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

    • 资源ID:4848945       资源大小:848.50KB        全文页数: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2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2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五)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3年,考古学家黄文弼在新疆罗布泊汉代烽燧遗址考古的日记中写道:(该纸出土时)麻质、白色,四周不完整;质甚粗糙,不匀净,纸面尚存麻筋。同时出土者还有西汉黄龙元年(公元前49年)之木简。这一记述()A挑战了蔡伦改进造纸术的论断B因未得学界公证而有失真之处C可作为造纸术始于西汉的证据D说明纸作为书写材料已经出现C由材料信息可知,黄文弼考古发现表明,虽然当时的纸质地比较粗糙,但可以说明西汉时期已经有了造纸术,故选C项;造纸术的出现与改进不是一个概念,排除A项;未得学界公证的未必就有失真之处,排除B项;黄文弼这一记载表明西汉时已经有了纸,但是否是书写材料,由材料信息不得而知,排除D项。2“五代唐明宗长兴二年,宰相冯道、李愚,请令判国子监田敏,校正九经,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据此记载可知,当时()A雕刻印刷技术才开始使用B官府已经掌握活字印刷技术C文化传播仅依靠手抄书籍D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D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是在隋唐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五代,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在北宋时期,不符合材料中的时间五代,故B项错误;材料中“刻板印卖”说明当时已经有了雕版印刷技术,文化传播不是仅仅依靠手抄,故C项错误;“刻板印卖,朝廷从之。因是天下书籍遂广”说明雕版印刷术推动了文化发展,故D项正确。3(2018·山东烟台一模)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叙述,据此推断()叙述出处公元前7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韩非子·喻老公元前5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史记·扁鹊传公元前4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主脸部的疾病战国策·杂策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B对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认识C对扁鹊的历史叙述有神化成分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B从材料来看,对于扁鹊为谁诊病,什么时间诊病,历史记载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且对扁鹊诊病情况的叙述也有所偏差,因此本题选择B项。4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做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A材料“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说明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于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型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故A项正确;四大发明推动了西欧社会的转型,但无法改变其发展趋势,B项排除;C项说法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论述的是四大发明对欧洲社会转型的贡献,D项排除。5诗词歌赋既是历史文人墨客咏怀、记游、言志的文学表现形式,也往往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历史内容。下列文句,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的是()A“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估客乐)B“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广州歌)C“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西都赋)D“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蜀都赋)D根据“经游(营)天下遍”可知与商业经济有关,故排除A项;根据“贾客”可知与商业有关,故排除B项;根据“货别隧分”可知与商业有关,故排除C项;“贝锦斐成,濯色江波”赞誉的是蜀锦,无法证明与商业经济有关,故选D项。6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连宋朝皇帝都愿意听“话说赵宋某年”的话本小说。对此现象的合理解读是()A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的发展B君主好恶决定文学艺术的发展方向C通俗文学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D文言文体受到严重冲击并开始衰落A宋代由于市民阶层的扩大,文学艺术呈现世俗化趋势,材料中“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正是这一现象的反映,故A项正确;宋代文学的世俗化与皇帝没有直接关系,故B项错误;封建等级观念受到理学影响,根深蒂固,通俗文学冲击不了这种观念,故C项错误;此时仍然实行文言文体,故D项错误。7曹雪芹在红楼梦开篇中写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里的“荒唐言”反映出()A封建社会将为新的社会制度所取代B红楼梦极大地冲击了统治秩序C红楼梦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D封建伦理道德在当时已无积极影响C红楼梦揭示出封建社会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但没有反映出它将为哪一种社会制度所取代,排除A项;B项表述过于夸大,排除;之所以说“荒唐言”,是因为红楼梦的反封建性,这说明其主旨与当时的主流思想不符,故选C项;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在当时仍存在着很大的积极作用,比如维护社会的稳定等,排除D项。8中央电视台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于2017年12月3日开播。第一期节目中的石鼓是由北京故宫博物院选送的“中华第一古物”,学术界基本认同“石鼓乃秦物”,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文字最多的石刻文字,从字体看应该属于()A小篆到大篆的过渡B大篆到隶书的过渡C小篆到隶书的过渡 D大篆到小篆的过渡D图片中的字体是篆书,根据材料“石鼓乃秦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时期小篆是全国通行的字体,图片显示的字体正是大篆到小篆的过渡时期,故D项正确;A项说法明显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材料中的文字与隶书平衡对称、整齐安定的字形特点明显不符,故B、C两项错误。9初唐,欧阳询、唐太宗等人从技法上廓清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糅为一体,“旨在将精巧的形式与雄阔的气势相结合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审美思想出现了”。这表明唐代书法的突出特点是()A重视法度 B尚意C追求神韵 D重情A由材料“从技法上廓清书法的结构与用笔之理,将风骨之美与严密的技法紧密糅为一体”可知,唐代书法研究技法、重视法度,A项正确。由材料“既要有深刻的艺术性又要体现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的审美思想出现了”可知,唐代书法追求的是艺术性和儒家伦理道德的结合,故排除B、C、D三项。10学术界公认中国山水画所蕴含的独特境界在宋代的山水画中体现得最为纯粹、充分,这种“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境界正是中国山水画区别于西方风景画的根本所在。这表明中国传统绘画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B意在笔先,以形写神C笔意奔放,体势连绵 D真景实现,返璞归真B材料“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的“造化”是指大自然,“心源”即为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就是指艺术创作来源于作者对大自然的感悟。艺术家对自然的感悟即指“意在笔先,以形写神”,B项正确;A项是文人画的特点,这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是草书的特点,D项是写实绘画的特点,均可排除。11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A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B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C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D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B材料中的“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这一信息反映了元代文人对功名富贵的不屑,希望通过隐逸山林和寻仙问道来摆脱现实中的痛苦,因此B项的说法与材料主旨一致,D项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出文化的融合、题材广泛,故A、C两项排除。12元代杂剧是在前代戏曲艺术宋杂剧和金院本的基础上,融合了各种表演艺术形式而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艺术,并在唐宋以来话本、词曲、讲唱文学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成熟文学剧本。与传统诗词歌赋相比,元代杂剧的突出特点是()A流传范围广 B反映社会生活C富于观赏性 D体现文化融合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杂剧作为舞台艺术,相较于诗词歌赋更具有观赏性,C项正确;A、B两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排除;材料信息表明的是元杂剧相比前代融合了多种表演艺术形式,相对完整和成熟,但并未体现不同文化之间的融合,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材料二“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绝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文字“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中国人的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作答即可。第(2)问,“不同影响”根据材料二文字“中国绝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启示”根据所学知识从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社会发展的关系等角度概括作答即可。答案:(1)特点:交流传播片段化,缺少科学理论和思想体系传播;交流具有双向性,以中国科技西传为主;缺乏直接交流,阿拉伯人起了中介的作用。(10分)(2)影响:中国:未能破坏传统制度与习俗,没有引发社会转型,强化君主专制统治。西方:促进民族国家的建立,促进社会转型;促进欧洲思想解放(宗教改革、文艺复兴),推动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形成(新航路开辟)。启示:科技作用的发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关;科技能够加速社会发展,也有可能阻碍社会进步。(15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们应当观察各种发明的威力、效能与后果,最显著的例子便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这三种发明都曾改变了整个世界的全部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知识传播的文献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并且随着这些发明的应用又引起了无数的变迁。由此看来,世界上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星宿,比这三种发明对于人类发生过更大的力量与影响了!弗朗西斯·培根根据材料,就“技术发明与人类文明进步”的关系,自拟论题,并结合中国古代科技发明的史实加以论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史论结合,层次清楚)(12分)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试题,首先根据材料信息从“技术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的角度提炼论题,论述可以结合技术发明对于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作用来展开。以火药的发明为例,从发明的时间、西传过程以及对于西方社会转型的作用来论述。答案:示例论题:火药的发明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2分)论述:据中国古代文献记载,火药至迟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发明。唐朝末年和宋元时期,火药和一些简单的火药武器开始运用于战争,火药的威力开始显现出来。蒙古人西征,把火药及火药武器传播到阿拉伯国家和西欧,为近代资产阶级打破封建堡垒,推翻封建统治,夺取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武器。不仅如此,近代西方国家还发明了步枪和火炮,在全世界殖民扩张与掠夺,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由此可知,火药在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中居功至伟。(10分)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后限时集训25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含解析人民版.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