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5课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学习重点+难点+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列宁主义的形成1背景经济:19世纪末20世纪初,俄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但仍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存在诸多矛盾。政治:沙皇专制统治持续强化,社会矛盾尖锐,包括阶级矛盾、民族矛盾等。阶级:工业发展造就了俄国第一代产业工人,工人阶级队伍壮大且具有较强的革命性。组织:1898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展开有组织的工人运动。思想:1900年列宁创办火星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建立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做思想和组织准备。L标志: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党的指导思想“布尔什维主义即列
2、宁主义诞生。2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意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俄国革命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为帝国主义时代的无产阶级革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二)十月革命的胜利1背景经济基础:俄国是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的帝国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矛盾突出。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壮大,革命性强。思想基础:马克思主义传播,列宁主义诞生。组织基础:布尔什维克党建立。外部条件:参加一战激化国内矛盾,战争
3、导致经济崩溃,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危机加深。1过程1917年3月,二月革命爆发,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出现工兵代表苏维埃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并存局面。1917年4月,列宁发表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和策略,为革命指明方向。七月流血事件表明和平夺权不可能,布尔什维克党确定武装起义方针。1917年11月7日,革命武装占领临时政府所在地冬宫。随后,全俄工兵代表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列宁当选为人民委员会主席,标志苏维埃政权在俄国正式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1意义对俄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国家,打破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世界格局,实现社会主义
4、由理想到现实的伟大飞跃,开辟人类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纪元。对世界:沉重打击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鼓舞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改变20世纪的世界格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社会制度并存与竞争,成为世界历史重要内容。()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7921年)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国内外敌对势力联合企图扼杀新生苏维埃政权,为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而实行。内容: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等。特点(实质):排斥商品和货币关系,否定市场和价值规律,用军事和行政命令管理经济。影响:保证前线
5、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对取得国内战争胜利起到重要作用.但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和政治危机。1.新经济政策(19211928年)背景:苏俄国内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已不适应新情况。内容:调整国家与农民关系,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通过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等。影响: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使生产逐步恢复到战前水平,工农联盟得到巩固。特点: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经济,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1.苏联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
6、和国联盟成立,简称苏联。2斯大林模式(1936年形成)途径:通过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工业化优先发展重工业,通过实施五年计划,快速实现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将个体小农经济转变为社会主义集体经济。成就:到1937年,苏联基本实现“工业化”目标,主要工业部门产量跃居欧洲首位、世界第二位,从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世界工业强国,为后来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赢得巨大国际声誉。特点经济上:生产资料公有制,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党政不分,缺乏民主监督。思想上:个人崇拜盛行,严密控制文化。影响积极: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奠
7、定强大国家基础,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为苏联赢得国际声誉。消极: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权力高度集中,压抑地方和企业积极性;个人崇拜盛行,民主法制遭到破坏,这些问题影响苏联长远发展。二、学习难点(一)分析十月革命胜利的必然性1 .从俄国国内状况看,俄国资本主义发展落后,社会矛盾尖锐复杂,既有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矛盾,又有农民与地主矛盾,还有民族矛盾等。沙皇专制统治不得人心,战争使经济崩溃,人民迫切需要改变现状,革命形势成熟。2 .从阶级力量看,俄国无产阶级壮大且具有较强革命性,有自己的政党布尔什维克党领导。布尔什维克党
8、以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为指导,制定正确革命策略,代表广大人民利益,得到工人、农民支持。3 .从国际环境看,一战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卷入战争,彼此削弱,无暇顾及俄国革命,为俄国革命提供有利外部条件。(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比较1目的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是为应对战争,集中全国物力、财力保证战争胜利,巩固新生苏维埃政权。新经济政策旨在解决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1内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等,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弓I入外国资本,恢复货币流通
9、和商品交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1特点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性、强制性,是一种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新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在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主体地位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1影响不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战争时期保证战争胜利,但战后弓I发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为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新道路。(三)客观评价苏联模式1.积极方面苏联模式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为苏联在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坚实物质基础。该模式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
10、力量办大事的优势。苏联模式的成功实践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产生示范作用,为社会主义国家提供一种建设模式借鉴。1.消极方面经济上,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也制约苏联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监督,容易滋生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上,个人崇拜盛行,文化受到严密控制,束缚思想文化发展,不利于创新和科学技术进步。苏联模式的弊端在后期日益凸显,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同时,我们要从苏联模式中汲取经验教训,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遵循经济发展规律,注重国民经济协调发展,重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加强民主法制建
11、设,促进思想文化繁荣等。三、练习题(一)选择题1.列宁主义诞生的标志是()A.俄国社会民主工党成立B.火星报创办C.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D.十月革命胜利2.1917年俄国二月革命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革命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C.无产阶级革命D.民族解放运动3 .列宁在四月提纲中提出的口号是()A.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B. “打倒战争!打倒沙皇专制统治!”C. “和平、面包和土地”D. “要苏维埃,不要布尔什维克”4 .十月革命胜利的根本原因是()A.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弱的一环B.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C.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D.一战激化俄国社会矛盾5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中
12、对后来的工农联盟最能构成威胁的措施是()A.把大中小企业一律收归国有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C取消一切商品贸易,实行配给制D.强制劳动,不劳动者不得食6 .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主要“新”在()A.国家控制经济命脉B.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D.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7 .苏联模式形成的标志是()A.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实现8 .农业集体化的完成C.1936年苏联新宪法的颁布D,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8.苏联模式的主要特征是()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8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C,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D.民主法治的政治制度9 .苏联模式对苏联的影响,表
13、述正确的是()A.使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为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B.促进苏联农业长期稳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C.保证苏联民主法制健全,社会和谐发展D.使苏联经济持续繁荣,成为世界经济强国10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13年俄国的钢产量只及美国的1/
14、11,德国的1/8;石油产量只及美国的27.1%;俄国的人均收入只及美国的1/7,英国的1/5。俄国在经济和政治生活中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农村保留有贵族地主大土地所有制和封建剥削形式。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二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特别严重,工作时间一般长达10小时,但工资低微(1910年俄国工人的工资相当于美国工人工资的1/3)。王斯德主编世界现代史材料三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列宁材料四十月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对其理论的一次实践性试验。一切从前用来巩固等级制的和财产方面的不平等的特权都被废除。年轻的苏维埃共和国在企业中确立了工人监督。俄国农
15、民拥有土地的世世代代的梦想实现了。1913年俄国农业总产值占国民收入的34.8%,工业和运输业仅占国民收入19.3%,到1937年苏联工业总产值已达955亿卢布,已占国民收入80%以上。苏联仅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走完的工业化进程。(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俄国社会的状况。(2)材料三中的“战争”指什么战争?如何理解“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3)依据材料四,概括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简答题L简述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2 .比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3 .评价苏联模式。四、答案(一)选择题rc2.B3.A4.B5.B6.
16、C7.C8.A9.A10.D(二)材料分析题(1)俄国经济发展落后,远远落后于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俄国存在严重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俄国无产阶级受剥削、压迫严重,生活困苦。(2)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加速了革命形势的发展;没有一战,俄国的社会矛盾可能会在较长时间内缓慢积累,革命可能不会这么快爆发。(3)十月革命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十月革命使俄国摆脱了封建残余束缚和剥削阶级的统治;为俄国工业化发展开辟了道路。(三)简答题1.列宁主义的主要内容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由于资本主义发展的不平衡规律,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中最薄
17、弱的一环“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工人阶级要以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不同点目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主要为应对战争,集中力量保证战争胜利;新经济政策旨在解决国内政治经济危机,恢复国民经济,巩固工农联盟,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内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国有化、取消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等;新经济政策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私营企业发展,弓I入外国资本,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特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性、强制性,排斥商品货币关系和市场;新经济政策具有灵活性、开放性,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18、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影响: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战争胜利,但战后弓I发经济和政治危机;新经济政策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巩固苏维埃政权。L评价苏联模式积极方面:使苏联在短时间内实现工业化,从落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强国,为二战中战胜法西斯奠定坚实物质基础;在一定时期内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体现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对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建设产生示范作用。消极方面:经济上,排斥市场经济,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和轻工业长期落后,影响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政治上,权力高度集中,缺乏民主监督,滋生腐败,破坏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思想上,个人崇拜盛行,文化受严密控制,束缚思想文化发展和科技创新。苏联模式的弊端在后期日益凸显,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