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文档下载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

    • 资源ID:4904660       资源大小:63KB        全文页数:10页
    • 资源格式: DOC        下载积分:4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4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检测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南昌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这一现象表明()A儒家思想具有理性精神B儒家对鬼神敬而远之C远古神话是儒家的根源 D儒家宣扬君权神授解析:材料“儒家对一些远古传说进行了重新解释,如把黄帝四面解释为派遣四个大臣去治理四方,把黄帝寿长300年说成影响后世300年”体现了一种理性精神,故A项正确;B、C两项与材料无关,排除;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答案:A2(2017·汉中模拟)荀子曰:“礼之所以正国也,譬之犹衡之于轻重也,犹绳墨之于曲直也,犹规矩之于方圆也。”胡适讲道:“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这表明()A“法”包含在“礼”之中B“法”和“礼”的性质完全相同C“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D儒家和法家有渊源关系解析:结合材料中“儒家的礼和后来法家的法同是社会国家的一种裁制力”可知,“礼”和“法”功能异步同趋,故C项正确;结合题干“礼字广义颇含法律的性质”可知,“法”并未包含在“礼”之中,故A项错误;“法”和“礼”的性质不可能完全相同,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未提及儒家与法家的渊源,故D项错误。答案:C3. (2017·黄山模拟)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有“举贤才”之语,韩非子有“因能授官”之说,墨子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他们主张()A体现了百家思想的融合B反映了平民的政治诉求C否定宗法世袭制度D导致涌现了大量人才解析:材料都主张任用贤才,否定了宗法制下的世卿世禄制度,故C项正确;A、B、D三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答案:C4. (2017·洛阳质检)孟子对孔子的思想做了进一步的阐发:天命为性,性赖于心,“心弗取不出”,这就必然归结到“教使然”。这体现出孟子主张()A重视教化 B心由性生C心外无物 D人性本善解析:依据材料“心弗取不出”“教使然”可知孟子重视教化,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性赖于心”不符,故B项错误;C项是王阳明的心学主张,故C项错误;材料“天命为性,性赖于心”与人性善恶无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7·潍坊模拟)汉元帝在做太子时,见其父汉宣帝所用的大臣多是一些精通法律的“文法吏”,便劝谏说:“陛下治国太偏重于刑法,应该起用儒生,实行德政。”汉宣帝勃然变色,斥责道:“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这表明当时()A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 B儒法对立现象严重C儒学统治地位受冲击 D以法治国趋势出现解析:依据材料“汉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可得:“霸王道”指法家思想,“德教”“周政”指儒家思想,汉朝统治者强调外儒内法,故A项正确;B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排除;C、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A6(2017·泉州质检)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解析:汉高祖时期奉行“无为”的黄老之学,文礼简阔,因而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而汉武帝时代崇尚儒学,因而多“守文之徒”,说明汉高祖与汉武帝时推行不同的政治理论影响着社会价值观,故C项正确;A、D两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C7(2017·邯郸模拟)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这反映出东汉时期()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解析:“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体现了统治者尊重民意,以民为本,体现了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A项与史实不符,排除;B、D两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答案:C8(2017·日照模拟)甘肃敦煌出土的父母恩重经是由唐代中国本土僧人编写的佛经,该经借佛陀之口,讲述人们从父母那里得到的恩惠,倡导子女感恩、孝顺父母。这表明()A佛教思想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B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C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趋于合流D佛教文化主动适应中国文化传统解析:材料中反映的是佛教传入后与中国文化的融合,不是冲击,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佛经的注重孝道,不能据此得出宣扬“孝道”成为佛经主要内容,故B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佛教文化的传入适应中国传统,不是二者的合流,故C项错误,故D项正确。答案:D9(2018·韶关调研)汉代以来,儒家经典散佚,儒学内部宗派林立,各承师说,互诘不休。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并“令天下传习。”这一现象()A标志着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B为科举制形成打下了基础C推动了三教合一的进程D提升了社会文化水平解析:根据材料“唐朝统治者召集当时一些著名的儒士共同撰修五经正义互诘不休”的社会文化弊病,而统一和规范的文化标准则有利于社会文化水平的提升,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史实不符,排除。答案:D10(2017·珠海模拟)“理欲之辩”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宋代以后更成为哲学和伦理学所讨论的基本问题之一。宋代的朱熹认为“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明代王阳明也要求人们“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这反映了()A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B两者都充分肯定人的主体性地位C两者都认为“理欲之辩”是理学的核心思想D理学的演变已阻碍了社会的进步解析:依据材料可得两者都主张“存理灭欲”,“天理”就是封建伦理道德,反映了两者都重视道德在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故A项正确;B、C、D三项在材料中无涉及,排除。答案:A11(2017·淄博模拟)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解析:根据材料“成妇女态,甚可羞”,可以看出对宋元儒者的讽刺,“无事袖手谈心性”可以得出空疏无用,故A项正确;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A12(2017·湖北联考)顾炎武在亭林余集·三朝纪事网文序中指出:“士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这反映的精神实质是()A民贵君轻 B天人感应C格物致知 D经世致用解析:“当求实学,凡天文地理兵农水火及一代典章之故,不可不熟究”体现了对生活实际问题探究的重要性,属于经世致用的思想,故D项正确;A、B两项与材料信无关,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其中,第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 (25分)(2017·浏宁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伴随着汉字、汉文化在朝鲜半岛的传播,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得以广泛流传。儒学在朝鲜半岛的三国时代已经得到官方的正式承认推行,当时在高句丽、百济、新罗三国之中,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据朝鲜史书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 载,小兽林王二年(372年),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太学”中也设有博士,以贵族子弟为教育对象,为国家培养官吏。这显然是模仿了中国官方的教育制度。至于教育内容,根据北史、旧唐书记载中国典籍在高句丽流传的情况,由“五经”“三史”、三国志、晋春秋等,可以探知其“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而中国的史学和文学亦皆贯彻着儒学的精神。由此可知,当时官方推行的是儒学的教育。太学之外,民间普遍设立“扃堂”,(扃jin本义:从外面关门的门闩)教授平民子弟,旧唐书高丽传载“俗爱读书,至于衙门厮养之家,各于街衢造大屋,谓之扃堂。子弟未婚之前,昼夜于此读书习射。其书有五经及史记、汉书、范哗后汉书、三国志、孙盛晋春秋、玉篇、字统、字林,又有文选,尤爱重之”。朝鲜李朝后期(1719世纪),由于长达七年的反对日本入侵的壬辰卫国战争,加之北方女真族的两次入侵,生产力受到严重破坏,造成内外矛盾交困,封建社会急剧衰退。朱子学日益流于空谈性理,严重脱离社会现实,无补世用。于是,以柳馨远、李瀷、丁若镛、洪大容、朴趾源、朴齐家、崔汉琦等为代表的一批思想家,立足于社会现实,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他们深受从中国传入的启蒙思想及实证的考据学的影响,并借助于欧洲科技典籍,积极寻求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方案,特别强调儒学中“经世致用”及利用厚生的思想,力倡远虚文近实用,学以致用,以变革社会,救国救民。于是形成了朝鲜儒学中打破朱子学传统的重要学术思潮实学思想。(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儒学在朝鲜半岛传播的特点。(12分)(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朝鲜对儒家文化的态度。(13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儒学在朝鲜三国时期即得到国家承认”和“高句丽因接壤中国,汉文化的传入相对较早”“高句丽正式设立太学,作为国家的最高学府”和“民间普遍设立扃堂”“太学以儒家经典作基本教材”和“所授内容则是中国的经学、史学和文学”“朝鲜李朝后期他们深受考据学的影响”和“经世致用”归纳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内容进行态度分析,应结合时间段来看待朝鲜对待儒家文化态度。答案:(1)特点:从汉朝开始传入,高句丽传入最早,国家建立儒学教育体系(国家太学,民间扃学),教授中国儒家经典和历史,中国传统儒学在朝鲜教授近两千年。(2)评价:对先进的中国文化完整接受,中国儒家文化为朝鲜社会、文化奠基并推动社会发展,对朝鲜历史产生了积极影响,朝鲜成为汉文化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圈的重要代表,随着时代的发展,并结合朝鲜国情,朝鲜能积极主动改造儒家文化,创造起自己特色的“实学思想”,体现了朝鲜文化的与时俱进。14(12分)(2017·山西名校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在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之中,有丰富的政治智慧:道统与政统的双重权威,士大夫与君主共治天下、民间的清议传统、文官考试与御史制度等等,这些政治智慧与制度实践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限制了皇权独霸天下,使得中国政治在若干朝代和历史时期之中保持了清明、理性与有序。如果说这些政治智慧表现为某种有别于欧洲的儒家宪政的话,那么也必须注意到,这种儒家宪政是残缺的礼治型宪政,其有自身不可克服的内在限制。儒家宪政是否可以落为现实,最终还是取决于三纲为核心的礼治秩序,依赖于圣君贤相的个人德行,无法从根本上落实宪政所应该解决的统治合法性,权力的有效限制和权力的有序更替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儒家宪政在现代社会之中不再具有独立的光复价值,但其中的政治智慧有可能通过与自由主义的审慎的嫁接,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架构之中实现创造性之转化。许纪霖儒家宪政的现实与历史结合材料与相关史实,围绕中国古代儒家思想、政治制度与近代宪政民主的关系,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解析:根据材料“在中国古代思想与制度之中,有丰富的政治智慧在现代民主宪政的基本架构之中实现创造性之转化”得出观点。论据可以分为三部分:首先论述儒家思想、政治制度、清议传统中丰富的智慧。其次论述“儒家宪政”的弊端。答案:示例论题:在继承与创新中,推进宪政民主论儒家思想、古代政制与近代宪政民主的关系。阐述: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与政治制度,蕴含有丰富的智慧,不但保持了某些时期的理性、清明与有序,而且也提供了与近现代的宪政民主进行嫁接的某种可能性,并非完全对立。儒家思想:道统权威的确立,为宪政民主的实践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董仲舒的两汉经学,在以“天下受命于天子”维护君权的同时,又以“天子受命于天”来约束君权;宋明理学在以“天理”为君权辩护的同时,也以道统的权威限制着君权的政统权威;儒家的民本思想,为向宪政民主的转化提供了某种理论的可能性,如孟子的“民贵君轻”说,荀子的“君舟民水”说,黄宗羲的“君客民主”说。政治制度:在中国古代的行政体制中,存在有一定的限制君权的机制,如廷议制度、三省六部制、二府三司制等,形成君主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传统;科举制度的创立,使底层民众可通过考试的办法进入官僚体系,实现对国家的有效管理,也奠定了近代文官选拔体系的制度基础;监察和谏议制度,如宋朝设立谏院,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君主专制。清议传统:士大夫阶层可以利用道统的权威,形成对君权的舆论监督机制。但“儒家宪政”作为一种“礼治型”宪政模式,存在严重的制度缺陷,与近代宪政民主有着本质的区别,需对其进行制度化、法治化的创造性改造。思想上:以“人民主权说”取代“君权神授”说,为统治的合法性和权力的有序传承提供理论依据;制度上:借鉴三权分立学说,实现对权力的有效制衡。如:孙中山继承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监察制度,提出五权分立理论,把考试权、监察权独立;健全人大制度。舆论上:继承古代清议传统,实现出版、言论等自由,完善政协制度,发挥其参政、议政作用。宪政民主,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但须立足于本国国情;在继承传统思想与制度的基础上,实现创造性转化,走中国特色的宪政民主之路。

    注意事项

    本文(2019版高考总复习历史练习:单元检测12 Word版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白大夫)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