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docx

    • 资源ID:486542       资源大小:15.64KB        全文页数:9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docx

    1、党课讲稿: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同志们: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强调,要“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加快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绘出美丽中国的新画卷,需要我们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2017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塞罕坝林场建设者的感人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赞扬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指出“全党全社会要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弘扬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强调要“把我们伟大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美丽”。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承德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

    2、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J习近平总书记着重强调要传承和弘扬好塞罕坝精神,这既是对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感人事迹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推进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迈上新台阶发出的伟大号召。下面,借此机会,我以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为题,为同志们作一堂党课报告。一、塞罕坝精神的孕育形成塞罕坝精神是三代塞罕坝建设者听从党的召唤,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接续艰苦奋斗形成的,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塞罕坝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塞罕坝是蒙古语和汉语的组合,意为“美丽的高岭”,位于河北省承德市最北部,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历史上,这里

    3、水草丰美、森林茂密、鸟兽繁多,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清朝康熙皇帝曾在此设立木兰围场,作为“哨鹿设围狩猎之地“,塞罕坝是围场的中心地带,清朝鼎盛时期几乎每年秋季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木兰秋独”仪式。得益于“皇家围场”的威名,塞罕坝地区一直保持了良好的生态环境。但从清同治二年(1863年)开围放垦,塞罕坝的森林植被随之开始遭到破坏。到了清朝后期因国力衰退,民不聊生,无序的开荒垦殖,加之连年的山火等灾害,以及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掠夺采伐,到新中国成立时,这里的原始森林不复存在,到处是“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为首都建设绿色屏障。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森林覆盖率仅有8.6%,造

    4、林治沙、改善环境成为当务之急。20世纪60年代初,北部沙漠大举南侵,其中浑善达克沙地与北京的直线距离只有180公里,风沙紧逼北京城,塞罕坝恰好位于能够挡住沙子的特殊地理位置上。有专家形象地指出:“如果这个离北京最近的沙源堵不住,就相当于站在屋顶上向院里扬沙子。”当时北京地区风沙肆虐,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环境都受到了严重威胁,党中央和国务院对此十分关注,特授命林业部在北京上游风口地区开展防风治沙、建设绿色屏障的工程。经过反复论证,1962年2月,林业部决定在塞罕坝建设一座现代化的国营机械林场,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塞罕坝人听从党的召唤,勇担使命。在不懈奋斗中铸就塞罕坝精神。塞罕坝精神是在三代

    5、塞罕坝建设者“绿色接力”过程中孕育形成的。1962年,塞罕坝机械林场正式组建,369名满怀激情的林场建设者,从祖国大江南北相继来到荒漠沙地塞罕坝,这支平均年龄不到24岁的队伍,拉开了塞罕坝林场建设的历史帷幕。建场初期,面对恶劣的气候环境和艰苦的生活条件,塞罕坝人坚持“先治坡、后置窝,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经过1962年、年2次造林失败后,开始进行技术攻关,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积累了在高寒、高海拔地区造林的经验。1964年春天开展“马蹄坑造林大会战”,造林成活率达到90%以上,此后,塞罕坝造林全面开始。6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塞罕坝人接续奋斗、甘于奉献,他们用青春、用汗水,甚至用生命建成了百万亩人

    6、工林海,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铸就了不朽的塞罕坝精神。二、塞罕坝精神的丰富内涵三代塞罕坝建设者60多年的艰苦奋斗,书写了可歌可泣的创业史,同时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牢记使命,勇于担责。1962年,在国家财政极其困难的情况下,启动建设塞罕坝机械林场,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偿还生态历史欠账的责任担当,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半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塞罕坝人始终牢记”为首都阻沙源、为京津涵水源”的职责使命,以“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的执着,以艰苦奋斗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创造了荒原变林海的人间奇迹,筑起了一道牢固的绿色生态屏障,有效

    7、遏制了浑善达克沙地的大举南侵,既涵养了水源,也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塞罕坝在二次创业新征程上的使命任务是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在深化国有林场改革、推动绿色发展、增强碳汇能力等方面大胆探索,切实筑牢京津生态屏障。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塞罕坝林场建场初期,条件异常艰苦,没有房屋居住,就搭马架子、盖窝棚、挖地窖子解决住宿问题。在塞罕坝流传着一首打油诗:“渴饮沟河水,饥食黑被面;白天忙作业,夜宿草窝边;劲风扬飞沙,严霜镶被边;雨雪来查铺,鸟兽绕我眠;老天虽无情,也怕铁打汉;满山栽上树,看你变不变!”形象描述了塞罕坝人当时的艰苦生活,反映了他们的乐观精神和对未来发展的美好

    8、期待。塞罕坝的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始终是艰苦奋斗精神的模范践行者,在他们的带领下,塞罕坝人经过艰苦的技术攻关,探索出了适合高寒地区的造林育苗技术,他们用自己的双手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艰苦奋斗史,同时也在传承和弘扬着中国共产党人艰苦奋斗的伟大精神。绿色发展,铸就辉煌。60多年来,三代塞罕坝建设者成功营造起115.1万亩人工林海,森林覆盖率达到82%。据中国林科院核算评估,林场每年可涵养水源2.84亿立方米、吸收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林场森林资源总价值达到231.2亿元,每年通过提供就业、产业带动助推区域发展,实现社会总收入6亿多元。在国际上获得地球卫士奖”和“2021土地生

    9、命奖”,创造了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史上的典范;在国内获得“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实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和脱贫攻坚的“双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出了一条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塞罕坝林场的成功实践证明,生态退化地区只要科学治理、久久为功,自然生态系统是完全可以修复的,让沙地荒山变成绿水青山是完全可能实现的。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好塞罕坝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抓生态文明建设,既要靠物质,也要靠精神。”塞罕坝精神彰显着绿色发展的重要意义,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好塞罕坝精神,需要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做到四个“必须”。一是必须加强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全面领导。加

    10、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塞罕坝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巨变证明,只要有党的坚强领导,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代接着一代干,一定会创造一个又一个人间绿色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着,全国各地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普遍提高,美丽中国建设迈出坚实步伐,根本原因在于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科学指引。弘扬塞罕坝精神,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要继续扛起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责任,牢记“国之大者”,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确保党中央

    11、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决策部署落地见效。二是必须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塞罕坝林场创造的绿色发展奇迹,不仅修复和改善了生态环境,而且通过开发生态旅游、绿化苗木销售、森林碳汇交易、林下经济等绿色产业,带来了经济收入,周边百姓依托百万亩林海走上了致富路。塞罕坝从“荒漠沙地”到“百万亩林海”再到“金山银山”的巨变,为我国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典型、发挥了示范作用。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把环境改善与百姓富裕结合起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努力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协调统一。三是必须深化山水

    12、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60多年来,塞罕坝林场建设者扎实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在荒漠沙地上培育出百万亩林海,构建华北地区的绿色生态屏障,形成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极大减轻了京津地区风沙危害,同时涵养了水源,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治理模式。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正确处理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坚持系统观念,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不断增强各项工作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正确处理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更加注重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系统的治理成效。四是必须科学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

    13、平总书记每年都会参加首都义务植树活动,每次都对国土绿化事业作出殷殷嘱托:“要坚持全国动员、全民动手植树造林,努力把建设美丽中国化为人民自觉行动。”“森林既是水库、钱库、粮库,也是碳库。”我国已经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最多的国家,但我国总体上仍然是一个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植树造林,改善生态,任重而道远。弘扬塞罕坝精神,要正确处理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要正确处理“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科学开展国土绿化行动,稳步提升林草资源总量和质量,巩固增强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探索挖掘森林“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多重效益与价值,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作出更大贡献。同志们,把习近平

    14、生态文明思想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传承好、弘扬好塞罕坝精神,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支撑点、成为展现我国良好形象的发力点,我们就一定能建成美丽中国,让中华大地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让塞罕坝精神再放光彩近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调研。他强调,塞罕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全党全国人民要发扬这种精神,把绿色经济和生态文明发展好。塞罕坝是一座精神高地,是如铁的标杆,如火的旗帜。广大青年要发扬塞罕坝精神,补足理想信念之“钙”、铸牢初心为民之“魂”、增强干事创业之“能”,以实际行动诠释“两山”理念,

    15、持之以恒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续写绿色奇迹,在新征程中建功立业。发扬塞罕坝精神,补足理想信念之“钙”。从沙石飞走的荒地到树木遍野的林海,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塞罕坝成为拥有115万亩林海的世界最大人工林,这背后是塞罕坝建设者不怕苦、不畏难、不言败的坚定信念。上了坝就扎了根,塞罕坝建设者在“天当床,地当方,草滩窝子做工房”的艰苦条件下,在树苗成活率极低的现实境况下,在严重自然灾害致使林木尽毁的情形下,凭借着矢志不渝的信念,驰而不息、久久为功地推进绿色事业。古人云:“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坚定的理想信念是青年干部开创事业的前行坐标,是攻坚克难的精神支柱。我们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信念践行

    16、绿色发展理念,持之以恒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接力奋斗中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庄重誓言,成为忠诚可靠之人,成为群众可亲可信之人,将绿色发展践行到底,向时代交出一份亮眼的强国答卷。发扬塞罕坝精神,铸牢初心为民之“魂”。19xx年,XXX人肩负使命上坝,就是这群平均年龄不到XX岁的建设者让荒山换了人间,让“绿”成为人民群众身边靓丽的风景线,让“绿”成为推进脱贫攻坚事业的深厚底气。生态产业和生态旅游业的发展,让塞罕坝实现了从无到有、从贫到富的大跨越,极大改善了人民群众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对于广大青年干部来说,为民奋斗是一种天然的情感,是一种根植于心的宗旨与使命,不是短时的,而是长久的;不是口头

    17、的,而是行动的;不是表面的,而是深入的。我们要以实干的责任与担当淬炼为民之“魂”,以脚踏实地的奋斗造福人民群众,让繁忙有序的工作节奏充满“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感和满足感,充满诚挚为民的初心和热火朝天的干劲,做生态文明建设的践行者与推动者,让绿水青山成为人民群众的金山银山。发扬塞罕坝精神,增强干事创业之“能”。塞罕坝的几代建设者坚持“先治坡、后治窝,先生产,后生活”的生态建设理念,探索引种、育苗和造林上的科技创新,发展符合当地实际的造林模式,在实践历练中攻克技术难题,在艰苦创业中绘就绿色画卷,探索出了“绿进沙退”的成功典范,将荒漠化防治的先进技术牢牢掌握在手中。新时代青年是党和国家的希望,是勇于创新的“先锋兵”,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生力军”,要将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心,有愿干事之“心”,能干事之“劲”,还要有干成事之“能”。要在实践中锤炼过硬本领,在干事善为、创业有为中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厚植“生态绿”底色,努力开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崭新格局,开发绿色生态产业,开掘绿色经济富矿,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走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注意事项

    本文(学习弘扬塞罕坝精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党课讲稿.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