项“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项“之”为结构助词,的。)(二)句子翻译2 .考察这是从哪里产生的呢?都是起于人与人之间不相爱。3 .假如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还会有不孝的人吗?4 .所以看待别人的家就像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就像自己一样,谁还会残害别人?二、文本研读(一)内容理解1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的根源在于人们不相
5、爱,自私自利,只爱自己、自家、本国,而不爱他人、他家、他国,由此弓I发了各种争斗和混乱。2 .墨子认为若使天下兼相爱,会出现诸侯不野战、家主不相篡、人与人不相贼、君臣惠忠、父子慈孝、兄弟和调的社会景象,天下的祸篡怨恨都不会发生,社会和谐太平。3 .运用了比喻论证,如“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把治理天下之乱比作医生治病,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要治理好天下必须先知道乱的根源。还运用了假设论证,“若使天下兼相爱”,通过假设兼爱的情况,推理出美好的社会景象,从而论证兼爱的重要性。(二)结构分析1 .文章开篇提出问题,指出圣人治理天下要知道乱的根源;接着分析乱起于不相爱,从反面阐述不
6、相爱带来的恶果;最后提出解决办法,即若使天下兼相爱,天下则治。2 .开篇这样写,提出了本文的核心问题,即治理天下的关键在于找到乱的根源,为后文论述乱起于不相爱以及倡导兼爱思想做铺垫,引发读者思考,使文章逻辑严密,层次清晰。(三)语言特色1 .用词质朴,通俗易懂,如“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用直白的语言阐述观点。句式上多运用排比句,如“诸侯相爱,则不野战;家主相爱,则不相篡;人与人相爱,则不相贼”,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和感染力,使论述更有说服力。2 .墨子的语言风格简洁质朴,与他的思想主张紧密相关。他倡导兼爱,希望以简单易懂的语言让更多人接受自己的思想,从而改变社会现状。
7、排比等句式的运用,更有力地突出了兼爱的重要性和不相爱带来的危害,有助于传播其思想。三、拓展延伸(一)比较阅读1.相同点:都倡导关爱他人,有博爱的思想。不同点:材料一墨子的“兼爱”思想强调无差别、平等地爱一切人,不分亲疏贵贱;材料二孟子的思想是从爱自己的亲人推及到爱他人,是有差等的爱,以“推恩为方式。1.示例:在现实生活中,这两种思想都有积极意义。墨子的“兼爱”思想倡导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的关爱,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公平、和谐、友爱的社会环境,如在一些公益活动中,人们无私地帮助陌生人,体现了这种无差别的爱。孟子的思想则更符合人性的自然情感,从爱身边的人做起,逐步扩大爱的范围,更容易被人们接受和实践。例
8、如在家庭中,我们先关爱自己的父母子女,然后将这种爱延伸到邻里、社会,这样的爱有层次且切实可行。我们可以将两者结合,在尊重人性情感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扩大爱的范围,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二)观点探究1 .在现代社会,“兼爱”思想依然具有重要价值。例如在国际援助中,各国对遭受自然灾害或战争的国家伸出援手,提供物资、人力等帮助,体现了超越国界的关爱,这有助于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在日常生活中,志愿者们关爱孤寡老人、残障人士等弱势群体,为他们送去温暖和帮助,这种兼爱的行为让社会更加美好。“兼爱”思想所倡导的无差别关爱,能够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团结。2 .不同意这种观点。虽然在现实中完全实现“兼爱”存在一定困难,但不能因此否定其价值和实现的可能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思想观念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他人的福祉,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践行关爱他人的理念。而且,“兼爱”思想可以作为一种理想和目标,弓I导人们不断提升道德修养,改善社会风气。例如,一些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仅追求自身利益,还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关爱员工、回馈社会,这就是“兼爱”思想在现实中的一种体现。通过教育、宣传等手段,“兼爱”思想能够逐渐深入人心,在现实中发挥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