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1.【论述题】试述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为什么: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也证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国发挥指导作用,不仅因为它是科学,而且是因为中国的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它同中国人民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发生了联系,实现了结合,是因为他被中国人民所掌握。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各国的马克思主义者的任务就是结合各个国家不同时期的具体实际,将马克思主义进一步加以具体化;同时,马克思主义也只有在同各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才能开辟自身
2、的开展道路。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答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哪些理论成果?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根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具体地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
3、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理论成果1)毛泽东思想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邓小平理论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3、科学开展观3 .【简答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那些理论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创造性地探索和答复了哪些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开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
4、科学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答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开展、怎样开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4 .【论述题】如何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什么说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开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答复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
5、现什么样的开展、怎样开展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积累了重要的历史经验。3、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开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珍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根底。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开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还将不断得到丰富和开展。1、这个理论体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创造性地运用它们分析当今世界和当代中国的实际,作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概括;2、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植根于人民的政治立场,贯彻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对人民群众在实践中
6、创造的新鲜经验进行了理论上的总结和升华;3、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表达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巨大勇气。所以说,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5 .【论述题】怎样正确把握毛泽东思想形成开展的时代背景和实践根底?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包括哪些内容?时代背景: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1914年帝国主义列强为争夺势力范围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生日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革命转变为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局部。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实践根底:中国共产党在领
7、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有成功的珍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而形成的理论概括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2、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3、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4、政策和策略的理论5、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6、党的建设理论7、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的理论8、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理论9、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6 .【论述题】试述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1、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邓小平不断提出和反复思考的首要的根本的理论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
8、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邓小平指出,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一个至少上百年的历史阶段,制定一切方针政策都必须以这个根本国情为依据,不能脱离实际,超越阶段。3、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邓小平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外开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根本国策。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邓小平提出,方案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从根本上解除了把方案经济和市场经济看做属于社会根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5、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展战略6、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7、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统战线8、军队和
9、国防建设9、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战略10、祖国完全统一、党的建设等理论7 .【简答题】简述科学开展观的主要内容和指导意义一、主要内容:1、科学开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开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开展社会生产力。2、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3、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开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开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开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4、科学开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二、指导意义:1、科学开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
10、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2、科学开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开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表达3、科学开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开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8 .【论述题】科学开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结合你家所在县市经济开展实际情况,谈谈为什么必须坚持贯彻这一思想?结合:9 .【论述题】试述科学开展观的客观条件,并联系实际谈谈科学开展的主要内容。客观条件:根本依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国情现实根底:我国开展的阶段性特征重要借鉴:当代世界的开展实践和开展理念理论根底: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主要内容:1、科学
11、开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开展。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开展社会生产力。2、科学开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最广阔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本3、科学开展观的根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面是指各个方面都开展;协调是指各个方面的开展要相互适应;可持续是指开展进程要有持久性、连续性。4、科学开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统筹兼顾,就是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第二章1.【简答题】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根本内容有哪些?其内在结构及其重新确立的历史背景?根本内容:1、-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前提和根底2、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方法
12、3、实事求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4、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保证历史背景:1、1957年下半年以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被不同程度地偏离了。虽然在全面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毛泽东曾在发现“大跃进”的错误并加以纠正时,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实事求是的精神恢复起来;但是,党在实际工作中偏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问题并没有真正解决,以至于发生了长达十年之久的“文化大革命”。2、广阔干部群众强烈要求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但是,这一愿望一度遇到严重阻碍。党和国家工作在前进中出现徘徊局面。3、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快速开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家建设百业待兴,真
13、理标准讨论热潮涌起。国内外大势呼唤我们党尽快就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大政方针做出政治决断和战略方针。4、在中国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邓小平首先抓住思想路线的拨乱反正这一关键环节,大力提倡实事求是。2 .【判断说明题】1、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内容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1、错2、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3、实事求是是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它内在地包含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等内容3 .【判断说明题】2、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的内容。1、这句话是正确的。2
14、实事求是内在的包含-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的内容。一切从实际出发,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前提和根底;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根本途径和方法;在实践中检验和开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的验证条件和目的。4 .【判断说明题】3、解放思想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1、对的2、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3、解放思想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是实现实事求是的前提条件。如果不做到解放思想,就不可能做到实事求是。回忆我们的奋斗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历程,我们在实践上的每一个重大开展,理论
15、上的每一个重大突破,工作上的每个重大进步,都是解放思想的结果。4、解放思想是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保证。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科学分析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国际化深入开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开展的新课题新矛盾,正确制定适应时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方针政策,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局面。第三章1.【论述题】试联系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主要矛盾阐述和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主要内容: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
16、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2【简答题】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文化根本纲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及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文化。3【论述题】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根本纲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1、 新民主主义
17、革命的对象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根本纲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推翻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根底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及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群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
18、主义的文化。4 .【判断说明题】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将官僚资本主义确立为革命对象,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这也是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区别所在。1、错2、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将官僚资本主义确立为革命对象,并不是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相勾结,具有买办性、垄断性、腐朽性。3、新民主主义和旧民主主义的主要区别在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5 .【判断说明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它们没有区别。1、错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和前途不同。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
19、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6 .【判断说明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所以两者之间没有区别。1、 错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虽然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但两者之间有着原那么区别,一是时代不同,二是革命领导权不同,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四是革命的前途不同。7.【判断说明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
20、导的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1、错2、新民主主义革命虽然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但仍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3、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由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的。8.【判断说明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前者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后者要通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建立社会主义。1、 错2、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和任务是一致的,都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对外实现民族独立,对内建立民主制度3、 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本质区别在于革命的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
21、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民族资产阶级手中,新民主主义革命由无产阶级特别是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领导4、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与建立社会主义制度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心内容。第四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1、党在过渡时期根本路线的根本内容及简要概括?总路线与总任务: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2 .(判断)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简答)为什说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答:(错误,是过渡性社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
22、主义改造根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资本主义因素,社会主义因素不管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使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社会。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3 .(判断)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答:错误。虽然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革命的对象和任务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性质上资产阶级革命,但是并不能因此说新民主主义社会
23、是资本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并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一个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4 .(判断)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改革一样,都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开展。答:错误。社会主义改革就是变个体和资本主义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以确立社会的经济根底,因此社会主义改造属于社会主义革命的范畴,此时,我国尚处于又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过度的时期,未确定社会制度。社会主义的改革尽管是一场新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但它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革命,而是涩会注意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5 .(判断)“一体两翼”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答:
24、错误。“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路线主要内容的简明概括。“一体两翼”是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简明概括,“一体”是指社会主义工业化,“两翼”是指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第五章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1.怎样全面、准确地把握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它的特点是:1、把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之间的内在联系;2、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3、强调最终到达共同富裕,指明了社会主义社会
25、的开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开展的必然趋势。2 .简答:社会主义的本质,根本任务及我国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什么?本质: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根本任务:开展生产力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3 .判断: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表达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正确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第一,把解放和开展生产力概括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与生产力的内在联系;第二,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揭示了社会主义在生产关系上与资本主义的区别,突出了最终到
26、达共同富裕,指明了社会主义的开展目标,揭示了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开展的必然趋势。4 .判断: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党的领导错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领导下进行,但社会主义的本质不是党的领导5 .判断: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平均主义也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富裕才是社会主义前两句正确,第三句看法片面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开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共同富裕社会应富裕,但富裕不是社会主义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 .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任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必然要经历的历史阶段错误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
27、何一个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其实阶段,而是特指随着我国在生产力开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兴旺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2 .判断:对我国社会主义开展阶段的认识,“左”的错误观点在于只讲社会的性质和方向,不讲开展的程度和水平,“右”的错误与之相反正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只讲程度和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的或“右”的错误,是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3 .判断: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28、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错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呀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根底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根本矛盾4 .判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错误我国现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呀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5 .论述: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内涵及其理论和实践意义内涵: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理论意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开展阶段的新理论实践意义: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6 .简答: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和集中
29、概括是什么主要内容: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集中概括:“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7 .简答:简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根底上,对我国的开展提出的新的更高的要求增强开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开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地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开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根本形成节约能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8 .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不动摇,关键
30、是坚持四项根本原那么不动摇【错误】“一个中心,两个根本点”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的最主要的内容,“一个中心”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如果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发生动摇,整个根本路线就会被动遥,可见,坚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1、试用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矛盾的理论,说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开展?1)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矛盾的理论:(1)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仍存在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
31、根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根底之间的矛盾。(2)说明了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即性质上是非对抗性矛盾,特点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3)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解决社会根本矛盾的思想。(4)在说明中国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状况和性质的根底上,进一步分析了中国的社会矛盾。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根本矛盾的理论:(1)判断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开展。(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3)把社会主义社会根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改革
32、3)它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我国生产力开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它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认我们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2、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改革、开展、稳定三者的认识。1)三者关系(1)开展是目的,只有坚决不移地推进开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地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2)改革是动力,只有坚决不移地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开展提供强大动力。(3)稳定是前提,只有坚决不移地维护稳定,才
33、能不断为改革开展创造有利的条件。2)正确处理三者关系(1)保持改革、开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2)把改革的力度、开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开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3)联系实际3、为什么把对外开放确立为一项长期的根本国策?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1)是对世界经济开展历史的深刻总结(2)是由当今时代特征决定的2)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1)是对中国开展历史的总结(2)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4、如何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1)、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立足点,是实行对外开放的根底(2)、对外开放是为了增强独立
34、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3)、两者都是为了更好更快地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4)、既要反对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又要反对全盘西化。5、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不断提高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开展水平?第一,转变对外贸易增长方式,提高对外贸易效益。第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第三,切实维护国家平安。6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但不会改变社会根本制度(判断题)。答:正确的。改革开放不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细枝末节的修补,而是对其进行根本性的变革,它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我国生产力开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新经济体制,同时相应地改革政治体制和其他方面的体制。6 .改革开放是中国的
35、第二次革命,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判断题)。答:正确的。改革开放不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意义上的革命,不是否认已经建立起来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开展。7 .改革是动力,开展是目的,稳定是前提(判断题)。答:正确。只有坚决不移的推进开展,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更好的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只有坚决不移的推进改革,才能为经济和社会开展提供强大动力。只有坚决不移的未回稳定,才能不断为改革创造有利的条件。8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开展离不开世界。答:正确。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1.(判断说明题)私营企业主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收入。
36、1)错误(2)私营企业主的收入不属于按劳分配,而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3)按劳分配的含义。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那么。劳动者的全部劳动成果在做了各项必要扣除后,以每个劳动者提供的劳动为依据与尺度分配个人收入,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含义。其实质是按对生产要素的占有情况进行分配。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各种物质生产条件,如土地等自然资源及生产厂房、设备、原材料等;另一类那么是人类劳动,包括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提供的活劳动、技术、信息、管理等。9 .(问答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根本经济制度及确立的根本依据?第一、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根底,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区别
37、于资本主义的本质特征,是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经济根底,也是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第二、是由我国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兴旺,生产社会化的程度还不高,开展还很不平衡,需要在公有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开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适应生产力的要求。第三、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开展社会主义效劳。10 (问答题)如何认识公有制的性质与实现形式之间的关系及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含义?1、公有制经济的性质和实现形式是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2、公有制经济的性质表达在所有权的归属上,坚持公有制的性质,根本的是坚持国家和集体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3、所有
38、制的实现形式是采取怎样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的问题,它不具有“公”与“私”、“社”与“资”的区分4、同样的所有制可以采取不同的实现形式,而不同的所有制可以采取相同的实现形式。5、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多样化,股份制是当前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国家和集体控股,股份权的性质就具有明显的公有性。11 (问答题)结合现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理论,分析我国当前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问题并谈谈如何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以实现社会和谐开展。1、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2、差距原因:其一,因为劳动者的个人禀赋和家庭负担不同,实行按劳
39、分配原那么必然产生收入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二,这是实行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多种分配方式的必然结果,拥有不同生产要素的不同社会成员也必然会产生收入的差距和富裕程度的不同。其三,这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在价值规律和竞争的作用下优胜劣汰,使具有不同竞争能力的人在富裕程度上必然出现差距。其四,城乡之间、地区之间、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之间,以及不同经济领域和部门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差异(城乡差异,地区差异,不同产业的差异),也必然引起收入的差异和富裕程度的不同。3、正确处理“先富”和“共富”,其一,“先富”是指勤劳致富,合法致富;其二,“先富”是“共富”的前提和根底,平均主义只能导致共同贫困;其三,“
40、共富”是“先富”的目的,不谈“共富”又能导致两极分化处理“公平”和“效率”的关系其一,党的十四大以来,针对原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效率提盲的情况,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其二,水柱在经济开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其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拟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其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合法收入、取缔
41、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上下收入水平5 .(问答题)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什么会存在富裕程度的差异,如何注重社会公平防止两极分化?答案同题6 .(问答题)如何全面认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全体社会成员或局部社会成员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所有制2、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3、国有经济社会较高程度的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生产资料属于国家为代表的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4、集体经济是指由局部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5、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经济,以控股、参股等方
42、式投资形成法人财产,由企业法人进行经营的企业。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属于公有制经济。7 .(问答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收入分配关系上,是如何处理公平和效率关系的?其一,党的十四大以来,针对原来分配领域平均主义严重影响效率提盲的情况,相继提出了兼顾效率和公平与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那么其二,水柱在经济开展进程中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提出,在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方面,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其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针对当前收入分配领域存在的矛盾比拟提出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其四,党的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
43、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在分配更加注重公平。这就把公平问题提到了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整顿不合理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着力提上下收入水平8 .(问答题)转变经济开展方式应做到哪“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即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第九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简答题】1、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必要性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
44、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必要性:第一,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的重大转变,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第二,依法治国是开展社会主义民主、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保证、第三,依法治国是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客观需要【简答题】2、依法治国的含义是什么?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根本要求是什么?含义:依法治国就是广阔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
45、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根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简答题】3、简述我国现阶段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根本方针?人民民主专政有哪些中国特色?根本方针: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第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要求,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第三,依法治国是当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根本方略第四,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伟大
46、实践之中,觉不能把他们分割开来或对立起来。中国特色:第一,从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来看,在最广阔的人民内部实行民主,只对极少数人实行专政第二,从党派之间的关系看,实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第三,从概念表述上看,人民民主专政的提法更全面、更明确的表示出人民民主和人民专政这两个相互联系的方面【简答题】4、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什么时候正式建立的?他与资本主义国家议会制的根本区别?1954年9月根本区别:1、 人民代表大会与西方议会有着本质区别。在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都是由民主选举产生。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中没有议会党团,也不以界别开展活动。而西方议会的议席往往是各
47、个政党、各个利益集团、各种社会势力政治分赃的结果,由此在议会内局部为不同议会党团,彼此勾心斗角。2、 我国人民大表大会和“一府两院”的关系与西方国家国家机关间的关系有着本质区别。个国家机关虽然分工不同、职责不同,但目的是完全一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三权分立”制,为争夺利益往往争吵扯皮。3、 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与西方议会议员有着本质区别。我们的人大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工作和生活在人民之间,他们在会议期间,依法集体行使职权,而西方议会的议员那么是“职业议员”,是一个拥有自身特殊利益的共同体。【简答题】5、简述我国政党制度及其特征?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特征:1、 在我国的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不是在野党,更不是反对党2、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有着共同的根本利益和共同的目标,都以四项根本原那么为共同准那么,以实现不同时期的总任务为共同纲领,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共同理想。3、 各民主党派都参加国家政权,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等。4、 中国共产党和各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