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7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分层练习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1978年5月,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了全国范围内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场讨论的实质是()A.要不要解放思想的争论B.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争论C.要不要坚持党的领导的争论D.要不要进行改革开放的争论2.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次会议作出的历史性决策是()A.发动“文化大革命”B.实行改革开放C.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形式是()A.农业合作化B.人民公社化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土地流转制4.1
2、980年,我国设立了四个经济特区。这四个经济特区位于()A.广东、福建B.广东、海南C.福建、海南D.广东、广西5.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A.从农村转向城市B.从农业转向工业C.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D.从单一公有制转向多种所有制(二)简答题1 .简述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背景和意义。2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有何历史意义?3 .简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和意义。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1987年,中共十三大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的提出()A.为改革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B.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3、C.明确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D.表明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2.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这次谈话()A.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B.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强调了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D.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3.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A.标志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开始B.推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C.表明我国已经实现了现代化D.使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超越了发达国家4.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一举措()A.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B.使我
4、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C.表明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强国D.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没有产生任何影响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A.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B.表明马克思主义已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C.标志着中国已经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D.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根本改变(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78年,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
5、小岗村粮食大丰收。材料二:1984年,邓小平视察深圳、珠海、厦门等经济特区后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材料三: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1)根据材料一,指出小岗村农民开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和意义。(2)根据材料二
6、概括经济特区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分析邓小平南方谈话的意义。拓展创新(一)论述题1 .论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并分析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2 .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历程,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二)探究题1 .以“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变化”为主题,开展一次社会调查活动。要求:制定调查计划,设计调查问卷,撰写调查报告。2 .收集有关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资料,了解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贡献,并制作一份手抄报。答案基础巩固(一)选择题1.A2.B3.C4.A5.A(二)简答题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个凡
7、是”方针的推行引起全国上下的不满;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冤假错案平反。意义: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为实现历史性转折作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准备。2主要内容:思想上: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政治上: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组织上: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历史意义: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主要内容: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把土地长期承包给各农户使用,农业集体生产变为分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意义
8、激发了农民的劳动热情,带来农村生产力的大解放,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均有很大提I=Jo能力提升(一)选择题1A2,C3.B4.A5.A(二)材料分析题(1)背景:人民公社体制束缚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农民生活贫困。意义: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2)经济特区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成为开放的基地,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国得到好处,扩大了我国的对外影响。(3)邓小平南方谈话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拓展创新(一)论述题1成就:经
9、济方面: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体制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政治方面: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得到更好保障;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不断完善,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方面: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思想道德建设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提高,科技成果丰硕。原因: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10、领导核心。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综合国力。坚持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坚持理论创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1.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它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中国的实际情况,借鉴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与发展,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在新时代,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同时,我们要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使其更加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二)探究题1 .略2 .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