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陋室铭》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 资源ID:469809       资源大小:13.61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陋室铭》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

    1、陋室铭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一、学习重点(一)文学常识1作者: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他的作品往往具有独特的思想内涵与艺术风格,体现出其坚毅、高洁的人格。2.文体:“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形式短小,文字简洁,内容多含颂扬、鉴戒之意。(二)文言字词积累1实词名:名词活用为动词,出名,著名。例: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显得神异。例: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指示代词,此,这。例:斯是陋室。馨: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指德行美好。例:惟吾德馨。鸿儒:大儒,指博学的人。鸿,大;

    2、儒,读书有学问的人。例:谈笑有鸿儒。白丁:平民,这里指没有功名的人。例:往来无白丁。调:调弄,这里指弹(琴),读作临。例:可以调素琴。素琴:不加装饰的琴。例:可以调素琴。金经:指佛经,佛经是用泥金书写,所以称为“金经”。例:阅金经。丝竹:指代乐曲、音乐。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例:无丝竹之乱耳。案牍:官府的公文。例:无案牍之劳形。形:形体、躯体。例:无案牍之劳形。1虚词之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例: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宾语前置的标志,无实义。例:何陋之有?则:副词,就。例: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文意理解L文章开篇运用类比的手法,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

    3、则灵”弓I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表明陋室因为主人的品德高尚而不显得简陋,点明文章主旨。2.从多个方面描写陋室:居住环境:“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通过描写青苔蔓延到台阶上,绿草映入帘内,展现出环境的清幽宁静,充满自然之美。交往人物:“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说明与作者交往的都是博学之士,体现出交往的高雅,从侧面反映出陋室主人的学识修养与高雅情趣。日常生活:“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主人能够在陋室中弹奏素琴、阅读佛经,远离嘈杂的世俗音乐和繁琐的公务,表现出生活的闲适自在,突出主人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1 .结尾引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再次强调陋室不陋,深化主题,

    4、表明只要君子品德高尚,居所就不会显得简陋。(四)写作特色L托物言志:作者通过对陋室的描绘和赞美,借陋室表达自己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傲岸的志趣。2 .比兴手法:开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以山高、水深弓I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为下文表达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做铺垫。3 .对偶:文中运用了大量对偶句,如“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等。这些对偶句句式整齐、节奏明快,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同时在内容上凝练表意,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二、学习难点(一)深入理解作

    5、者的情感与志趣体会作者在被贬和州,居住在狭小简陋的房屋中,却能保持高洁傲岸的情操和安贫乐道的情趣背后所蕴含的复杂情感。理解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坚守自我精神追求的难能可贵,并思考这种精神在当今社会的价值与意义。(二)准确把握托物言志手法的运用理解作者如何将自己的情志巧妙地寄托在对陋室的描写之中,区分作者对陋室的客观描写与主观情志的表达。学会分析托物言志手法在文中所起到的使抽象情感具体化、生动化,增强文章感染力与表现力的作用。(三)体会文章语言的精妙之处虽然文章篇幅短小,但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深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准,如“上”“入”“绿”“青”等动词、形容词的活用;理解文中一些词语的深层含义,如

    6、丝竹”“案牍”等借代手法的运用;感受对偶句在音韵美与表意上的独特效果,需要学生有一定的语言感知能力与文学鉴赏能力。三、练习题(一)字词解释1 .有仙则名()2 .惟吾德馨()3 .谈笑有鸿儒()4 .可以调素琴()5 .无案牍之劳形()(二)句子翻译1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3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4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三)阅读理解1 .文章开头写“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有什么作用?2 .作者从哪些方面描写陋室?这些描写表现了陋室怎样的特点?3 .文中结尾弓I用孔子的话“何陋之有、有什么深意?4 .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

    7、作者通过“陋室”寄托了怎样的情志?(四)拓展探究在当今社会,物质生活日益丰富,我们还需要像刘禹锡一样“安贫乐道”的精神吗?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四、答案(一)字词解释L出名,著名2彳惠行美好3 .大儒,指博学的人4 .调弄,这里指弹(琴)5 .官府的公文(二)句子翻译1 .这是简陋的屋舍,只因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2 .苔痕蔓延到台阶上,使台阶都绿了;草色映入竹帘,使室内染上青色。3 .说说笑笑的是学问渊博者,来来往往的没有平民。4 .没有世俗的乐曲扰乱心境,没有官府公文劳神伤身。(三)阅读理解1 .运用比兴手法,以山高、水深弓I出陋室,以仙人、神龙比喻室主的德馨;

    8、说明“陋室”因“德馨”而不陋,为下文表达作者的志趣和情操做铺垫。2 .从居住环境、交往人物、日常生活三个方面描写陋室。居住环境清幽宁静(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交往人物高雅(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日常生活闲适(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些描写表现出陋室虽物质条件简陋,但具有清幽、高雅、闲适的特点,实际上是作者安贫乐道、高洁傲岸精神世界的外在体现。3 .再次强调陋室不陋,深化主题,表明只要君子品德高尚,居所就不会显得简陋,同时也体现了作者以君子自居,对自己品德的自信与肯定。4 .作者通过“陋室”寄托了自己不慕名利、安贫乐道的高尚情操和高洁傲岸的志趣,不与世俗同流合

    9、污,坚守自我精神追求。(四)拓展探究示例:在当今社会,我们仍然需要“安贫乐道”的精神。虽然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人们往往在追求物质的过程中迷失自我,内心变得浮躁。“安贫乐道”并非是要我们安于贫困,而是在物质诱惑面前,能够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淡泊,不被物欲所左右,坚守自己的精神追求和道德底线。例如,在学习中,有些同学为了追求名牌文具、电子产品等物质享受,而忽略了学习本身。而那些能够专注于学习,不攀比物质的同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成绩,并且拥有更丰富的精神世界。又如,一些科研工作者,他们在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安于寂寞,潜心研究,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巨大贡献,正是“安贫乐道”精神的体现。所以,“安贫乐道”精神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注意事项

    本文(《陋室铭》学习重点、难点及练习.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