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5章检测 (B) Word版含解析.docx

    • 资源ID:4791898       资源大小:219.85KB        全文页数:17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5章检测 (B) Word版含解析.docx

    第 17 页 共 17 页第5章检测(B)(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磷酸是光反应中合成ATP所需的反应物B.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C.人体在剧烈运动时所需要的能量由乳酸分解提供D.病毒核酸的复制需要宿主细胞的呼吸作用提供能量解析:在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在有关酶的作用下,叶绿体中光合色素吸收的光能促成ADP与磷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ATP,故A项正确;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故B项正确;人体剧烈运动时,所需能量主要由有氧呼吸提供,骨骼肌细胞也可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来供能,而不是分解乳酸提供能量,故C项错误;病毒是专营寄生生活的生物,其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全部由宿主细胞提供,故D项正确。答案:C2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只在叶绿体中进行B.过程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C.过程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D.和过程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解析:本题考查代谢中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其第一阶段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第二、三阶段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为光合作用过程,可发生在绿色植物以及部分藻类(如蓝藻等)体内,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没有叶绿体,故A项错误;过程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储存在ATP中,故B项错误;过程反应物H2O中的氧元素全部生成O2,(CH2O)中的氧来自CO2,故C项错误;过程产生的H用于还原O2,过程产生的H用于还原C3,故D项正确。答案:D3下列关于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叙述,错误的是()A.不同酶的最适温度可能相同B.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下降C.酶活性最高时的温度不适合该酶的保存D.高温下酶失活是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的结果解析:在某种恒温动物(如人)体内各种酶的最适温度为37 左右,A项正确;随着温度降低,酶促反应的活化能不变,B项错误;低温有利于酶的保存,C项正确;高温下酶的空间结构被破坏导致酶失活,D项正确。答案:B4下图为大豆叶片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CO2的固定实质上是将ATP中的化学能转变为C3中的化学能B.CO2可直接被H还原,再经过一系列的变化形成糖类C.被还原的C3在有关酶的催化作用下,可再形成C5D.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短时间内C5含量会升高解析:以暗反应阶段为切入点,考查暗反应过程、实质,以及与光反应阶段的联系。CO2的固定实质上是CO2与叶绿体基质中的C5结合生成C3,C3被H还原,再经一系列变化,生成有机物(糖类),释放出C5,其能量变化是ATP中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综上分析,A、B两项错误,C项正确;光照强度由强变弱时,光反应阶段生成的H和ATP减少,故C3的还原减慢,生成的C5减少,所以短时间内C5含量会减少,D项错误。答案:C5关于高等植物叶绿体中色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乙醇中B.构成叶绿素的镁可以由植物的根从土壤中吸收C.通常,红外光和紫外光可被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用于光合作用D.黑暗中生长的植物幼苗叶片呈黄色是由于叶绿素合成受阻引起的解析:叶绿体中的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中,A项正确;叶绿素的合成需要镁元素,植物能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镁元素,B项正确;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只能利用可见光,红外光和紫外光不属于可见光,C项错误;叶绿素的合成需要光照,在黑暗条件下,植物幼苗叶片因无法合成叶绿素而呈黄色,D项正确。答案:C6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滤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叶绿素含量降低B.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色素、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不同D.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解析:图中色素、分别为胡萝卜素、叶黄素、叶绿素a、叶绿素b。据图所示,强光照下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A项正确;强光照下类胡萝卜素含量上升是应激反应,有利于抵御强光照,这是适应环境的结果,B项正确;色素、分别是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吸收光谱的吸收峰波长分别是425 nm和465 nm,C项正确;提取叶绿体中的色素后,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多画几次(干燥后再画),以积累较多的色素,实验效果明显,D项错误。答案:D7下列关于“葡萄糖丙酮酸CO2”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过程可在植物细胞中进行,也可在动物细胞中进行B.过程可产生ATP,也可不产生ATPC.过程可产生H,也可消耗HD.过程可在线粒体中进行,也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解析:表示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在动植物细胞中都可进行,且此过程只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A项正确、D项错误;既可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也可表示无氧呼吸(产物为酒精和CO2)的第二阶段,有氧呼吸每个阶段都会产生ATP,但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产生ATP,B项正确;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H,第三阶段消耗H,C项正确。答案:D8下列实验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A.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麦芽糖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C.滴加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D.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解析:A项中涉及唾液淀粉酶,B项中涉及过氧化氢酶,酶是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C项中的FeCl3是无机催化剂。酶和FeCl3的作用原理均是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无催化反应发生,故选D项。答案:D9下列关于叶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含有镁元素B.被叶绿素吸收的光可用于光合作用C.叶绿素a和叶绿素b在红光区的吸收峰值不同D.植物呈现绿色是由于叶绿素能有效地吸收绿光解析: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是叶绿素,镁是组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叶绿素吸收的光都可用于光合作用;叶绿素a和叶绿素b都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但吸收的峰值不完全相同;植物叶片呈现绿色是由于绿叶中的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对绿光基本不吸收而表现出绿色,D项错误。答案:D10下列与微生物呼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A.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B.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在核糖体上合成C.破伤风芽孢杆菌适宜生活在有氧的环境中D.有氧和无氧时,酵母菌呼吸作用产物不同解析:肺炎双球菌无线粒体,但具有进行有氧呼吸的酶,所以能进行有氧呼吸;与细菌呼吸有关的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有氧时,酵母菌的呼吸产物是CO2和H2O,无氧时,酵母菌的呼吸产物是CO2和酒精;破伤风芽孢杆菌属于厌氧微生物,在有氧的环境中不能生活。答案:C11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发生的两个化学反应,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ATP分子水解时,图中所示的化学键最易断裂B.图中酶1和酶2的化学本质相同,但是两者的种类不同C.细胞中的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合成相联系D.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只发生在真核细胞内解析: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ATP水解时,远离A的高能磷酸键最易断裂。图中酶1为ATP水解酶,酶2为ATP合成酶,两者种类不同,但化学本质均为蛋白质。细胞中的吸能反应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而放能反应则与ATP的合成相联系。细胞内ATP与ADP间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是生物界的共性之一,也存在于原核细胞中。答案:B12植物甲与植物乙的净光合速率随叶片温度(叶温)变化的趋势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植物甲和乙光合作用所需要的能量都来自太阳能B.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的高C.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不同于植物乙的D.叶温为35 时,甲、乙两种植物的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均为0解析:植物光合作用所需能量都来自太阳能,A项正确;据图可知,叶温在3650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植物乙,B项正确;植物光合与呼吸作用强度的差值即为净光合速率,叶温为25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比植物乙小,C项正确;叶温为35 时,植物甲的净光合速率等于植物乙,且都大于零,D项错误。答案:D13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的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分别是()A.1、小于1B.1、大于1C.1、1D.1、小于1解析:运动员处于平静状态下,骨骼肌细胞进行有氧呼吸,剧烈运动状态下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但人细胞的无氧呼吸不消耗O2,也不产生CO2。因此,人骨骼肌细胞分解葡萄糖过程中产生的CO2的物质的量与消耗的O2的物质的量的比值为1。答案:C14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A.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B.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机体在运动时消耗ATP,睡眠时则不消耗ATPD.植物根细胞吸收矿质元素离子所需的ATP来源于细胞呼吸解析:睡眠时也进行生命活动,因此也消耗ATP。答案:C15将下图所示细胞置于密闭容器中培养。在不同光照强度下,细胞内外的CO2和O2浓度在短时间内发生了相应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适宜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示意图A.黑暗条件下,增大、减小B.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增大C.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保持不变D.光强等于光饱和点时,减小、增大解析:在黑暗条件下,悬浮培养的水稻叶肉细胞只进行细胞呼吸,吸收利用O2,产生释放CO2,因而胞外CO2浓度增大,而胞外O2浓度却减小,A项正确;光补偿点是指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时的光照强度,光强低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细胞呼吸强度,胞外CO2浓度增大,胞内O2浓度却减小,B项错误;光强等于光补偿点时,光合作用强度等于细胞呼吸强度,胞内CO2浓度和胞内O2浓度保持相对稳定,C项正确;光饱和点是指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加时的光照强度,光强达到光饱和点时,光合作用强度远大于细胞呼吸强度,胞外和胞内的CO2浓度都减小,而胞内和胞外的O2浓度都增大,D项正确。答案:B16请根据右上图分析下列有关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A.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过程都会发生B.晴朗夏天的上午10时左右,北方植物的叶肉细胞中多于C.晴朗夏天的中午,将减弱,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D.进行和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磷脂分子解析:依次表示线粒体向环境释放CO2、CO2由线粒体进入叶绿体、O2由叶绿体进入线粒体、叶绿体向环境释放O2、O2由环境进入线粒体、CO2由环境进入叶绿体。植物长时间处于黑暗中时,过程都不会发生,A项错误;晴朗夏天的上午10时左右,光合作用强度大于细胞呼吸强度,不存在和过程,B项错误;晴朗夏天的中午,由于气孔部分关闭,净光合作用速率降低,C项正确;进行和时,物质从产生部位到利用部位都将穿过4层生物膜,共8层磷脂分子,D项错误。答案:C17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绿色植物置于密闭的玻璃容器内,在适宜条件下光照培养,随培养时间的延长,玻璃容器内CO2浓度可出现的变化趋势是()A.一直降低,直至为零B.一直保持稳定,不变化C.降低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D.升高至一定水平时保持相对稳定解析: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密闭容器内的植物,密闭容器内的CO2含量有限,随着光合作用的持续进行,CO2逐渐被消耗,浓度降低,进而光合作用强度随之降低,当CO2浓度降低到一定水平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装置内的CO2浓度就保持相对稳定。答案:C18某学校生物兴趣小组用伊乐藻进行光合作用的实验,以白炽灯作为光源,移动白炽灯调节其与大试管的距离,分别在10 、20 和30 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距离下单位时间枝条产生的气泡数目,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该实验研究的是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B.A点和C点的限制因素分别为温度和光照强度C.B点条件下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D.若在缺镁的培养液中进行此实验则B点向右移动解析:据题意可知,该实验中有两个自变量温度和光照强度(通过改变试管与光源间的距离调节),因变量是光合速率,以气泡产生速率表示,因此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光合速率的影响。在A点增大光照强度不能提高光合速率,但升高温度可提高光合速率,故此时的限制因素为温度;同理可判断,C点的限制因素为光照强度。B点时气泡产生量为0,即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此时伊乐藻能进行光合作用。在缺镁条件下,叶绿素含量减少,因此光补偿点增大,在本实验中表现为光源与试管间的距离缩小,图中B点应向左移动。答案:D19设置不同CO2浓度,分组光照培养蓝藻,测定净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结果见下图。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光反应生成的H多B.与d2浓度相比,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细胞呼吸过程产生的ATP多C.若d1、d2、d3浓度下蓝藻积累有机物的量分别为K1、K2、K3,则K1>K2>K3D.密闭光照培养蓝藻,测定种群密度及代谢产物即可判断其是否为兼性厌氧生物解析:由呼吸作用速率曲线可知,d3浓度下细胞呼吸速率小于d2浓度下的细胞呼吸速率,所以d3浓度下单位时间内细胞呼吸过程产生ATP少,故B项错误;比较三个不同浓度下蓝藻积累有机物的量,可根据净光合作用速率曲线,净光合作用速率越大,积累有机物就越多,所以K2最大,故C项错误;判断蓝藻的呼吸方式应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故D项错误;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为d1和d3的净光合作用速率相等,但d1细胞呼吸速率大于d3,所以光合作用速率为d1>d3,与d3浓度相比,d1浓度下单位时间内蓝藻光反应生成的H多,故A项正确。答案:A20(2018天津高考理综)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在连通CO2和O2传感器的100 mL锥形瓶中,加入40 mL 活化酵母菌和60 mL葡萄糖培养液,密封后在最适温度下培养。培养液中的O2和CO2相对含量变化见右上图。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t1t2,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B.t3时,培养液中葡萄糖的消耗速率比t1时快C.若降低10 培养,O2相对含量达到稳定所需时间会缩短D.实验后的培养液滤液加入适量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后变成灰绿色解析:由曲线看出,t1t2过程中,O2的相对含量下降,酵母菌的有氧呼吸速率不断下降,A项正确。t3时CO2的相对含量大于t1时刻,t3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t1时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又进行无氧呼吸,B项正确。若温度降低10 ,不再是酵母菌呼吸的最适温度,呼吸速率会减慢,O2消耗速率慢,O2相对含量达到相对稳定所需时间会延长,C项错误。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会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进行检测,溶液变为灰绿色,D项正确。答案:C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8分)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 )、B组(40 )和C组(60 ),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原因是  。 (4)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其特性有(答出两点即可)。 解析:(1)产物浓度最先达到最大值的B组对应的酶活性最高。(2)酶活性与温度的关系:在一定温度范围内(低于最适温度),随温度升高,酶活性增强。据图可知,三组实验中B组(40 )酶活性最高,如果A组温度提高10 ,达到30 ,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加快。(3)据图可知,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浓度,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大多数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少数酶的化学本质是RNA。酶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答案:(1)B(2)加快(3)不变60 条件下,t2时酶已失活,即使增加底物,反应产物总量也不会增加(4)蛋白质或RNA高效性和专一性22(8分)BTB是一种酸碱指示剂。BTB的弱碱性溶液颜色可随其中CO2浓度的增高而由蓝变绿再变黄。某同学为研究某种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进行了如下实验:用少量的NaHCO3和BTB加水配制成蓝色溶液,并向溶液中通入一定量的CO2使溶液变成浅绿色,之后将等量的浅绿色溶液分别加入7支试管中。其中6支加入生长状况一致的等量水草,另一支不加水草,密闭所有试管。各试管的实验处理和结果见下表。试管编号1234567水草无有有有有有有距日光灯的距离/cm20遮光*1008060402050 min后试管中溶液的颜色浅绿色X浅黄色黄绿色浅绿色浅蓝色蓝色*遮光是指用黑纸将试管包裹起来,并放在距日光灯100 cm的地方。若不考虑其他生物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回答下列问题。(1)本实验中,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至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填“可靠的”或“不可靠的”)。 (2)表中X代表的颜色应为(填“浅绿色”“黄色”或“蓝色”),判断依据是。 (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在照光前后没有变化,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 解析:(1)依题意并结合表中信息可知,距日光灯的距离代表不同的光强。2号试管遮光,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能进行呼吸作用。有光条件下,37号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是水草光合作用吸收的CO2量与呼吸作用释放的CO2量的综合反映。1号试管为对照组,其中的NaHCO3可维持CO2浓度的相对稳定,27号试管为实验组。综上所述,若50 min后,1号试管的溶液是浅绿色,则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由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引起的。若1号试管的溶液是蓝色,则说明27号试管的实验结果是不可靠的。(2)2号试管进行了遮光处理,其内的水草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消耗CO2,但能通过呼吸作用释放CO2,所以试管内CO2浓度高于3号试管,X代表的颜色应为黄色。(3)5号试管中的溶液颜色与对照组1号试管的相同,均为浅绿色,说明在此条件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和释放CO2量相等。答案:(1)不同光强下水草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不可靠的(2)黄色水草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溶液中CO2浓度高于3号管(3)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吸收与释放的CO2量相等23(9分)(2018全国高考理综)甲、乙两种植物净光合速率随光照强度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当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乙两种植物中,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的植物是。 (2)甲、乙两种植物单独种植时,如果种植密度过大,那么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植物是 。判断的依据是    。 (3)甲、乙两种植物中,更适合在林下种植的是。 (4)某植物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叶片的光合速率明显下降,其原因是进入叶肉细胞的(填“O2”或“CO2”)不足。 解析:(1)根据曲线的走势以及曲线的起点可知,甲的细胞呼吸速率大于乙。光照强度大于a时,甲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所以甲的实际光合速率也远大于乙,所以甲对光能的利用率要高于乙。(2)当种植密度过高时,单株获取的光能减少。光照强度降低同等程度的情况下,对甲植株单株的影响要大于乙植株,所以,如果种植密度过大,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较大的是甲植物。(3)无论是光补偿点还是光饱和点,甲的都高于乙的,所以乙更适合在光照强度较低的林下种植。(4)夏日晴天中午12:00时气温太高,叶片的大多数气孔关闭,导致外界的CO2不能通过气孔进入叶片,从而导致光合速率明显下降。答案:(1)甲(2)甲光照强度降低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降低的幅度比乙大,种植密度过大,植株接受的光照强度减弱,导致甲植物净光合速率下降幅度比乙大(3)乙(4)CO224(7分)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 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 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 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回答下列问题。(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的增加,光下产生的能够及时被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 解析:(1)比较C组和D组可知,前者光照时间为后者的一半,结果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C组却是D组的94%,说明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其发生部位是叶绿体基质。(2)A、B、C三组随着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能够及时被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CO2的同化量。答案:(1)高于C组只用了D组一半的光照时间,其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光照基质(2)光照和黑暗交替频率ATP和H25(8分)研究者用仪器检测拟南芥叶片在光-暗转换条件下CO2吸收量的变化,每2 s记录一个实验数据并在图中以点的形式呈现。(1)在开始检测后的200 s内,拟南芥叶肉细胞利用光能分解,同化CO2。而在实验的整个过程中,叶片可通过将储藏在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和热能。 (2)图中显示,拟南芥叶片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在 mol/(m2·s)范围内。在300 s时CO2达到 2.2 mol/(m2·s)。由此得出,叶片的总(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大约是 mol CO2/(m2·s)(本小题所填数值保留至小数点后一位)。 (3)从图中还可看出,在转入黑暗条件下100 s以后,叶片的CO2释放,并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平,这提示在光下叶片可能存在一个与在黑暗中不同的呼吸过程。 (4)为证明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的碳元素一部分来自叶绿体中的五碳化合物,可利用技术进行研究。 解析:(1)实验开始的前200 s,拟南芥进行光合作用,利用光能分解水释放O2,同化CO2。实验的整个过程中都在进行细胞呼吸,细胞呼吸中能量的转换是将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和热能。(2)读图可知,拟南芥在照光条件下,CO2吸收量为0.20.6 mol/(m2·s),300 s时为黑暗条件,植物只进行细胞呼吸,该状态下植物释放CO2 2.2 mol/(m2·s),根据“真光合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净光合作用速率的范围是0.20.6 mol/(m2·s),由此,真光合作用速率为2.42.8 molCO2/(m2·s)。(3)由图看出,300 s以后,CO2释放速率减小,说明在光下可能存在一个与暗处不同的细胞呼吸。(4)可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叶片在光下呼吸产生的CO2中碳元素的来源。答案:(1)水细胞呼吸ATP中的化学能(2)0.20.6释放量2.42.8(3)逐渐减少(4)14C同位素示踪第 17 页 共 17 页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秋生物高中人教版必修1检测:第5章检测 (B)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