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849598       资源大小:305.50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

    www.ks5u.com第21课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学业达标一、选择题11953年,苏联农业单位面积产量仅为欧洲其他国家平均产量的1/3,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自然灾害的影响 B工业化方针的影响C长期战争的破坏 D西方国家经济制裁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53年苏联继续推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导致工农业比例失调越来越严重,制约了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B项符合题意;自然灾害的影响不是主要原因,A项排除;当时苏联并没有出现长期战争,C项排除;当时西方国家并没有对苏联进行经济制裁,D项排除。2赫鲁晓夫在农业方面的改革最能直接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措施是()A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B把农业机械卖给集体农庄C放弃部门管理体制D高价收购农产品答案D解析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提高农产品的价格,增加了农民收入,满足了农民的愿望,直接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正确。3赫鲁晓夫改革在农业方面提倡“玉米运动”,主观目的是缓解粮食困难的压力,客观结果却造成粮食大量减产。主要原因是()A违背自然规律B没有考虑农民利益C改革重点不在农业D农业集体化运动的阻碍答案A解析赫鲁晓夫由于不顾自然条件,盲目扩大玉米种植,违背了自然规律,最终导致粮食大量减产,A项正确。4下图中场景是在哪位领导人改革时出现的()热烈欢送出发垦荒的苏联青年A斯大林 B赫鲁晓夫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答案B解析图中的场景反映了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重要措施之一大规模垦荒,故选B项。5勃列日涅夫曾说:“我国当前的经济结构中,机器制造业和国防综合体已占整个生产规模的776%,日用消费品占20%。”这表明其改革仍()A以工业化为主导B优先发展国防工业C农业经济基础薄弱D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苏联经济结构构成情况可知,答案为B项。A、C、D三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6俄罗斯民调显示:61%的受访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国家发展最好的时期。理由最可能是()A农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B苏联保持了大国的荣光C苏联军事实力全面超过美国D首先冲击了斯大林模式答案B解析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苏联军事实力达到了与美国相匹敌的水平,维持了超级大国的地位,B项正确;苏联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明显改善,A项错误;C项与史实不符;D项是指赫鲁晓夫改革。7(2018·江苏高考)1957年,苏联进行工业体制改革,撤销汽车工业部、机器制造部等7个全联盟部,保留了航空工业部、无线电工业部等6个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了105个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全联盟部所管辖的企业移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上述举措的主要意图是()A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B摒弃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政策C适度扩大地方经济自主权D削弱公有制经济的主导地位答案C解析材料中撤销汽车工业部等全联盟部,在地方设立经济行政区,把被撤的企业交给相应的经济行政区进行管辖,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地方经济自主权,故C项正确;材料中是对企业的控制的减弱,赫鲁晓夫改革并未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A项错误;材料仅仅说明对工业发展的管理方式,并未涉及对重工业发展的摒弃,B项错误;材料中涉及的是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是所有制改革,D项错误。8有学者认为“勃列日涅夫时期的改革是苏联历史上最为稳妥的改革”,这主要是指勃列日涅夫改革()A克服了斯大林模式的弊端 B实现了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C坚持赫鲁晓夫时期的政策 D坚持了原有体制并有所发展答案D解析勃列日涅夫在坚持“斯大林体制”下进行了一些改革,他把改革的重心放在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方面。在他执政期间,苏联经济、社会保持了相对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与美国对抗的军事工业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故选D项。等级提升9(2018·河南八市一测)1955年,苏共通过决议,由过去农庄、农场从上级机关领取计划改为直接由农庄、农场制订计划。这一决议()A强化了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B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C反映了改革重心在农业领域D表明斯大林模式的解体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上级机关规定计划到农庄自己制定计划可知,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是弱化而不是强化,A项错误;由农庄自己制定计划,使农庄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和特点制定经济计划,有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对于农业计划的制定由中央变为地方,不能反映出改革的重心在农业领域,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解体是在1991年,D项错误。10(2018·安徽联考)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答案C解析材料中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说明这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关于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A项错误;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也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农业方面的改革措施,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即通过利润刺激挖掘企业生产潜力,C项正确;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是赫鲁晓夫改革在政治方面的改革措施,D项错误。11勃列日涅夫执政后,“在生产方面,企业有权根据下达的计划指标自行编制年度计划。在完成计划任务外,可以接受计划以外的加工订货任务,可以用自己的材料和废料生产计划以外的产品”。这一措施()A突破了旧体制的弊端B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C力图调动企业积极性D有限地利用市场机制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勃列日涅夫时期,企业的自主权有所扩大,材料中的规定有利于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故选C项。121973年,勃列日涅夫在全国范围内改组工业管理机构,实行23级管理制,成立各种联合公司,如生产联合公司、科研生产联合公司等。这些联合公司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联合公司的成立()A旨在改变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B反映苏联推行集约化经营的发展战略C凸显重工业为经济改革的重点领域D侧重于与美国争霸的国防科技领域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兼有行政管理与生产经营两种职能”可知A项错误;政企合一是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的突出特征之一,材料中的“联合公司”是在企业合并基础上建立的,反映出苏联推行以集约经营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战略,故B项正确;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13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一书中指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无论苏联最高领导层在改革方面唱的调子多高,他们也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达到中国式的自由化的程度。”这段材料试图说明()A勃列日涅夫农业改革遭到失败B苏联和中国改革的根本性质不同C戈尔巴乔夫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D苏联继续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答案C解析由“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可确定当时苏联的领导人是戈尔巴乔夫,由“不想按照邓小平先生的做法进行大规模的农业改革”可知,其改革并未突破旧的农业体制,故C项正确。14“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受了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道:“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C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D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答案B解析斯大林模式的特点是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而戈尔巴乔夫提出“自由的公民社会”实质上要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资本主义社会取代社会主义社会,这改变了苏联的社会性质。故选B项。15(2018·湖北八校一联)1990年8月,在通往莫斯科红场的一条主要大街上,挂着一条红色的大标语,标语上写着“一切权力归苏维埃”。对材料解读有误的是()A“民主化”的舆论导致苏共的威信降低B国家权力应从党的系统转移到苏维埃C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D标语显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社会动荡答案C解析材料“一切权力归苏维埃”,意味着不要苏共的领导,体现了苏共的威信降低,同时也希望权力转移,A、B两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材料并未体现借鉴西方分权致使权力转移到民主派,C项错误,符合题意;根据材料信息可知,1990年8月,戈尔巴乔夫政治改革进行中,他主张用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使苏共威信动摇,故标语显示苏联人思想混乱派系纷呈,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赫鲁晓夫担任苏共总书记后,决定东部大开发,以党的名义号召全国青年向荒地进军,一哄而上,掀起了苏联历史上有名的“开垦处女地运动”。由于选择优先发展农业,不符合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环境,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1964年赫鲁晓夫下台,苏共承认这个时期农业政策有错误,开垦运动得以停止。材料二材料三下表为19811990年苏联经济增长率(%)简表年份19811985198619891990社会总产值33182国民收入32104劳动生产率313(1)根据材料一,概括赫鲁晓夫大力推广种植玉米给苏联农业带来的不良后果。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改革。(2)材料二中图表反映的是哪一位苏联领导人执政时期的什么历史信息?(3)概括指出材料三反映的经济发展趋势。综合上述材料,你可以得出哪些启示?答案(1)不良后果:粮食生产没有增长,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打开了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闸门,具有探索性和开创性;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未能从根本上冲破斯大林模式的框架。(2)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信息:勃列日涅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工农业总产值都有大幅度增长。(3)趋势:从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时期,经济不断滑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启示:改革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保护人民的利益;要注意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解析第(1)问,“不良后果”从材料一中得出,即“结果不仅粮食产量上不去,脆弱的生态环境也遭到严重破坏”;而“评价”则要结合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根据图表中的时间信息判断是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由图表中数据变化可以看出工农业生产均呈现增长趋势。第(3)问,从图表时间19811990年确定是勃列日涅夫和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从“社会总产值”和“劳动生产率”数据看,不断下滑,甚至出现负增长,从国民收入一栏看,人民生活水平不断下降。“启示”可从改革要从国情出发、改革要注重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2020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作业与测评:第21课 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革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