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7课古代的商业贸易学习重点、难点与练习一、学习重点(一)商业贸易的起源与发展1.起源:原始社会后期,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产生,出现了交换,后发展为商业贸易。2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历程商朝: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商业贸易遍及商朝统治区域和周边地区,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私商逐渐取代官商成为商人主体,商人社会地位提高,巨商出现,著名都会形成。秦汉时期: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但商业活动受到一定限制,发展艰难。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分区制度逐渐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城市中还出现了定期和不定期、专业性和节令性的各种不同类
2、型的集市,市的时间限制被打破,早市、夜市昼夜相接,交易活动也不再受官府直接监督。元明清: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地域性的商人群体一商帮兴盛,如徽商、晋商。1古代世界的商业活动古埃及:对外贸易控制在国家手中。古希腊罗马:形成了若干个商业贸易中心,海外贸易十分活跃。拜占庭帝国:一度垄断中国丝绸等东方奢侈品在欧洲市场的贸易。阿拉伯:阿拉伯商人在亚、欧、非三洲之间从事中介贸易,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1古代中国的对外贸易丝绸之路:通过丝绸之路,商人们将中国生产的丝绸等运往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再把欧洲和中亚等地的奇珍异宝输往中国。海上贸易:唐宋以后,海
3、上贸易兴盛。商船从东南沿海各港口出发,近达南洋各地,远达波斯湾、阿拉伯海和红海沿岸地区。中国出口商品,除丝绸外,还有瓷器、纸张、茶叶等。官府在东南沿海一带设置市舶司,掌管对外贸易。朝贡贸易: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国家、路线、港口、船只数目、贡品种类均有严格的规定。清政府在广州设置公行,统揽对外贸易事务。(二)货币、信贷、商业契约1货币产生与发展:中国早在商朝就用贝等天然物作为货币,后经历了金属货币到纸币的演变。作用: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流通,成为财富的象征,使商业的功能由最初的互补余缺向逐利增财转化。1.信贷古代世界:公元前22-前21世纪,两河流域出现了经营借贷的商人,神庙、宫廷也从事放贷业务。
4、不同形式的借贷有不同的利息规定,甚至还包括具有社会救济性质的免息借贷。公元前16-前11世纪,古埃及出现了较为完备的借贷合约。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货币经营行业开始兴起,出现了汇票的雏形。古代中国:周礼中已经有了借贷纠纷的记载。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形式已经比较普遍,并出现了货币信贷。唐代出现了类似现代汇票的“飞钱宋代,交子、会子等纸币开始使用,逐渐取代不少汇兑业务。明代中期以后,钱铺等新式金融机构盛行。清朝,资本性借贷显著发展,出现了本票性质的庄票。1商业契约古代世界:公元前3000年左右,契约在古埃及广泛使用。公元前2600年左右,两河流域的人们已经使用契约,订立契约是普遍现象。古代中国:商周时
5、期,出现了契约。汉朝以后,凡涉及买卖、租佃、借贷等财产关系和收养、雇佣、立嗣等人身关系的事宜,当事人之间几乎都要订立契约。二、学习难点(一)理解古代商业贸易发展的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国家的统一、政治的稳定与否对商业贸易有重要影响。例如,秦汉时期国家统一,统一货币、度量衡等措施促进了商业流通;而战乱时期商业往往受到破坏。不同朝代的政策,如重农抑商政策在不同时期的松紧程度,也制约着商业贸易的发展规模和商人的地位。2 .经济因素: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商业贸易的基础。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丰富程度、质量高低决定了可供交换的商品种类和数量。同时,交通条件的改善,如道路的修建、内河航运和海运的发展,
6、有利于降低贸易成本,扩大贸易范围。3 .文化因素: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会影响商业贸易的内容和方式。例如,文化习俗决定了某些商品的需求,宗教信仰可能限制某些商品的交易。商业文化,如诚信观念、契约精神等,也对商业贸易的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4 .对外关系因素: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或敌对状态影响着对外贸易。开放的对外政策,如唐宋时期积极开展海上贸易,能促进对外贸易繁荣;而明清时期的海禁、闭关锁国政策则限制了对外贸易的发展。(二)比较不同地区古代商业贸易的特点1古代中国与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商业贸易主体:古代中国在很长时期内官营商业与私营商业并存,早期商业主要掌握在官府和贵族手里,后来私营商业逐渐发展壮大。而
7、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如古希腊罗马以私人商业贸易为主,形成众多商业贸易中心;古埃及对外贸易则主要由国家控制。贸易范围与商品种类: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和海上贸易,贸易范围远达中亚、西亚、欧洲和北非等地区,出口商品主要为丝绸、瓷器、茶叶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手工业产品和农产品。古代世界其他地区,如阿拉伯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亚、欧、非三洲,贸易商品更为多样化,作为中介贸易,他们将不同地区的特产进行转运贩卖。货币与信贷体系:古代中国货币演变历程独特,从贝币到金属货币,再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出现。信贷体系也逐步发展,从实物借贷到货币信贷,出现了如“飞钱”“交子”“会子”等具有特色的信贷工具。相比之下,古代世界其他地
8、区,如两河流域在公元前22-前21世纪就出现经营借贷的商人,信贷形式和利息规定具有自身特点,古希腊罗马在货币经营和汇票雏形出现方面也有其发展路径。1古代中国不同时期商业政策与市场格局:商周时期商业由官府控制;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私商兴起;秦汉时期重农抑商,商业活动受限但仍有发展;隋唐到两宋城市商业格局变化显著,坊市分区制度瓦解,商业经营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元明清时期商业贸易网络进一步扩大,商帮兴起,同时明清时期又实行海禁、闭关锁国政策,限制对外贸易,国内商业受政策影响在特定框架内发展。货币与商业信用:货币从早期贝币到不同朝代金属货币形制的变化,再到宋代纸币的出现及明清时期白银成为
9、主要流通货币之一,反映了商业发展对货币形式的影响以及经济发展程度的变化。商业信用方面,从春秋时期实物借贷和货币信贷出现,到唐宋时期“飞钱”、交子等信用凭证的应用,再到明清时期钱铺、庄票等新式金融机构和信用票据的发展,体现了商业信用体系不断完善的过程。三、练习题(一)选择题L原始社会后期出现商业贸易的主要条件是()A.人口的增加B.社会分工、产品剩余及私有制的产生C.部落之间的战争D.人们生活需求的多样化2 .以下关于商朝商业的表述,正确的是()A商业由私人自由经营B.商业贸易仅在商朝统治区域内进行C,出现了专门从事商品交换的商人D,商业活动不受官府控制3 .春秋战国时期,“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
10、的主要原因是()A,官府放弃对商业的管理B,私商的崛起和发展C.农业生产的停滞D.战争频繁影响官营商业4 .秦朝统一货币、度量衡和车轨对商业的主要影响是()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B.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C促进了全国的商品流通D.推动了城市的繁荣5 .唐宋以后,海上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的进步B,指南针的应用C.政府鼓励海外贸易D.丝绸之路的完全衰落6 .明清时期,朝廷对朝贡贸易严格规定的主要目的是()A.增加财政收入B.展示国家富强C,加强对外交往D.维护封建统治秩序7 .中国古代最早使用贝作为货币的朝代是()A.夏朝B.商朝C.周朝D,秦朝8 .公元前22-前21
11、世纪,出现经营借贷商人的地区是()A.古埃及B,古希腊C,两河流域D,古代中国9 .中国古代周礼中有借贷纠纷记载,这反映了当时()A.借贷现象已经出现B.借贷契约非常完备C.政府鼓励借贷行为D.借贷利率非常高10 .古代中国商周时期出现的契约主要用于()A.政治事务B.文化交流C.军事活动D.经济和人身关系事宜(二)材料分析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曰入前七刻,击铳三百声,而众以散。唐六典材料二: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1)材料一反映了唐朝商业活动的什么特点?(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商业活
12、动有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三)简答题L简述古代中国商业贸易发展的主要阶段及特点。2.简要说明货币、信贷、商业契约在古代商业贸易中的作用。四、答案(一)选择题1.B2.C3.B4.C5.D6.D7.B8.C9.A10.D(二)材料分析题(1)唐朝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定时开市和闭市。(2)变化:宋代商业活动突破了时间限制,出现了夜市,且通宵达旦。说明:宋代商品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城市商业更加繁荣,政府对商业活动的控制有所放松。()简答题1.主要阶段及特点商朝:出现专门商人,商业贸易范围广,主要由官府和贵族控制。春秋战国:“工商食官”格局被打破,私商兴起,商人地位提高。秦汉:统一货币等促进商品流通,但商业活动受一定限制。隋唐到两宋:城市坊市制度瓦解,商业繁荣,交易时间和空间限制被打破。元明清:形成全国商业贸易网络,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商品化加深,商帮兴盛,明清实行海禁等政策限制对外贸易。1作用货币:便利商品交换和流通,成为财富象征,促使商业功能转变。信贷:为商业活动提供资金支持,促进商业发展,不同形式借贷满足不同需求。商业契约:规范商业交易行为,保障交易双方权益,减少纠纷,促进商业秩序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