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7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随堂练习一、单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1.19世纪末,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其中将山东划为势力范围的国家是()A.英国B.法国C.德国D.日本2.以下关于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理解正确的是()A,表明义和团对清政府本质有清醒认识B.既体现反抗侵略的爱国性,又带有盲目排外色彩C,反映了义和团希望建立新政权的诉求D,是清政府弓I导下提出的口号3.某学者在评价戊戌变法时指出:“它虽然失败了,但它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一次思想的大解放。”戊戌变法在思想方面的主要贡献是()A.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宣传了西方的科学技术C.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倡导实业救国4 .光绪
2、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变法,该诏书颁布的时间是()A. 1894年B. 1895年C.1898年D.1900年5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A.打开中国市场B.镇压义和团运动C.割占中国领土D.索取赔款6.下列关于辛丑条约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工具的是()A.清政府赔款白银4.5亿两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C.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D.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外国军队驻扎在从北京到山海关的铁路沿线要地7 .戊戌变法中,直接触犯顽固派利益的措施是()A.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8 .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C.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
3、堂D.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8.义和团曾提出“灭洋”口号,这一口号的局限性在于()A,不能反映中国人民的反帝要求8 .带有盲目排外的落后性C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D.不能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9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依据是()A.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内政外交C.中国的领土主权完全丧失D.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10 .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旨在培养翻译和外交人才的新式学堂是()A.京师大学堂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同文馆D.广方言馆11 .下列事件按发生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义和团运动兴起马关条约签订戊戌变法八国联军侵华A.B.
4、C.D.12 .义和团运动与太平天国运动的相同点是()A,都建立了政权B,都明确提出反对外来侵略C,都被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D,都提出了明确的革命纲领13 .辛丑条约规定清政府必须拆毁大沽炮台,这一规定的实质是()A,削弱中国的军事力量B.控制清政府的军事指挥权C使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的控制之下D.解除中国军队的武装14 .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是()A.农民阶级B.地主阶级C.民族资产阶级D.无产阶级15.义和团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其失败的根本原因是()A,武器装备落后B.缺乏统一指挥C.没有科学的理论作指导D.中外反动势力过于强大二、材料解析题(共25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
5、问题。(13分)材料一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材料二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令。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材料三戊戌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9月21日,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搜捕维新人士,废除变法诏令。戊戌变法持续103天,最终失败。(D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主张?(3分)(2)根据材料二,指出戊戌变法在经济方面的措施。(4分)(3)根据材
6、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6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拆铁道,拔线杆,紧急毁坏火轮船。大法国,心胆寒,英美德俄尽消然。洋鬼子,尽除完,大清一统靖江山。义和团民谣材料二八国联军侵满清,北京二度被占领。赔巨款,派驻兵,辛丑年里泪盈盈。严禁人民反列强,清朝变成洋人廷。(1)根据材料一,指出义和团运动的斗争对象。(3分)(2)材料二中“北京二度被占领”指的是哪两次侵略战争?(4分)(3)“辛丑”年指的是哪一年?“清朝变成洋人廷”是通过哪一条约实现的?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怎样的影响?(5分)三、论述题(30分)1.结合所学知识,论述戊戌
7、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分析它们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影响。(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字数不少于300字)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C2.B3.C4.C5.B6.C7.B8.B9.B10.C11.C12.C13.C14.C15.C二、材料解析题(1)主张变法图强。(2)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3)守旧势力的强烈抵制和反对;各省督抚大多持观望态度;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变。17.(1)帝国主义列强(或洋鬼子)。(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 1901年;辛丑条约,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三
8、论述题1 .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之间存在紧密的内在联系,对中国近代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产阶级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动戊戌变法,试图通过改良实现国家富强,但遭到封建顽固势力的镇压而失败。戊戌变法失败后,人民群众把反帝斗争矛头直接指向帝国主义,义和团运动兴起,提出“扶清灭洋”口号,坚决抵抗外国侵略。义和团运动的迅猛发展弓I起帝国主义列强的恐慌,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完全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义和团运动显示了中国人民的巨大力量,粉碎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企图;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及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同时也促使更多的中国人开始寻求新的救国救民道路,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