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党员“应训尽训”工作总结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健全固本培元、凝心铸魂的教育体系。党员需要教育,教育需要组织,要采取县级普遍培训、基层党委兜底培训的形式,开展党员集中培训。2024年来,XX市围绕抓实党员集中培训,完善党员分类教育机制,打好培训组合拳,推动党员“应训尽训”,持续提升党员队伍建设质量。一用好培训阵地,让党员培训“有地可用”。统筹全市资源,建立“1+12+N”党员教育阵地矩阵,充分发挥党员教育培训主渠道、主阵地作用。一是以县级党校(行政学院)为重点,做好“普遍培训”。推进市委党校(行政学院)基础设施和课程资源迭代升级,举办全市党组织书记轮训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培训班等专题培训班次X
2、X期,培训党员XX余人次。二是以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为基础,做好“兜底培训”。建立经费保障制度,推动XX个镇街党校(党员教育中心)全部实现实体化规范化运行,每年轮训党员XX万余人次。XX市XX街道党工委党校(党员教育中心)获评“XX省重点乡镇(街道)党校(党员教育中心)”。三是以现场教学点为补充,做好“典型示范”。挖掘打造XX个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点,按照党性教育、乡村振兴、城市党建等X个重点专题打造“模块化菜单”,绘制X条党员教育现场教学“精品线路”,开展现场教学XX余场次。二完善培训计划,让党员培训“有章可循”。发挥组织部门统筹协调作用,分级分类制定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督促基层党组织按计
3、划分期分批开展党员培训。一是“划分班组”,确保覆盖。XX市级由组织部门牵头,实施党组织书记能力素质提升工程,制定涵盖X个领域XX个班次的县级重点班次计划,做好分类培训,做到“一个不漏”。指导基层党(工)委实施党员党性提升工程,制定XX个班次的基层党员轮训计划,做好兜底培训,确保“一个不少”。二是“挂图作战“,稳步推进。XX市委组织部党员教育中心梳理细化党员年度教育培训计划一览表,实行“上墙公示”“打表推进”。建立党员培训计划落实情况“双周调度”机制,及时掌握基层党(工)委工作进度,增强工作落实力度。三是“一线作战”,督促整改。抽调基层党(工)委副书记、党建办主任、政工科长等XX名党务工作者组建
4、X个调研组,采用列席开班仪式、抽查培训档案、走访党员等形式,对党员培训情况开展现场评估,将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不断提升党员教育培训实效。三组好讲师队伍,让党员培训“有人会讲”。落实党员教育讲师聘任制,建立本土讲师为主体、外聘专家为补充的党员教育师资库,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课程保证。一是在讲师遴选上,突出一个“精”字。开展党员教育师资优化行动,从“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等全国知名先进模范人物中聘请专家师资X名,从优秀党校教师、党务工作者等群体中遴选骨干师资XX名,从各镇街党员领导干部、实用技术人才中遴选志愿者师资XX名。二是在讲师培育上,突出一个“专”字。选派
5、X名专家师资、XX名党员教育专家与骨干师资结成“帮带对子”,举办选题研讨会、课程评选会X次,开发理论教育、党性教育、案例教育等党员教育优质课XX多堂。XX名师资荣获“全省党校(行政学院)系统优秀教学奖”。三是在讲师使用上,突出一个“实”字。组织骨干师资依托“党员冬春集中培训”“送课下乡”等形式为基层党员授课XX余堂,培训党员X万余人次。供参考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重要部署,强调要完善党员教育管理、作用发挥机制。近年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尼勒克县聚焦基层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工作,深耕细耘农牧民党员教育的针对性、多样性和
6、时效性,瞄准问题导向、需求导向、效果导向三个关键点,不断凝聚共识,持续推进农牧民党员教育走深走实。瞄准问题导向,延伸“教什么”,在“定制课堂”中促进党员教育有“滋”有“味”。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首课、主课、必修课,根据“一班一策一案”原则,设置产业发展、村务管理、乡村振兴、政策法规等9方面63门课程,分类打造6个农牧民党员实训基地,进一步提升农牧民党员教育针对性、实效性。目前已举办专题培训班次30期,培训农牧民党员2500余人次。根据不同群体领域农牧民党员实际,做优“1+N”课程设计,邀请开发天山筑路史天山筑路精神等独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10余门,持续丰
7、富农牧民党红色课程体系。以“四微”学用活动为载体,深化推进“党课开讲啦”“学习身边榜样”活动,充分挖掘彰显尼勒克身边榜样力量,县乡制作精品优质案例56个,融入课堂,进一步提升党员教育感染力。发挥红色教育显著作用,立足本土乔尔玛革命烈士陵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资源挖掘,打造“寻找红色记忆”“讲述英烈故事”“感悟初心使命”等12条现场教学精品路线,极大丰富党校课程内容设计,目前累计组织5400余名农牧民党员参与理想信念教育,让农牧民党员教育有迹可循、有史可讲、有景可看。抓准需求导向,延伸“向谁教”,在“多元内容”中促进党员教育有“形”有“质”。从组织部门、党校、乡镇抽调38名骨干力量对全县农牧民党
8、员开展调研,针对农牧民党员的个性化、差异化需求,按照行业职业、学历水平、年龄经历等要素,将农牧民党员群体划分6类23组不同群体,梳理不同类别农牧民党员课程师资,制定不同群体培训菜单,着力实现农牧民党员教育“精准滴灌”。按照“规定动作+自选动作”形式,有计划分批次组织农牧民党员参加模块化教育,灵活运用调研成果,制发县乡两级农牧民党员教育培训课程计划,实施“轮训1+专题”培训计划、形成“固定+弹性”机制、建立“集中培训1+集体学习”模式,推动农牧民党员教育全方位全要素支撑,确保农牧民党员经常受训、应训尽训。充分发挥党组织活动的重要教育作用,针对农牧民党员工学矛盾、流动性大等问题,探索出把“三会一课
9、开到农牧民党员家中的创新形式,定期选派驻村队员、村党总支书记、支部书记等轮流到农牧民党员家中召开“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形成了以乡镇党组织为原点,向村队各支部的辐射网格,以点带面使党的思想真正深入基层,提升基层农牧民党员的党性修养。坚持效果导向,延伸“怎么教”,在“知行并重”中促进党员教育有“声”有“色”。坚持分级分类分层,通过县级抓普遍、乡级抓兜底,采用”专题培训1+案例分析+交流研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以开展“雨润行动”为契机,实现全县5000名农牧民党员全覆盖轮训,进一步引导农牧民党员提升思想认识、坚定理想信念。统筹抓好教学方式,建立“流动微课堂”,邀请理论功底深、实践
10、经验丰富的领导干部、驻村第一书记、离退休党员干部、致富带头人以及“土专家”“田秀才”等担任“流动教师”,实行送教上门、情景模拟等特色现场教学,不断提升农牧民党员群众的致富能力。今年来,开展“田间课堂”等实地教学400余场,覆盖人群3500余人次。创新打造“指尖”精品课堂,充分利用共产党员网、学习强国等平台,定期推送基层党建、党风廉政、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榜样系列教育等内容,确保农牧民党员“一键上网”可看可学。建立“远程联学、结对帮学”机制,分辖区片区、行业领域配备学习联络员,开展互动交流、答疑解惑、督学研学200余次。今年来,通过“尼勒克零距离”“尼勒克好地方”等账号发布党的思想理论、优秀电教片等内容60余期,打造线上学习“云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