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研究报告>
  • 工作总结>
  • 合同范本>
  • 心得体会>
  • 工作报告>
  • 党团相关>
  • 幼儿/小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经济/贸易/财会>
  • 建筑/环境>
  • 金融/证券>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PPT文档下载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 (2).ppt

    • 资源ID:4955190       资源大小:1.31MB        全文页数:41页
    • 资源格式: PPT        下载积分:6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会员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6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 (2).ppt

    第四章 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本章学习重点:,第一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一、我国对外贸易的统制政策 (一)外贸统制的含义 1、定义:外贸统制是指对外贸易由国家统一管理、控制和调节,也被称为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 2、内容: (1)国家制定对外贸易的法律、方针和政策; (2)国家统一设立管理外贸的专门机构; (3)国家统一设立对外贸易专业公司和审批其他企业的外贸经营权; (4)国家制定外贸的中长期指令性计划和指导性计划; (5)国家运用各种经济杠杆,包括价格、税收、利润、信贷、外汇留成、承包指标等,统一调控、管理对外贸易活动。,(二)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必要性,1、可以保证我国的政治独立和经济独立。 以此来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政治歧视、军事威胁和经济上的“封锁”与“禁运”。 2、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 以便能统筹兼顾地调动各种生产资源,发展进口替代产业,建立起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3、能够使我国有效地防御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冲击。防止他国以邻为壑的倾销政策,把大量过剩产品销向我国,以此转嫁危机。 4、能够使我国步调一致地参与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并获取更大利益。避免内部竞相削价、互相拆台的现象。防止出现在获得小集体微观利益的同时,却失去了国家的宏观利益。 因此,外贸领域比其他领域更需要国家的统一管理。,(三)我国实行外贸统制的手段 1、对外贸易的计划管理 早期的外贸计划是以直接的指令性计划为主,后期则是以间接的指导性计划为主。 2、进出口企业管理制度 这是指国家对经营进出口业务的各外贸公司进行集中管理和统一领导。 例如:地市级以下外贸公司曾经没有外贸经营权。,3、保护性关税制度,是指对进出入我国关境的商品,由国家统一征收保护性关税,以保护国内市场,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 (1)我国的进口关税率一般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低关税率:对国内不能生产的生产资料和生活必需品征收较低的关税,以保证国内生产和生活的正常发展。 第二类为高关税率:对国内能够生产的产品以及国内不能生产的非必需品征收较高的关税,以培植国内工业的发展。,(2)我国的出口关税率也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为高关税率:对国内工业急需的原材料和大量出口会造成国际市场价格下跌的产品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例如:中国是锑的世界最大生产国和出口国,1996年产量达到10万吨,比1995年增产44%,造成国际市场价格大跌,由3500美元1吨跌到1900美元1吨,于是国家开始对出口的锑征高关税。) 第二类为低关税率或者免征关税:对其他多数产品征收较低的或不征收出口关税,以鼓励其出口。 .,4、进出口许可证制 举例: 2011年2月18日,世贸组织初步裁决中国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违规(中国使用了出口许可证和配额) 若败诉,中国将不得不取消出口控制或面临报复性制裁。 2012年1月30日,世贸组织(WTO)上诉机构就美国、欧盟、墨西哥诉中国原材料出口限制措施争端案发布裁决报告,即中国以环境为由限制9种原材料出口的关税、配额及其他一些政策均不合规则。 “这个案子输是没有任何悬念的,美国打这个案子有真凭实据。”商务部人士告诉记者。 背景资料:2009年6月23日,美国、欧盟正式在WTO框架内向中国提出贸易争端请求,称中国对铝土、焦炭、萤石、镁、锰、金属硅、碳化硅、黄磷和锌共9种原材料,采取出口配额、出口关税和其他价、量控制,违反了中国2001年加入WTO时的承诺,造成世界其他国家由于原料短缺而在钢材、铝材及其他化学制品的生产和出口中处于劣势地位。,5、外汇管制制度 6、货运监管和禁止走私制度 货运监管的依据是进出口货物许可证和有关批准文件。海关如发现未经许可的进出口货物,分别给予退货、没收或罚款处理。 查禁走私是指海关对违反国家法令而非法携带、运输、邮寄的有关物品(如文物、军火、毒品以及偷逃关税的商品等)进行查证、处理的一种制度 。(如1994年丹东市的汽车集体走私案) 7、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 这是指对进出口商品的质量、数量、包装等严格按照合同及有关标准进行检验和监督管理。这是维护对外贸易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国家信誉,促进生产,加强外贸管理的重要手段。,二、我国外贸体制的建立,这一部分需了解我国外贸体制建立的进程及该体制的基本状况。并了解这种体制曾起过的积极作用和主要弊端。 1949-1951年建立贸易部,下设外贸司。 1952年建立外贸部。 1953年,对原有的国家外贸公司进行了调整,成立了15家外贸专业总公司。形成了由外贸部统一领导、统一管理,各外贸专业总公司统一经营的外贸体制。 除这些国家级的外贸专业总公司外,还在一些重要的口岸设有分公司,直接经营一部分进出口业务,约占全国贸易额的40%。对这些分公司实行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双重领导。,(一)1978年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优点 这种外贸体制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了前苏联的国家垄断制度。 它对保证统一政策、统一计划、统一对外原则的贯彻执行,对顶住外国经济压力,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等,曾起到过积极的作用。,(二)1978年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缺陷,资料:1978年之前我国外贸体制的缺陷 1、独家经营,不利于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经营渠道单一,各部门和地方没有外贸权,积极性难以发挥。 2、政企不分,不利于调动外贸公司的积极性。指令性计划太重,外贸企业的自主经营权过少,导致外贸企业的经营没有活力 3、产销脱节,影响了出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外贸业务中一直实施出口产品“收购制”,外贸企业到生产企业把产品收购来,然后销向国际市场。生产企业所生产的出口产品只面对外贸公司,不面对国际市场,造成了产销脱节。 4、吃“大锅饭”,使企业和职工不关心外贸经济效益。 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职工吃企业的“大锅饭”,经营好坏不与企业利益和职工收益挂钩,这十分不利于企业经营状况的改善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苏联模式的弊端) 5、管理层次过多,经营手续繁杂,使外贸行业官商作风严重,办事效率低下。(例如江阴化工一厂1984年从德国引进涂敏胶生产线) 可以看出,我国弊端丛生的外贸体制如同整个经济体制一样,已到了非改革不可的地步。 .,第二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改革,一、19791987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一)调整国家对外贸易的管理机构 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决议,设立(1)进出口管理委员会;(2)外国投资管理委员会。负责组织、协调和管理有关部门的对外经贸工作。 1982年3月决定把上述两个委员会与外贸部、对外经济联络部合并,由两委、两部共同组建成我国对外经济贸易工作的管理机构对外经济贸易部。 .,(二)实行政企分开 政府:制定和贯彻全国对外贸易的方针、政策与规章制度;制定和贯彻全国外贸的发展规划与年度计划;组织政府间的贸易谈判与签订贸易协定;审批各类外贸企业的设置和发放进出口许可证等。 企业:全面推行经理负责制,给企业以人权、财权、经营权和决策权,使企业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三)下放部分外贸经营权,增加外贸经营渠道,国务院在外贸放权方面推出了以下改革措施: (1)批准中央有关部委成立进出口公司,经营本部门产品的进出口业务; (2)陆续授予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外贸经营权,经营本企业产品的出口业务和生产所需的进口业务; (3)允许“三资”企业在自身生产产品的范围内经营进出口业务; (4)通过“加工贸易”和“补偿贸易”的方式使部分乡镇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有了产品进出口的权力。.,(四)改革单一的指令性计划体制,扩大指导性计划和市场调节的范围 (五)举办经济特区,搞活对外贸易 改革开放之初,中央政府对广东和福建两省实行特殊的经贸政策和灵活措施,人们称这两个省为“两个大特区”。 1979年后,经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成立了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并陆续开放了14个沿海港口城市和设立了部分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些城市和地区在对外经贸活动方面都享受较优惠的政策,对搞活我国的外贸事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后来又有了海南省(1988年4月建省)和浦东等经济特区。(海南洋浦开发区:31平方公里土地,出租给外商70年。从1988申报到1992年3月批准的波折),关于出租洋浦之争,厦门,汕头,(六)外贸专业公司开展代理业务 各外贸公司逐步开展起了进出口代理业务。代理制的推行是对收购制的改革,目的在于调动外贸企业和生产企业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克服外贸行业产销脱节造成的种种矛盾。 然而,由收购制向代理制的改革步伐却一直是缓慢和艰辛的。 这两种制度的主要区别:所经营外销产品的所有权是否转移? 1.收购制,外销产品的所有权转移; 2.代理制,外销产品的所有权不转移。 (七)举办贸、工、农、商、技结合的联合经营实体 如1982年2月成立的中国丝绸公司,是第一家全国性的工商贸、产供销相结合的专业化联合企业。组建这种带有综合商社性质的外贸实体,是我国外贸经营体制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以上改革解决了一些老问题,但是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老问题:解决的主要是吃“大锅饭”问题 。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冲击。 新问题:主要是下放外贸经营权造成了外贸行业中的秩序混乱。 在扩大地方和企业外贸经营权的过程中,由于审批条件掌握不严,使一些不具备直接经营进出口业务条件的企业也成立了外贸公司。这类公司没有高素质的外贸人才,没有国际营销网络和信息渠道,只会通过竞相削价来挤占国际市场。这不仅会导致外贸经营秩序混乱,而且会使本国利益无端受损。 .,问题!?,二、19881993年的外贸体制改革:承包制 国务院决定,从1988年开始加快和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在全国外贸行业全面推行承包制。19881993年外贸体制改革的核心内容就是推行了两轮的外贸承包制。 搞承包制可以被看作是我国外贸行业向旧体制的痼疾“大锅饭”所进行的一次最猛烈的冲击。,(一)19881990年为第一轮承包制,第一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规定,各省市政府、各外贸专业总公司、各工贸总公司三个渠道分别向中央承包上述三项指标:(1)出口创汇额;(2)上缴中央外汇额;(3)经济效益。 承包指标内:承包指标一定三年不变。完成承包指标以内的外汇收入,大部分上缴国家,小部分留给地方和企业。外汇留成比例按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不同和商品的不同而有所差别。 超额指标:超过承包指标的创汇额,20%上缴中央,80%留给承包单位。 对亏损的处理:承包制规定承包单位盈亏自负,只对政策性和历史性亏损给予适当补贴,减亏或增盈部分全部留给承包单位自用。,与上述外贸承包制改革相配套新推出的改革措施主要有三项:,(1)适度放宽外汇管制。 (2)建立外汇调剂市场。地方、部门和企业(包括外资企业)均可到外汇调剂市场买卖外汇。 (3)实行出口退税政策。出口退税是指外贸商品出口后,税务部门将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已缴纳的增值税等税款退还给出口企业,使出口商品以不含税的价格进入国际市场,以此避免出口商品被双重征税的结果,因为商品进入外国关境时还要被征收进口环节税。 .,(二)19911993年的第二轮外贸承包制,对第一轮承包制的成果进行总结: 1.第一轮外贸承包制的积极作用:极大地调动了各个方面的出口创汇积极性,对扭转吃“大锅饭”体制下形成的种种弊端,对改善外贸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确保国家外汇收入的稳定增长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 还存在一些缺陷: (1)中央财政对出口的补贴所形成的不完全自负盈亏; (2)地区间外汇留成比例不同造成的不公平竞争; (3)为完成承包指标而过多地出口利润大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不愿开发高新技术产品等。 针对这些问题,国务院提出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并于1991年1月1日起开始实施第二轮外贸承包经营责任制。.,19911993年的第二轮外贸承包制 (各省市政府和各外贸、工贸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及其他外贸企业分别向中央承包三项指标),与第二轮外贸承包制相配套推出的 新改革措施主要有以下几项:,(1)取消出口补贴,实行全面自负盈亏新机制。 (2)改革了外汇留成制度。新一轮承包制改变了以前主要按地区实行不同比例外汇留成的办法,改为按大类商品统一比例外汇留成的办法。这种新办法消除了 因地区之间留成比例不同所造成的不平等竞争状况。 (3)实施产业倾斜政策,优化出口产品结构。我国出口产品强项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成本低、质量好、利润大,因而出口量较大;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情况则相反。为了扭转这种对我国产业进步不利的局面,国家结合新承包制的推行,通过外汇留成、贴息贷款、卖方信贷等差别待遇,推行产业倾斜政策,鼓励出口企业多研制、开发和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以及深加工和精加工产品,以优化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出口产品结构。 .,新问题:承包制产生的新问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 (1)出现了地区之间对出口货源的封锁和区域分割现象,不利于国内统一市场的形成和国家宏观经济效益的提高。例如棉花,为了完成承包任务,我国中西部地区的棉花等大量自营出口创汇,而不愿卖给沿海加工能力强的工业城市,致使上海、天津等城市加工工业原料严重不足,不得不用外汇从国外进口本可以从国内解决的原料。 (2)承包制易引发外贸企业的短期行为。三年一轮的承包制和几年一换的企业领导班子,易造成企业的掠夺性经营,拼资本、拼设备,而不充分考虑企业的长远规模和长期发展。 (办企业绝不能有赚一笔就走的思想,要有长远目光和发展规划),两轮承包制改革的效果:当两轮外贸承包制结束后,我国外贸企业的经营活力已明显提高,我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也明显增强。,三、19942001年的外贸体制改革 主要改革内容: (一)建立单一的、以市场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二)取消外汇留成,改批汇制为银行结售汇制。 1996年12月1日,我国正式宣布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第八条款,实现了人民币经常项目可兑换。(解释:人民币自由兑换分步骤进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冲击、韩元贬值对韩国留学生的影响、升值对出国留学的影响) (三)取消指令性计划,依靠指导性计划实现国家的进出口预定目标。 (四)保持对外经贸政策的统一性,提高透明度。,(五)建设法制化的外贸管理体制 我国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使我国的外贸行为有法可依。1997年3月25日我国又正式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倾销和反补贴临时条例,全面系统地规定了关于反倾销和反补贴的若干法律问题。2004年7月1日出台了新修订的外贸法。 (六)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加快外贸管理现代化 外经贸部参与的国家信息化重点工程“金关工程”,在外经贸信息化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例如1998年,外经贸部在纺织品配额招标中成功地采用了电子招标这一全新的招标方式,摒弃了传统的手写标书、人工截标、开标和评标的招标方式。例如,1998年实行招标的37种出口商品配额如果全部采用电子投标和电子缴费的方式,这次电子招标,全国企业仅差旅费就可节省至少3000万元人民币。 .,四、2002年以来的外贸体制改革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WTO。2002年以来中国的贸易体制已经在与国际贸易体制全面接轨。 (一)以法律形式规定外贸经营权完全放开 我国在加入WTO时承诺3年内放开外贸经营权,即在加入WTO三年后的2004年12月11日之前应对各类企业放开外贸经营权。 我国遵守承诺,于2004年7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修订的对外贸易法,其中修改的重要内容之一是规定个企、私企今后可以不再通过进出口贸易公司做外贸,有权自行开展进出口贸易。外贸经营权的完全放开,是中国25年来外贸体制改革的一项十分重要的成果。,(二)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 进出口经营权由审批制改为登记制的试点工作是从1998年开始的,当时只在部分行业和企业中试行。 入世后,我国现行的对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审批制度被取消,代之以进出口经营权的登记备案制度。虽然政府要对登记进出口经营权企业的资格作一些规定,但绝大部分的生产企业都能方便地获得进出口经营权。实行进出口经营权登记制后,国内流通企业,包括合资或独资的流通企业,只要符合条件也能得到进出口经营权。,(三)对进出口企业和进出口业务进行市场化管理 比如在对一些被动配额的分配上,政府不再沿用过去的硬性划分给一些特定企业的做法,而是使用国际上认可的游戏规则,使所有企业都能在同等的条件下进行公平竞争。 (四)大幅度削减贸易壁垒,朝自由贸易方向快步前进 按照入世承诺,我国到2005年要把进口商品关税率降到10%左右。 1991年底我国的关税率为43%,经过10年调整,到入世时的2001年底已经降到了15.3%; 2002年1月1日我国关税率大幅降低至12%, 2004年关税率又降到10.4%; 2005年降到9.9%。 2008年进一步降到9.8%。 2011年仍为9.8%。 (非关税壁垒同期也在大幅削减),第三节 我国外贸体制的发展方向,经过多次改革,我国外贸体制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的目标和建立符合国际经贸惯例的规范的自由贸易制度的目标相比,无论是在外贸宏观管理体制方面,还是在外贸企业微观经营机制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因此,这种改革将会继续深入下去。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和今后将会加大力度进行的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 .,一、实施“大经贸”战略 所谓“大经贸”,其基本含义是指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等各种对外经贸活动应该相互融通、相互结合、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 “大经贸”战略主要包括以下基本内容: (1)管理统一。外贸、外资、外经管理体制改革的视点应跳出本行业的局限,应在全国建立外经贸活动的统一管理体制和实施统一管理政策与手段; (2)各类外经贸业务统一协调。加快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对外投资、对外劳务承包和其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业务的大融合,实现外经贸业务综合化协调发展;(例如行业协会) (3)经营多角化。各类外经贸企业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在搞好外贸出口、对外承包劳务等主业的前提下,发展相关业务,拓展业务领域,实现经营的多元化; (4)加强外经贸行业与相关产业以及整个国民经济的结合。发挥外经贸对国民经济的导向功能,促进国内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使对外经贸业务成为我国国民经济腾飞的重要推动力量。 .,二、继续推行外贸代理制,三、进一步深化外贸企业改革,国有外贸企业改革是我国今后外贸体制改革的中心工作。 近期的两项改革重点是: 第一、推行大企业、大集团战略。 第二、继续推行股份制改革。 分析:关于国有外贸企业的改革问题。 中国改革的两个思路、(胡耀邦)社会主义的三个标志、邓小平的三个标准(下页),关于国有企业改革问题,路在何方?,厉以宁、吴敬琏,四、建立国际化、规范化的外贸运作机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建立便利、公平的外贸运行机制。(市场机制) (2)建立积极、稳定的外贸促进机制。(优惠政策) (3)建立快速、高效的外贸监控和反应机制。 (4)建立规范、透明的外贸管理机制。 (5)建立完善、有效的外贸协调服务机制。 (是指我国应该进一步改革进出口商会制度,鼓励发展各类外贸咨询和法律服务机构,真正发挥中介组织在外贸发展中的协调服务作用。) .,本章复习题:,1、简述我国对外贸易统制的主要内容。 2、试述实行外贸统制的必要性及其手段。 3、我国旧外贸体制的主要弊端有哪些? 4、试述四个阶段外贸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5、什么是“大经贸”战略? 6、为什么要推行外贸代理制? 7、深化外贸企业改革的重点是什么? 8、应如何建立国际化、规范化的外贸运作机制?,谢谢!,第四章,

    注意事项

    本文(我国对外贸易的经营管理体制 (2).ppt)为本站会员(少林足球)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温馨提示:如果因为网速或其他原因下载失败请重新下载,重复下载不扣分。




    经营许可证编号: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