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DF文档下载
     

    高考现代文阅读(尖子生沙龙1).pdf

    • 资源ID:4695950       资源大小:2.88MB        全文页数:33页
    • 资源格式: PDF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高考现代文阅读(尖子生沙龙1).pdf

    1 高考现代文阅读 筛选整合、理解分析 越秀区教育发展中心 越秀区教师进修学校 林 健 一、2013 年 2012年高考现代文阅读评析 现代文阅读考点重温 必考: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一般论述类文章。 1理解 B (1)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2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3)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4)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选考:(一)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 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 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1分析综合 C (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3)对作品表现出来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作出评价 3探究 F 2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 (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评价中外实用类文本。了解传记、新闻、报告、科普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 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 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1分析综合 C (1)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2)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 2鉴赏评价 D (1)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2)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 (3)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 3探究 F (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探讨作者的写作背景和写作意图 (3)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 可见,现代文阅读,理解是基础,综合分析是关键,评价、探究是更高层面的要求。 下面我们以 2013、2012年广东高考现代文阅读题为例,探讨一下答题的策略,考生存在的主 要问题,和要争取高分的窍门。 例 1、 2013 年论述类文 (必考 ) (两道选择题8 分,两道主观题8 分; ) 三、本大题4 小题,共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 小题。 思想的方法主要有三种:逻辑的方法、体验的方法与玄思的方法。13A读书要能应用思 想方法,才不会做书本的奴隶。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 想的方法很重要。 以下讨论怎样用思想的方法来读书。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 与人生的事实。 12A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 方法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A有普 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 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 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 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 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 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13B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 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 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 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3 体验方法即是用理智的同情去体察外物,去反省自己。12B体验法最忌有主观的成见, 要虚心忘我, 深入事物的内在本质或命脉,以领会其意义与价值,而不从外表 去加以粗疏的 描写或概括。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此种方法,用来体察人生,欣赏艺术,研究精神生活或 文化创造,特别适用。朱子所说的“虚心涵泳”“切己体察”“沉潜玩索”,都是体验的方 法。13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使自己沉潜浸润于书籍中,设身处地,用一番心情,费一 番神思,以审美、欣赏艺术的态度去读书,从中感觉书之可乐可好、智慧之可爱。c应用体 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12C把读同代人的书当成与作者交流思想、沟通学术文化的途 径。把读古书当作与古人晤对的精神生活,神游冥想于古籍的宝藏里,与圣贤的精神相交接 往来,含英咀华, 体会古人真意,发挥自己的心得。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 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由此而深造有得,12D则其所建立的 学说 , 所发出的 议论, 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而不至于粗疏浅薄。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 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所谓 13D玄思的方法,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 法。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 必由全体以观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 体才可以见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12E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 明日格一物,而达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 而发现本末精粗,条理井然,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 与琐碎。 “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一篇文字, 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解释一字一 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由个 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一、一中见 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常山之蛇, 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以部分观全 体的方法。 总之,要从读书里求得真实学问,须有严格的方法,以逐渐养成研读伟大著作的勇气 与能力。 (改编自贺麟读书方法与思想方法) 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 分) A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B体验法要虚心忘我,观察事物的外表,以理解其意义与价值。 C审美、欣赏艺术要放弃主观成见,站在作者的立场,赞同作者的观点。 D合理运用思想的方法读书,人自有一种深厚纯朴、中正和平之气。 E朱子既观察事物的部分,也观察事物的整体,避免了学问上的空洞与琐碎。 13关于应用思想方法来读书,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 分) A读书不会应用思想的方法,就会让自己成为书本的奴隶,所以思想的方法很重要。 B应用逻辑的方法来读书,要充分运用理智,把握书的精髓,确定其学术价值的高低。 C应用体验的方法来读书,要求静心诚意,把书的作者当作朋友,把握作者的真意。 D应用玄思的方法来读书,必须先把握全书要旨,然后再推敲一字一句、一章一节。 14数学方法与逻辑方法 有什么相同之处 ?请结合文意 概括。(4 分) 逻辑与数学相依为命,逻辑方法即是应用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思想的概念,来理解自然 与人生的事实。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 4 要给我们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逻辑方法与 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不问效用如何、结果好坏、满足个人欲望与否等实用问题。 譬如,有一个三角形于此,数学不问此三角形有何用处,不问此三角形是谁画的,更不问画 三角形、研究三角形有何利益。数学只求证明三角之和必等于两直角,这是三角形的本性或 本质,是一条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真理。所以一个人是否用逻辑方法思想,就看他是否能扫 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应用逻辑方法来读 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如是就可以判断书的学术价值的高下。同时, 我们读一书时,亦要设法把握一书的本质或精义,用种种理智的活动以求了解此书的内容。 【参考答案 】 特点相同:不问效用、结果、是否满足个人欲望等实用问题。 目的相同:只求证必然性、普遍性的真理。 要求相同:必须排除偶然性的事实。 答对 1 点 2 分,答对 2 点得 4 分。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 1评分标准中的“特点”、 “目的” 、 “要求”三个分类词语在题干中没有明确要求,不作为得 分点。 2如果整个答案照抄“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 本质”一句,视为理解题意,但没有用自己的话作概括,扣1 分。 3如果都答到了,可取其中答得比较完整的两点评分。 4 分 3 分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有普遍性和必然性 去探讨一物的普遍必然的本质 (有普遍性和必然性)-1 2 分尽管分了两点,但回答的是同一个方面。 5 15国学大师陈寅恪通过唐代历史解读白居易的诗,同时,他又通过白居易的诗卖炭翁 考察唐代“宫市”弊政。 陈寅恪的研究体现了文中的什么思想方法?请结合文意 分析。(4 分) 所谓玄思的方法 ,最简易地讲来,可以称为“由全体观部分,由部分观全体”之法。 只知全体,不知部分,则陷于空洞。只知部分,不知全体,则陷于支离琐碎。必由全体以观 部分,各部分才可以各安其分,各得其所,不致起争执矛盾。必由部分以观全体才可以见 得部分的根本所寄、归宿所在,而不致执著一偏。如朱子之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而达 到豁然贯通的境界。他又能由太极之理、宇宙之全,而观一事一物之理,而发现本末精粗, 条理井然,“枝枝相对,叶叶相当”。用此方法读书,即是由约而博、由博返约。譬如:读 一篇文字,由一字一句以表明全篇的主旨,就是由部分观全体之法;由全篇文字的主旨,以 解释一字一句应有的含义,便是由全体观部分之法。此外如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 著作,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应用由全观分、由分观全、多中见 一、一中见多的方法来读书。此种玄思的方法,认为著作、思想、世界都是一有机体,有如 常山之蛇,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故读书,了解思想,把握世界,须用以全体观部分、 以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参考答案 】 玄思的方法。(1 分)通过唐代历史来解读白居易的诗,这是“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 个人的著作”,也就是“以全体观部分”的方法;通过卖炭翁考察唐代史实,这是“由个 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 ,也就是“由部分观全体”的方法。 (3 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 1. 答出“玄思的方法”得1 分。 2.答案中出现白居易的诗,得1 分。 3. 答案中“由整个时代的文化以观察个人的著作”与“以全体观部分的方法”视为同一个给 分点,答到其一即可;“由个人的著作以例证整个时代的文化”与“由部分观全体”亦 视为同一个给分点,答到其一即可。其中答到一点给1 分,答到 2 点给 2 分。 4 分 3 分没有扣住白居易的诗去分析-1 6 筛选整合的方法:准确全面整合转述 准确1.准确把握题目问题的指向。 2.点出题目中的关键词。 3.从题目的问题、关键词出发,在文本中找出相对应 的语段(语句)。 4.在相关的语段(语句)中点出重点句和关键词。 选择题 对照选项的表述与原文的表述,信息不对等 的为错项。 问答题 紧扣重点句、关键词,按原文表述的逻辑关 系正确 整合信息,用自己的话准确 转述。涉及比喻词、 比喻 句的问题一定要用本体义回答,切忌用比喻回答比喻。 全面1. 准确把握题目问题的指向和需关注的文本区间的提 示(全文?某段?某句?) 。 2.在相应区间的语段中分辨有几多个论述的主体(段 落?话题?句子的主语?) 3.划分语句或语段、语篇内容的层次。(从哪几个方面来论 述的? / 请分点概述。 / 从哪三个方面作了倡 导?) 4. 要对每一个层次的内容进行整合概括。缺一不可。 选择题比较选项与原文, 看信息是否有缺漏, 陈述 主体是否被偷换,逻辑关系是否发生改变。 问答题对每一个论述的话题 (主体)作对应的 整合 概括。重点句关键词一定要保留,转述符合原文意思,最 好点列清晰。可参考赋分检验。 例 2: 2012 年实用类阅读题 19围绕“寂寞出学问”,秦绍德从哪 三个方面作了倡导 ?(5 分) 秦:是的,类似的说法不少。20世纪 50 年代,南京大学韩儒林先生就把范文澜先生 的治学精神概括为 两句话:“板凳需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种甘坐“冷板凳” 的精神,就是坚守学术的精神 无论外面发生了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攀登学术高峰 的路途中。一定要坚守学术。在这个方面,我颇 7 为自豪,因为在复旦大学的历史上,不乏 甘坐“冷板凳”、作出卓越成就的学者,他们的精神,是复旦 重要的精神遗产之一。 秦:在这方面,很多学者都有经验和教诲。做学问,首要的是要有兴趣,要有对学问的热爱。比如,陈尚 君教授用了20 年的功夫做了全唐文补编、 全唐诗补编 ,他做的工作大部分是辑录、校勘、订正,是 非常细致认真的学问。当年陈先生住房不宽裕,在出版社借了20 平方米的房间,夏天没有空调,但他又 不敢开电风扇,怕吹乱纸页,只能打着赤膊,挥汗如雨地工作,多少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很多人说,这 多苦啊,我才不吃这个苦呢。实际上陈先生是苦中有乐,这种乐趣,是别人难以体会的。真正热爱学问的 人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幸福。 秦:应形成 良性关系 。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 果,而不要去追逐 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参考答案】 (1) 做学问要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耐得住寂寞。 (2) 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 (3) 媒体与学者之间应形成良性关系。 答对一点给2 分,答对两点给4 分,答对三点给5 分。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 “寂寞出学问”的主体是指“学者”,秦绍德的倡导从要耐得住寂寞,怎样才耐得住寂寞,与媒体什 么关系三个方面来谈。 (1)有甘坐“冷板凳”的精神(有坚守学术精神,要潜心十年,板凳需坐十年冷)和耐得住寂 寞只要答出其中一点就得2 分。 (2)能答出对学问有兴趣,或热爱学术得2 分。答“做学问的兴趣”得1 分。 (3)“形成良性关系”前要有“学者和媒体之间”,否则得 1 分。良性关系表述为和谐关系、互 动关系亦可。 良性关系可表述为:媒体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和成果,学者要利用自己的研究 成果发表真知灼见但不可频频亮相。两句合起来算一点,得 2 分,只写一半意思的得1 分。 只写“媒体与学者关系”,没有指明什么关系的得1 分。 前面两点已的4 分,第三点答不全面不得分。 5 分 4 分 2+2 缺: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 8 整合转述1.摘抄组合 逻辑方法与数学方法一样,有一个特点,就是 不问效用 如何、 结果好坏、 满足个人欲望 与否等实用问题 。就看他是否能 扫除那偶然性的事实,摆脱实用的目的,而去 探讨一物的普 遍必然的本质 。应用逻辑方法来读书,就要看能否把握其所讨论的题材的本质, 特点相同:不问效用、结果、是否满足个人欲望等实用问题。 目的相同:只求证必然性、普遍性的真理。 要求相同:必须排除偶然性的事实。 2.转换主语(根据题干提问的角度、主体的需要) 逻辑方法的目的在能给我们有普遍性、有必然性的知识。换言之,逻辑方法要给我们坚 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知识。必定要这种知识才够得上称为科学知识。 有普遍性、必然性的知识具有科学知识坚实可靠、颠扑不灭的特点。 做学问 ,首要的是要有兴趣, 真正热爱学问的人 即使是在艰苦和寂寞的环境中,内心也并不孤单,相反,很充实,很 幸福。 对学问要有兴趣,热爱学术,才能耐得住寂寞。 3.转换句式(肯定句否定句,主动句被动句) 例 3: 2012 年实用类阅读 20.秦绍德认为,学者“被媒体过分关注恰恰做不出学问”,根据文意,怎样理解这一观点? (4 分) 记者:您倡导学者要甘坐“冷板凳”,显然与当前浮躁的学术环境和文化氛围有关,不少人认为,这不仅 仅是学术问题,而且是整个文化和社会的问题。在这其中,媒体似乎也起了不少的作用。那么,您认为, 在当今的时代,学者和媒体之间应形成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秦:应形成良性关系。媒体 要着重宣传学者的学术精神,恰当宣传他们取得的学术成果,而不要 去追 逐学者的私人生活,不要 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媒体的过度关注会损害学者。 记者:有不少学者甘心埋首做学问,也有学者以走出象牙塔、主动参与公共空间为己任。 秦:确实有好多真正做学问的学者是不发言的。我们的态度是,鼓励学者利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学识 在媒体上讲点话,关键是要有真知灼见。知识分子提出一些意见对守住社会的良心、主张社会公正,绝 对是有好处的。但是,学者 在和媒体互动中,要守住学术界限。学者可以通过媒体适当传播学术成果,但 一定不要把名利和传播挂起钩来。不要 使自己成为“媒体学者”。学者 不要 以为通过在媒体上的频频亮相, 自己就可以变成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对任何事情都能发表看法的“全才”。这实际上是在降低学术的影 响,也是在暴露自身的不足。 【参考答案】 (1) 媒体追逐学者的私人生活, 过度把学者放置在社会热点中, 会影响学者专心治学。 (2 分) (2) 在传播学术成果时,一些学者将名利和传播挂钩,成为“媒体学者”,失去学术 9 界限,降低学术影响,暴露自身不足。 (2 分) 4 分 2+2 2 分 0+0+1+1 没有从媒体的角度说 4. 提炼抽象 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 偏不用前人 的荷叶皴,而 创了一种大气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 “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 发挥创作个性, 例 4.实用类文本阅读(选考)(三道主观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 小题。 山水画中的地质学赵野木 我国很早就出现了专门描绘自然山川之美的风景画,我们习惯叫“山水画”。山水画滥觞于六朝, 独立于隋朝,发展于唐代,至五代进入高峰阶段,经两宋至元朝,成为居统治地位的画种。 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垛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 化”就是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出不 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 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 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 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 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我们的地质学家看到古代的 山水画和芥子园画传中的图,能大致指出画的是哪种岩石:折带皴画的是水平层理的沉积岩和变质岩 中的板岩; 大斧劈皴画的山石可能是坚硬的花岗岩;解索皴画的是玄武岩山体;云头皴画的是风化的片岩; 鬼皮皴画的是剥蚀特别厉害的沙岩。 10 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 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 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 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 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 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 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 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 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 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 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 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 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选自中国现代科学小品选,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有删改) 19第段说“用这些皴法创作的山水画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 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 过艺术加工的山水”,你如何理解?(4 分) 中国山水画一开始就重视写生,以自然为师。盛唐画家张垛说:“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师造 化”就是 向大自然学习,研究表现自然的技法。由于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出不 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 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用这些皴法创作的 山水画 不是自然的简单摹拟,而是山水风貌的再现,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山水。 【参考答案】 (4) 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画家师法自然、表现自然的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山水 样貌的描摹反映。(2 分) (5) 山水画对自然山水的表现,在“外师造化”的基础上,融入了画家本人主观的理 解和体验,经过了艺术的提炼和加工。 (2 分) 意思答对即可。 【评分细则】 “不是而是”,考生需从“向自然学习“、 “表现自然”和“有主观体验” 、 “艺 术加工”两个方面来理解这句话。 “用皴法创作的山水画是画家师法自然、表现自然”。 “ 师法自然”可表述为:重视写 生,以自然为师。或外师造化,向大自然学习等。得1 分。 “表现自然”可表述为:描摹反映自然。再现自然(山水)。得 1 分。 “画家的主观理解和体验”可表述为:中得心源。或主观感受、自己的想法、审美感受 等。得 1 分。 “山水画对自然山水,经过艺术的提炼加工”可表述为:画家根据不同的对象(不同的 山石结构), 用不同的画法进行创作。 画家运用多种皴法是对自然山水的艺术加工等。得 1 分。 没作任何解释,只是直接引用“山水风貌的再现”, “艺术加工”不得分。 提示: 理解文段中指定的词或句,首先找到它所处的语句或语段,结合上下文, 11 词在句中看,句在段中看。有相应逻辑关系的复句,还要从对应的关系来看。 4 分 2+2 3 分 1+2 句离开了问题,离开了提问指向的主体“山水画” 20简析第段 在全文中的作用 。(5 分) 由于 各位画家所居地域不同,山石结构不同,因而创出不同的山石画法,其中主要是皴法。在我国古 代著名的绘画技法书芥子园画传中列举前人的皴法就有近二十种:披麻皴、乱麻皴、大斧劈、小斧劈、 雨点皴、荷叶皴、解索皴、乱柴皴等等。 相传唐朝的李思训创立了小斧劈皴。宋代李唐“扩思训之皴而尽笔力以驰之,又变小斧劈为大斧劈”。 范宽常用解索皴,他画的是终南山风光。元四大家之一倪云林首创折带皴,这位无锡人画的是太湖边上的 石头。他的画横皴如迭糕,和太湖边石头上的层理相符。清代大画家石涛提倡“搜尽奇峰打草稿”,创造 出拖泥带水皴,山水画又出现一番新的天地。 这种种的山石皴法从自然科学角度来看,是否反映了一些地质规律呢? 【参考答案】 (3) 结构上,承上启下。 ( 1 分) (4) 内容上, 举例说明山水画的皴法来自于画家对自然山石的观察写生。(2 分)并由不同皴法对 应不同的山石,引发山水画是否反映了地质规律的讨论。(2 分) 【评分细则】 分析文中语段的作用,需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来考虑,但学生答题时不一定能做到一一对应,只 要在答案中有这方面的体现即可。 (1) 答案中能表述承上启下,或分别表述为“承接上文,引出下文”均可。得1 分。 (2) 能指出用了举例的方法。得1 分。 (3) 能说明举例的具体内容,如:皴法来自于画家对自然山石的观察。或画家对不同的山水创造 出不同的皴(画)法等。得1 分。写“举例说明皴法的发展历史”等不得分。 (4) 为下文作铺垫或引出下文。得1 分。 (5) 能准确写出下文内容的,如:山水画反映了地质规律。或山水画反映出当地的地质特点。画 法与地质学的关系等。得 1 分。 12 5 分 4 分证明 +1 承接上文 +1 开启下文 +1 皴法与地质学的关系+1 缺举例 -1 2 分 补充说明 画家所居地域不同,画法不同+1 为下文作铺垫+1 下文讲地质规律,不是讲山水画的发展创新。 如果问举例的作用,句是有用的。 回答“不同时代,山水画有不同的发展”,只是关注了本段的内容,没有回答本段在全 文中的作用。不得分。 21古今山水 画家为什么要 不断发展山水画的皴法 ?请结合文意 分析。(6 分) 画家根据不同对象运用不同的画法。对象有变动,画法也会不同。火山的爆发、地震的发生往往会 使地壳发生巨大的变动。一般地说,比较韧性的岩石如薄页岩或泥质岩石在受力不大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弯 曲变形,地质学上称为“褶皱”。比较脆性的岩石或厚层块状岩石如花岗岩、石灰岩受力较大时容易断裂 变形,倾斜甚至直立,再经风化剥蚀作用,就会出现杂乱无章的奇形怪状。面对这样的山石再用表现垂直 节理的披麻皴和表现水平层理的折带皴就不行了,而运用乱柴皴和乱麻皴等画法就比较合适。那些风化后 的砂岩、砾岩、石灰岩等情况就更复杂些。 这些皴法只是表现自然山石手法的一部分。自然界中的山岩,千番模样,万种风姿,光用这二十来 种皴法是不能表现完全的,必须不断地丰富、创新。山水画的成熟过程就是画家用笔从简单到复杂的丰富 过程。因此可以说,山水画的历史就是皴法不断发展的技法史。历史上凡有成就的画家,必定是不落前人 窠臼,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的人。现代画家傅抱石画华山偏不用前人的荷叶皴,而创了一种大气 磅礴的抱石皴,把华山的“雄伟”表现得更为理想。另一位画家石鲁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也创出了一种表现 黄土高原的新的皴法。 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的法国画家塞尚曾说过:“为了画好一张风景画,应先明了地质学上的地 层。”中国古代画家并不一定懂得地质学,但他们凭着自己精确的观察,发现了山石结构、地质构造的不 同,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如果今天的山水画家能够多学习一些地质知识,对绘画一定大有裨益。 【参考答案】 (1) 从表现对象看, 自然山石千姿百态, 不同山水需要不同的皴法来表现,现有皴法 不能完全表现它们,因此需要发展出新的皴法。(3 分)(为什么) (2) 从画家的艺术追求看, 有成就的山水画家微粒不落前人窠臼, 更准确地表现对象, 精益求精, 并发挥创作个性 ,需要不断探索新的皴法。 (3 分)(怎样做) 13 【评分细则】 学生的答案不一定能答到如参考答案那样,明确分出两个方面,能踩到点就得分。 (1) 自然界的山岩千姿百态等。得1 分。 (2) 不同的山水有不同的画法等。得1 分。 (3) 现有的画法不能完全表现它们(只能表现一部分)等。得1 分。 (4) 有成就的画家不落前人窠臼。或有成就的画家探索新的技法,表现新的山水等。 得 1 分。 (5) 他们精确观察,探求出新的画法去表现自然。或他们的画表现山水更准确(成 熟、逼真)等。得1 分。 (6) 发挥创作个性。或他们偏不用前人的画法,创造属于自己的画法。他们有自己 的画风、风格、特色等。得 1 分。 6 分 5 分缺发挥个性 -1 分 4 分缺精益求精发挥个性 -2 分 3 分缺不同的山水有不同的画法不落前人窠臼探索新画法发挥创作个性 -3 分 14 例 5.2013 年文学类文本阅读(选考)(三道主观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 小题。 过岭 师陀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 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 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 分龙。”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 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 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 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 其发脾气: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 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 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 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 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 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 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 ,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 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 斯文 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 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一颗星像水银珠,在西南方光亮得灼灼闪耀。四山绝了飞鸟。最远处,一座崇峦后面,尚残留着稀微 的白光,照耀着积雪的山巅。谷上弥漫着雾,有黑影在摇动。隐约中树丛下面送来吠声。经年的枯草瑟瑟 作响,山景益见荒凉。风吹得马的鬃鬣翻转来,尾巴顺风飘摆,一缕一缕似要飞去。马四蹄打颤,迷茫地 望着远处,悲抑地摇摇头,又继续啮食枯草。问了同行者,说是还有十五里的山路要走。 现在回想,题目应作“荒山乘马图”,自己便做做“图”中的主角,充充“风尘三侠”中的人物,在 时下定会受欢迎的吧 ! (选白师陀散文选集,百花文艺出版社,有删改) 16文中说“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你如何理解?(4 分) ,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驰骋,竞 又是这样不通人意。 【参考答案 】 这句话是说 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 ,但却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 “我”表面上对马的埋 怨,暗含了对马的理解和欣赏。【考点: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表层的、深层的)】 【评分细则】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1)马意识到危险,及时止步,1 分; (2)打断了我驰骋云端的美梦。1 分; (3)“我”表面埋怨。 1 分 (4)实际上 /暗含对马的理解、欣赏。1 分 15 4 分 1+1+1+1 2 分 1+1+0+0 缺深层义 17结合文意, 分析“我” 骑马后 所认识到的“ 马性”。( 5 分) 来接的朋友同随从都已到齐,在马上扬鞭催促了。不便再磨延,即耸身跨上鞍桥。还好,它并不如我 曾料想的那般凶刁,在人将骑与未骑稳之际猛地向前一撞。我一面暗自感谢马,一面感谢马的主人。 “这马几时也清高起来了?”我说。 马摆了摆头,很斯文,又像对我抗议。 人马一直升上去,是一种既危险又快意的感受。路折转而上,兼之刚下过雨,脚下那些被磨得秃光秃 光的石块,异常滑溜。马像溜冰似的一面打着滑跌,为防备一失足落向深谷,一面还得跳着“狐步舞”。 蹄声咵咵响着,其雄壮是只有“马赛进行曲”可以比拟的吧。 晚霞发出彩绢般的光,一缕一缕横斜在头顶。人同马打着滑跌,跳着舞,踏着进行曲渐渐接近彩霞, 似乎马一跃身,就可以钻进去。回望上下,溪谷间腾起茫茫浓雾,此身飘飘然,就如在云端里,觉得当真 要万念俱空似的。骑马登山竟是这样充满诗意,真是想也不曾想到。 但是,这诗境中的人物也不能一直做下去。当将要一脚踏进云端时,马却停下来了。它知道云端不能 驰骋,竞又是这样不通人意。呜呼! 在这短短的行程中,我知道马与驴不同。倘是驴(不仅刁赖,而且愚蠢),要决意怠工下来,就一个 干脆,将人摔下脊背,算是给责打者的一点惩罚。而马不然,比驴聪明 ,它懂得责打是为着要它前进,并 非逼它投崖自尽,所以任怎样处罚,它只是给一个不理。它很 斯文 地站着,在鞭下还观赏山景,大“可以 充吾师”的。不得已我只好请它上去。来到山顶,已是暮色垂垂,四周昏暗。 【参考答案 】 聪明: 马通人意,还能避开山路的危险。 温和(斯文):马在行程中并不凶刁、暴烈,把“我”顺利地载到山顶。 倔强: 马有时也不听从主人的驱使,对主人的处罚不加理会。 答对 1 点给 2 分,答对 2 点给 4 分,答对 3 点给 5 分。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 酌情给分。 要从对马的具体描写中概括“马性” 5 分卷答对三点得 5 分 16 4 分卷 斯文 2+ 聪明 2 + 0 是客观状态的描述,与性情关系不大。 18“我”在过岭的 三个阶段 都有着丰富的 心理感受 ,请结合 全文进行分析。(6 分) 我不曾骑过马,对于“马性”是不大了解的。现在巧得很,一匹马立在暮色苍茫的道上,只等我骑上 去。它不停地摆耳蹬蹄,想是已经饿得发慌。然而要骑上去,便觉得欠一点勇气,就是说“欠一点” 吧。虽然不晓得“马上威风”,但关于马的传说是知道一点的。我生长的地方有一句话,道是:“一马三 分龙。”马似乎又有几分神性了,但只说有“三分”,可见并不是龙。我既不憎马也不敬马。 据说马的脾气很大,性子也很暴烈。而望望前面的山,也颇有几分神秘意味。要走上去的一面,正背 着阳光,显得非常晦暗。上到山顶约有五六里路的样子。山路颇险,倘一个不留神,岂但“翻身落马”, 且要“落山”,将有性命之虞。所以作起“一鞭残照里”的诗句并不难,难的倒是骑上去,又如何来那么 一鞭,何况从没有骑过马的呢?这时凭空想起不如骑马阅兵了,那定然有一名“马童”将马带牢,绝不听 其发脾气: 这气派倒是在画报上看见过。 【参考答案】

    注意事项

    本文(高考现代文阅读(尖子生沙龙1).pdf)为本站会员(tbuqq)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