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今天,是2022年12月13日,是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许是因为年龄的原因,对于我来说,这段历史是模糊的,即使父母给我讲了那段史实,但是仍然是懵懂的。但是听到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对于那段历史的描述,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侵华日军一手制造的这一灭绝人性的大屠杀惨案,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三大惨案”之一,是骇人听闻的反人类罪行,是人类历史上十分黑暗的一页。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历来具有不畏强暴、敢于压倒一切敌人而不被敌人所压倒的英雄气概。面对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没有屈服,而是凝聚起
2、了同侵略者血战到底的空前斗志,坚定抗日救国的必胜信念。在中国共产党号召和引领下,在全民族各种积极力量共同行动下,中华儿女同仇敌悔j,视死如归,前仆后继,共御外敌。经过8年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中国人民付出了伤亡3500万人的沉重代价,用生命和鲜血打败了日本侵略者,赢得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伟大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可以感受到那段历史的残酷和抗日战争艰苦卓
3、绝的历程。听到习主席讲话中提到: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任何人要否认南京大屠杀惨案这一事实,历史不会答应,30万无辜死难者的亡灵不会答应,13亿中国人民不会答应,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民都不会答应。我们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举行公祭仪式,是要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们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而不是要延续仇恨。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代友好下去,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共同为人类和平作出贡献。“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
4、就意味着重犯。我们不应因一个民族中有少数军国主义分子发起侵略战争就仇视这个民族,人们任何时候都不应忘记侵略者所犯下的严重罪行。一切罔顾侵略战争历史的态度,一切美化侵略战争性质的言论都是对人类和平和正义的危害。对这些错误言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必须高度警惕、坚决反对。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2022年12月13日,第9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300000人的扎眼数字,再次唤醒我们的记忆,我们怎能忘记,永远不会忘记。我们怎能忘
5、记,日本法西斯带来的沉重苦难,怎能忘记中华民族的血泪史,这亘古难以忘怀的沉重一页。我们怎能忘记,血泊中站起的民族魂,走向复兴的中华民族需要接续传承这不畏强敌,把一切侵略者赶出中国去的伟大的抗战精神。我们怎能忘记,我们伟大的新中国,来自于党的领导下,来自于书写“十一书”的前辈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英勇战斗。我们怎能忘记,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的伟大成就,正洗刷掉民族的耻辱,但我们还是无法忘记,因为“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过去”。永远不会忘记“落后就会挨打”,“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在负重前行”,保持居安思危,我们才能始终保持清醒,保持砥砺前行的奋进姿态,更好书写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人生画卷。永远不会
6、忘记“欲灭其国,先亡其史”,我们要加强中国革命史、党的历史的学习,需要铭记南京大屠杀的惨痛教训,更好地负重前行。永远不会忘记,无论我们走多远,取得多么辉煌的成绩,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根、我们的家、我们的魂在中国大地,我们都是党的人。永远不会忘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才能行稳致远,我们才能无论经过多少个白天黑夜,多少个疾风骤雨,多少个寒冰酷暑,我们才不会迷惘,不会困惑,因为我们知道我们为什么而出发,为什么而战斗,为什么而奋斗!苦难铸就今日辉煌,跨越千山万水,仍在跋山涉水。我们要紧紧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强大,让中华
7、民族永不再有南京大屠杀的苦难。“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要延续中日民族仇恨,而是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带动更多国家更多人民共同珍爱和平、维护和平。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渲染被屠杀的悲情历史,是为了坚持历史的正义,是为了从历史中汲取弱国饱受欺凌的惨痛,激发精忠报国的志气勇气和信念。我们永不能忘记,不是为了简单的“仪式感”,是为了在国际内外波澜诡谙、万重迷雾面前始终不忘初心,坚定不移走好自己的路。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对我们这代人的激励,更是为了让我们的下一代知道幸福来之不易,“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幸福同样需要艰苦卓绝的斗争和努力。我们永不能忘记,不仅是为中国一家之幸福,更是
8、为了永续中华血脉,是为了让中华民族走上复兴强盛之路,维护世界和平,和世界人民一道,共同擘画人类社会治理的恢弘篇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感悟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和平永驻。悼念缅怀是为了铭记,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天,不忘这段悲痛历史,永葆“爱国之心”“团结之心”“必胜之心”,担起时代重任,扛起时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永葆“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亿万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挺立起了中国人民的英雄脊梁。历史充分证明,爱国主
9、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动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支撑,贫弱的中国不可能赢得胜利。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异化,更不能丢。战争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强敌,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换来和平;和平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爱国之心二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默默付出、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行动砥砺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永葆“团结之心,汇聚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战斗在最前线,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为取得最
10、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人民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只有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才能真正筑成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团结这一制胜法宝,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以“团结之心”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永葆“必胜之心”,践行斗争精神。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精神,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有的面临死亡威胁仍从容赴死,有的血染疆场、九死未悔,有的不畏强敌、血战到底,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都没有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迎接多大的挑战,都必须永葆“必胜之心”,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妥协、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奋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要把锻造过硬斗争本领作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招,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为民服务实践中经受斗争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