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助产技术课程标准课程代码:190107程14学分:5_课程类型:总学时:78学时适用对象:助产专业(高职专科)开设学期:四一、课程性质助产技术是高等卫生职业教育助产专业一门核心课程,助产技术教材是妇产科护理学配套的教材。本课程的主要实训内容包括:分娩的基础知识、产前检查、产房常用的技术、分娩期处理、新生儿护理、异常分娩助娩术等。本课程的任务是在掌握产科学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进行产前检查,观察产程并进行自然分娩接产;进行新生儿护理;能够识别难产并配合医生进行处理:能够进行产科常用手术操作;能够配合医生进行剖宫产术的护理。本课程的前期课程包括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健康评估、基本护理技术等;同步
2、课程药理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二、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达到下列要求:(一)职业素养目标1 .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伦理观念,自觉尊重服务对象的人格,保护其隐私。2 .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自觉遵守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母婴保健等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实施助产任务。3 .具有医疗安全、团队合作的职业意识。4 .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能予服务对象以人文关怀。5 .具有“以母儿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观念,能为孕产妇提供快乐安全分娩、科学育儿等全方位服务。(二)技能目标1 .熟练掌握分娩的基础知识及产前检查的方法。2 .熟练掌握分娩期的处理及新生儿的护理。3 .熟练掌握产
3、房常用的技术。4 .熟练掌握常用的助产术及产后出血的处理。5 .学会异常分娩助娩术。6 .学会剖宫产术前、术后的护理。(三)知识目标1 .掌握骨盆的构成,分界线,在真假骨盆的特点及骨性标志。2 .熟悉胎姿势、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的概念。3 .掌握头先露的分娩机制。4 .掌握孕期保健检查的方法。5 .了解电子胎心监护仪的使用方法及意义。6 .掌握观察产程中的操作技术。7 .熟悉异常胎位的判断及助产操作配合。8 .掌握产科常用助产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的判断及操作配合。9 .掌握分娩期并发症的病因及处理方法。10.熟悉产科手术的术前准备、术中配合、术后护理。三、教学时间分配项目序号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
4、训学时一分娩基础知识42二产前检查46三产房常用技术66四分娩期处理610五新生儿护理46异常分娩助娩技术42七产科常用助产技术44八产后出血的处理44九剖宫产手术的护理02合计3642四、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项目名称工作任务实训要求教学活动参考学时分娩基础知识1 .认识产道2 .识别胎头结构3 .辨别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案例导入仿真实例21124.演示分娩机制教学录像产前检查L骨盆外测量2.产前腹部检查3.指导膝胸卧位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442产房常用技术L阴道检查2 .胎儿电子监护3 .绘制产程图4 .人工破膜术5 .乳酸依沙口丫
5、咤引产术6 .水囊引产术7 .晚期妊娠催产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2222112四分娩期处理1 .产前外阴消毒2 .自然分娩铺无菌巾3 .自然分娩助产术4 .新生儿出生时的护理5 .新生儿室息复苏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学会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22444五新生儿护理1 .新生儿游泳2 .新生儿沐浴3 .新生儿抚触4 .新生儿脐部护理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2422六异常分娩助娩技术1 .持续性枕后位、枕横位助娩2 .肩难产助娩术学会学会学会案例导入仿真实2223.臀位助娩术例教学录像七产科常
6、用助产技术L会阴切开缝合术2 .胎头吸引术3 .产钳术熟练掌握学会学会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422八产后出血的处理1 .按摩子宫2 .宫腔纱条填塞术3 .人工剥离胎盘术4 .软产道损伤修补术,熟练掌握熟练掌握熟练掌握学会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2222九剖宫产手术的护理L剖宫产术前护理2.剖宫产术后护理。学会学会案例导入仿真实例教学录像11合计78五、说明(一)教学安排本课程标准主要供高职助产专业教学使用,第四学期开设,总学时为78学时,理论36学时,实训42学时,学分为5学分。(二)教学要求本课程对教学要求分为熟练掌握和学会两个层次。熟练掌握:指能在所规定的时间内独立、规范地解决,完成操作
7、学会: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操作配合。(三)教学建议1 .本课程依据助产岗位的工作任务、职业能力要求,强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根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职业资格考核要求,提倡项目教学、案例教学、任务教学、角色扮演、情境教学等方法,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教师引导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有机结合。2 .教学过程中,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以发展技能为核心的职业教育理念。可通过技能训练、技能考核等多种形式对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综合考核。对于考核的项目必须制定具体要求和标准操作流程,量化评分标准。技能考核成绩应占总评成绩的60%;考核内容不仅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更要关注知识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初、中级助产专业技能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