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 11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765095       资源大小:169KB        全文页数:8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 11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课时作业 11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20世纪初1945年)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江苏南通二模首都彼得格勒工人和士兵涌上街头,打出了“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打倒十个资本家部长!”“决不同英法资本家签订秘密条约!”的横幅,举行示威。同时,莫斯科等大城市也爆发了群众游行活动。由于前线战事吃紧,这次全国性的抗议活动没有继续下去。这一抗议活动()A促使两个政权并立局面出现B遭到沙皇政府的严厉镇压C说明和平取得政权失去可能D得到布尔什维克党的指导解析:示威中打出了布尔什维克党的口号“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故选D项;二月革命推翻沙皇统治后,出现两个政权并存,排除A项;此时沙皇政府已经被推翻,他们反对的是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排除B项;这次游行没有被镇压,说明没有丧失和平夺权的可能,排除C项。答案:D22019·广东江门一模十月革命后,一些资本主义国家提高了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地位,开始承认工会的地位和工会活动的合法化,并禁止雇用童工,取缔血汗工厂;左翼政治力量快速发展,甚至上台执政并推行某些带有社会主义性质的政策。 这些改变说明()A西方国家借鉴苏俄实行改革B资本主义制度面临严重威胁C工人地位发生了根本性变化D十月革命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解析:通过题干中十月革命之后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诸多变化,可知十月革命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故选D项;题干反映的是资本主义国家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定的教训,不是西方国家借鉴苏俄进行改革,排除A项;题干中资本主义社会的诸多变化,不是因为资本主义制度面临威胁,而是从俄国革命中吸取了一些教训,排除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阶级始终是被统治阶级,其地位没有发生变化,排除C项。答案:D32019·山东济南一模1920年,俄国的农业总产量只相当于战前水平的2/3,老百姓的日常生活用品严重缺乏,人们要忍受着冬季严寒的侵袭。到1921年,情况更惨了。这主要是因为()A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实施B国内战争的破坏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延续D西方国家的封锁解析:据所学,19181921年苏俄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和食物配给制,导致人们生活困难,故选C项;苏俄新经济政策是1921年开始实施的,排除A项;据所学,国内战争1920年已经结束,排除 B项;材料“农业总产量”下降和“日常生活用品”缺乏都是国内经济状况,其主要原因不是西方国家的封锁,排除 D项。答案:C42019·北京海淀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新经济政策实施后,许多优秀的布尔什维克对此不理解,甚至为此痛哭。列宁指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为了继续前进的“有限的退却”。列宁所指的“退却”是()A实行余粮收集制缓解饥荒B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D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解析:根据所学,列宁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故选C项;根据所学,实行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A项;根据所学,对中小企业全部实行国有化同样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非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B项;根据所学,大力推行农业集体化的苏联领导人是列宁的继任者斯大林,排除D项。答案:C52019·安徽合肥一模国内战争时期,苏俄实行余粮收集制;1921年,苏俄实行固定的粮食税,规定纳税后剩下的粮食归农民所有;1927年,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运动,建立集体农庄。这表明苏俄()A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始终不高B充分认识到农业生产的重要性C依据国家战略调整农业政策D制定经济政策存在随意性倾向解析:题干反映苏俄(联)政府从余粮收集制到粮食税再到集体农庄,农业政策在近十年时间作了三次调整来适应形势需要,故选C项;固定的粮食税下,农民生产积极性高,排除A项;集体农庄下反映的斯大林模式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忽视农业发展,排除B项;苏俄(联)政策的政策调整是形势使然,排除D项。答案:C62019·山东淄博一模如下图为19281937年苏联工农业产值的增长示意图(单位:%)。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A推动产业结构的均衡发展B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C实行农业集体化成效显著D汲取西方经济危机的教训解析: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与“一五”计划相比,苏联重工业比例有所下降、农业由负增长到54%、轻工业由90%到100%,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故选B项;据图可推知,“二五”计划期间,苏联重工业所占比重大,农业比重小,产业结构不均衡,排除A项;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主要原因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C项;农轻重得到不同程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内因,即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建立,排除D项。答案:B72019·山东潍坊一模经济危机期间,大量工人失业,美国政府实行社会救济。对此,一位技师说:“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到救济机关去,我简直不得不糟蹋我的自尊心。”这表明()A实行“以工代赈”的必要性B美国民众抵制政府的干预政策C经济危机引发民众恐慌D罗斯福新政无法摆脱经济危机解析:失业工人认为接受救济伤自尊说明“以工代赈”的必要性,故选A项;失业工人生活困难不得不选择接受救济不等于抵制政府干预,排除B项;材料体现失业工人对救济政策的态度不等于经济危机下民众的恐慌心态,排除C项;失业工人不得不接受救济说明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其生活状况,排除D项。答案:A82019·山西晋中高考适应性调研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到1932年4月更增加到76国以上。美国提高关税旨在()A巩固世界经济霸主地位B缓和世界经济危机C放弃自由贸易政策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1930年5月”美国尚未确立经济霸主的地位,故A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应该是转嫁经济危机,故B项错误;“由美国挑起的关税战,激起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恐惧和愤慨,有33个国家提出了抗议。到1931年底有25个国家采取报复措施”属于对自由贸易的抛弃,但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1930年5月,美国国会通过对890种商品提高征税的法案”服从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需求,故D项正确。答案:D92019·黑龙江齐齐哈尔一模1933年6月,资源自给力较低、金融力量相对薄弱的德、意互相靠拢,形成了法西斯集团;而英、法、美也摒弃前嫌,于1936年签订了三国货币稳定协定和三国黄金协定。材料反映出经济危机()A推动了国家干预经济模式建立B改变了国际关系格局C使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D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德、意建立法西斯国家,英、法、美联合,可知经济危机导致民主程度不同的国家形成不同的集团,国际关系格局改变,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国家干预经济的内容,排除A项;材料中德意形成法西斯集团,不能说明世界经济向制度化方向发展,排除C项;材料反映的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形成不同的经济团体,没有体现法西斯的侵略扩张引发二战,排除D项。答案:B102019·广东肇庆一模面对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胀”,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了对经济的干预。对经济的干预或减少干预的根本出发点是()A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B保证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C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D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解析:国家干预是以保护国家整体的、根本的利益为出发点,故减轻经济危机造成的损失不是根本出发点,故A项错误;国家加强或减少干预都是为了国家经济更好更有序的发展,故B项正确;扩大内需以刺激产品消费是干预经济的具体手段,不能体现出其根本出发点,故C项错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矛盾,国家干预或减少干预主要起到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故缓和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不是根本出发点,故D项错误。答案:B112019·四川绵阳二模一份由美国商人联名签署于1935年的反对新政的宣言中写道:“新政葬送了我们先辈所创造的繁荣,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宣言主要反对新政()A增发钞票以解决货币短缺B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C举办了各项公共建设工程D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解析:依据材料,反对新政的宣言书中说“让无功者不劳而获,由此毁掉了我们对于未来创造的进取心”,结合新政内容,这应该是指新政中建立了社会保障体系,对社会的弱势群体实施基本的生活保障,故选D项;新政中放弃金本位制,实施美元贬值是为了刺激出口,而非解决货币短缺,且与材料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A项;保护劳工的各项权利并没有让无功者不劳而获,排除B项;举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与材料无功者不劳而获无关,排除C项。答案:D122019·甘肃一模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20世纪西方哲学思潮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理性思考、理性反映的话,那么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这说明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领域的突出变化是()A浪漫主义文学获得新生B与西方哲学思潮对社会变化的反映一致C否认理性的作用与地位D努力表现人在现代社会中的体验与感受解析:由材料“20世纪西方文学艺术就是对社会变化所作出的感情反映,它是现代人被压抑的思想情感的爆发”可知为20世纪突出表现自我的现代主义文学,故选D项;浪漫主义文学兴盛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30年代,排除A项;文学是对社会思潮的反映,但“一致”表述过于绝对,排除B项;浪漫主义文学否认理性,排除C项。答案:D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9·重庆市六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罗斯福上台后,采取诸多措施以解决就业问题。1933年,政府颁布联邦紧急救济法,设立执行机构联邦紧急救济署。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罗斯福称:“在救济工作中,我们是同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打交道。对他们来说,单纯的施舍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大多数美国人都想为他们所得到的东西付出一点什么。”鉴于此,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规定有工作能力者须参加有酬劳动获得工资,并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规定失业者每周可领取15美元至18美元的失业保险金。总之,罗斯福新政为人类应对经济危机下的就业难题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摘编自曾贵“罗斯福新政”的就业工程及启示材料二传统经济理论认为:“供给恒等于需求。”经济只会出现局部失衡,资本主义经济机制具有很高的协调性,可自行调节使经济运行重新恢复正常。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认为供给是需求的函数,“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达到资源充分利用和经济体系均衡的关键,不是市场和竞争,而是由消费和投资额决定的有效需求水平。为此,他主张:“国家必须用改变租税体系、限定利率以及其他方法,指导消费倾向。”战后,凯恩斯学说变成西方经济学的正统,成为各国政府制定经济发展战略与经济政策的主要依据。摘编自张建刚凯恩斯主义的理论缺陷及其新的发展(1)根据材料一,概括罗斯福实行社会救济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13分)(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凯恩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突破。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凯恩斯学说成为西方经济学正统的原因。(12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信息“该署仅在成立之初的一个月里,就以物品救济方式救济了近400万个家庭”“政府实行以工代赈计划”“颁布社会保障法,创立失业保险制度”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概括;第二小问从恢复经济、改善民生、积累历史经验等角度作答即可。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后,这一理论遭到挑战”“需求会自己创造自己的供给,即产出量和就业量的总水平决定于总有效需求”“有效需求不足必然会导致大规模失业和生产过剩”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作答;第二小问从经济危机的打击、传统经济学理论遭遇尴尬、罗斯福新政的尝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等角度作答。答案:(1)主要措施:发放救济物品,直接救济;实行“以工代赈”,以公共工程为载体提供就业机会;注重立法和制度建设,加强就业和失业保障;改变传统观念,重视精神关怀。(6分)(答出3点即可)意义:有助于美国经济的复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恢复与改善;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稳定社会秩序;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福利国家”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对战后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7分)(2)突破:承认经济危机确实存在;提出经济危机不可能通过市场机制的自动调节而解决,应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认识到经济危机的根源在于有效需求的不足。(6分)原因:世界性经济危机和二战带来的惨痛教训;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罗斯福新政的成功实践;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兴起,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要求政府积极干预经济。(6分)142019·日照市高三模拟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中苏两国对各自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都经历了一系列探索。苏联:1936年,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斯大林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社会。1939年宣布向共产主义过渡。1959年,赫鲁晓夫断言苏联已进入“全面展开共产主义社会建设的时期”,1961年宣布在20年内“将基本上建成共产主义社会”。1967年,勃列日涅夫宣称苏联建成了“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1977年苏联宪法载明“苏联已经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中国:1956年,中共八大宣告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八届二中全会上又提出“要用十年超英,二十年赶美,五十年实现共产主义”。1987年,中共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指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从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实现,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结合材料和苏、中两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史实,谈谈你对“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的认识,并对你的认识进行简要阐述。(12分)(要求:结论明确,依据史实,阐释充分,逻辑严谨,表述清楚。)解析:根据“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探索”这个论题,进行破解,提出论点:材料中呈现的是苏联和中国在先后建成社会主义以后,苏联提出向共产主义过渡,先后经历“全面展开到基本建立到已经建成”但是事实是在这个建设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脱离本国实际(国情)进而使得苏联在1991年解体;中国也出现加速发展的过程,这是“左”倾错误的体现,中国能意识到错误,并拨乱反正,重新定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推行改革开放,立足提高生产力水平,不盲目追求生产关系的进步性,实现中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答案:提示:须围绕苏、中两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这一核心问题得出结论;要概括出苏、中两国各自探索过程的特点,并联系相关史实,分析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对结论进行充分阐释(论证);对认识进行适当升华。示例: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必须立足国情。(2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社会主义的标准就是公有制。在社会主义改革进程中,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脱离了经济发展的实际,提出了不切实际的目标,犯了“左”的错误,给经济建设带来了损害,成为改革成效不大的原因。中国建国初期效法苏联模式,50年代末“左”倾错误泛滥,严重脱离了经济建设的实际,给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破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正确认识国情的基础上,形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促进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正确认识社会发展阶段,是制定经济建设方针的关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极大地解放了思想。经济建设必须走自己的路,建设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10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大二轮: 11信息文明的探索:现代前期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