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2024-2025学年五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科学试题阅卷入-一、填空题得分1 .地球的结构可分成三部分,由外到内依次是、和地核三部分。2 .流水对土地的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3 .我国古时把一天(一昼夜)分成个时辰,其中每一个时辰相当于现在的小时。4 .脑是人体的控制中心,它总是不断地和信息。这些信息的传递和处理需要通过身体的联络员来完成。5 .太阳用肉眼看上去几乎是白色的,但它由许多不同颜色的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阅卷人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X”)得分6 .运动员跳高时,只有下肢
2、的肌肉参与了运动。()7 .地震的发生会使地表形态发生巨大的变化。()8 .荡秋千时,相同时间内同一个人坐着比站着荡的次数多。()9 .石头很坚硬,大风无法改变它的形状。()10 .在观察激光时,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观察。()11 .风和雨都很柔弱,它们的力量不能改变地形地貌。()12 .火山活动与地核运动有关。()13 .一般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高原。()14 .光穿过潜望镜时,发生了一次反射和一次折射。()15 .鱼缸里只有一条鱼,当我们把观测角度调整到一定位置时,可以看到两条鱼。()阅卷人得分16 .下列物体是光源的有()oA.镜面B.北极星C.月球17 .鹅卵石是由于()形成的。
3、A.天B.风化作用C.人工磨光D.风化作用与水流的搬运作用18 .以下没有利用光的反射原理的是()。A.照镜子B.五官科医生用的额镜C.利用近视眼镜看清物体19 .用手拿哑铃,左手手指伸直后弯曲抓住哑铃,指关节转动,手指、小臂的肌肉会()oA.舒张变软B.无变化C.收缩变硬20.“周围是山地或高原,中间是平原或丘陵”,这里描述的是()地形。A.山地B.高原C.盆地21.出现日食现象时,太阳、月亮、地球排列情况是()oA.太阳ZB.月C.富太阳*22.人体各个器官的工作都是()A.协调进行的B.没有关系的C.各做各的23.在模拟血液循环实验中,洗耳球(模拟心脏)收缩时,水(模拟血液)会()oA.
4、被吸入B.被挤出C.无变化24.地震会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灾难,当地震发生时,下列行为中,不合适的是()oA.如果来不及离开房间,就躲藏在牢固的床、桌子等家具的下面B.地震发生时,快速跑到窗边,打开窗户大声呼救C.让在厨房做饭的妈妈关闭煤气25.影响水钟水流速度不包括(A.漏水容器本身的高矮)B.漏水容器内水位的高低阅卷人得分C.漏水孔的大小四、连线题26 .下列自然景观的形成与哪些自然力量有关,用线把它们连起来。沙洲的形成风沙作用钟乳石的形成水结冰膨胀挤压作用蘑菇岩的形成水的溶蚀作用冬天的岩石破碎水流冲刷作用27 .下面的物体利用了光的什么原理?请将它们连起来。万花筒医生戴的额镜光沿直线传播影子
5、潜望镜光的反射阅卷人得分汽车的反光镜“发光”的月亮五、问答题28 .可能影响土壤被侵蚀的因素有哪些?29 .大脑被称为人体的“司令部”,非常重要。请说说,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保护大脑?答案解析部分L【答案】地壳;地幔【知识点】地球的内部结构【解析】【分析】地球结构由外到内分为三层。最外层是地壳,由岩石组成,厚度约5-70千米;中间层是地幔,呈固态或半液态,主要由硅酸盐类物质构成,厚度约2865千米;最内层是地核,分为内核和外核,外核呈液态,内核呈固态,主要由铁、银等金属组成。这种分层结构是通过地震波传播等科学手段研究得出的。2 .【答案】侵蚀【知识点】水对地貌的影响【解析】【分析】流水的力量很
6、大,不仅会侵蚀地表,还会搬运泥土和沙石。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使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发生了改变。流水的这些作用不断改变着地表,形成了千变万化的地形景观。3 .【答案】12;2【知识点】计时工具【解析】【分析】我国古代将一昼夜划分为12个时辰,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等)命名。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2小时,这种计时方法源于对自然规律的观察,如日号计时等。例如“子时”对应23:00-1:00,“午时”对应11:00-13:00,至今仍在传统文化中有所体现。4 .【答案】接收;处理;神经【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脑作为人体控制中心,持续接收来自感官的外界信息(如视觉、听觉等),并对信息进
7、行分析处理(如判断、决策)。而神经如同身体的联络员,以电信号和化学信号的形式,将信息在脑、脊髓与全身器官间传递,确保人体各系统协调运作,实现感知、运动等生命活动。5 .【答案】光;折射;黄;绿;蓝【知识点】棱镜【解析】【分析】太阳光是复合光,由多种色光组成。当白光通过棱镜时,不同色光因折射程度不同而分离,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光谱,这是光的色散现象。牛顿曾通过三棱镜实验证实此原理,彩虹的形成也与太阳光在雨滴中的折射色散相关。6 .【答案】错误【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运动员跳高时,并非仅下肢肌肉参与。起跳时下肢肌肉(如股四头肌、小腿三头肌)发力,同时腰腹肌肉维持身体平
8、衡,上肢肌肉(如手臂肌群)摆动助力提升动能,全身肌肉需协同配合。从生物力学看,跳高是全身多肌群协调运动的过程,单靠下肢无法完成完整动作。7 .【答案】正确【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地震时地壳板块剧烈运动,会显著改变地表形态。如断层错动可形成地震裂缝、断层崖,日本1923年关东大地震曾出现2-3米高的断层陡坎;强烈地震还可能引发山体滑坡、崩塌,甚至因地壳抬升或沉降改变海岸线,如2011年日本东北地震使部分海岸下沉约0.6米。这些都是地震改变地表的实证。8 .【答案】错误【知识点】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解析】【分析】荡秋千类似单摆运动,摆动次数(频率)由摆
9、长决定,与质量无关。坐着时重心偏低,摆长较长;站着时重心上移,摆长缩短。摆长越短周期越小,相同时间内摆动次数越多。故站着比坐着荡的次数多。9 .【答案】错误【知识点】风化【解析】【分析】侵蚀作用指风力、流水、冰川、波浪等外力在运动状态下改变地面岩石及其风化物的过程。风化作用和侵蚀作用都会不同程度的改变岩石的模样。石头很坚硬,但在风化和侵蚀经过漫长的年代逐渐改变它的形状。10 .【答案】正确【知识点】各种形式的能量【解析】【分析】激光能量高度集中,直接用肉眼观察时,强光束会灼伤视网膜,导致视力损伤甚至永久失明。即使是低功率激光,长时间注视也可能累积伤害。因此,观察激光必须佩戴专用防护眼镜,或通过
10、漫反射等间接方式,避免光束直接进入眼睛。IL【答案】错误【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风和雨的力量虽看似柔弱,但长期作用可显著改变地形。风蚀作用能形成雅丹地貌,如敦煌魔鬼城;雨水冲刷可造就峡谷(如黄河壶口),暴雨还会引发泥石流。止匕外,风力搬运沙尘堆积成沙丘,雨水溶蚀石灰岩形成溶洞,都是自然力量重塑地貌的例证。12 .【答案】错误【知识点】地壳的运动;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解析】【分析】火山活动的直接成因是地幔中岩浆的运动。地核虽分为内核与外核,但火山喷发的岩浆主要源于地幔上部的软流层,因板块运动等因素被挤压至地表。地核的高温和液态外核的流动主要影响地球磁场,而非直接引发火山活动
11、二者无直接关联。13 .【答案】错误【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大江大河下游和入海口因水流速度放缓,泥沙易沉积,多形成平原或三角洲I。如长江下游的长江中下游平原、黄河入海口的黄河三角洲I。高原多由板块挤压抬升形成,分布于地壳活跃地带,与河流下游的沉积环境不同,故该说法错误。14 .【答案】错误【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潜望镜利用两块平行平面镜改变光路,光线进入潜望镜后,先经上方平面镜反射向下,再经下方平面镜反射进入人眼,整个过程仅发生两次反射,不涉及折射。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发生的偏折,而潜望镜中光始终在空气中传播,故该说法错误。15 .【答案】正确【知识点】光
12、的折射【解析】【分析】光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鱼缸里只有一条鱼,调整不同角度,可以看到两条鱼甚至更多条鱼,这是光的折射现象。16 .【答案】B【知识点】光源【解析】【分析】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北极星等。月球不是光源,月球看起来很亮,是反射的太阳光;镜面也不会发光,因此也不是光源。17 .【答案】D【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鹅卵石的形成需经历长期地质作用。岩石经风化作用(温差、水、生物等)崩解为碎屑,后被水流搬运,在搬运过程中,碎屑因相互摩擦、碰撞及水流冲刷,棱角逐渐磨圆,最终形成鹅卵石。
13、单一风化作用仅能破碎岩石,缺乏水流搬运与磨圆过程无法形成鹅卵石,故D正确。18 .【答案】C【知识点】光的反射【解析】【分析】A照镜子:平面镜通过光的反射成像,属于反射原理应用。B额镜:医生所用额镜为凹面镜,通过反射汇聚光线照亮耳道,利用反射原理。C近视眼镜:镜片为凹透镜,利用光的折射原理矫正视力-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使像成在视网膜上,而非反射。故C未利用反射原理。19 .【答案】C【知识点】关节和肌肉的运动【解析】【分析】当手指伸直后弯曲抓住哑铃时,指关节转动需肌肉发力。此时,手指和小臂的屈肌(如指浅屈肌、肱梯肌等)会主动收缩,肌肉纤维缩短并产生张力,使肌肉硬度增加,以完成抓握动作。肌肉
14、舒张时才会变软,而抓握过程中肌肉处于收缩状态,故C正确。20 .【答案】C【知识点】地形、地貌【解析】【分析】盆地的典型特征是四周高、中间低,周围多为山地或高原,中间地势低平,可能是平原或丘陵(如四川盆地,四周为山脉,中间是成都平原)。山地地形以海拔高、坡度陡为特点;高原虽地势高但内部较平坦;两者均无中间低的结构,故C正确。21 .【答案】B【知识点】日食【解析】【分析】日食发生时,月球运行至地球与太阳之间,三者恰好或几乎成一条直线。月球遮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线,导致地球上部分区域看不到太阳或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22 .【答案】A【知识点】观察我们的身体【解析】【分析】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
15、各器官并非独立运作。例如,运动时肌肉收缩需神经系统调控,同时心脏泵血加速、肺部呼吸加深以供应氧气,消化系统也会相应调整血流分配。这种协同作用通过神经和体液调节实现,确保生理功能平衡。若器官“各做各的机体将因功能紊乱而无法正常生存,故A正确。23 .【答案】B【知识点】心脏的运动【解析】【分析】实验中洗耳球模拟心脏,其收缩时内部容积减小、压力增大,类似心脏心室收缩泵血的过程。此时“心脏”会将内部的水(模拟血液)通过管道“挤出L对应血液循环中血液被泵入动脉的过程;而洗耳球舒张时才会“吸入”水,模拟心脏舒张期的血液回流。故收缩时水被挤出,B正确。24 .【答案】B【知识点】地震的成因及作用【解析】【
16、分析】地震时窗边可能因建筑结构破坏导致玻璃碎裂、墙体坍塌,靠近窗边易被坠落物砸伤,且“打开窗户大声呼救”会浪费逃生时间。A选项躲藏在牢固家具下可形成“生命三角”减少伤害;C选项关闭煤气能避免泄漏引发火灾,均为合理措施。故B行为不合适。25 .【答案】A【知识点】水钟;制作并测试水钟【解析】【分析】水钟水流速度主要受漏水孔大小(孔径越大流速越快)和容器内水位高低(水压越大流速越快)影响。而容器本身的高矮与水流速度无直接关联即便容器很高,只要水位和孔径不变,流速就不受影响。例如,相同水位和孔径下,高、矮容器的水流速度一致,故A符合题意。风沙作用/水结冰膨胀挤压作用水的溶蚀作用、水流冲刷作用沙洲的形
17、成钟乳石的形成二26.【答案】蘑菇岩的形成/冬天的岩石破碎【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沙洲由河流中泥沙因水流速度减慢沉积而成,是水流冲刷与沉积共同作用的结果。钟乳石因地下水含碳酸钙,遇二氧化碳形成可溶物,水分蒸发后碳酸钙沉积,属于水的溶蚀与沉积作用。蘑菇岩多出现于干旱地区,风携带沙粒长期磨蚀岩石底部,形成上宽下窄的形态,是风沙作用的典型产物。27.【答案】冬天岩石缝隙中的水结冰后体积膨胀,挤压岩石使其破碎,属于物理风化中的冻融作用。【知识点】光的传播;光的反射【解析】【分析】影子的形成是因为光沿直线传播时被物体遮挡,无法绕过物体,从而在后方形成阴影。万花筒、额镜、潜望镜、反光镜
18、及月球“发光”均依赖光的反射原理:镜面或物体表面反射光线,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例如,潜望镜通过两次镜面反射使光线转折,实现从低处观察高处景象。28 .【答案】植被覆盖;地形坡度;人类活动等。【知识点】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解析】【分析】植被覆盖:植被少则土壤易被雨水冲刷,如荒漠地区侵蚀严重。地形坡度:坡度大时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陡坡比平地更易水土流失。降水强度:暴雨冲刷力强,易带走表层土壤,如季风区暴雨常引发泥石流。土壤性质:沙质土结构松散,比黏土更易被侵蚀。人类活动:过度开垦、采矿破坏植被,会加剧土壤侵蚀,如黄土高原开荒加剧水土流失。29 .【答案】规律作息;合理饮食;适度锻炼;安全防护;调节
19、情绪【知识点】大脑的作用与保护【解析】【分析】:保证充足睡眠,让大脑得到休息,避免熬夜损伤神经。合理饮食:多吃鱼类、坚果等健脑食物,补充蛋白质和不饱和脂肪酸。适度锻炼:通过跑步、游泳等促进血液循环,为大脑供氧供能。安全防护:戴头盔等护具,避免头部受到撞击等外伤。调节情绪:保持乐观心态,减少压力,防止长期焦虑影响大脑功能。试题分析部分1、试卷总体分布分析总分:100分分值分布客观题(占比)66.0(66.0%)主观题(占比)34.0(34.0%)题量分布客观题(占比)25(86.2%)主观题(占比)4(13.8%)2、试卷题量分布分析大题题型题目量(占比)分值(占比)问答题2(6.9%)20.0
20、20.0%)选择题10(34.5%)20.0(20.0%)填空题5(17.2%)26.0(26.0%)连线题2(6.9%)14.0(14.0%)判断题(对的打“口,错的打“x”)10(34.5%)20.0(20.0%)3、试卷难度结构分析序号难易度占比1普通(86.2%)2容易(13.8%)4、试卷知识点分析序号知识点(认知水平)分值(占比)对应题号1观察我们的身体2.0(2.0%)222观察并记录钟摆运动的特点2.0(2.0%)83计时工具4.0(4.0%)34摆运动快慢的影响因素2.0(2.0%)85关节和肌肉的运动4.0(4.0%)6,196棱镜10.0(10.0%)57水钟2.0(2
21、0%)258水对地貌的影响2.0(2.0%)29地壳的运动2.0(2.0%)1210大脑的作用与保护16.0(16.0%)4,2911光的反射10.0(10.0%)14,18,2712地球的内部结构4.0(4.0%)113地震的成因及作用4.0(4.0%)7,2414火山喷发的成因及作用2.0(2.0%)1215光源2.0(2.0%)1616制作并测试水钟2.0(2.0%)2517光的传播6.0(6.0%)2718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22.0(22.0%)11,17,26,2819日食2.0(2.0%)2120地形、地貌4.0(4.0%)13,2021风化2.0(2.0%)922光的折射2.0(2.0%)1523心脏的运动2.0(2.0%)2324各种形式的能量2.0(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