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3.doc

    • 资源ID:4701       资源大小:54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3.doc

    1、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3标 题第九章 A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关键词串联电路、并联电路描 述本教学设计包括:一、教学任务分析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重点与难点四、教学资源五、教学设计思路六、教学流程图七、教案示例八、课后练习学 科高中物理二年级 第一册 第九章 A节语 种汉语媒体格式.Doc学习者学生资源类型文本类素材课程类型高中基础型课程作 者马昕海单 位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地 址上海市原平路400号Emailmxinh第九章 A 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执教:上海市新中高级中学 马昕海一、教学任务分析本节内容是对电路知识的复习,除电路的微观解释以外,

    2、均在初中阶段学习过。如此安排的意图是起到对初中电学知识复习衔接,并对高中电学知识铺垫的作用。教材通过“大家谈”和“自主活动”回顾了初中已学的电路知识。在此基础上从微观的角度阐述了产生电流的原因。通过“探索研究”复习有关串联、并联电路的特征,进而引入串并联组合电路,并通过具体的事例引导学生应用有关电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动手实验等活动回忆和巩固已学知识,然后完成知识的梳理工作。在学习串并联组合电路时,从最简单的开始,逐步增加用电器,让学生学会用等效方法来简化电路。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电源是一种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2)知道电流是怎样形成的

    3、3)理解简单的串联、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4)能联系实际事例,对简单的串联、并联组合电路进行分析计算。2、过程与方法通过比较复杂的组合电路的简化,了解电路的等效变换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电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感悟人类创新发明的巨大作用。三、教学重点 难点重点:串并联组合电路。 难点:电路的分析和计算。四、教学资源:1、实验器材演示实验:灯泡、电机、门铃、开关、电池、导线若干。学生分组实验:相同阻值的电阻三个、不同阻值的电阻三个、电压表、电流表、开关两个、电池、导线若干。 2、教学课件 电流的形成。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设计包括电流的形成和串并联组合电路这两部分内容。本设计的

    4、基本思路是:用一个小实验迈入电学门槛,引发学生的兴趣。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进而提出电流是怎样形成的,通过课件得出结论。然后由学生自主实验归纳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最后通过讨论串并联组合电路的应用,巩固所学的知识,感悟物理学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本设计要突出的重点是: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和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方法是:从学生自主搭建实验过程入手,通过学生观察、分析、推理,让学生得出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从而复习回忆了初中电学中的知识概念;进而通过讨论和实际应用的探究,归纳出等效替代的思想方法。本设计要突破的难点是:电路的分析和计算。方法是:结合生活实例,通过对最简单的实际问题

    5、的分析画出等效电路,并找出每个支路的联系与区别,运用串并联电路的基本特点,求出相应的结果。 本设计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初中电学知识的巩固过程,在此基础上得到相应的拓展,重视学生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培养。完成本设计的内容约需1课时。六、教学流程图:活动并联活动I串联演示I课件演示情景小实验设问1、2电流的形成小结应 用练 习活动串并联组合等效电路电阻定律串联和并联的特点七、教案示例(一)引入:1、观看小实验提出问题情景:用贴近生活的三种用电器灯泡、电机、门铃,让学生“想想做做”,目的在于感知、领略电的美妙之处(一按开关,灯亮了,电机转了,门铃响了),引发学生的兴趣,尝试成功的喜悦,产生强烈求

    6、知欲。从而引入下文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泡。设问1:为什么这些用电器都工作了? 学生回答:有电流通过这个电路。这个实验虽很简单,但它的作用却很大。(1)它得出了只有电路闭合才有电流的结论。(2)电路中不接入电源是不会有电流的,从而引入:电源。设问2:电流是怎样形成的?电路一般由哪几部分组成? 2、导入新课(二)通过课件演示建立概念1、课件演示导体中电流的形成。电流的形成也可以用拟人化类比的方法展现给学生:在某马路两端挤满准备越野赛的同学,在没有任何命令前提下,他们杂乱无章地动,发令枪一响,恰似一个无形的推力施加于每一个可以移动的同学,于是他们都朝一个方向定向移动,马路上各处同时出现人流。这样再

    7、类比到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学生可在轻松的环境中领会电流的形成。2、归纳总结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电流的符号是I,单位是A,是标量。1A的物理意义:如果在1s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大小为1C,那么通过导体的电流大小就是1A。了解:书45页/电流对人体的影响复习初中所学的欧姆定律。(三)通过实验探究规律1、学生实验探究自主活动1:把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串联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流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得出串联电路的特点。自主活动2:把三个阻值不同的电阻并联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流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得出并联电路的特点。由实验数据和欧姆定律,学生

    8、得出以下结论:2、拓展联想:书46页 电阻定律。猜想与假设:几个电阻串联后相当于增加了导体的长度,总电阻比各个分电阻大些。可见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长度有关,导体越长电阻越大。几个电阻并在一起,相当于导体的横截面积变大,总电阻比各个分电阻小些。可见导体的电阻和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导体越粗电阻越小。在日常生活中,往往用电器是用串联和并联的方式组合起来的,那么我们如何分析和应用这种组合电路呢?(四)实例分析 自主活动3:除了全部串联、全部并联的形式,请同学们再考虑两种不同的连接方式把三个阻值相同的电阻接入电路,并用电流表和电压表分别测出流过它们的电流和两端的电压。阅读书48页 等效电路尝试分析组合电路

    9、一般解题方法:算出两个电阻串联或并联后的等效电阻,根据欧姆定律,就可以算出所要求的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五)课堂小结略八、课后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电流的方向就是电荷移动的方向(B)在一直流电源的外电路上,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正极流向负极(C)电流都是由电子的移动形成的(D)电流是有方向的量,所以是矢量答案:B2.通过一个电阻的电流是5A,经过4min,通过该电阻的一个截面的电量是().(A)20C(B)50C(C)1200C(D)2000C答案:C3.将一只阻值为数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串联起来,则总电阻( ).(A)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B)很接近R

    10、1而略小于R1(C)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D)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答案:A4.将一只阻值为数千欧的电阻R1和一只阻值为千分之几欧的电阻R2并联起来,则总电阻( ).(A)很接近R1而略大于R1(B)很接近R1而略小于R1(C)很接近R2而略大于R2(D)很接近R2而略小于R2答案:D5.把一条电阻为64,的均匀电阻丝截成等长的n段后,再并联起来,电阻变为1,则n等于( ).(A)32(B)24(C)12(D)8答案:D6.如图所示的电路中,UAB=1V,R1=R2=R3=10,那么,电压表的示数为_V,电流表的示数为_A.答案:1,0.17.如图所示,要使AB间的总电阻恰等于R0,则R1=_(设R0已知). 答案:8.如图所示,一长电阻网络,长度未知,图中最右端的电阻阻值为1,余电阻中竖直方向放置的阻值均为2,水平放置的阻值均为0.5,求图中a、b两点间的电阻. 答案:1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年沪科版物理高二上9-A简单串联并联组合电路教案3.doc)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