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0课近代以来的世界贸易与文化交流的扩展课后作业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60分)116世纪以前,世界贸易主要局限于各洲内部和亚欧大陆之间。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发生了巨大变化,其表现不包括()A.国际流通中的商品种类与数量大大增加B.贸易的扩大促进了股份公司的出现和发展C.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形成了西欧、北美国家生产和出口制成品,其余国家生产和出口初级产品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2.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和英国东印度公司成为世界贸易中的重要力量。这些公司的共同点是()由政府特许成立具有垄断性贸易特权主要从事鸦片贸易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A.B.C.D.3.18世纪60年代,工业革命
2、首先在英国爆发,此后迅速向其他国家扩展。工业革命对世界贸易产生的影响有()欧美国家需要寻求更多的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形成了新的国际分工和贸易格局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推动了全球贸易网的最终形成A.B.C.D.4.19世纪中叶,一位英国经济学家说:“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放牧着我们的羊群;阿根廷和北美的西部大草原放牧着我们的牛群;黄金则从南美和澳大利亚流到伦敦。印度人和中国人替我们种植茶叶,在东西印度扩大了我们的咖啡园、甘蔗和香料园。”这表明()A.英国成为“世界工厂”B.世界市场初步形成C.殖民扩张推动世界贸易发展D.英国对殖民地进行残酷剥削5.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额增长迅速,从1870年到第
3、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贸易额增长了近2.6倍。其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工业革命的推动C.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D.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6.20世纪上半期,两次世界大战对世界贸易产生了深远影响。下列关于这一时期世界贸易状况的表述,正确的是()A.两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贸易额持续增长B.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格局没有发生变化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贸易得到迅速恢复和发展D.冷战的发生,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贸易7.1947年,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其宗旨是()A.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B.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C.促进全球经济发展D.建立国际货币体系8.199
4、5年,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它的成立对世界贸易产生的积极影响有()推动了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建立促进了世界贸易自由化的深入发展有利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推动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A.B.C.D.9.16世纪起,中国的茶叶、丝绸等商品大量输往欧洲,欧洲的葡萄酒、毛织品等也不断输入中国。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对外贸易处于出超地位B.欧洲商品经济发展迅速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D.东西方贸易往来频繁10.17世纪末,法国传教士穿着中国服装参加舞会,这种现象反映了()A.中国文化对法国的影响B.法国对中国文化的排斥C.中法之间的贸易往来频繁D.法国时尚文化的多元化11.18世纪,欧洲出现了一
5、股“中国热”,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受到欧洲人的广泛关注和喜爱。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A.新航路开辟后东西方联系的加强B.中国的综合国力在当时世界上领先C.欧洲人对东方文化的盲目崇拜D.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12.19世纪,随着工业革命的推进,西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观念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下列现象中,不属于这一时期西方文化传播表现的是()A.中国出现了西式建筑B.日本推行“文明开化”政策C.印度人开始穿西装D.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现代教育制度13.20世纪以来,全球贸易网的形成大大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下列文化产品中,通过全球贸易网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有()电影音乐电视节目动漫书籍A.B.C.D.1
6、4.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在16世纪以前,中国茶主要在中国周边传播。16世纪以后,中国茶广泛传播到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区。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通B.新航路的开辟C.郑和下西洋D.工业革命的推动15.18世纪,英国形成了独特的“下午茶”文化。这一文化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英国的殖民扩张中国茶文化的影响英国的社会生活习惯工业革命的推动A.B.C.D.16.19世纪中期,欧洲的钟表传入中国,在社会中下层逐渐流行。这一现象反映了()A.中国社会生活的近代化B.欧洲对中国的文化侵略C.中国传统手工业的衰落D.东西方文化的相互排斥17.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
7、发展,世界贸易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世界贸易新特点的是()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规则制度不断完善A.B.C.D.18.17-18世纪,欧洲出现了许多汉语借词,如“chinoiserie”(中国风格)、sharawaggi”(中国的“造园艺术”)等。这表明()A.西方语言文字以中国的汉文为基础B.当时中国政府重视对外宣传中国文化C.中西文化的交流呈现单向度的特点D.中国文化和产品对欧洲具有吸引力1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这一时期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方式有()国际贸易的发展人口和资本的流动武力威逼文化交流A.B.C.D.20.有
8、学者认为:“严格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发生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球化之所以发生在这个时候,第一靠全球的信息网络化,第二靠全球市场化的变革。”这一观点强调了()A.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因素B.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形式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历程D.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二、非选择题(共40分)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广州一直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18世纪中期,广州的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80%以上。当时,中国出口的商品主要有茶叶、丝绸、瓷器等,进口的商品主要有香料、象牙、珠宝等。广州的对外贸易促进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材料二1842年,南京条约签
9、订,广州的对外贸易中心地位逐渐被上海取代。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成为中国最大的通商口岸,对外贸易迅速发展。中国出口的商品种类不断增加,除了传统的茶叶、丝绸、瓷器外,还包括棉花、大豆、桐油等农产品和工业原料;进口的商品也更加多样化,包括机器设备、纺织品、化学品等。(1)根据材料一,概括18世纪中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特点。(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以后上海取代广州成为中国最大通商口岸的原因。(9分)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17-18世纪,欧洲掀起了一股“中国热”。中国的文化、艺术、科技等对欧洲产生了深远影响。
10、在文化方面,中国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传入欧洲,对欧洲的启蒙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在艺术方面,中国的绘画、陶瓷、建筑等艺术形式受到欧洲人的喜爱和模仿;在科技方面,中国的四大发明等科技成果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的科技进步。同时,欧洲的文化、艺术、科技等也开始传入中国,对中国的文化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根据材料,概括17-18世纪中欧文化交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强。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贸易迅速发展,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同时,世界贸易也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如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
11、导世界贸易,规则制度不断完善等。(1)根据材料,概括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的特点。(6分)(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世界贸易的影响。(7分)答案一、选择题1.D2.B3.A4.C5.D6.C7.A8.D9.D10.A11.A12.D13.D14.B15.A16.A17.D18.D19.A20.A二、非选择题1. (1)特点:广州是中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贸易额占全国贸易总额的比重高;出口商品以传统的手工业品为主,进口商品以奢侈品为主。(6分)(2)原因:南京条约签订,上海成为通商口岸;上海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使上海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列强的经济侵略,使上
12、海的对外贸易迅速发展。(9分)2. 特点:双向交流;中国文化对欧洲的影响较大;涉及领域广泛。(6分)原因:新航路开辟后,中欧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需要从中国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文化具有独特的魅力;欧洲传教士的传播。(6分)3. (1)特点:国际贸易额不断增长;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全球贸易体系化;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规则制度不断完善。(6分)(2)影响: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推动了全球贸易额的增长;加强了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使世界经济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剧了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发达国家在世界贸易中占据主导地位,发展中国家面临更大的挑战;推动了全球贸易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促进了贸易自由化的发展。(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