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讲义:通史整合(十二)第三板块 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868632       资源大小:305.50KB        全文页数:15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讲义:通史整合(十二)第三板块 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

    通史整合(十二) 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政治俄国十月革命将社会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开创了现代化的新模式。帝国主义要求重新瓜分世界,矛盾不断激化,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经济苏俄(联)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并逐步确立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面对19291933年经济危机,美国实施罗斯福新政开始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模式。科技文化现代主义文学和艺术的兴起,突出表现了在生产力高度发达背景下人类精神的空虚和迷茫,着力描述人类非理性的一面;以相对论和量子论为主要内容的现代科学诞生,预示着第三次科技革命即将到来,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一)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政治诗史巧记动荡的国际时局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社会制度的创新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竞争小题验知1十月革命90年:救赎、悲剧与启示中指出:“苏俄一改与西欧相比持续了几个世纪的形象和心态:专制、愚昧、黑暗、落后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说明十月革命()A否定了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B促进了俄国经济的迅速发展C借鉴了资本主义的民主制D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道路解析:选D据“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仿效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可知,材料信息旨在强调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材料信息并未否定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排除A项;B、C两项与材料信息无关;D项属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2在俄国十月革命100周年之际,俄罗斯总统普京说:“1917年轰轰烈烈、跌宕起伏的事件是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美国前国务卿赖斯认为“十月革命的的确确震撼世界”。也有西方学者认为“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教训”。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三者观点都很客观B革命难以塑造理性世界C俄国革命影响巨大D俄国历史地位争议较大解析:选C由“我们历史不可分割而又复杂的组成部分”“十月革命的的确确震撼世界”“俄国革命沦落为一个令人沮丧的教训”可看出,三者都承认俄国革命影响巨大,故C项正确。3为摆脱经济大萧条,美国通过了提高关税的霍利斯穆特关税法,此外美元也实际贬值达到41%;英国则对进口货物征税50%,后又规定:帝国内部各邦的货物彼此实行优惠税率,形成区域集团贸易圈;法国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这些做法()A极大缓解了恶化的经济B有利于调节国际供求关系C导致国际关系日趋恶化D表明各国放弃自由主义政策解析:选C根据所学,这次经济危机,主要是由于两极分化,产生的供求矛盾突出,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不能有效解决这一矛盾,故A项错误;增加进口关税、货币贬值,只会导致国家间的恶性竞争,不能实现物资的有效配置,故B项错误,C项正确;根据所学,1933年罗斯福新政开启了国家干预的新时代,故D项错误。显性时空两次世界大战之间(19141945年)隐性时空二月革命、“四月提纲”、十月革命、德日法西斯上台、第二次世界大战深化认知20世纪30年代历史阶段特征1政治方面(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严重的经济危机引发了社会危机,整个社会动荡不安;面对社会危机,各国选择了不同的政治体制应对危机:一种是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代表的自由主义改革运动,一种是德国、日本建立的法西斯专制。(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这一阶段的典型特点则是高度集权。(3)从国际关系上看:这十年可被称作“走向大战的十年”,一方面德、意、日法西斯国家打着“反共”的幌子疯狂侵略;另一方面英、法、美等国采取了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苏联也“避战自保”,客观上都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2经济方面(1)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大危机及危机之后的持续萧条,各国纷纷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模式开始形成。(2)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确立了高度集中、集权的斯大林体制(计划经济体制),经过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运动,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二)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经济诗史巧记美国:自由放任的政策,空前严重的危机,国家干预的经济;苏联:不断调整的政策,工业化道路的探索,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小题验知11917年9月,列宁宣布“粮食垄断、面包配给制和普遍义务劳动制,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强有力的手段”。1918年夏,苏俄进入艰难困苦的国内战争时期。1919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由此可知,列宁心中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A为了战胜国内外敌人而采取的措施B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C向资本主义暂时退却的过渡政策D战争年代的特殊政策解析:选B由材料“列宁宣布在无产阶级国家手中是一种实行计算和监督的强有力的手段”可知列宁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无产阶级管理国家的重要手段,故B项正确。2(2018·广州二模)1921年4月,列宁说:如果农民经济能够继续发展,那么还应该为进一步的转变提供可靠的保证,而进一步转变就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由此可知,当时()A余粮收集制得到推广B工业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C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基本完成D列宁已有建立农业合作社的设想解析:选D由材料“必须使效益最差的、最落后的、细小的、单干的农民经济逐渐联合起来,组成公有的大规模的农民经济”可知列宁提出了农业集体化改造的设想,故D项正确。31933年4月,美国政府宣布禁止黄金出口。1934年政府规定: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美国政府这些措施()A导致美元丧失了世界货币地位B增强了本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C缓和了资本主义国家间的矛盾D消除了经济危机对本国的冲击解析:选B据材料“在美元原来价值的50%60%之间固定它与黄金的比价”可知美元贬值,从而降低了产品的价格,增加了本国产品的竞争力,故B项正确。4罗斯福新政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博得了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连摩根家族也承认:整个国家都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他就任总统一个星期的成就简直匪夷所思,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类似的过程。这主要因为()A罗斯福新政胜利在望B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C美国人都崇拜罗斯福D罗斯福找到解决危机的良方解析:选B据材料“一开始就以雷霆手段”,结合摩根家族的财团背景,可以推测是罗斯福首先推行的整顿金融措施,据材料“社会舆论的普遍好评”和“充满了对罗斯福总统的崇拜”可知整顿金融业树立了新政信心,故B项正确。5(2018·安阳二模)1929年,斯大林指出:“农民是一个以私有制和小商品生产为经济基础的阶级。因为农民当他还是从事小商品生产的个体农民的时候,经常不断地从自己中间分泌出而且不能不分泌出资本家来。”为此,斯大林()A致力于恢复国民经济B强制加速推行农业集体化C暂时认可了市场经济D缓解农民与资本家的矛盾解析:选B通过新经济政策,已经恢复了国民经济,致力于恢复与材料中“1929年”不符,故A项错误;针对材料中“农民”“不断地从自己中间分泌出而且不能不分泌出资本家来”的现象,1929年,斯大林推行农业集体化,故B项正确;材料中“1929年,斯大林”认可计划经济而非市场经济,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不是“农民与资本家”之间的矛盾,故D项错误。隐性时空经济大危机、余粮收集制、粮食税、计划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以工代赈”、国家干预、罗斯福新政深化认知一、从六个维度掌握国家垄断资本主义1含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私人垄断与资产阶级国家相结合的资本主义。2出现原因(1)它是资本主义私人垄断资本发展的必然结果。(2)战争的特殊作用促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3)经济危机呼唤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挥干预和调节作用。(4)战后出现的高科技产业需要国家投巨资并进行有效管理。(5)凯恩斯主义的理论支撑、罗斯福新政的示范作用也对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3发展历程产生于19世纪末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20世纪30年代各国为了尽快摆脱危机,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发展,成为20世纪5070年代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4内容国有企业的发展;国家财政开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年升高;实行中央银行国有化,加强中央银行对国家金融的干预和调节作用;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管理和调节作用。5实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6作用(1)它突破了私人垄断的局限性,使生产、技术改造以及劳动力再生产过程社会化,从而可在更大程度上容纳生产力的发展。(2)它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有限性以及它同现代化巨额投资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生产和消费的矛盾,使资本主义市场问题得到缓解,从而在一定时期内减轻经济危机,促进生产的发展。二、西方大危机发生后苏联的应对措施在1929年开始的世界经济危机席卷西方各国的时候,苏联正处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高潮前期。西方的经济危机,恰恰成了苏联大国崛起的良机。当时的苏联采取了下面的对外经济政策:第一,引进技术1929年,苏联同西方专家签订的技术援助协定已达70多个项目,涉及冶金、工业机械、金属加工、燃料动力、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农业机械、农业灌溉工程,以及汽车、轮船和飞机制造等多个重要经济部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尤其是在钢铁、机械、燃料动力、化工、汽车、拖拉机、飞机、造船等新的工业部门,许多是利用西方先进技术设备,甚至是在外国专家的直接帮助下建立的。第二,大量进口机器这个时期,苏联成为世界市场上机器的最大买主。1931年,世界机器出口总量的30%是销往苏联,1932年这个数字上升到50%。在苏联的进口总额中,1929年机器设备的进口占了30.1%,1932年则高达55.7%。19291932年,苏联进口机器设备的资金总计60.1亿卢布。第三,重视“智力进口”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失业技术人员,他们被招聘到苏联工作。1932年,在苏联工作的外国专家达1 919人,技术人员10 655人,分别比1928年增加了4倍多和20多倍。同时,苏联也通过“技术援助协定”等渠道,派遣人员出国学习。19291933年,仅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派往国外学习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就达2 000人。第四,吸引国外贷款西方在经济危机中出现了大量的过剩资本,使得苏联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处于有利地位。19291931年,苏联先后从德国、奥地利、英国、意大利、美国、芬兰、日本、挪威、瑞典、丹麦、比利时、法国等十几个国家的私人银行获得贷款,到1933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14亿卢布。第五,在国际经济关系中,提出合作共赢的建议1933年6月,苏联在伦敦召开的世界经济会议上,提出一项发展对外贸易,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计划,建议西方国家向苏联提供长期贷款,以保证苏联正常进出口。这些建议,既有利于苏联经济发展,也有利于西方国家缓解危机,应该说展现了在国际舞台上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考法(一)延展知识的长度1(2016·全国卷)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命题者说强化时空观念显性时空:1928年的苏联;隐性时空:1932年的美国,隐含了经济大危机。注重比较思维苏联“一五”计划取得了巨大成就,而同时期的美国经济则走向萧条,通过对比分析社会制度的利弊。解析:选B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信息。材料的核心信息是1932年以后美国人对苏联的关注增多了,因为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化建设取得巨大成就,而美国深受经济危机的影响,美国人希望从苏联的建设中找到解决经济危机的办法,故选B项。A项错误,经济危机并未波及苏联,故排除。C项与美国农业生产的相对过剩矛盾,美国不需要考虑这一问题,故排除。D项与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矛盾,排除。2(2018·全国卷)据下表可知,当时美国()1929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单位:%)时间类别19291930年19301931年烟煤业12.319.1金属矿业6.618.3制造业7.211.3A最低工资标准失效B产业结构迅速调整C经济危机不断加深D政府财政支出锐减命题者说特定的“时空”19291931年的美国。特别的“表现”工人的周工资不断下降。特有的“背景”造成资本主义世界大恐慌、大萧条的经济大危机。解析:选C材料反映了从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到1931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持续下降,说明经济危机进一步加深,C项正确。最低工资标准是在罗斯福新政中实行的,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部分行业中的工人周工资的下降幅度,并未涉及产业结构调整,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大危机导致工人周工资下降,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D项错误。考法(二)转换思维的角度3(2015·全国卷)1935年8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A制订公平经营章程B建立失业保险制度C提供农副产品补贴D规定最低工资水平命题者说依托教材布点罗斯福新政中的社会保障措施。链接社会热点以退休人员养老金问题为切入点,引导关注中国老龄化社会到来的养老问题。体现价值理念引导考生树立法制精神和以公平为核心的价值理念。解析:选B本题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由材料“规定凡年满65岁的退休人员一定数额的养老金”,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故选B项;A、D两项是对工业生产的调节,C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故排除。考法(三)拓展教材的宽度4(2014·全国卷)20世纪30年代,美国每周有成千上万的人去电影院,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A表明了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B体现了民众身陷危机淡定应对的精神C反映了民众逃避现实希求慰藉的心态D说明了现代主义艺术得到社会的认同命题者说情境创设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生活的一个侧面:观看电影不仅人数众多,而且具有明显的价值取向。唯物史观强调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的关系:当时民众的社会生活状态所反映的社会存在。解析:选C如果美国重现经济繁荣,那么人们会因忙于工作而减少去电影院的次数,A项错误;经济危机中人们大批失业,精神不振,B项错误;“轻歌曼舞的幻想型影片备受欢迎”说明人们在电影院寻找精神上的慰藉,C项正确;D项材料没有体现。考法(四)挖掘认知的深度5(2015·全国卷)1930年苏联粮食产量为835.4亿千克,1931年降至694.8亿千克;1930年苏联粮食出口483亿千克,1931年增至518亿千克。这表明苏联()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命题者说历史现象1930年至1931年,苏联粮食产量下降,但出口量却增加。历史本质苏联为强化工业的发展,以粮食出口换取资金积累,体现了农民为工业化建设的付出。历史借鉴以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借鉴。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结合苏联工业化的相关史实分析。斯大林执政时期,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从1930年、1931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A项符合题意;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B项错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1俄国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临时政府无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早日实现和平、取得土地和面包的愿望,继续进行帝国主义战争。在此背景下,列宁发表了“四月提纲”,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还明确提出“不给临时政府以任何支持”和“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2斯大林模式的形成同苏联当时的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它在确立初期和战争时期曾发挥巨大作用,使苏联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在这一模式下,国家可以按照统一计划调配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在较短的时间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苏联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迅速实现了工业化。这种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对二战后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形成了足以同资本主义抗衡的社会主义阵营。3二战前期,参战国的军需充分吸收了美国过剩的生产力,极大地促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后来美国参战,大量美军出征,美国从大量劳动力闲置变为劳动力短缺,无业在家的妇女也被鼓励出来工作。可以说真正使美国走出经济危机困境的并不是罗斯福新政,而是二战。高考达标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武汉调研)列宁在1916年的社会革命与民族自决权中指出,“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不等于“分离、分裂、建立小国家,它只是反对任何民族压迫的斗争的彻底表现”;在提到中国、伊朗等半殖民地国家时指出,“社会主义者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见“民族自决”()A反映了当时欧美工人阶级的共同性认识B推动了世界民族解放斗争高潮阶段到来C意味着近代被欺凌的中华民族整体自决D表明了半殖民地革命应由无产阶级领导解析:选C从材料“民族自决权只是一种政治意义上的独立权”,“社会主义者应当要求无条件地、无代价地立即解放殖民地,这个要求在政治上的表现正是承认自决权”,可知材料反映的是被侵略国家反抗殖民侵略,就是民族自决,故C项正确。21917年11月5日,俄国临时政府宣布戒严,对此资产阶级的新时代报写道:“为什么要宣布戒严?临时政府已经不再是一个权力机关了,它既没有道义上的权威,也不具备必要的机构来使用武力。”由此可见此时的俄国()A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B封建专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C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D无产阶级和平夺权胜利在望解析:选C根据材料“1917年11月5日”可知此时为十月革命前夕,临时政府已经失去道义和军队的支持,无产阶级革命条件基本成熟,故C项正确。3(2018·湖南六校4月联考)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全部财产,判处三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A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B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C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D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解析:选A根据题干“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可以得出当时物资供应必须有供给委员会的凭证,不允许私人买卖,导致市场上商品供应缺乏,物价上涨,故A项正确。4(2018·绵阳三模)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据此可知当时苏俄()A全面实施新经济政策B系统推进了工业化建设C正式确立斯大林模式D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解析:选D1918年开始实行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大中小企业全部收归国有,1920年11月苏俄颁布租让法令,允许外国资本家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或同苏维埃国家组织合营股份公司,企业由私人经营,所有权属于国家,承租者必须接受国家的监督指导,说明苏俄调整社会主义发展策略,故D项正确。5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苏联不断充实企业技术、生产、财务计划的内容,增加计划指标,并相应减少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苏联上述举措()A适应了工业化建设的需要B壮大了国营经济的力量C推动了公有制经济的建立D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解析:选A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苏联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题干的这些措施就是增加国家计划以促进工业化的发展,故A项正确。61930年3月,苏联农业集体化比例由1929年12月的20%猛增到58%,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1 000万户农民退出农庄。据此可知()A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B苏联农业公有化方向发生变化C世界性危机影响苏联农业决策D苏联的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启动解析:选A根据“苏共中央对此现象进行了批评,随后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可知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故A项正确;集体农庄数量开始减少是因为农业集体化推进过快,并未改变公有化方向,故B项错误;苏共部分修正农业集体化进程是由于操之过急,与世界性经济危机无关,故C项错误;此时斯大林模式尚在形成过程中,故D项错误。71931年,美国有四分之三的学校管理委员会拒绝聘请已婚妇女当教师,美国劳工联合会敦促雇主不要雇佣其丈夫仍在工作的妇女,一些媒体舆论也赞同这一做法。当时美国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B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C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D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解析:选C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可知这一现象的出现是在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萧条时期,材料体现了对已婚妇女的严重歧视,主要原因是萧条时期就业竞争激烈,A项是现象,C项正确;社会对家庭观念的重视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政府的福利政策的推行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8(2019届高三·莆田统考)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这些措施()A体现胡佛政府对经济进行有限干预B表明新政已使全国重现繁荣的景象C说明全国工业复兴法得到落实D反映政府干预经济的理念全面贯彻解析:选A“1930年,美国政府成立紧急就业委员会负责指导社会经济;1931年,成立失业救济局。此外,胡佛还提出工作制度,即公务员无薪休假一个月,以此减缓就业压力”体现了政府对经济的有限干预,故A项正确。9观察下表“美国政府财政收入中主要税种所占的比例(%)表”,这一时期美国主要税率的变化,有助于()年份 个人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 消费税 1929 38% 43% 19% 1933 22% 25% 53% 1935 21% 23% 56% A减轻贫民负担,完善社会保障B降低经营成本,复兴工业生产C刺激社会消费,扩大国内市场D增加财政收入,加强国家干预解析:选B从材料中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和消费税的变化可知,并不能说明减轻了贫民负担,也体现不出社会保障的完善,故A项错误;企业所得税的降低有利于减轻企业的经营成本复兴工业,故B项正确;消费税大幅提高不会刺激消费扩大市场,故C项错误;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大幅降低,只会减少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错误。10罗斯福新政时期,许多立法几乎都不是由国会创始而仅交给国会审议;在1933年以后的10年内,总统发布的行政命令高达3 556项。这说明新政时期的美国()A国家对经济干预加强B国会成为总统的附属C政府行政效率得到提升D分权制衡机制严重削弱解析:选C由材料中国会审议总统提出的法案,这有利于总统行政命令的及时发布,从而提高政府的行政效率,故C项正确。11(2018·南宁二测)20世纪30年代,英国左派人士威尔斯认为:“(罗斯福)新政如能得到彻底实行,财政寡头就会消灭,社会主义就会建立起来。”威尔斯得出此结论的依据是罗斯福新政()A消灭了私人企业制度B旨在维护工人阶级利益C完善了福利国家制度D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前提下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整,其目的是维护资本主义自由企业制度,故排除A、B两项;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开始建立劳动保险和福利制度,不是完善了福利国家制度,故排除C项;威尔斯认为罗斯福新政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缓和社会矛盾、缩小贫富差距、建立公平公正社会等方面的作用突出,故答案为D项。12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解析:选D将题干中“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与“实施社会保障计划”联系起来可知,所得税方案是为了保障底层收入群体的基本生活,缩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垄断组织纷纷建立和发展。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国会的咨文中,西奥多·罗斯福认为政府所要做的应该是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而不是简单地禁止垄断。他说:“我们的目标不是清除大公司,相反,这些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那些企图破坏它的努力必然是无效的我们并不是攻击大公司,我们只是要去除其中的污垢。”摘编自刘绪贻美国通史材料二复兴金融公司在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提供十亿多美元款项,用以帮助6 468家被认为基本健全的银行。其次,在这两年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2 352家银行。因此,富兰克林·罗斯福政府就加强了这个资本主义经济最关键和最敏感的部门,并将之交回私人之手。不过,这个部门将受到彻底的公共控制。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该法授予证券交易委员会以完全管制控股公司金融活动的权力。摘编自美阿瑟·林克、威廉·卡顿著一九年以来的美国史(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西奥多·罗斯福对垄断组织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种观点的影响。(15分)(2)据材料二,归纳富兰克林·罗斯福金融措施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这种金融措施出台的背景。(10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监督、控制和管理托拉斯”“大型企业是现代工业发展不可避免的产物”等信息从两个方面分析。第二小问,结合第一小问的看法进行回答,一方面认可垄断组织,这样能够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另一方面对垄断组织进行管控,促进了美国经济发展,为国家干预经济奠定基础。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财政部和各州官员清理了2 352家银行”“1935年公用事业控股公司法是罗斯福自己对这种大规模金融改革工作的贡献”,结合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可知用立法与行政的手段对金融业进行管制。第二小问,据材料二中“1933年8月和1935年7月之间”,结合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可知回答19291933年经济危机对美国带来的影响即可。答案:(1)看法:承认垄断组织在推进现代工业发展中的作用;发挥政府的作用,监督、控制和管理垄断组织;清除垄断组织中危害国民经济正常发展的成分。影响:允许垄断组织正当发展,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求;管控垄断组织,维护了美国经济健康发展;为以后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奠定了基础。(2)特点:运用行政和立法手段全面监管金融业。背景:不受监管的金融股市投机成为经济大危机的导火索;经济大危机使得美国社会危机加剧;失去信用的金融业濒于崩溃。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表19271936年苏、美、日、德、法、英六国粗钢产量统计(单位:万吨) 年份 苏联 美国 日本 德国 法国 英国 1927 358.8 4 565.6 168.5 1 626.7 838.0 924.3 1928 425.1 5 237.1 190.6 1 447.6 947.9 865.6 1929 485.4 5 733.9 229.4 1 621.0 971.6 979.1 1930 576.4 4 135.3 228.9 1 151.1 944.4 744.3 1931 562.0 2 636.2 188.3 826.9 781.6 528.6 1932 592.7 1 390.1 239.8 574.7 563.8 534.6 1933 684.2 2 360.5 319.8 758.6 657.7 713.7 1934 969.3 2 647.3 384.4 1 188.6 615.5 899.2 1935 1 252.0 3 464.0 470.4 1 641.9 627.7 1 001.7 1936 1 633.9 4 853.4 522.3 1 917.5 670.8 1 197.4 据日本钢铁联盟钢铁统计委员会钢铁统计要览1970年版 从表中提取与世界史相关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紧扣表中数据,史论结合。)(12分)解析:分析表格中苏联的数据,可以得出在19271936年苏联粗钢产量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得出论题: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然后结合所学史实进行分析。分析表格中美国的数据,可以得出在19271929年美国粗钢产量绝对数值远远高于其他国家,但是19301932年产量大幅度下降,1933年后开始小幅回升,1936年恢复到下降之前的产量,得出论题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然后结合美国历史背景分析。答案:论题一:苏联钢铁产量持续增长,工业发展迅速。阐述:斯大林模式的建立;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的实施;计划经济体制抵御了世界经济危机冲击;苏联经济发展存在比例失调弊端。(言之成理即可) 论题二:美国钢铁产量呈现升降升轨迹,工业发展起伏巨大。阐述:一战后政治环境相对稳定;经济危机爆发,造成工业产量急剧下降;罗斯福新政使工业生产得到恢复。(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事项

    本文(2020版二轮复习历史通史版讲义:通史整合(十二)第三板块 现代文明的到来——两次世界大战间的世界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