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委书记在202届毕业典色上的苗话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不知不觉间,晨曦暮色已成追忆,峥噪岁月已入流年。今天,我们高三年级最后一次在一中的体育场隆重集会,共同见证2025届1423名优秀的毕业生告别母校,奔赴新一场山海,开启青春的下一篇章。首先,我代表学校,向无私奉献、辛勤工作的高三年级全体教师表示诚挚的谢意,感谢你们的辛苦付出!我更要向圆满完成高中学业,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高三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祝你们前程似锦,毕业快乐!三年的时光,如白驹过隙,是晨曦中从校门到教学楼的匆匆步履,是课堂上四十五分钟的凝神专注;三年的时光,亦如长河奔涌,承载着青春最珍贵的记忆,铸成了永不黯淡的青春底
2、色。在这个承载光荣与梦想的舞台上,我目光所及,皆是感动。向上看一一是一中校旗上斑驳的岁月痕迹,记录着从战火中走来的教育长征;向下看一一是你们在校园土地上深深浅浅的刻痕,镌刻着与星辰作伴的求知岁月;向前看一一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地平线,等待着你们书写新的历史坐标!同学们,你们与一中同呼吸,共成长,你们见证了一中的日新月异,更为一中的发展谱写华章。在你们中间,不乏佼佼者,X荣获X省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X、X荣获X市新时代好少年荣誉称号。在X省学科竞赛赛场上,X荣获数学、物理、化学、生物一等奖,X荣获数学、物理一等奖,X、X获数学一等奖,X荣获物理一等奖,X荣获化学一等奖,X荣获生物一等奖。科技创
3、新竞赛也捷报频传,X、X、X、X、X、X等同学的多个科技创新作品,荣获X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各级各类大赛一等奖及各种奖项。在我心里,我舍不得与优秀的你们离开,但今天,我们不得不说再见,因为你们羽翼已丰,我们必须放你们去搏击长空!此时此刻,我更想以师长的身份提醒大家,高中毕业证书不是学习的终点,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也只是报效祖国的通行证。这座因“四战X”而被誉为“英雄城”的城市告诉我们:毕业不是结束,而是将“小我”熔铸进时代洪流的开始;真正的成长,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精神海拔的攀升!拼搏进取,绝非独善其身的个人篇章,而是共筑家国梦想的担当。同学们,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是
4、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三年的学习时光,一中“正直、简朴、尚礼、扬善”的校训打造了你们的青年之姿,X这座英雄城的精神,铸就了你们的红色之魂。未来你们无论是投身蓝天深海,还是扎根智能制造;无论选择国防军工,还是投身经济建设,一中满园桃花都会珍藏你们的求学时光,毓德楼夜晚的灯火,将永远记录着你们用青春绘就的盛世图景!同学们,再过两天,你们将在考场上书写高考的答卷。我毫不怀疑你们将再次用优异的成绩为母校续写辉煌,我十分确信你们会为英城的教育再谱新章,愿你们执笔为剑,势如破竹。相信自己,让知识成为梦想开花的土壤;相信未来,让汗水闪耀蟾宫折桂的荣光!作为一中人,我也可以自豪地向X这座
5、英雄城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我们守住了“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初心使命,我们培养了足够优秀的时代新人!同学们,你们生逢伟大时代,肩负伟大使命!一中校园的每一寸土地,都镌刻着你们奋斗的足迹,未来的广阔天地,正等待你们以自立自强之笔,书写新的传奇!愿你们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如激流勇进,不畏艰险;如雄鹰展翅,搏击长空;如苍松挺立,傲雪凌霜。也同时希望你们,借着新时代东北全面振兴的春风,学成归来,建设家乡。我们这座英雄城正迎来振兴发展的历史机遇,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你们的才智与热忱。家乡的黑土地不仅能长出黄金般的玉米,更渴望培育出像你们这样的栋梁之材来振兴东北、报效祖国!同学们,毕业是终点,更是起点,
6、离开一中,愿你们前途似海,再回一中,亦有岁月可回首,X一中是你们风雨中栖息的港湾,永远温暖的家园!我们所有老师在这里等着你们,欢迎你们常回家看看!最后,再次祝愿同学们:金榜题名,前程似锦!赠篇:【写材料用典】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例文】古人云:“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从近年来查处的腐败案件看,娇纵家人、家风败坏,往往是党员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有的领导干部不仅在前台大搞权钱交易,还纵容家属在幕后收钱敛财,子女等也利用父母影响经商谋利、大发不义之财。有的将自己工作多年积累的“人脉”和“面子”用在为子女非法牟利上,其危害不可低估。
7、中国纪检监察报勿使家人有居官之乐)【典故】出自礼记大学,所谓治国必先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故君子不出家而成教于国。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释义】意思是,若要把国家治理好,必须首先管理好自己的家庭,不能管教好自己的家里人,却能去教育别人、教化百姓,这种事是不存在的。【赏析】家风是文化传承和社会道德要求的体现。从孔子庭训“不学礼无以立“,到诸葛亮诫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从岳母刺字激励精忠报国,到朱子家训”恒念物力维艰”,一个个家训故事、一句句家风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希望与嘱托,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智慧与美德。在我们党的百年征程中,一代代中国
8、共产党人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修身正、教子正、持家正、立业正,形成了以先进性为引领、以传统家庭美德为底蕴、以革命家庭为载体的红色家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同志曾建议全党读触龙说赵太后,感受“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的深意,并始终恪守“三原则”:恋亲,但不为亲徇私;念旧,但不为旧谋利;济亲,但不以公济私。朱德引导子女“接班不要接官”,彭德怀教育侄子”近水楼台不得月。红色家风是我们党红色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的伟大品格。新时代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带头传承红色家风,以身作则、严于律己,崇德治家、廉洁齐家,始终保持公仆本色,始终牢记党员身份,始
9、终坚定理想信念,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坚持把红色家风发扬光大、代代相传。【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家风建设,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坚持严于律己、廉洁齐家,自觉带头树立良好家风。【写材料用典】人苦不再足,既平陇,复望蜀【例文】“人苦不知足,既平陇,复望蜀”。物欲没有穷尽,如果不加节制、不懂取舍,就会掉入欲望的陷阱,沦为器物的奴隶,结果使得自己“人为物累,心为形役”。过多的物质追求,只会给自身带来束缚与负担,让人深陷欲望的漩涡,甚至会搭上自己一生的自由与幸福。(中国纪检监察报不役于物)【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岑彭传,敕彭书日:“两城若下,便可将兵南击蜀虏。人苦不知足
10、既平陇,复望蜀。每一发兵,头须为白。”彭遂壅谷水灌西城,城未没丈余,嚣将行巡、周宗将蜀救兵到,嚣得出还冀。【释义】意思是,人苦于不知道满足,既取得了陇,又希望攻蜀。后概括为成语“得陇望蜀”,形容得寸进尺,贪心永不满足。【赏析】古人讲,“事能知足心常惬,人到无求品自高。”“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宋代名臣范仲淹两岁丧父,儿时生活十分艰难。但他从小好学,终于考取进士,做了高官。有次他给皇帝上书说,自己虽然是个小官,一年的俸禄也近三十万,与普通老百姓比起来已经非常多了,如果在其位不谋其政,则无异于国家的害虫,无功受禄,寝食难安。他教育子孙“居官临满,直径小心廉洁。稍有污点,则晚年
11、饥寒可忧也”。儿子范纯仁也是一代名相且清廉自守,“自布衣至宰相,廉俭如一”。任职西京留职御史台时,司马光也在洛阳谪居著述,两人“皆好客而家贫,相约为真率会,脱粟一饭,酒数行,洛中以为胜事”。范仲淹认为,如果一个官吏能做到“忍穷”,可免一人一家之祸;如果所有官吏都能“忍穷”,则可以免除政权颠覆之祸。实践证明,对待遇的认识和态度,反映出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利益观,最能体现党员干部的党性。刘亚楼上将曾说:“我最厌恶那种房子越住越宽敞,汽车越坐越讲究,家具越换越漂亮,心思不用在工作上,而是专门在享受待遇上打转的庸俗作风。”新时代党员干部应自觉回望初心、叩问初心,认真思考如何做人、为何入党、为谁用权等问题
12、淡化名利思想,崇尚简单生活,把知足扎根于内心、落实到行动,一辈子坚守自己的精神家园。【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知足知止,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弘扬党的优良传统,工作向高标准看齐,生活向低标准看齐。【写材料用典】人情得足,苦于放纵【例文】“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慎罚之义。”要特别警惕那些以“感情”为幌子的异常关心,以“朋友”为名义的违规吃喝,以“情谊”为外衣的送钱送物,绝不拿原则做交易,绝不用党性换人情,始终做到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干事、清清爽爽交往。(解放军报怎么正确对待人情往来)【典故】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光武帝纪上,人情得足,苦于放纵,快须臾之欲,忘
13、慎罚之义。【释义】意思是,人的欲望一旦在某方面得到满足,就会变本加厉,肆意骄纵,只顾贪图一时的快乐,而对国家的刑罚无所顾忌。【赏析】中华民族作为一个礼仪之邦,礼尚往来是文化传统,是表达或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礼记曲礼上曰:“太上贵德,其次务施报,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在传统习惯中,人情往来的“介质”,可以是单纯的感情,比如相互间走访;也可以是钱物,比如在节庆或对方办婚丧喜庆等“大事”时,赠予礼品、礼金。在重人情、“重文轻商”传统观念影响下,人们对于赤裸裸的一手交钱、一手交货的权钱“交易”,在心理上多会难以坦然接受。而礼尚往来”的钱礼,往往没有直接诉求目的,不是即时的一对一的请托交换,从表面上看,只是为了表达“情义”,因而具有了道德上的“赦免符”。正是在这种“自我道德化表演”中,一些“想伸手”的党员干部找到了“合情合理”的借口和心理安慰,忘掉或躲避开森严的纪律,在“心安理得”中逐渐破纪、违法。对手握公权力的党员领导干部来说,管住人情往来,是把权力关进“笼子里”的应有之义。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交往之中有原则、人情之中有要求,始终把纪律规矩挺在前面,坚决防范被人情往来拉下水,保持清清爽爽的人际交往。【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廉政教育类讲话,侧重强调贯彻落实作风建设规定,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净化社会交往,坚守纪律红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