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公务员“优秀共产党员”先进事迹材料(2025年)刘某,女,2000年3月出生,2023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某镇一级科员。入职两年来,该同志以百姓心为心,在一线摸爬滚打中砥砺意志、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努力把“潜能”变成“才能”、把“经历”变成“经验”,成长为对党和人民忠诚可靠、堪当时代重任的栋梁之才,让青春在基层淬炼中熠熠闪光,为人生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一、在勤学善思中练就过硬笔力。文字写作能力是机关工作中的一项基本功,练就扎实的“笔力”既是做好本职工作的需要,也是个人成长成才的必备要素。刚参加工作,每当接到写作任务时,该同志常常陷入脑袋空空、心里惶惶的窘境,有时对着电脑,半天敲不出一个字。
2、为了写好材料,该同志虚心向身边有经验的同事请教,主动下村摸清村情民意,同时在网络上搜集大量优秀范文进行模仿练笔,逐步实现了从“提笔无言”到“提笔能写”“言之有物”的转变,内心也变得更加从容淡定。今年年初,领导让该同志负责起草全镇三级干部大会发言材料,这是该同志第一次接手综合性的大材料。为了高质量完成材料起草工作,从系统学习近几年镇三级干部大会发言材料到吃透市三级干部大会会议精神,从确定材料主题到谋篇布局,从搜集写作素材到梳理起草,全身心投入到起草工作,字斟句酌,反复打磨,常常改稿到深夜。最终在该同志的坚持和努力下,高质量完成了文稿起草工作,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和同事的赞赏。那一刻,该同志深刻感受到
3、写材料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只要乐于学习、善于思考、恒于坚持,每个人都可以写出好文章。二、在将心比心中厚植为民情怀。身处基层一线,提升服务群众本领是一项基本技能。如何与群众打交道,怎样赢得群众信任,对新入职的该同志,无疑是一次全新的考验。记得初到村里宣传政策,那时的该同志只知道照本宣科,晦涩干巴的语言让很多村民坐不住、听不进,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推动。为了改变这一被动局面,该同志主动与村干部交流,认识到问题的根源在于宣讲“不接地气”。于是,该同志开始改进工作方法,仔细研读政策文件,精准把握文件要点,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宣传政策理论,真正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让各项惠民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
4、看着群众舒展的双眉、听着群众啧啧的称赞,该同志深刻体会到:只有站在群众的角度,以心换心、将心比心,才能成为群众的“自家人”“贴心人”。三、在迎难而上中彰显担当作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点多、线长、面广,如何面对困难、是否敢于担当,是检验基层干部的“试金石”。参加工作以来,该同志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驻村帮扶、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在一线磨砺中经风雨、壮筋骨、长才干。2023年9月,该同志刚入职不久,就发生暴雨引发泥石流灾害,在夜里突然接到紧急任务,需要集中力量立即开展受灾人员表排查救援转移工作。那一刻,内心有过短暂的犹豫、担忧,但命令就是使命、时间就是生命,该同志迅速动身与镇上其他抽调
5、的干部会合赶往灾区,一头扎进紧张的救援工作中,圆满完成受灾群众转移安置工作,一种满满的获得感在心中流淌。两年多的基层磨砺,让该同志切身体会到:大事难事见本色,危难时刻显担当。只有做到关键时刻冲得上去、危急关头豁得出来,才能扛起一名青年干部负有的责任与担当。四、在严格自律中守牢底线。该同志积极参加等党内集中教育,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时刻绷紧纪律之弦、筑牢作风之堤,在讲规矩中干好事、在守纪律中干成事,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落实到自己的全部工作中去。在学习中,她自觉学习党章党规、准则条例等,做到自警自励,慎独慎微;在工作中,她常怀感恩之心,以真诚之心服务群众,以敬畏之心看待权力,以务实之心对待
6、工作;在生活中,她坚持待人以宽、待人以礼、待人以诚,不断提高道德和党性修养,以实际行动当好严于律己的表率。赠篇:【写材料用典】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例文】“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由官僚主义、特权思想引发的“官味”千万要不得。为政者必须注重思想道德修养,增强党性观念,做到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有权不任性,用权为人民。只有深深扎根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彻底去掉“官味”,领导干部才能始终成为人民信赖、拥护爱戴的好公仆。(中国纪检监察报去掉“官味”赢得民心)【典故】出自北宋王安石寓言九首,言失於须臾,百世不可除。行失几席间,恶名满八区。百年养不足,一日毁有余。谅
7、彼耻不仁,戒哉惟厥初。【释义】意思是,一生一世潜心养德都还不够,但用不了一天可能就毁掉了自己的德行。【赏析】古人讲,“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大学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此言万物皆有本末轻重,万事皆有先后始终,能明辨先后顺序,则近乎于道。司马迁在史记七十列传春申君列传中写道:“始之易,终之难也”,揭示事物发展的普遍规律,“始”与“终”相互依存、相互影响,既要勇于开始,又要敢于坚持。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警示世人,想成就一番事业,要做到知行合一,时刻保持敬畏和自我约束,慎独、慎初、慎微、慎终。人生如同一场马拉松,越是到最后阶段,越考验意志品质和能力素质;
8、越是接近目标,越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实现人生目标的过程中充满了坎坷与挑战,要时刻保持谦逊和自我反省的态度,不被困难击垮、不被诱惑迷惑,耐得住寂寞、经得起磨难,阵厉奋发、勇毅前行。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当树牢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把心思聚焦到干事创业上,把精力投入到真抓实干中,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干出实效、干出成绩,永葆共产党人奋斗的初心。【用法】主要适用于廉政建设类、作风建设类讲话,侧重强调慎终如始、善始善终,教育引导党员干部要保持政治定力、涵养政治本色,坚守纪律底线红线。亨材批用典】三为莫知再止休【例文】坚守的过程是艰辛的,做到不为莫知而止休,既需要极强的自律,又需要
9、有坚守自我、不改本色的恒心和毅力。太行山深处的新愚公李保国,荒山野岭间嫁接试验,暴雨中抢修梯田,土坯房里啃冷馒头,用35年时间将贫瘠山沟变成“富岗苹果”之乡。(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典故】出自汉代刘安淮南子说山训,兰生幽谷,不为莫服而不芳。舟在江海,不为莫乘而不浮。君子行义,不为莫知而止休。【释义】意思是,兰花生长在无人的山谷,不会因为没人佩戴而不散发芳香;船在江河上,不会因为没有人乘坐而不浮在水上;君子做事,不会因为没人知道而停止不做。【赏析】古人讲,“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意思是说道是一刻也
10、不能脱离的,如果可以脱离,那就不是道了。君子在人们看不见的地方也自觉地警惕注意,在人们听不见的地方也仍然谨慎小心。没有比隐蔽处更易见的,没有比细节处更明显的,所以君子极其讲求慎独。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道德修养的起点是直面自己,不断涵养自身德行,获得自我成长。慎独作为极为严格的自我要求,成为君子的追求与准则,就在于其对道义义无反顾的坚持和贯彻。中国共产党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慎独的理念,将其与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为共产党人正心修身提供了滋养。我们党一路走来,一代代共产党员始终以慎独要求自己,以坚定的内心、坚强的自我,追求崇高的理想信仰、内心的道德准则。谷文昌“不沾公家一点油”,坚持“当领导的要
11、先把自己的手洗净,把自己的腰杆挺直”;杨善洲坚持权为民所用,说“我手中是有权力,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为此立下“白天不关门,夜晚不开门”的规矩。新时代党员干部要始终葆有对初心使命的不渝坚守,对纪律规矩的无比敬畏,对理想人格的不懈追求,真正守住本心、做好自己,维护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自我修养,教育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不忘使命,从严自我要求,提高精神境界。【写材料用典】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例文】古人云:“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行事合乎道义者,从不以外界评价和反馈而转移自身的目标。元代
12、大儒许衡途经河阳,众人争抢无主之梨解渴,唯他居然不动。众人不解,甚至笑他迂腐,许衡一句“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道出了他对自我操行恪守的高度。(中国纪检监察报不为莫知而止休)【典故】出自战国荀况荀子非十二子,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以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率道而行,端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释义】意思是,君子以自己德行不修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的污蔑视为耻辱;以自己不诚信为耻辱,不把别人对自己不信任当作耻辱;以自己没有能力为耻辱,不把不被任用当作耻辱。【赏析】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以谦为德、以实为本的优良品格。欧阳修在相州昼锦堂记一文中,专门记述
13、了魏国公韩琦正确对待夸奖的故事:很多人希望得到荣华富贵、昼锦还乡,享受声名显赫、倾动故里,而韩琦则不然,“高牙大意不足为公荣,桓圭衮冕不足为公贵。惟德被生民而功施社稷,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而垂无穷。”返乡为官后,面对荣誉夸赞,韩琦始终提醒自己,要保持忠义气节,以服务苍生和社稷为己任,不要堕入“夸一时而荣一乡”的陷阱中。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初,就始终保持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经受住各种非议抹黑,始终怀有砥砺前行的勇气与能力。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因为胜利,党内的骄傲情绪,以功臣自居的情绪,停顿起来不求进步的情绪,贪图享乐不愿再过艰苦生活的情绪,可能生长”,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迷失于喝彩赞扬,不惧非议抹黑,保持从容清醒的定力、埋头苦干的意志、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定不移朝着民族复兴伟大目标前进。【用法】主要适用于作风建设类、党课报告类讲话,侧重强调政治定力,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坚定信仰信念信心,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立足岗位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