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悲惨啊,30万军民惨遭日军屠杀。鲜血染红了扬子江,尸体布满了石头城。恶魔在肆意流荡,无所不至。听,受辱妇女撕心裂肺的惨叫;看,下关江面残缺不齐的尸骸悲剧使人目不忍视,惨状使人出离的愤慨。耻辱啊,美丽的六朝故都;耻辱啊,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的民族。人们或许会控诉鬼子的残暴,人们或许会悲悯民族的苦难,但望着那几十万束手就擒的军队,望着那一张张绝望而麻木的面孔,悲愤之余,我眼前留下的,只有一片浓黑的沉默!“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vr太多的苦难易于使人麻木,是到了重新反思历史的时候了。今天,当我们重新谈起南京大屠杀的时候,当我们愤慨悲痛了之后,
2、我们又该想些什么?我们又当做些什么?当几十万南京守军望风披靡的时候,平行关前,太行山下,一群拿着近乎原始武器的中国人却能使得日伪军队闻风丧胆相较于那些引首就戮的怯弱,我似乎看到狼牙山壮士慷慨赴死的微笑;相较于那无助的泪水,我似乎看到那些伟大的身影在振臂高呼一一_日本帝国主义一样是死,但是,意义又是否相同呢?三军可以夺帅,匹夫不可以夺志,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是共产党八路军最终肩负起了拯救中国的使命,因为,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对民族深沉的热爱,他们始终坚持着对这个民族美好的憧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物质的首都可以被敌人占据,但是,他们的精神首都没有被敌人所攻破!此时,我想起了纪伯伦的泪与笑其中写到
3、的:“云的一生就是悲欢离合的一生,人也是如此,一旦失掉崇高的灵魂,就成了存在于物质世界的行尸走肉。”我想,对于国家也是如此,只有拥有国魂,才能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足以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我们要告诉世界,我们不仅有着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我们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与文明,我们还要拥有一群有志气的热血国民。我们不能忘记历史,因为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不要让时间为庸人们所设计,不要让殷红的鲜血只剩下淡淡的残梦。血已经流了,但不能让他白流。南京的大惨案依然历历在目,我们需要的不仅是黯然至于泣下,更应该正视这刻骨铭心的苦痛。因为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面淋漓的鲜血,鲁迅的担忧依旧没有过时,一
4、个民族的精神首都仍要我们去建构与呵护。这就给我们无穷的启迪:在现今和平年代的今天,我们没有必要用欢乐消除自己的悲伤,如果那样就失去自我;我们也没有必要沉浸在微漠的悲哀中,我们应正视历史的烙印。我们应该时刻把祖国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最前列,为中华崛起而奋斗,但这一切却又不能在空言与大话中消磨,作为学生,我们所应注意的:更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是否认真学习,为建设祖国积累好本领;当升旗仪式时,我们是否唱起庄严的国歌;在外国人面前,你是否随地乱扔垃圾,你时刻是否在维护着国家尊严我们就在这样的小事中构筑精神上坚不可摧的首都,试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做到了这些,我们的国家怎能不强大?外敌,又怎敢
5、在我们的面前挥刀动武?像南京大屠杀这样的惨案还会在中华大地上发生吗?不会的,永远不会!让我们携手奋斗吧,青年朋友,相信铭记历史的你今天定将愈加努力奋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又是一年“12.13,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亿万中国人再次以国之名祭奠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与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国行公祭,祀我笏胞。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将每年的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自此,国家公祭仪式每年都会举行。对30万遇难同胞的深切缅怀和对那段灾难历史
6、的深刻反思,正成为国人传承历史记忆的自觉追求,化作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不竭动力。牢记民族苦难。这是一个令无数人为之疼痛的日子,这是一段需要不断被铭记的历史。85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在长达40多天惨绝人寰的大屠杀中,30万同胞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那段苦难深重的历史、山河破碎的血泪、生灵涂炭的悲剧、满目疮痍的痛楚,镌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构成民族共同的记忆,每一次回想起来总是让人痛彻心扉。今天,我们虽然沐浴在和平的阳光下,但不能忘记这段痛楚的历史。传承守望互助。南京沦陷前夕,包括约翰拉贝在内的20多位外籍人士冒着生命危险商议并组成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
7、会,保护着中国老百姓的生命;疫情期间,中国多方筹措,联系药企紧急增产,克服交通运输难题,将指定药品、防护服、口罩等医疗物资送到了约翰拉贝的第四代后人托马斯拉贝手上。此外,国家公祭网等14家网络媒体平台共同推出以“铭记历史祈愿和平”为主题的大型网络在线公祭活动;江苏组织开展了以“勿忘国耻、圆梦中华”为主题的多项活动无论是一场跨越80多年的互助行动,还是公祭日前夕全国各地群众开展内容多样、感情真挚的线上线下悼念活动,都在传递铭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信念。永续和平追求。铭记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今天,我们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我们的子子孙孙以史为鉴,不要让橄榄枝从和平鸽的嘴中
8、滑落。记住这一天,就是要提醒我们,实力是一个主权国家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提和基础,没有强大的综合国力,就不能够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安全、不能取得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和话语权。记住这一天,就是要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以更加昂扬的姿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懈努力,凝聚起和平发展的磅礴力量。不忘过去,矢志复兴。2014年,在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85年,历史的硝烟已然散去,现实的威胁却无时不在。殷鉴不远,后人当自警之,在缅怀历史中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积
9、淀进取精神和昂扬斗志。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侵华日寇,毁吾南京。劫掠黎庶,屠戮苍生。卅万亡灵,饮恨江城。日月惨淡,寰宇震惊。兽行暴虐,旷世未闻。r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5周年,也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这个沉痛的日子里,让我们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深切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几年来,我们以国家之名祭奠死难者,以尊崇之心珍视和平,以民族之力矢志复兴。今天,中华民族的发展前景无比光明,中国人民维护和平的决心坚定不移。1937年7月7日,日本侵略者悍然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
10、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灾难。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灭绝人性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这一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面对极其野蛮、极其残暴的日本侵略者,具有伟大爱国主义精神的中国人民没有屈服,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同仇敌传、共御外敌,最终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谁忘记历史,谁就会在灵魂上生病。”85年过去,侵略者的枪声淹没在历史尘埃里,但中华门城墙上的弹孔依然清晰可见;南京城的不绝哀号已随风逝去,但“万人坑”的累累白骨还在。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
11、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否认。任何倒行逆施妄图篡改历史、否认暴行,为南京大屠杀惨案和侵略战争翻案的丑恶行径,不仅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也将受到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人民的谴责和唾弃。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年复一年的国家公祭向世人宣示,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反对篡改历史的立场坚定不移,中国人民团结一心实现民族复兴的决心坚定不移,中国人民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意志坚定不移。以国之名,我们呼唤中华儿女劾力同心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贡献。“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从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伟大胜利,开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
12、兴的重大转折,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崛起之功业,民族复兴之愿景,因为一代代中华儿女接续奋斗而曙光在前。在铭记历史中砥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坚定信念,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我们一定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在新征程上不断夺取新胜利。以国之名,我们呼吁世界各国共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业,努力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中华民族经历了同胞惨遭屠戮、山河喋血的痛苦,更懂得和平“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更坚定“坚持和平发展,共同开创世界和平充满希望的未来”的决心。从“一带一路”成为各国共同发展的合作平台,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断付诸实践,中国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始终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同各国一道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不忘历史,矢志复兴。今天的中国,任人宰割、饱受欺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全体中华儿女携手同心凝聚磅礴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正是对死难同胞和革命先烈的最好告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