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产品项目设计课程标准课程名称:产品项目设计适用专业:产品艺术设计(550104)课程学分:4参考学时:96,其中,理论学时16,实践学时80课程类别:专业核心课课程属性:必修课课程类型:B类(理论+实践)产教融合课程、校企合作课程:是团否口1课程定位产品项目设计课程是对前期市场调研、产品形态设计、结构手板设计等专业课及核心课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是后续课程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产品整合创新设计、版面设计的基础,是产品设计专业的核心主干课程。本课程定位着眼于学生就业岗位,立足于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坚持立德树人和课程思政建设,依托工业设计服务业和数字创意产业,依据产品设计师、工业设计师、文创产品设计
2、师、家具设计师、玩具设计师等岗位技能要求,面向高职、部分本科院校产品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及社会上对产品设计有兴趣的人士,创新产教融合“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教学模式,课程内容精选贯通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企业典型项目引进课堂,由专任教师和企业导师组建产教融合“跨界混编”教学创新团队,围绕“概念提炼、创意展开、方案形成、成果发布四大任务展开设计流程,训练学生掌握基于问题导向的项目设计创新能力、执行能力、协作能力与自学能力等技术技能,融合优秀传统文化要素,弘扬劳模精神与工匠精神,培养“精设计、懂科技、通商道、厚人文”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2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真实项目设计的需求,掌握真实项目设计与开发的
3、程序和方法,灵活运用造型设计能力,设计出符合市场需求、构思独特,造型新颖的产品。2.1知识目标2.Ll真实项目设计方法;2.1.2理解市场需求与创意的关系;2.1.3产品设计表现方法。2.2能力目标2.2.1设计(市场、用户)调研、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能力)2.2.2设计思维及创新能力;(核心能力)2.2.3徒手描绘、计辅应用、模型制作能力;(核心能力)2.2.4沟通及团队协作能力;(核心能力)2.2.5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核心能力)2.2.6平面排版能力;2.3素质目标2.3.I职业素质:具有较强的专业技能和创新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职业工作能力
4、2.3.2道德素质: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遵纪守法,具有事业心、进取心和创新精神;2.3.3方法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调查与分析能力;具有团队合作与工作协调能力;具有较强的造型表达与设计能力;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具有真实项目开发设计及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软件编程能力。2.3.4社会能力:具有与时俱进、创新思维的能力,能够适应社会发展潮流,符合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3课程设计理念和思路3.I课程设计理念依托企业,以真实产品设计项目驱动实施课程设计。依据高职教育的培养职业技能定位要求,将企业真实设计项目直接引入课堂教学,依据企业的工作环境和项目完成以及开展的需要和特点来进行课
5、程设计,以真实设计项目来带动整个课程教学活动,实行项目驱动型教学。3.2课程设计思路为满足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需求,针对岗位的四种核心能力,以真实设计项目为课程教学的主要任务目标。从“概念提炼、创意展开、方案形成、成果发布“四大任务展开课程设计。本课程以真实项目设计为切入点,结合各种网络平台、产品项目设计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等多种教学方式,力求所设计的作品尽可能转化为商品,以此实现创新教学成果的推广与转化。4课程内容、教学要求与学时分配单元名称训练项目学习任务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含素质要求)教学方法与手段建议学时分配实践场所(校内、校外)特色说明(含思政改革特色、双创教育特色、产教融合教学特色、技
6、能竞赛)1.概念提炼项Il发布任务11:项目解读1、市场调查分析方法1、PPT软件操作能力2、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理论讲授、交流互动4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通过将企业真实项目、案例引入课堂,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知识的运用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把产业和教学密切结合,共同发展。思政改革特色:通过市场调研任务12:企业调研4知名产品设计机构参观(校外)任务13:产品分析1、PPT软件知识1、语言表达能力2、文字表达能力4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用户调研任务1一4:用户画像1、用户研究的流程2、用户研究的方法1、用户需求调研能力2、设计描述能力3、团队协作能力8用
7、户访谈(校外)任务1-5:用户调研报告书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对设计行业发展趋势的调研,拓展国际视野,建立品牌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概念发想任务1一6:手绘不少于30张的产品概念草图1、概念发想的方法2、设计定位的理解3、产品概念形成1、设计思维的发散能力2、设计描述与提案能力8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思政改革特色:通过对方案的反复推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2.创意展开草图推敲产品功能设计任务2一1:手绘不少于20张的产品草图1、概念优化2、熟悉产品功能设定的一般流程与方法1、产品功能的创新能力2、产品结构的创新能力3、设计思维的发散能力4、产品形态的处理理论讲投、交流互动16
8、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思政改革特色:通过对方案的反复推敲,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在案例讲解过程中,进行润物细无声的思产品结构设计形态处理任务2-2:手绘不少于10张产品结构方式与形态草图1、理解产品功能与结构的关系2、了解结构设计的相关要素3、了解与产品造型有关的要素设计能力5、草图绘制能力16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政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3.方案形成建模渲染任务31:三维建模1、三维建模技法1、形态塑造能力2、计算机三维表达能力;理论讲授、交流互动28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模型制作任务32:模型制作1、模型制作的方法2、产品CMF设计1、模型制作能力2、产品工艺处理能
9、力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成本核算任务3一3:成本计算报告1、市场定位与成本分析1、市场规划能力2、成本计算能力4.成制任务41、设计1、平面排理论讲8采用一体化产教融合、果发布作汇报文件-1:汇报PPT制作提案的方法与技巧2、了解产品创意转化的般流程与方法版能力、2、设计描述与提案能力授、交流互动教学课室(校内)校企合作特色:在方案完善过程中实现对学生作品商品化、市场化操作能力培养。任务4一2:成果动态展示制作1、设计提案的方法与技巧2、了解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的相关知识1、平面排版能力、2、设计描述与提案能力采用一体化教学课室(校内)5、教学实施建议5.1教材选用建议国家十三五规划教材桂元龙
10、况雯雯、杨淳产品项目设计安徽美术出版社第一版5.2教学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5.3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程基于“产教科融合一工学商一体化”项目制课程运行模式,采用项目制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现场教学法、讲授法等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与现场教学相结合,学、练同步,做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不按理论知识体系组织教学,而是紧紧围绕能力目标与综合项目组织教学,通过项目分解和提炼,以项目练习实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同时,基于“三导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企业项目导师、学校创意设计导师、信息技术导师开展高度融合的分工协作,企业项目导师负责商业策略和方案落地执行等教学内容;创意设计导师负责创意发想、方案的形成和表达等
11、教学内容;信息技术导师负责大数据分析、软件编程、虚拟现实制作等教学内容。5.4师资要求有多年教学经验,对产品创新与品牌识别设计有一定知识水平的教师5.5考核评价5.5.1.考核形式出勤情况X10%+各学习任务的训练成绩X90%;5.5.2.考核评价表序号学习任务评价方式评分标准分数分配组员互评(10%)校内教师(创意设计导师+信息技术导师)评价(50%)企业项目导师评价(40%)1出勤率组员、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多方评价上课不迟到、不早退,缺勤,迟到一次扣3分102概念提炼组员、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多方评价市场及用户研究报告书角度新颖、条理性强、报告规范,概念精练准确。203创意展开组员、校内教师
12、企业导概念草图是否体现问题的解决程度、方案20师多方评价的创新程度、徒手描绘的技能、实现的可能性4方案形成组员、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多方评价方案的创新性、执行及表达的完善度、模型制作的质量。305成果发布组员、校内教师、企业导师多方评价方案表达准确、报告规范、发布表达的清晰度。20合计1005.6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利用多媒体教学课室以动态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述理论课程,结合优秀案例展示提高学生对产品设计的立体认知。通过课程作业展提升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与信心。力求所设计的作品尽可能转化为产品及知识产权,以此实现创新教学成果的推广与转化。依托国家级备选资源库广告设计与制作以及省级资源库产品艺术设计,在创新三导师协同合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中,可以充分利用通信、云计算、多媒体技术,实现三导师之间、企业导师与师生之间、跨专业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和协作,从而实现跨地域的紧密沟通与协调合作,在极大的提高教学效率的同时,将充分整合各专业的优秀教师的教育资源,实现跨专业的知识共享和交流,从而有效实现跨界教学团队的分工协作、跨界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