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三一文库! | 帮助中心 三一文库31doc.com 一个上传文档投稿赚钱的网站
三一文库
全部分类
  • 幼儿/小学教育>
  • 中学教育>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考试>
  • 外语学习>
  • 资格/认证考试>
  • 论文>
  • IT计算机>
  • 法律/法学>
  • 建筑/环境>
  • 通信/电子>
  • 医学/心理学>
  • 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首页 三一文库 > 资源分类 > DOCX文档下载
    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博 分享到QQ空间

    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 资源ID:495917       资源大小:61.88KB        全文页数:22页
    • 资源格式: DOCX        下载积分:5
    快捷下载 游客一键下载
    账号登录下载
    微信登录下载
    三方登录下载: 微信开放平台登录 QQ登录 微博登录
    二维码
    微信扫一扫登录
    下载资源需要5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支付方式: 支付宝    微信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专享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友情提示
    2、PDF文件下载后,可能会被浏览器默认打开,此种情况可以点击浏览器菜单,保存网页到桌面,就可以正常下载了。
    3、本站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电脑自带的IE浏览器,或者360浏览器、谷歌浏览器下载即可。
    4、本站资源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预览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5、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520-2009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Codeforsafetydesignofuraniummilltailingspondinnuclearindustry(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20XX-XX-XX发布20XX-XX-XX实施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局部修订说明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3年工程建设规范标准编制及相关工作计划的通知(建标函202342号)的要求,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对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GB50520-2009进行了局部修订。本次局部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

    2、1)第二章术语补充尾矿坝、尾渣坝、初期坝、浸润线、临界浸润线、控制浸润线、防洪宽度等术语。(2)第三章一般规定补充尾矿库、尾渣库分期建设使用年限、要求;删除尾矿库降低等别方面的内容,修改三、四等尾渣库库容要求;增加尾矿库、尾渣库构筑物级别。(3)第四章尾矿库、尾渣库选址标题改为尾矿库、尾渣库选址与防渗,修改尾矿库、尾渣库辐射防护距离的要求;补充尾矿库、尾渣库建在有开采价值矿床上的安全要求;补充尾矿库、尾渣库防渗设计内容,明确尾矿库、尾渣库防渗层结构型式、厚度、防渗材料及基土防渗性能的相关要求。(4)第五章尾矿坝、尾渣坝设计增加全部采用当地土石料或废石筑坝的条件说明;补充上游法尾渣堆坝最小安

    3、全超高与最小防洪宽度限值要求,尾渣坝分层压实厚度及压实度具体要求;补充尾矿库渗流与控制分析内容,即尾矿库排渗系统的结构型式和要求、坝体浸润线埋深的控制限值等;尾矿坝安全稳定计算与分析方面,补充尾矿库地震动力稳定计算内容及安全要求;尾矿库、尾渣库坝面排水及护坡方面,明确尾矿坝、尾渣坝外坡比,细化马道及护坡形式;补充尾矿库、尾渣库安全在线监测及渗漏监测和地下水监测的内容及要求。(5)第六章尾矿库、尾渣库防洪补充尾矿库、尾渣库排洪构筑物结构型式确定,结构计算和封堵要求。(6)第八章尾矿库、尾渣库退役补充尾矿库、尾渣库退役与关闭后的长期稳定性和尾矿库、尾渣库渗漏补救措施的要求,明确退役尾矿库、尾渣库多

    4、层覆盖体系结构设计,及退役治理后长期监护的安全要求。(7)第九章辐射监测补充退役治理后尾矿库、尾渣库长期监测的安全要求。本次局部修订共涉及79个条文,分别为:修改2.0.1条、2.0.2条、2.0.5条、2.0.6条、2.0.7条、3.0.1条、3.0.2条、3.0.3条、3.0.5条、4.1.1条、4.1.3条、4.2.1条、5.1.2条、5.1.3条、5.1.7条、5.1.8条、5.1.9条、5.1.10条、5.1.11条、5.1.12条、5.1.13条、5.1.14条、5.2.4条、5.2.6条、6.1.1条、6.1.3条、6.1.4条、6.1.5条、6.2.1条、6.2.3条、6.2.

    5、4条、7.1.1条、8.1.1条、8.1.4条、8.1.5条、8.1.7条、8.1.8条、8.2.5条、8.2.6条、8.2.7条、9.0.3条、9.0.6条、9.0.7条;新增2.0.2A条、2.0.2B条、2.0.2C条、2.0.4A条、2.0.4B条、2.0.4C条、2.0.IOA条、3.0.1A条、3.0.1B条、3.0.1C条、3.0.3A条、4.1.3A条、4.3.1条、4.3.2条、4.3.3条、4.3.4条、4.3.5条、4.3.6条、4.3.7条、4.3.8条、4.4.1条、4.4.2条、5.1.3A条、5.1.13A条、5.2.2A条、5.2.2B条、5.2.4A条、5.2

    6、7条、6.1.5A条、6.1.5B条、6.2.4A条、6.2.4B条、6.2.4C条、8.1.9条、8.2.8条、9.0.4A条。本规范中,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本次局部修订主编单位:中核第四研究设计工程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国核工业勘察设计协会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员:李哲辉、李玉雷、郭大平、胡良才本规范主要审查人员:附件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GB50520-2009局部修订条文对照表(方框部分为删除内容,下划线部分为增加内容)现行规范条文修订征求意见稿2术语2术语2.0.1尾矿库tailingspond贮存水冶厂尾矿浆中矿砂和矿泥的专用设施,由堤坝围截而成,

    7、库内设有排水(洪)构筑物以排除库内的尾矿澄清水和雨水。2.0.1尾矿库tailingspond贮存水冶厂尾矿浆中矿砂和矿泥的专用设施由堤坝围截而成,库内I设有排水(洪)构筑物以排除库内的尾矿澄清水和雨水。2.0.2尾渣库drytailingspond堆放及贮存水冶厂排出的干尾矿、渣的专用场所,由堤坝拦截山沟(谷)而成,设有排泄暴雨洪水的防洪设施。2.0.2尾渣库drytailingspond堆放及I贮存水冶厂排出的干尾矿、堆浸尾渣的专用设施I场所由堤坝I拦截山沟(谷)而成,设有排泄暴雨洪水的防洪设施。2.0.2A尾矿坝tailingsdam拦挡尾矿和水的尾矿库外围构筑物。202B尾渣坝dayt

    8、ailingsdam拦挡干尾矿、尾渣和水的尾渣库外围构筑物。2.0.2C初期坝Starterdam用土、石材料等筑成的,作为尾矿堆积坝、尾渣堆积坝的排渗或支撑体的坝。2.0.4A浸润线PhreatiClirle坝体中渗流水的自由表面的位置,在横剖面上为一条曲线。2.0.4B临界浸润线CritiCaIPOSit100OfthePhreatiCIine指坝体抗滑稳定安全系数能满足本规范最低要求时的坝体浸润线。2.0.4C控制浸润线CoOtrOledPOSit100OfthePhreatiCIine既满足临界浸润线要求,又满足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最小埋深浸润线要求的坝体最高浸润线。2.0.5沉积滩dep

    9、ositedbeach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常指露出水面部分。2.0.5沉积滩depositedbeach水力冲积尾矿形成的沉积体表层,I常指露出水面部分。I按库内集水区水面划分为水上和水下两部分。2.0.6滩顶beachcrest沉积滩面与堆积坝外坡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2.0.6滩顶beachcrest沉积、堆积滩面与堆积坝体外坡面的交线。,为沉积滩的最高点。2.0.7滩长beachlength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水平距离。2.0.7干滩长度beachlgngdjwidth滩顶至库内水边线的水平距离。2.0.10A防洪宽度floodCootroldamwidth尾渣库洪水运行条件

    10、下库内水边线至库内水面与坝体外坡面交线的水平距离。3一般规定3一般规定3.0.1尾矿库、尾渣库设计必须确保安全与稳定,并进行安全分析。3.0.1尾矿库、尾渣库设计必须确保安全与稳定,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安全分析、安全评价。3.0.1A尾矿库、尾渣库的使用年限应与水冶厂的生产年限相适应,宜选建一个尾矿库、尾渣库满足水冶厂的需要,并应留有适当余地。3.0.1B尾矿库、尾渣库需要分期建设时,每期尾矿库、尾渣库的使用年限不应小于5a。3.0.1C尾矿、尾渣设施设计应具有相应的水冶工艺资料,气象及水文资料,地形测量、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资料。3.0.2尾矿库的等别应根据尾矿库的有效库容和尾矿库失事后对下

    11、游的危害程度确定。当尾矿库有效库容大于或等于1000万m3时,应按二等尾矿库设计;3.0.2尾矿库的等别应根据尾矿库的有效库容和尾矿库失事后对下游的危害程度确定。当尾矿库有效库容大于或等于1000万m3时,应按二等尾矿库设计;小小于100O万m3时应按三等尾矿库设计。当尾矿库失事后可能危及下游重要城镇、工矿区、铁路干线或其他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设施时,应提高一等;当尾矿库经安全分析后,确认失事后对下游影响较小时,可降低一等,但均应经审管部门批准。于1000万m3时应按三等尾矿库设计。当尾矿库失事后可能危及下游重要城镇、工矿区、铁路干线或其他具有重要政治经济意义的设施时,固亘提高一等但;当尾矿

    12、库经安全分析后,确认失事后对下游影响较小时,可降低一等i应经审管部门批准。3.0.3尾渣库的等别应根据尾渣库的有效库容确定。当尾渣库的有效库容大于或等于1000万m3时,应按三等尾渣库设计;小于1000万m3时应按四等尾渣库设计。3.0.3尾渣库的等别应根据尾渣库的有效库容确定。当尾渣库的有效库容大于或等于过2万n?时,应按三等尾渣库设计;小于幽如万n?时应按四等尾渣库设计。3.0.3A尾矿库、尾渣库构筑物的级别应根据尾矿库、尾渣库的等别按表3.0.3A确定。表3.0.3A尾矿库、尾渣库构筑物级别尾矿库、尾渣库等别构筑物级别主要构筑物次要构筑物临时构筑物二134二234圭355四455注:主要

    13、构筑物指尾矿坝、尾渣坝、库内排水构筑物;次要构筑物指库外排水构筑物;临时构筑物指尾矿库、尾渣库施工期临时使用的构筑物。14级构筑物设计应按照本规范相关规定执行;5级构筑物设计应按照相关水库工程有关规定执行。3.0.5尾矿坝、尾渣坝设计条件应按下列要求分类:1尾矿坝设计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常工作条件应为尾矿库水位处于正常工作水位和设计洪水位之间的各种水位的稳定渗流期;2)非常工作条件I应为施工期(水中填土坝、水坠坝等);尾矿库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的情况;3)非常工作条件11应为正常工作条件遭遇地震。3.0.5尾矿坝、尾渣坝设计今1尾矿坝设计条件应符D正常工作条件应为尾的各种水位的稳

    14、定渗流期;2)非常工作条件I应为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近3)非常工作条件11应为W件应按下列要求分类:合下列要求:矿库水位处于正常工作水位和设计洪施工期(水中填土坝、水坠坝等);用的情况;正常工作条件遭遇地震。水位之间尾矿库校4尾矿库、尾渣库选址4尾矿库、尾渣库选址及防渗4.1尾矿库选址4.1尾矿库选址4.1.1尾矿库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饮用水源,尾矿库与居民区、饮用水源和铀矿进风井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表4.1.1的要求。当有山体相隔或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后,距离可适当减小,但必须经过有关审管部门批准。尾矿库应按当地最小频率风向合理布置在工业企业和居民区上风侧以及附近水库和集中取水点的下游。表4.1

    15、1尾矿库与饮用水源、居民区和铀矿进风井之间的距离(m)4.1.1尾矿库选址应避开居民区和饮用水源,尾矿库与居民区、饮用水源和I铀矿进风井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表4.1.1的要求。当有山体相隔或采取一定防护措施后,距离可适当减小,但必须经过有关审管部门批准。尾矿库应按当地最小频率风向合理布置在工业企业和居民区上风侧以及附近水库和集中取水点的下游|。表4.11尾矿库与饮用水源、居民区和铀矿进风井之间的距离(m)类型饮用水源居民区铀矿进风井类型饮用水源居民区铀矿进风井尾矿库800800300尾矿库800800300尾矿库应布置在附近水库和取水点的下游,并宜按当地常年最小频率的风向布置在主要居民区和企业

    16、的上风侧,与居民区的辐射防护距离应通过环境影响评价确定,但最小间隔距离不应小于300m。4.1.3尾矿库选址应避开强地震区,并应选择在山体稳定、无滑坡、无泥石流、地质条件好和库床渗漏小的地区。尾矿库库床应设置防渗层。尾矿库库基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不大于l10-6cms,厚度不小于1.5m,且地下水位在天然基础层地表3m以下时,库基天然基础层可作为防渗层和隔水层。4.1.3尾矿库选址应避开强地震区,并应选择在山体稳定、无滑坡、无泥石流、工程地质条件好、库床渗漏小的地区。I尾矿库库床应设置防渗层。尾矿库库基天然基础层的渗透系数不大于l10-6cms,厚度不小于1.5m,且地下水位在天然基础层地表3

    17、m以下时,库基天然基础层可作为防渗层和隔水层。I4.1.4尾矿库不宜建在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面。若建在有开采价值的矿床上面时,应作技术经济论证。4.2尾渣库选址4.2尾渣库选址2尾渣坝设计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常工作条件应为尾渣库内无积水,尾渣坝体无浸润线。2)非常工作条件应为正常工作条件遭遇地震。2尾渣坝设计条件应符合下列要求:1)正常工作条件应为尾渣库内无积水,尾渣坝体无浸润线。2)非常工作条件应为正常工作条件遭遇地震。4.2.1尾渣库选址及其与居民区、饮用水源和铀矿进风井之间的距离,以及库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按本规范第4.1节要求执行。4.2.1尾渣库选址及其与居民区饮用水源和

    18、铀矿进风用的辐射防护距离和库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应按本规范第4.1节要求执行。43尾矿库防渗4.3.1尾矿库应进行防渗,防止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尾矿库。4.3.2尾矿库应设置防渗系统、渗水收集及导排系统。防渗系统可采用天然黏土、改性压实黏土或人工合成衬里等作为防渗结构。采用天然黏土、改性压实黏土时,黏土的饱和渗透系数不应大于LOX10-7cms,厚度不应小于2m。433人工合成衬里的防渗系统,应采用复合衬里防渗结构,库底应采用双层复合衬里防渗结构。434库区边坡复合衬里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层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0%;膜下无纺土工布保护层,规格不宜小于500g

    19、m2;2GeL(钠基膨润土防水毯)防渗层渗透系数不应大于5.0X10-9cms,规格不应小于4800gm2;3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防渗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宜为双糙面;4膜上无纺土工布保护层,规格不宜小于50(m2;5导水层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应小于5mm。435库底部双层衬里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层土压实度不应小于92%;2膜下保护层,黏土渗透系数不应大于1.0xl0-5cms,厚度不宜小于30cm;3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4膜上无纺土工布保护层,规格不宜小于5(X)H/m2;5检测层,宜采用砾(卵)石,厚度不应小于30cm,也可铺设复

    20、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应小于5mm;检测层可兼作渗水导排层。6膜下无纺土工布垫层,规格不宜小于5(X)Rm2;7HDPE(高密度聚乙烯)土工膜,厚度不应小于1.5mm;8膜上无纺土工布保护层,规格不宜小于50(m2;9导水层宜采用砾(卵)石,厚度不应小于30cm,或铺设复合土工排水网,厚度不应小于5mm;10反滤层宜采用无纺土工布,规格不宜小于50(m24.3.6当库区基础底部与地下水年最高水位不足LOm时,应设置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地下水收集导排系统顶部距防渗系统底部不应小于1.0m。4.3.7尾矿库防渗设计还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0290的有关规定。4.3.8在

    21、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适宜时,尾矿库也可采用垂直防渗系统,其防渗效果应符合本规范第4.3.2条的要求。垂直防渗的型式可选用灌浆帷幕、混凝土或塑性混凝土截渗墙等。4.4尾渣库防渗4.4.1尾渣库应进行防渗,应防止其对地下水和地表水造成污染,同时还应防止地下水进入尾渣库。442尾渣库防渗设计应按本规范第4.3.1438条执行。5尾矿坝、尾渣坝设计5尾矿坝、尾渣坝设计5.1尾矿坝设计5.1尾矿坝设计5.1.2尾矿坝坝址的选定,应以筑(堆)坝工程量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好,形成的库容大,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污染地表(下)水为原则,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尾矿坝坝址应避开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

    22、并应避开溶岩发育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应进行论证,并有妥善的处理措施;5.1.2尾矿坝坝址的选定,应以筑(堆)坝工程量小,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好,形成的库容大,能最大限度地防止和减少污染地表(下)水为原则,还应符合下列规定:1尾矿坝坝址应避开断层、破碎带等不良地质构造,并应避开溶岩发育地区,如无法避开时应进行论证,并有妥善的处理措施;2坝基中有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703的有关规定进行发生地震液化的可能性评价,并应作好处理工作。2巷坝重筑物抗震设计可能性评价,走中有可能发生地震液化的土层,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工建规范近也Qn她幽迎的有关规定进行发

    23、生地震液化的并应作好处理工作。5.1.3初期坝可分为透水坝和不透水坝,初期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t5.1.3初期坝可分为宜采用透水坝和不透水坝,初期坝设计应符合下列规1当初期坝选用透水堆石坝时,上游坡反滤层应设计保护层;2初期坝选用均质土坝或组合土坝时,必须在坝体内设计有效的排渗设施;E定:币当初期坝选用透水堆石坝时,上游坡反滤层应设计保护层;初期库容贮满后宜利用尾矿筑坝。当遇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全部采用当地土石料3初期坝坝型应选用透水堆石坝。或废石筑坝:1尾矿颗粒很细,黏粒含量大,不能用尾矿堆筑坝体;I设施2尾矿库后部放矿,不能用尾矿堆3尾矿库与废石场结合,用废石筑4尾矿库兼有贮水要求,按水库

    24、进江初期坝选用均质土坝或组合土坝O3初期坝坝型应选用透水堆石坝。筑坝体;:坝;彳亍设计。!时,必须在坝体内设计有效的排渗5.1.3A尾矿库初期坝所形成的有效库容应满足水冶厂排出的不少于Ia的尾矿量,并应满足尾矿水澄清距离和调节洪水、调节回水的容积要求。初期坝选用透水堆石坝型时,坝高不宜低于总坝高的1/31/4。5.1.7尾矿库挡水坝应按水库坝的要求设计。5.1.7尾矿库挡水坝应按水库坝的要求设计,但防洪标准和坝体安全性不应低于本规范要求、5.1.8位于地震区的安全超高尚应增加地震壅浪高度,应按国家现行标准水5.1.8位于地震区的尾矿坝安全超高尚应增加地震壅浪高度,应按国家现行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

    25、范DL5703有关规定确定。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滩顶至最高洪水位水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表5.1.8中最小滩长值与地震壅浪高度对应滩长表5表8上游式尾矿堆积坝的最小安全超高与最小滩长(m)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艇画标迤叫GB工律7的有关规定确定口;位于地震区的最小干滩长度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50191的有关规定。上游式尾矿堆积坝滩顶至最高洪水位水边线的距离,不应小于表5.1.8中最小王滩长度周与地震壅浪高度对应滩长之和。坝的级别1234衣上游工LJ毛利隼积耿刖取少女壬建后T取小士冲大国Im/坝的级别123洪水重现期设计校核设计校核设计校核设计校核最小安全超高1.50.71.00.

    26、50.70.40.50.3最小滩长150701005070405030洪水重现期设计校核设计校核设计校核最小安全超高1.50.71.00.50.70.4最小干滩长度15070100507040注:退役尾矿坝经渗流稳定论证安全时,表内最小干滩长度最多可减少35%。5.1.9在尾矿坝内应设置排渗设施。尾矿坝的排渗设施应符合下列要求:1有足够的排水能力,保证自由地向下游排出全部渗水;2按排水反滤要求设计,保证坝体及地基土不产生渗流破坏;3排渗设施的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有关规定执行。5.1.9I在尾矿坝内应设置排渗设施。I尾矿坝I的排渗设施渗流分析与控制应符合下列要求:1

    27、有足够的排水能力,保证自由地向下游排出全部渗水;2按排水反滤要求设计,保证坝体及地基土不产生渗流破坏;1B排渗设施的设计应按国家现行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有关规定执行。1尾矿坝渗流应根据地形条件,按专门的三维数值模拟计算或物理模型试验确定;2尾矿坝浸润线的确定还应分析放矿、降雨等因素对坝体浸润线的影响;3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浸润线的最小埋深除应满足坝坡抗滑稳定条件外,尚应满足表5.1.9的要求;4设计可采用拟合法确定尾矿堆积坝各工况下临界浸润线,再结合表5.1.9的要求,确定控制浸润线;5降低坝体浸润线可采用以下措施:1)尾矿坝建设阶段,初期坝为不透水坝时,应设置排渗棱体、褥垫、排渗管

    28、排渗井等水平和垂直排渗体;2)尾矿坝堆高过程中,应设置排渗管、排渗井、盲沟等水平和垂直排渗体;3)尾矿坝排渗加固措施,可设置贴坡排渗、棱体排渗、排渗管(排渗井)、盲沟等排渗体;4)降低库内水位;5)尾矿坝的渗流控制措施应确保浸润线低于控制浸润线。表5.L9尾矿堆积坝下游坡浸润线最小埋深(m)堆积坝高度150H100100H6060H30HOO浸润线最小埋深8664422堆积坝高度应按各垂直坝轴线剖面所在位置分别取值;位于初期坝坝段的堆积坝高度按堆积高度取值;位于其它坝段的堆积坝高度按尾矿堆积坝坝顶与坡脚的高差取值;任意高度堆积坝的浸润线最小埋深可用线性插值法确定。5.1.10尾矿坝稳定计算应

    29、分别核算初期、后期及特定的中期的稳定性。稳定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初期坝竣工时的下游坡稳定性(正常工作条件);2尾矿坝(初期坝+堆积坝)在正常渗流状态下下游坡稳定性(正常工作条件);3水中填土坝、水坠坝等施工期的坝坡稳定性(非常工作条件I);4尾矿坝在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状态下的下游坡稳定性(非常工作条件I);5初期坝上游坡除库后排矿外,可不作稳定计算,其坡度可与下游坡相同。5.1.10尾矿坝稳定计算应分别核算初期、后期及特定的中期的稳定性。稳定分析应包括下列内容:1初期坝竣工时的下游坡稳定性(正常工作条件);2尾矿坝(初期坝+堆积坝)在正常渗流状态下下游坡稳定性(正常工作条件);3水

    30、中填土坝、水坠坝等施工期的坝坡稳定性(非常工作条件I);4尾矿坝在校核洪水位有可能形成稳定渗流状态下的下游坡稳定性(非常产条件5初期坝上游坡除库后排矿外,可不作稳定计算,其坡度可与下游坡相同。尾矿坝正常工作条件遭遇地震(非常工作条件H)。5.1.11尾矿坝静力稳定计算可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对于有连续的厚尾矿泥夹层可采用改良圆弧法。对于高坝及一些复杂的情况,应同时兼用毕肖普法或其他严格方法计算。坝体稳定计算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有关规定执行。尾矿的物理力学特性对于不同的工艺流程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而在设计阶段不可能取得有关数据时,设计可借鉴类似水冶厂的尾矿特性

    31、数据计算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待水冶厂生产一定时期后,应再进行勘查,5.1.11尾矿坝静力抗滑稳定计算:可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对于有连续的厚尾矿泥夹层可采用改良圆弧法。对于高坝及一些复杂的情况,应同时兼用毕肖普法或其他严格方法计算。坝体稳定计算可按国家现行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有关规定执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根据坝体材料及坝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经计算确定;2计算方法可采用计取条块间作用力的简化毕肖普法及不计条块间彳用力的瑞典圆弧法;工作条件坝的级别1234正常工作条件1.501.351.301.25非常工作条件I1.301.251.201.15非常工作条件II1.20

    32、1.151.151.10表5.L11坝坡抗滑稳定最安全系数取得数据,校核修改设计。坝的级别应与尾矿库等别一致,采用计取条块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时,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11规定的数值。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计算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时,对1级坝正常工作条件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其他情况应比表5.1.11规定的数值减小8%0工作条件坝的级别1234正常工作条件1.501.351.301.25非常工作条件I1.301.251.201.15非常工作条件111.201.151.151.10表5.1.11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3对于坝基内有影响坝体稳定的软弱夹层或土工材

    33、料等情况,应采用摩根斯坦-普赖斯等非圆弧类方法进行校核;尾矿的物理力学特性对于不同的工艺流程可能有较大的差异,而同计阶段不可能取得有关数据时,设计可借鉴类似水冶厂的尾矿特性数据计算坝坡的稳定安全系数。待水冶厂生产一定时期后,应再进行勘查,取得数据,校核修改设计。I4新建尾矿库坝体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可按试验、类似尾矿坝的勘察资料确定,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勘察资料确定;5改建、扩建及安全性复核尾矿坝的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应按勘察资料确定;6坝坡抗滑稳定计算的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11规定的数值。坝的级别应与尾矿库等别一致,采用计取条块间作用力的计算方法时,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

    34、于表5.1.11规定的数值。采用不计条块间作用力的瑞典圆弧法计算坝坡抗滑稳定安全系数时,对1级坝正常工作条件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1.3,其他情况应比表5.1.11规定的数值减小8叫。I表5.L11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薪蓟计算方法工作条件坝的级别1234简化毕肖普法正常工作条件1.501.351.301.25及其他计及条非常工作条件I1.301.251.201.15块间作用力方非常工作条件II1.201.151.151.10法瑞典圆弧法正常工作条件1.301.251.201.15非常工作条件I1.201.151.101.05非常工作条件II1.101.051.051.055.1.12位于地震区的尾

    35、矿坝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703对各构筑物进行抗震计算,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11非常工作条件11规定的数值。5.1.12位于:匕震区的尾矿坝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加范DL5703对各构筑物进行抗震计算,坝坡抗滑稳定最小安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11非常工作条件II规定的数值。抗震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尾矿坝采用拟静力法进行抗震稳定性分析时,坝坡抗滑稳定最小且全系数不应小于表5.1.11非常工作条件11规定的数值;2对于场地地震基本烈度VI度的1级及2级尾矿坝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其对应的设计烈度,应根据专门的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结果确4

    36、定,概率水准应取50a内超越概率P5o为0.05。其它尾矿坝的设计地震动U区还加速度和其对应的设计烈度的确定应按现行国家标准中国地震动参数划图GB18306相关要求执行。3对于场地地震基本烈度NVI度的1级及2级尾矿坝抗震稳定分析,应进行专门的动力抗震计算,动力抗震计算应包括地震液化分析、地震稳用定性分析和地震永久变形分析;4位于场地地震基本烈度为Vn度地区的3级尾矿坝,地震液化可采简化计算分析法,设防抗震液化分析结果不利时,还应进行动力抗震计篁用围5位于地震基本烈度为VnI度地区的3级及3级以上的尾矿坝,还应采时程法进行分析;6采用时程法进行抗震稳定性分析时,宜根据滑动面的位置、深度、范及稳

    37、定指标超限时间和程度等,综合判断坝坡的抗滑稳定性。5.1.13尾矿坝坝面应设置排水沟,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必须设置排水沟,其集水面积应包括岸坡集水面积在内,沟的断面尺寸应由计算确定。5.1应L.13尾矿堆积坝外坡比不应陡于1:3。尾矿坝坝面沿标高每隔Iom15m设一条马道,宽度不宜小于L5m,有行车要求时,马道宽度不宜小于5m。尾矿坝坝面应设置排水沟,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必须设置坝眉排水沟,其集水质积应包括岸坡集水面积在内,沟的断面尺寸应由计算确用。坝面排水沟、坝肩排水沟设计洪水标准应不小于年最大24h雨量均值。初期坝坡宜设置踏步和护栏,踏步宽度不宜小于1.0m。5.1.13A尾矿坝最终下游坡面应设置

    38、护坡,可按现行行业标准碾压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的有关规定,采用下列护坡形式:1 干砌石、卵(砾)石或碎石;2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框格内填石或植草;3堆石或抛石;4草皮或生态护坡。5.1.14坝高超过30m(包括初期坝)的尾矿坝应进行观测,并设置必要的观测设施、设备。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坝体沉降及位移;2坝体浸润线;3渗透水的流量及固体悬浮物、PH值及主要有害元素。5.1.14高超过30m(包括初期坝)的尾矿坝应进行观测,并设置必要的|观测设施、设备。观测应包括下列内容:1坝体沉降及位移;12坝体浸润线;13渗透水的流量及固体悬浮物、PH值及主要有害元素。I尾矿库应设置安全监测系统与防渗层

    39、渗漏监测系统,安全监测系统设置应遵循人工安全监测和在线安全监测相结合的原则。监测系统和要求应包括下列内容:1安全监测系统应包括库水位、降水量、坝体位移、干滩长度、浸润线深度、渗透水量及水质、排洪设施进出口、外排水量及水质等方面的监测设施及设备。2人工安全监测与在线安全监测的监测点应相同或接近,并应采用相同的基准值。安全监测设施的布置应结合尾矿坝稳定计算断面布置,且能全面反映尾矿库的运行状态;在坝肩、坝下游、基岩断层带和坝下埋管处及复杂地形必要时应加设监测设施。3尾矿库安全监测项目应包括坝体位移、浸润线、干滩长度与坡度、库水位、降水量、渗透水量与水质、外排水量与水质;库区地质滑坡体位移及坝体、排

    40、洪设施进出口等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必要时还应监测孔隙水压力。4上游未采用尾矿堆坝的单一土石坝或混凝土坝安全监测项目应根据坝型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砌石坝设计规范SL25、土石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T551和混凝土坝安全监测技术规范SL601的有关规定。5在线安全监测设施应符合以下规定:1)具备自动巡测、应答式测量功能;2)具备传感器和采集设备、供电系统、通信网络故障自诊断功能;3)具备防雷及抗干扰功能;4)具备数据后台处理、数据库管理、预警、监测图形及报表制作、监测信息查询及发布功能;5)具备与现场巡查、人工安全监测连接的接口,进行数据补测、比测和t己录。6防渗层渗漏监测系统应包括渗漏检测设备和地

    41、下水监测井等。地下水监测井的设置应根据地下水流向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5.2尾渣坝设计5.2尾渣坝设计5.2.2A顶面坡度坡向库内的上游法尾渣堆坝,最小安全超高与最小防洪宽度应满足表5.2.2A的要求。表522A上游法尾渣:堆坝最小安全超高与最小防洪宽度(m)坝的级别34洪水重现期设计校核设计校核最小安全超高0.70.40.50.3最小防洪宽度603545255.2.2B尾渣坝堆筑过程中,应先行尾渣中和,pH值合格后再分层压实,堆浸尾渣分层厚度不得超过0.8m;经搅拌浸出工艺压滤后尾渣分层厚度不得超过0.5m。影响尾渣坝边坡安全区域的尾渣压实度不应小于0.92。5.2.4拦渣坝坝型宜选用透水堆石

    42、坝。5.2.4拦渣坝坝型宜选用透水堆石坝。当尾渣颗粒很细、含水量高,不能用尾渣堆筑坝体时,可全部采用当地土石料或废石筑坝。524A尾渣堆坝外坡比不宜陡于1:3。尾渣坝坝面沿标高每隔IOm15m应设一条马道,宽度不宜小于1.5m,马道内侧应设置排水沟。有行车要求时,马道宽度不宜小于5mo尾渣坝坝面应设置排水沟,坝体与岸坡连接处应设置排水沟。坝面排水沟、坝肩排水沟设计洪水标准应不小于年最大24h雨量均值。初期坝坡宜设置踏步,踏步宽度不宜小于1.0m。5.2.6尾渣堆坝(体)的外坡护砌应与尾渣堆筑的施工同步进行,随堆随砌。5.2.6尾渣堆坝(体)的外坡护幽应与尾渣堆筑的施工同步进行,随堆随酗。按碾压

    43、式土石坝设计规范SL274相关规定,可采用以下护坡形式:1 干砌石、卵(砾)石或碎石;2钢筋混凝土或浆砌石框格内填石或植草;3堆石或抛石;4草皮或生态护坡。5.2.7尾渣库安全监测项目应包括坝体位移、渗透水量及水质、外排水量及水质、坝体和排洪设施进出口等重要部位的视频监控等,必要时还应监测坝体浸润线;尾渣库防渗层渗漏监测系统应包括渗漏检测设备和地下水监测井等。地下水监测井的设置应根据地下水流向及水文地质条件确定。监测要求可参照本标准5.1.14节执行。6尾矿库、尾渣库防洪6尾矿库、尾渣库防洪6.1尾矿库防洪6.1尾矿库防洪6.1.1尾矿库必须设置可靠的排洪构筑物。6.1.1尾矿库必须设置可靠的

    44、排洪设施胸筑物尾矿库排洪方式应根据地形地质条件、洪水量及调洪能力等因素选用排洪井一管(隧洞)或溢洪道,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后确定。6.1.3尾矿库设计洪水的降雨历时宜用24h计算。6.1.3尾矿库设计洪水的降雨历时宜用24h计算。尾矿库排洪设施结构型式及尺寸应根据水力计算和调洪演算确定,对特别复杂的排洪设施,应进行水工模型或数值模拟试验验证。6.1.4尾矿库排洪设施宜避免采用截洪沟,采用时,必须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论证。6.1.4尾矿库排洪设施宜避免采用截洪沟,采用时,必须进行详细的技术经济论证。尾矿库周边宜设置清污分流截洪沟,截洪沟的洪水标准宜为设计洪水重现期20a。6.1.5尾矿库沉淀池内或排水(洪)构筑物上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水位标尺。6.1.5I尾矿库沉淀池内或排水(洪)构筑物上应设置清晰醒目的水位标尺。I尾矿库排洪构筑物应进行结构计算,结构计算按现行行业标准水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SL191有关规定执行,排水隧洞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水工隧洞设计规范SL279有关规定执行,溢洪道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溢洪道设计规范SL253有关规定执行。6.1.5A排洪构筑物的基础应避免坐落在工程地质条件不良或填方地段。无法避开时,应进行地基处理设计。排洪构筑物不得直接坐落在尾矿沉积滩上。6.1.5B排洪设施在终止使用时,应在井座上部、井座、支洞进口或支洞内


    注意事项

    本文(核工业铀水冶厂尾矿库、尾渣库安全设计规范(局部修订征求意见稿).docx)为本站会员(极速器)主动上传,三一文库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三一文库(点击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宁ICP备18001539号-1

    三一文库
    收起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