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统编版第2课原始农业与史前社会课后作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1.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包括()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使用2.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农作物分别是()A.粟、水稻B.水稻、粟C.小麦、水稻D.水稻、玉米3.下列关于半坡居民生活状况的描述,错误的是()A.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B.制作彩陶C.会饲养猪、狗等家畜D.主要种植水稻4 .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中,最能体现其原始农业发展水平的是()A.骨相B.玉器C.象牙雕刻D.漆器5 .原始农业的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有()使人类开始定居促进
2、了人口的增长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基础A.B.C.D.6 .某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稻谷、稻杆遗迹,还有干栏式建筑遗迹。该遗址最有可能是()A.北京人遗址B.山顶洞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7 .半坡彩陶上的鱼纹图案,其主要作用可能是()A.装饰美观8 .表达对鱼的崇拜C.记录捕鱼数量D.标记所属部落9 .原始社会后期,私有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A.剩余产品的出现8 .社会分工的发展C.生产力的发展D.氏族成员地位的不平等9 .传说中,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的是()A.炎帝B.黄帝C.蚩尤D.大禹10 .下列关于禅让制的说法,正确的是()A.是一种民主推举部
3、落联盟首领的制度B.是一种世袭制C.部落联盟首领由各部落首领投票选举产生D.禅让制从黄帝时期开始实行11 .下列哪些现象能反映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的出现()墓葬中随葬品数量和种类的差异不同的房屋建筑规模部落战争的频繁发生出现了专门的祭祀场所A.B.C.D.12.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在生产生活上的共同点有()都使用磨制石器都过着定居生活都饲养家畜都种植粮食作物A.B.C.D.13 .考古学家在一处遗址中发现了彩陶、粟、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等遗迹,该遗址最有可能是()A.元谋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良渚遗址14 .原始农业出现后,人类逐渐由穴居走向定居。其主要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变化B
4、原始农业需要相对稳定的生产生活区域C.部落战争的影响D.学会了建造房屋的技术15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部落。这一事件对华夏民族的形成产生的重要影响是()A.促进了部落之间的交流与融合B.确立了黄帝的领导地位C.为禅让制的实行奠定基础D.标志着原始社会的结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和的国家之一。2 .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式建筑,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式圆形房屋。3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聚落和磨制石器的发展。4 .传说炎帝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和;还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人们交换物品。5 .黄帝和炎帝部落结成联盟
5、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族,黄帝和炎帝被尊崇为中华民族的O6 .原始社会后期,制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天下”。7 .大禹采用和相结合的方法,治理洪水取得成功。三、材料解析题(共25分)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有圣人作,构木为巢,以避群害,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有巢氏。韩非子五蠹材料二: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帮,教民农作。白虎通义(1)材料一反映了远古人类怎样的生活状况?有巢氏的出现解决了什么问题?(4分)(2)材料二反映了原始社会哪一重要变化?神农“教民农
6、作”有何重要意义?(4分)(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的变化,说明了什么?(4分)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材料:半坡遗址出土了大量的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彩陶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花纹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其中以鱼纹、鹿纹为多,图案栩栩如生。(1)半坡居民制作的彩陶有哪些特点?(4分)(2)彩陶上的鱼纹、鹿纹等图案可能有什么含义?(4分)(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半坡居民能够制作彩陶的原因有哪些?(5分)四、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简述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方面的不同点。2 .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意义
7、是什么?3 .禅让制是怎样一种制度?请结合传说故事说明其特点。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D2.B3.D4.A5.D6.C7.B8.C9.A10.A11.A12.D13.C14.B15.A二、填空题2 .水稻;粟3 .干栏;半地穴4 .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5 .五谷;蔬菜6 .华夏;人文初祖7 .世袭;家8 .疏导;堵塞三、材料解析题1. (1)生活状况:远古人类生活环境恶劣,受禽兽虫蛇的威胁。问题:解决了人们居住安全的问题,使人们有了躲避禽兽虫蛇侵害的住所。(2)变化:从以采集、狩猎获取食物为主,转变为开始从事农业生产。意义:使人类开始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促进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人类
8、的定居生活奠定了基础。(3)说明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的发展,人们不断适应环境,改造自然,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从穴居到开始发展原始农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2. (1)特点: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以红底黑色纹饰为主,花纹多是几何图案,还有动植物纹饰,图案栩栩如生。(2)含义:可能表达了半坡居民对这些动物的崇拜;也可能与他们的渔猎生活密切相关,是对生活场景的一种记录和反映;还可能具有某种特殊的宗教或文化寓意。(3)原因:半坡居民掌握了一定的制陶技术;农业生产的发展,使他们有了相对稳定的生活,有时间和精力进行手工业生产;定居生活使得他们对生活用具的需求增加,促使他
9、们不断改进和创新制陶工艺;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制作陶器提供了原料。四、简答题1不同点:居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建筑,适合南方潮湿多雨的环境;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适应北方干燥寒冷的气候。种植农作物:河姆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水稻,半坡原始居民主要种植粟。制作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多为黑陶,半坡原始居民制作的陶器以彩陶为主,且彩陶上有丰富的图案。1.意义:使人类开始有了稳定的食物来源,不再完全依赖采集和狩猎,为人类的定居生活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人口的增长,因为有了稳定的食物供应,人们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推动了生产工具的改进,从打制石器逐渐发展为磨制石器,提高了生产效率。为手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人们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后,开始从事制作陶器、纺织等手工业活动。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对人类社会的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1.禅让制是一种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在传说故事中,尧年老时,征求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后,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其特点是:部落联盟首领的产生不是通过世袭,而是通过部落首领之间民主推选,被推举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得到各部落首领和民众的认可,体现了当时部落联盟内部相对民主的决策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