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因趣施教,有的放矢摘要: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类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科技竞争日趋激烈。世界各国均不同程度地加强了对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为此,国家教育部门已经将信息技术课纳入中小学必修课程。这是我国面向21世纪国际竞争提高全民素质、培养具有信息素质和创新素质的新型人才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其教学方法决不能完全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有其独特的教学模式。我们要确保信息投术教育在培养新型人才方面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必须探讨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作为一名从事计算机教学的教师,应善于引导,克服学习障碍,设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学,课程整合,兴趣,游戏我省统
2、一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习信息技术课程,每周一节课,学生们对于信息课的喜爱程度是很显而易见的,但是他们对于信息技术课并没有正确的认识,认为上信息课就可以光明正大的玩电脑、上网,包括我们的家长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很多家长并不赞成孩子上信息课,甚至有些家长谈脑色变,觉得电脑和网络不是好东西,孩子借口上网的机会没日没夜打游戏;说上网查资料结果乱上网;和家长斗智斗勇找各种机会和借口上网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家长剥夺了孩子在家上网的权利,更加不支持孩子在电脑上创作学习。我们在辅导孩子用电脑制作作品的时候,经常会有学生反映说家长不支持,做这些耽误学习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孩子觉得信息技术课就是玩的课,不用
3、学习,对于老师上课教的知识不认真学;老师的努力总是被忽视,也会让老师失去教学的信心。这个令无数教师头痛的老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耳边:信息技术课到底应该怎么上?该引导学生怎么样上网呢?学生上课能做些什么呢?毋庸置疑,电脑和网络对于小学生来说,绝对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神秘地带。越是不让他们靠近,他们就越想靠近。家庭和学校一味地阻止孩子接触网络,带来的只能是孩子心理上叛逆。在多年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一直在尝试摸索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下面将我的多年拙见与大家一起讨论分享:一、探索信息技术的奥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据了解,虽然现在电脑已经很普及了,大多数学生在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已经接触过电脑,对其并不
4、陌生,对上信息技术课也充满着浓厚的兴趣,但其中有不少学生认为上信息课就是玩玩电脑,打打游戏,没有把它作为一门课程认真对待。所以,在三年级的第一节信息课上,我会跟学生一起讨论什么是信息技术,带学生一起探索信息技术的世界,让学生首先弄清楚信息技术是干嘛的,掌握了信息技术对我们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让学生了解信息技术的强大功能和神奇作用,将学生初始萌发的兴趣逐步转移到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上来。二、兴趣化小组分配在上课之前我会在班级做一次学生的兴趣特长摸底调查,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分组,让学生自己取名,在上新课之前,让每个小组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制作一份信息技术作业,老师留存,在一年后再做一次,用他们自
5、己的作业对比,学习前后作品的差别,直观、形象的证明自己这一年的学习收获,起到对自己的鞭策和激励。三、用身边的素材做实例信息技课的教学目标不宜采用传统的逐条列出的方法,而应把学习目标结合到教师设计的典型任务,学生完成了典型任务,也就达成了教学目标。当然典型任务的设计必须善于引导,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做好这一步,一节好课,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例如,我在讲优秀班级照片休这一单元时,首先展示本班级的各种活动照片,再将照片做成海报成果展示,用学生们自己的照片共鸣性更强。然后要求学生看清老师的示范操作后,自己完成。对于这种实用性的任务,学生兴趣很浓。老师示范结束,学生便迫不及待地做起
6、来了,学习热情高涨。四、发挥小助教作用信息技术课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机房上课,而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特别是在刚开始上机操作的时候,几乎人人都喊老师我的计算机怎么怎么了,教师根本忙不过来,也就挫伤了未能辅到的同学的积极性。因此,我大胆地采用学生辅导学生的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即示范操作后,一边巡视辅导,一边注意观察哪些学生能顺利地完成任务。然后运用广播功能展示他们的成绩,予以表扬,并宣布由他们作为老师的助手,一人或两人负责辅导一组同学。这样做,至少有几方面的优点:1 .减轻了教师的压力,使教师能有重点地辅导某些方面的问题或某些同学。2 .使得人人都能得到及时的指导,保
7、护了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且学生间的辅导自有特点,也易于交流,有时比教师指导的效果还要好,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得到了提高。3 .锻炼了小助手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学内容也得到了强化。4 .不好意思问老师的学生,可以问同学,既解决了问题,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另外,我还鼓励家里有计算机的同学,把我设计的任务提前拷贝回去,通过参照有关资料自学,完成任务,争做老师的小助手。使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体验中增强自信,养成求知探索的习惯,培养了较强的自学能力。五、根据实际教学条件调整教学内容信息技术教材的编写顾及到了所有的教学条件下的学生,但是根据学生的程度和学校的硬件条件不一样,难免存在一些差异,因此严格按
8、照教材来实施教学就显得有些不合适,因此,我会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授课内容进行适当调整,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六、适当进行课程整合跨学科是进行知识的整合创新教育的一大特点。传统的学科教育往往强调线性思维,而忽视了发散思维。这样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的。计算机的工具性,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科教育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条件。我经常在课堂的拓展练习环节进行知识的整合创造。如用网络查询课文资料、用“画图”工具进行美术创作、用Word文档写作文和制作课程表运、用Flash软件制作英语动画等。这些学以致用的教学方法,既有利于完成信息技术课的教学任务,又打破了学科界限,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地学习、巩固相关学科的
9、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开发智力、主动发展,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七、适当引入游戏计算机的使用技能是21世纪公民应具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孩子们的对计算机的兴趣浓厚,尤其是游戏,因此,有组织、有计划、有选择地把一些游戏引入课堂,将会对教学内容的掌握与巩固产生不可思议的效果。例如,运用Windows中自带的“扑克”与地雷游戏训练鼠标的操作,运用打字游戏练习键盘的操作等等。当然,目前能进入课堂的游戏还比较少,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开发一些诸如地理填图等方面的小游戏。服务于课堂教学。值得注意的是,对这些学生的爱好要给予保护和正确引导,避免他们成为电子游戏的牺牲品。参考文献杜勇: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J.2007.04(第4卷第4期)2任红敏:网络科技时代J.200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