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营养科规章制度目录1 .营养查房工作制度2 .营养会诊工作制度3 .营养门诊工作制度4 .营养科值班制度5 .临床营养科交接班制度6 .临床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7 .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8 .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9 .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10 .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制度临床营养科工作制度(一)临床营养科查房制度1.营养医师每天对所管病人查阅病历、掌握饮食医嘱、充分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定期到病房进行查体、询问膳食史等,了解病人疾病及营养需求,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及预防等方面的问题,做好营养健康宣教和饮食行为指导,开处或调整营养治疗医嘱。2 .对重点病人
2、进行营养查房,包括危重症、腹泻、呕吐、给予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制进行肠内营养治疗的病人及特殊病人,协助临床科室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修订营养治疗方案,处理并发症,提高营养治疗效果,一般每天查房1次。3 .除第2条外的其他长期管饲病人、糖尿病、肾病、低盐饮食的病人,无特殊情况,每周查房12次。4 .坚持三级查房制度。科主任至少每周一次大查房,查房重点是危重病人、疑难病人、特殊病人、部分新开管饲营养治疗的病人等。查房时,应有营养医师等有关人员参加,并做好查房记录。5 .更换主管营养医师查房。因休假3天以上等原因更换时,交接营养医师应对第2条所指病人进行床边查房,特殊病人做书面交班。(二)临床营养
3、科会诊制度1 .营养医师在接到会诊电话和会诊邀请单后,了解受邀会诊情况,前往会诊。2 .院内普通会诊须在约定会诊时间24小时内前往会诊科室,向临床科室医师和病人了解并分析病情,根据病情提出营养治疗方案,并在会诊单上写明会诊意见或建议。3 .院内多学科会诊是指危重或疑难病人,由医务科组织的会诊,接到会诊通知后,由副主任及以上医师或经科主任同意,由主治及以上职称的营养医师按时前往会诊,根据病情提出营养治疗方案,以及营养医嘱执行路径,与管床医师有效沟通,做到正确执行营养医嘱,鼓励患者或/和家属参与,取得他们的配合。4 .院外会诊,必须征得科主任同意,由副主任营养医师(含)以上报医务科审批后,方可前往
4、三)营养门诊工作制度1 .出诊人员必须是具备高年资营养医师(在本专业工作3年以上)或主治营养医师职称以上人员。2 .临床营养科每天开设营养门诊(14个单元/周)。3 .营养医师应按时出诊,不得迟到和擅离岗位。应着装整洁,严肃认真,遵守各项工作行为规范,保持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4 .出诊时原则上不能请假,特殊情况确需请假的,须经科主任同意,由本科同级别或以上医师顶替,并提前一天告知门诊部。5 .营养医师应规范书写营养门诊病历,耐心解释病人提出的有关营养治疗等问题。6 .营养门诊内的设备设施应当由专(兼)职人员负责操作,并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保养和消毒,建立使用、维修档案,定期进行质量控制。7 .
5、营养门诊应按医疗机构收费标准规定合理收费。(四)临床营养科值班制度1 .值班人员必须是我院进行执业注册登记的医师和护士。2 .值班营养医师和护士应坚守岗位,值班期间不得因私外出。3 .值班人员负责各项口常医疗工作的处理,如遇有疑难问题,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处理。4 .值班人员如遇食物中毒等突发事件时,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上级职能部门处理。5 .值班人员不得随便脱离日常工作,如有紧急加班情况,可事后给予适当补休。6 .值班制度由科主任负责落实。(五)临床营养科交接班制度1.凡正班时间休息超过3天者,均应与接班者当面交接班。7 .交接班对象:病危、病重、腹泻、呕吐及特殊病人。8 .交班内容:病人科室、床
6、位、姓名、诊断、营养情况、营养治疗医嘱、注意事项等。9 .列特殊情况需对交接班对象写书面交班记录:节假口、休假超1周时。10 休假超1周须对病危、病重的病人及特殊病人进行床头交接班。(六)临床营养科感染管理制度1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临床营养科医院感染控制规划,管理制度并实施。认真学习掌握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加强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医院感染各项规章制度。2 .临床营养科感染管理小组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领导下开展工作。3 .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临床营养科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相关感染监测制度,消毒隔离制度等,并贯彻落实。4 .每年有计划完成本科室
7、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I,提高医务人员医院感染控制知识和业务水平。5 .布局合理,设专用交通通道和出入口,并有洗手、消毒、洗涤、更衣、通风、冷藏、防尘、污水排放和废弃物存放等设施。6 .工作人员应定期体格检查,有传染性疾病,化脓性皮肤病和肝炎病毒携带者不得从事营养制剂配制工作。7 .严格执行医院感染管理科拟定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对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进行评价考核。(七)肠内营养配制室消毒监控制度1.工作人员进入配制室需按六步法洗手,戴口罩、帽子,穿工作服。8 .台面消毒:每次操作完毕,用消毒剂、取专用洁净毛巾擦拭台面。9 .空气净化和消毒:每日定时应用净化空调清洁空气,局部应用紫外线灯进行空气消毒1
8、小时。10 监测:临床营养科需配合感染控制科每季度做好配制室空气、工作人员手、台面等生物学监测。按11类环境要求,空气细菌总数W200cfum3,物体表面细菌总数W5cfum3,工作人员手细菌总数W5cfum3.11 积极配合感染控制工作,设感染控制联络员,定期参加相关培训,开展监测工作。(八)肠内营养配制室工作制度1 .肠内营养配制室内必须保持清洁、卫生、整齐。配制人员应做好个人卫生,进出肠内营养配制室时应更衣,工作时必须衣帽整齐、戴口罩、清洁双手或使用无菌手套进行操作。2 .配液时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准确执行医嘱,严格遵守食品卫生和安全的要求,仪器设备使用应遵守有关规范,以防差错事故
9、的发生。3 .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应分装入专用一次性制剂袋中,其标签应注明病人姓名、病区、床号、住院号、产品名称、配制日期等,并对产品实行留样制度(48小时)。4 .营养护士应遵守营养治疗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营养制剂及其发放对象经核对无误后方可分发,在分发时应有交接签名制度。5 .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所需的各种营养产品应符合相关标准,并根据药品、食品等管理规范指定专人进行肠内营养产品的管理和储存,执行空气、物品清洁消毒规范,注意仪器设备的维护与保养。6 .营养医师应认真做好肠内营养制剂配制技术资料的管理,以备查询。营养护士每天配液完毕整理用物后,用温开水擦洗台面和地面,再用含氯消毒剂擦洗,室内
10、拖鞋每周清洁并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一次。7 .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定,定期做空气细菌培养,并做好记录,发现问题及时报告。8 .配液器具清洁、晾干后,应用消毒柜消毒。(九)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1 .目的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发现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及时给予营养干预,促进患者快速康复,达到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和节约住院费用的目的。2 .范围住院患者。3 .定义营养风险:指与营养因素有关的不良结局参数(包括并发症、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增加的风险。营养风险筛查:指由责任或当班护士或医师实施的快速、简便方法,以决定是否需要对患者制定和实施营养治疗计划。营养评估:指有资质的医师或临床营养专业人员
11、通过营养风险筛查与评估等手段,对患者的营养代谢和机体机能等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以确定营养不良的类型和程度,估计营养不良所致后果的危险性,用于制定营养治疗计划,考虑适应证和可能的副作用,并监测营养治疗的疗效。4.内容成人住院患者由管床医师在患者入院/转科后24小时内下达营养风险筛查医嘱,责任/当班护士使用住院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表-NRS2002完成营养风险筛查,管床医师将筛查结果和营养治疗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对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V3分的患者,说明无营养风险,无须进行营养治疗,每周由护士重新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营养风险筛查评分,3分的患者,说明存在营养风险,尤其要关注不能正常经口进食的管饲患者(
12、经鼻胃管、鼻肠管、胃造瘦管,空肠造疹管等),管床医师应对这类患者进行营养评估,确定营养不良的严重程度,并根据病情及营养状况对患者进行适宜营养治疗:营养良好者不需进行营养治疗,轻度营养不良患者需进行营养教育,中度及重度营养不良者需进行营养治疗。对于营养风险筛查,5分的患者,说明存在重度营养风险,管床医师可考虑选择以下两种方案其中任一方案:管床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及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在24小时内请临床营养科进行会诊,协助制订营养治疗方案。儿童住院患者:管床医师在患儿入院/转科后24小时内下达营养风险筛查医嘱,责任/当班护士使用儿科营养不良筛查表(ScreeningToolfortheAsse
13、ssmentofMalnutritioninPediatrics,STAMP)进行儿童营养风险筛查,管床医师将筛查结果和营养治疗情况记录在病程记录中。对于儿童营养风险筛查01分的患儿,说明营养风险低,责任护士每周1次称体重,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对于儿童营养风险筛查23分的患儿,说明营养风险中等,管床医师应进行全面病情评估;责任护士须连续3天监测营养摄入状况,3天后再行筛查。对于儿童营养风险筛查,4分的患儿,说明营养风险高,管床医师要进行全面病情评估和诊断,并根据情况24小时内邀请营养医师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与咨询。责任护士或医师无需再次营养风险筛查。5 .院科两级质控科级质控:科室组织月度或季度检查
14、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并进行总结分析,提出问题进行分析整改。科室内电子存档。院级质控:医院季度组织检查科室营养风险筛查评估与营养治疗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对科室存在的问题进行通报,提出反馈,督促整改。6 .附件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治疗流程儿童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治疗流程(十)营养治疗医嘱执行制度1 .营养医师根据患者病情变化以及个体情况,负责与临床科室管床医师讨论制定营养治疗方案,开具营养治疗医嘱。2 .药学部静配中心负责执行肠外营养治疗医嘱。3 .管床护士负责执行应用药准字号肠内营养制剂的肠内营养治疗医嘱。4 .临床营养科营养护士负责执行应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配制的肠内营养治疗医嘱。5 .相关责任护士应遵守核对制度,对配制好的肠内、肠外营养制剂检查确认后方可分发。6 .医师到病房监督检查住院患者使用肠内、肠外营养制剂的情况,确保营养治疗医嘱的有效执行。7 .临床营养科医师定期查房,协助调整营养治疗医嘱,处理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