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做好2026届毕业生毕业实习工作安排的通知各部门、各单位: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是人才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是学生毕业与学位授予的重要依据,也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为确保202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进行,经研究,现将相关工作安排如下:一、组织领导教务部统筹管理202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各教学单位成立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202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组织实施工作。二、工作要求及规范(-*)选题要求1 .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应体现学院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或实践应用前景。毕业论文(设计)选题不宜过大,提倡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
2、实际问题进行选题。2 .选题需坚持“一人一题”的工作原则。学生如以团队形式完成一个总课题,参与团队课题的学生人数建议不超过5人,且要求每位学生独立完成一个子课题、工作量分配平衡,参与毕业论文(设计)全过程。(二)论文指导要求1 .各教学单位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根据本单位毕业生人数确定指导教师人选。每位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工科专业原则上不超过8人,人文和社会学科专业原则上不超过10人。因特殊情况超过以上标准,相关教学单位须提交书面申请,报二级学院、教务部审批。2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并有一定教学、科研实践经验。教学单位应在开题工作启动前,对指导毕业论
3、文(设计)的教师以及从事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人员开展1次集中培训,帮助指导教师和工作人员熟悉业务,提升水平。3 .根据毕业论文(设计)指导工作的实际需要,按照天津财经大学院珠江学院双导师制实施办法的规定,各教学单位可聘请行业领域内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与校内指导教师组建毕业论文(设计)双导师指导队伍。4 .指导教师应切实履行职责,对学生的选题、资料查阅、论文撰写内容和格式要求等方面全程进行指导,应注意指导学生灵活运用书本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掌握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基本常识。(三)撰写要求1.2026届毕业生须严格遵照*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撰
4、写,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毕业论文(设计)。2 .开展毕业论文(设计)学术规范教育。教学单位应在毕业设计(论文)开题工作启动前,对毕业班学生集中开展不少于8学时的学术规范教育,以学术规范课程或讲座等形式完成,确保学生知晓写作标准。学术规范教育的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基本格式及篇幅要求、参考文献查阅及综述撰写、本学科基本研究方法及运用、所涉及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文字表达及论证逻辑等。3 .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中应规范使用Al工具,指导教师严格按照学院发布的关于在毕业论文(设计)中规范使用AI工具的通知要求,指导学生使用AI工具做到合法合规,遵守学术道德,保障学术诚信与毕业论文(设计)
5、原创性。4 .坚决杜绝论文抄袭及不正当引用等学术不端现象。教学单位应当在毕业论文(设计)开题工作启动前,对毕业班学生集中开展不少于2学时的学术诚信教育,可以学术诚信课程或讲座等形式完成。学院对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学术不端行为按照*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学术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进行处理。(四)过程管理要求1.2026届毕业论文(设计)使用*学院大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以下简称“毕设系统”)进行过程性管理。登录方式:登录网址*)一选择对应角色一输入用户名和密码一点击登录,进行访问。毕业系统操作方式可参见毕设系统简易操作手册(见附件5)。2 .教务部统筹做好毕业论文(设计)总体工作安排,各
6、教学单位协同配合,做好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中期检查、答辩、成绩计算、推优等工作。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撰写、答辩总时间不少于12周。3 .各教学单位依据毕业论文(设计)相关管理制度及撰写规范,编制基于学科或者专业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撰写细则,经学术委员会分会审议通过后于9月10日前提交至教务部。4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时,要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导向,原则上工学、教育学、艺术学学科门类下的专业,应当至少有1位行业产业领域的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校外专家参与。其他学科可根据实际情况,酌情安排。5 .按照教育部及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要求,2026届毕业论文(设计)实施教学单位
7、学院、教育部三级质量抽检,具体工作安排以学院发布的抽检工作通知为准。6 .为推动毕业论文(设计)改革,各教学单位可以结合专业特点、毕业生具体情况及特殊需求,提出改革方案,经教务部审批备案后予以执行。三、时间安排及相关要求根据学院毕业生总体工作安排,毕业论文(设计)各环节具体工作安排详见附件4。请各教学单位根据以上工作要求和时间安排,结合本教学单位具体情况,有计划开展各项工作,确保2026届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按时保质完月O以下供参考大学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为进一步严肃党的纪律,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观念和组织意识,根据和省委有关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一、适用范围重大事项请示报告
8、制度适用于学校各级领导班子和中层领导干部,各部门(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为请示报告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二、主要内容请示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情况:1 .贯彻国家和省委、省政府有关决策部署情况,包括落实重要会议精神、领导同志的重要批示或批示精神情况。2 .党的建设、宣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需请示报告的重大问题。3 .涉及学校发展建设方面的重要部署、重要动态、重大活动情况,包括党委会、校长办公会等决议决定的推进落实情况;拟出台的重大部署、重要制度、“三重一大”问题;拟举办的重要会议、重大活动等情况。4 .突发性重大事件或事故情况,包括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影响校园安全稳定的事件;涉及民族*的问题
9、涉及意识形态的动向;涉及医疗卫生与食品安全的重要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重大人身伤亡事故(包括师生非正常死亡、严重疾病、重大伤情等);重大异常情况(包括师生个人或团体赴国(境)外培训、访问、交流中出现异常情况或滞留不归等)。5 .干部监督过程中发现的重大问题,包括党政领导班子不团结;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不正常;干部、教职员工中的违法违纪问题等6 .中层正职干部、高层次人才辞职、调离、退休等情况。7 .重要外事活动,包括外请专家、外事活动、因公(私)出国(境)及接待来访,以重要来宾、重要时期或敏感时段的有关重要情况。8 .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报告。9 .重要舆情,包括
10、网络、各类媒体涉及学校有关工作、涉及校级领导班子、师生员工的重要情况。10 .政府等有关部门对学校提出的责令整改、通报批评及处罚等情况。11 .根据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上级领导机关规定需要请示报告其它的事项.三、程序原则12 坚持逐级请示报告和分级负责原则,按照职责分工、业务归口管理的要求进行请示报告,一般不得越级。各部门(单位)副职向正职报告,正职向分管校领导请示报告,分管校领导根据情况向学校主要领导请示报告;特殊情况或突发事件向分管校领导请示报告的同时,应即时向学校党政主要领导报告。13 请示报告的事项要尽可能全面,包括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主要情况、后果以及采取的主要措施;
11、来不及掌握全面情况的,可先以电话、短信或口头等形式报告概况,然后根据事件进展和处理情况及时详细续报。14 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每周的活动动态安排,由党政办公室负责提前收集整治,并报学校党政主要领导,以便协调校领导班子工作。四、工作要求L请示报告必须责权一致、及时准确,凡需要报告的重大事项,事前能报告的至少提前3个工作日书面向有关领导准确全面报告;事前无法报告的事中和事后必须及时报告;重大突发事件或事故,必须在第一时间报送信息,随时续报或事后补报,并交学校党政办备案。严格执行通讯畅通制度,各级领导干部要保持24小时联络畅通。15 请示报告必须做到实事求是,坚决杜绝先做后报、边做边报、甚至做而不报
12、坚持一事一报制度,不得一事多头请示,不得把一件需要请示的大事分解成一件一件可以不请示的小事,不得擅自改变上级有关部门或领导的指示决定和答复。请示报告后,要按领导意见办理,并及时向领导反馈办理结果。16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瞒报、漏报、虚报和迟报。学校党委和纪委将对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情况进行督促检查,抽查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并不定期对请示报告执行情况、领导干部个人事项报告情况进行通报。对没有严格落实请示报告制度造成不良后果的,将依据有关规定追究相关人员和领导责任;对该报告不报告,以及不如实报告个人事项的,将按违纪对待,严肃进行处理。六、本制度自发文之日起生效,凡过去文件规定与本制度不一致的,以本制度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