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1.docx

    • 资源ID:472651       资源大小:12.18KB        全文页数:6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1.docx

    1、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1同志们:今天,我们齐聚一堂,以讲党课的形式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4周年。坐在台下的,有党龄超过50年的老支书,有刚转正的“95后”村后备干部,有扎根田埃的农技站党员,也有带领乡亲们搞合作社的致富带头人。咱们都是苏北土地上的“泥腿子干部”,今天不讲虚话套话,就围着“咱们脚下的土地、身边的变化、心里的责任”掏掏心窝子。一、从老墙根的“入党申请书”说起:咱们苏北的党员,从来都是“泥土里长出来的信仰”上个月,我在走访老党员张茂才同志时,他从木箱底翻出一张泛黄的纸一一那是1976年他写的入党申请书。纸页边角卷着毛边,字迹却工整得像用尺子量过,最后一句是:“我想当党员

    2、就想带着全队把村南那20亩涝洼地改成旱涝保收田。”后来,老张带着社员们挑了8000多担土,真把那片“蛤蟆坑”变成了“吨粮田”。这让我想起咱们苏北大地的红色根脉。盐阜平原上,新四军军部旧址的青砖墙上还留着弹孔,可当年老百姓宁肯自己吃榆树皮,也要把最后一把米送给子弟兵;淮海战役支前纪念馆里,一辆辆独轮车的车辙印子深嵌在展柜里,其中70%来自咱们徐州、宿迁的农村;就在十年前,响水“321”爆炸事故中,党员突击队顶着毒气冲在最前面,有人防护服破了,就用湿毛巾裹着继续救人咱们苏北的党员,信仰从来不是写在本本上的,是扛着锄头在地里干出来的,是端着粗瓷碗和群众唠出来的,是在暴雨里堵决口、在疫情中守卡口熬出

    3、来的。就像咱们阜宁的老支书周永才说的:“党员的党字怎么写?上面是小,心里装着群众的小事;下面是儿,咱是群众的贴心儿J二、看田壤上的“新变化”:乡村振兴不是“画图纸”,是咱们带着群众“踩实每一步”去年冬天,我在睢宁姚集镇蹲点,跟着村支书王建国去看新建的菌菇大棚。零下5度的天,他蹲在大棚里,用手摸着菌棒说:“这个温度得保持18,高了长杂菌,低了不出菇。”旁边的脱贫户李大姐插话说:“王书记带着我们去山东学技术,自己先试种了半亩地,赔了8000块,没跟镇里要一分钱。现在我们12户,每户每年能挣3万多。”这就是咱们苏北乡村振兴的真实图景一一不是大拆大建的“样板村”,是一个个具体的人、具体的事:东台的瓜农

    4、老陈,把“东台西瓜”种成了地理标志,现在带着合作社200多户,用手机APP管大棚,物流车直接开到地头;宿迁耿车镇的“废品回收大王”老周,带着村民转型做电商,现在村里的“塑料盆”在抖音上卖爆了,还带动了100多个留守妇女做包装;盐城洋马镇的菊农们,把菊花种成了“致富花”,现在不仅卖干花,还开发出菊花面膜、菊花酒,去年全镇菊花产业产值破10亿。但咱们也要清醒:变化越大,挑战越实。前几天去涟水某村调研,有位老党员拉着我说:“现在年轻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剩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土地流转了,可有的合作社只圈地不干活;政策这么好,可有的干部只会打卡不会解题这些话扎心,但说得对。同志们,乡村振兴不是“等靠要”,更

    5、不是“刷标语”。咱们要当“泥腿子队长”:第一,得“认垄头”一一摸透自家的“家底”。张庄的土地适合种稻子,就别硬学人家种葡萄;李集的水库能养鱼,就把产业链往深加工延伸。第二,得“扛锄头”一一带头干给群众看。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群众看的是你能不能在烈日下和他一起拔草,能不能在暴雨里和他一起堵沟渠。第三,得“掏心窝”一一把群众的“小事”当“大事”。老人的医保没交上、孩子的校车不通了、村头的路灯不亮了,这些事看起来小,却是群众眼里的“党员分量”。三、对“老茧手”的“新要求”:新时代的乡镇干部,要做“能挑重担的铁肩膀”上个月,省委组织部来调研,问我:“现在乡镇干部最难的是什么?”我想了想说:“难在既要

    6、当政策通,又要当专家;既要会用手机发微信,又要能蹲在田埃说农话;既要守得住底线,又要闯得出新路。”咱们苏北的干部,历来有股子“硬气”:上世纪60年代,徐州贾汪的煤矿工人“宁肯少活20年,也要拿下大煤矿”;90年代,宿迁的干部“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搞招商;新时代,淮安的“第一书记”们“带着项目来,不脱贫不撤岗”。但硬气不是蛮干,新时代需要“硬气+巧劲”:一是“脚下有泥”更要“心里有数:现在各项政策多、数据多,咱们得学透“乡村振兴促进法”,弄明白“耕地占补平衡”怎么算,搞清楚“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怎么用。前几天,有个村支书跟我说:“现在填表太多,没时间下田。”我跟他说:“表要填,但更要把表上的

    7、数字变成地里的收成比如土地流转率80%,那剩下20%的农户为啥不流转?是怕拿不到租金,还是想自己种?得去问!”二是“守得住根”更要“跟得上新”。咱们有的干部习惯了“上传下达”,可现在群众要的是“直播卖货怎么开”“合作社怎么分红”“电商补贴怎么申请”。建湖的年轻干部小王,带着村里的留守妇女做短视频,把“建湖藕粉圆”卖到了全国,这就是“老办法”+“新本事”。三是“干得成事”更要“守得住心二去年纪委通报的案例里,有个村会计把30万集体资金拿去放高利贷,最后被判了刑。他在忏悔书里写:“看着别人开豪车,自己心里不平衡J同志们,咱们是“泥腿子干部”,咱的“富”不在兜里,在群众的笑脸上一一你帮他修了路,他见

    8、你就递烟;你帮他卖了粮,他逢人就夸“咱书记靠谱”,这才是最金贵的“财富”。四、最后,想对不同“党龄段”的同志说几句掏心窝的话对“50后”“60后”的老党员:你们是“压舱石”。村里的红白事,你们去劝劝;邻里的矛盾,你们去说说;政策的道理,你们去讲讲。咱们苏北的“老理儿”不能丢一一“党员就是家里的长子,要带头吃亏”。对“70后”“80后”的中间力量:你们是“顶梁柱”。上有老支书盯着,下有年轻人看着,既要接得住“老办法”,又要学得会“新招子”。记住,别把“我以前就是这么干的”挂在嘴边,多问问“现在群众需要啥”。对“90后”“00后”的新党员:你们是“春苗”。别嫌下田沾泥,别嫌走访费嘴,别嫌加班辛苦。

    9、咱们苏北的土地最养人一一你在地里蹲一年,比在办公室学三年管用;你和群众唠十回,比看十本“乡村振兴指南”实在。同志们,104年前,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在红船上立下誓言;今天,咱们站在苏北的土地上,脚下是祖辈们用血汗开垦的田垄,眼前是乡亲们对好日子的期盼。咱们的党课,不在会议室的空调底下,在晒得发烫的麦场里,在露水打湿的田壤上,在群众端来的那碗凉白开里。最后,我想用咱们响水一位老党员的话作结:“啥是党员?就是大旱天第一个跳进水库挖淤泥的人,是暴雨夜第一个爬上堤坝守缺口的人,是村里最穷的那家孩子交不起学费时,偷偷塞钱过去却不肯留名的人。”愿咱们永远记住:我们的党徽,是戴在胸前的,但分量,要扛在肩上;我们的誓言,是写在纸上的,但践行,要落在脚下。谢谢大家!


    注意事项

    本文(乡镇领导班子成员“七一”党课讲稿范文1.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