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材料课程标准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建筑材料适用专业:古建筑工程技术总学时:32学分:1.课程定位和设计思路11课程定位建筑材料是古建筑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从事古建筑工程技术必须具备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能、特性和应用的基本知识,合理选用材料和制品;了解常用古建筑材料质量检验的基本方法,了解有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通过建筑材料知识应用模块的建立,进行模块理论与实践教学,掌握建筑材料应用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模块学习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发展职业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为古建筑工程技
2、术专业课程提供必要的基础知识。1-2设计思路关键词:课程设计、情境学习、课时本课程标准的总体设计思路:根据后续课程如房屋建筑学、建筑设计、古建筑施工技术等一系列专业课程的要求,以后续课程的培养目标为导向,确定本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内容的选择依据要变知识本位为能力本位,以职业能力分析为依据,设定应用能力的培养目标;主要以建筑为载体,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为了充分体现模块课程思想,将本课程的教学活动分解设计成若干模块,以模块为单位组织教学,使学生在模块学习中加深对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技能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满足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本课程开设在第二学期,34学时。13课程思政
3、教育培养学生树立严谨、认真、刻苦的学习态度,养成自觉学习、认真观察事物、接受新鲜事物的素质。2.工作任务和课程目标21工作任务通过课程的学习,进行建筑材料的选择和检测过程,掌握相关的国家标准及技术规范。22课程目标2211知识目标D具备建筑材料的类型和特性等基本知识。2)具备建筑材料所需专业术语的基本知识。3)具备建筑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的基本知识。4)具备常用建筑材料的检测方法。222技术目标D能认识常用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2)会进行建筑材料的应用与选择。3)会用所学的建筑材料的基本知识解释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工程问题。223素养目标D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增强学生社会责
4、任感。2)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增强学生法制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3)培养学生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4)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223课程思政教育通过学习培养学生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遵纪守法,为人正直诚实,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具有健康的心理和乐观的人生态度,朝气蓬勃,积极向上,奋发进取。3.课程内容和要求课程内容和要求序号典型工作任务知识内容及要求技能内容及要求素质内容及要求思政育人内容及要求学时分配1任务一:建筑与建筑材1)简要介绍本课程的基本要建筑材料的作具备求真务实的学习态激发学生国家自豪感
5、培2料求和实施计划,2)了解建筑。3)掌握建筑材料的作用用及选择度;不断创新的意识和能力养爱国热情、激发民族责任、激发学习热情和创新精神。2任务二: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质1、基本内容:建筑材料的物理性质和力学性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密度、表观密度、密实度、孔隙率、吸水性、吸湿性等定义及计算方法;材料的强度种类、计算方法;了解材料的耐水性、抗冻性、抗渗性、导热性、热容量等定义、表不方法及实际应用。建筑材料物理性能的检测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职业,具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完成现场的质量检查验收工作。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专研精神,不屈的民族精神23任务*结构材料1.胶凝材料1、
6、基本内容:石灰、石膏、水泥的技术标准、特性和应水泥的检测具有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内容:中国长城的砌筑技术,学生具有用“科学的思4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与应用,六大品种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性质;了解石灰、石膏、硅酸盐水泥的定义、矿物组成,水泥品种的选择及应用、检验和保管。识。能够进行现场的管理。维方式”解决人文社会问题的能力。2.混凝土与砂浆1、基本内容:普通混凝土组成材料,混凝土的主要技术性质,其它特种混凝土,砂浆的技术性质及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普通混凝土特点,技术性质及应用;了解混凝土分类,特种混凝混凝土性能检测对于所学的知识能够进行灵活应用,能够进
7、行现场的质量管理和控制。能够进行团结合作,吃苦耐劳。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专研精神,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其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8土的应用;砂浆的特点及应用。3建筑钢材1.基本内容:建筑钢材了的分类、技术性质、钢材的加工、建筑钢材的标准。2、教学要求:掌握钢材的冷加工及牌号的选择,了解钢材的分类及技术性质。会进行建筑钢材的选择及检测具有较强的社会沟通能力,具有团队合作意识。能够进行现场的管理。内容:鸟巢工程,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刻苦专研精神,不屈的民族精神、以其具备工程师基本素养。44.烧土制品1、基本内容:前瓦、建筑陶瓷,建筑玻璃等的种类、主要技术性质及应用
8、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砖瓦特点,技术性质及应用;了解陶瓷、玻璃的分类、特点及应用。砖瓦的选用培养较强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创业能力。尊重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工程的敬畏,人与自然的和谐。内容:斗拱结构。45.石1、基本内容:常用石培养学生勤内容:现代建2材石材的分类、性质和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天然石材的特点,技术性能,加工性能;了解天然石材的分类,人工石材的种类。材的选择于思考、善于钻研、吃苦耐劳的品质。筑工程技术,培养学生科学思维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创新精神,刻苦专研精神6.木材1、基本内容:了解木材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缺陷,木材的规格及综
9、合利用。人造木材的特点和种类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天然木材的规格及利用,了解木材的构造、物理、力学性质,木材的缺陷;人造木材的特点和种类。木材的使用在工作中坚持做好工作,通过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在施工中运用,以确保做好本职工作。尊重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对于工程的敬畏,人与自然的和谐。24任务四:功能材料1、基本内容:防水、声热及装饰材料的特点及应用。2、教学基本要求:掌握防水、声热及装饰材料的选用,了解防水、声热及装饰材料的分类,特点。会防水、声热及装饰材料的使用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内容:建筑装饰工程欣赏,尊重科学的态度、规范操作的意识、激发学生对
10、于工程的敬畏,人与自然的和谐。4合计324.实施建议41教材选用建筑材料,侯洪涛主编,机械出版社,第2版。4-2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应立足于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一些基本概念应立足理论联系实际,采用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感。(2)本课程教学的关键是以常用的古建筑材料为载体,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示范和学生分组操作训练互动,学生提问与教师解答、指导有机结合,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认识几种常用古建筑材料,了解建筑材料的基本性能。结合实际的古建筑工程,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体会古建筑材料在古建筑工程实践中的应用。(3)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工作情境,要紧密结合职业岗位的技
11、能要求,加强实际操作训练,使学生掌握建筑材料识别与应用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实例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古建筑材料应用的实践知识。(5)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提升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道德。4-3教学评价考核方式:课程综合成绩=50%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教学评价以实践能力考核评价为主,理论知识考核评价为辅,综合评价学生的能力。教学评价方法:(I)改革传统的学生评价手段和方法,采用模块评价、目标评价、结果评价等评价模式。(2)教学评价多元性,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训操作及考试情况,综合评定学生成绩。(3)应注重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
12、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对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的学生应给予特别鼓励,要综合评价学生能力。(4)教学评价作为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每个模块都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在评价的基础上分析存在的问题,是模块教学的重要内容。学生的成绩也要以模块评价为重要组成部分。各模块所占比重视模块的难易程度和复杂性确定。4-4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1)教材开发应符合模块教学法的特点,教材既是教科书又是模块实施指导书。(2)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3)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诸如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络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交换转变;学生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同时应积极创造条件搭建远程教学平台,扩大课程资源的交互空间。(4)工学结合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企业资源,加强工学合作,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实践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需求,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4-5其他说明(1)充分利用学院的校外实训基地,使教学中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2)结合校企合作办学,提高学生操作技能、增强学生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