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港总体规划文本深圳市人民政府2012年8月深圳港总体规划文本深圳市人民政府2012年8月目录总那么1第一章港口开展现状3第一节港口现状3第二节综合评价5第二章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开展预测9第一节港口经济腹地9第二节港口吞吐量开展水平预测11第三节船型开展预测13第三章港口性质和功能14第四章港口岸线利用规划17第五章港口总体布置规划20第一节港区划分和功能定位20第二节集装箱物流系统规划22第三节港区布置规划24第四节水域布置规划34第五节港界37第六章集疏运通道规划4044第七章港口配套设施规划44第八章环境保护规划53第九章规划实施保障57附那么5859总那么第1条规划目的为了适应新世纪以
2、来沿海港口开展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重新审视和确定未来深圳港的开展方向和重点;完善港口布局,拓展港口功能,全面提高港口的现代化水平;有效协调港城间的开展关系,实现港口与城市、社会、环境的和谐开展;科学利用和有效保护港口资源,实现港口可持续开展,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编制本规划。第2条规划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统筹规划、优化布局、调整结构、突出重点,整合港口资源,构建和谐、效益、可持续开展的现代化港口,提高港口在深圳市、珠江三角洲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第3条规划主要原那么1、效劳经济原那么:以提升腹地经济的综合竞争力为目标,满足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的腹地经济社会和对外贸易开展
3、对港口运输、特别是在集装箱运输方面的需求;2、拓展功能原那么:强化港口的综合运输枢纽地位,以现代物流为核心,创造适宜物流、商贸、金融、信息等现代生产效劳业和深圳特色临港工业的开展条件,推进港口功能拓展;3、和谐开展原那么:统筹港口与城市、社会、环境的关系,与国土开发、城市、海洋资源利用等有关规划相协调,表达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和谐的开展理念,创造和谐的开展环境;4、适度超前原那么:充分考虑前瞻性,港口规模适度超前于港口吞吐量开展水平需要,为港口的长远开展留有空间;5、优化布局原那么:根据港口实际特点和开展需要进行分港区布局和总体布置规划,通过优化布局和功能调整,表达协调开展、突出重点的开展理念;
4、6、可持续开展原那么: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港口岸线资源,保障港口的可持续开展。第4条规划范围和期限规划范围:深圳市辖所有港口岸线和相关水、陆域;规划根底年:2009年;规划水平年:2015年、2020年、展望2030年。第5条规划实施本规划是指导深圳港未来规划、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港口资源的重要依据,凡在港口规划范围内进行的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本规划经交通运输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准后,由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港务管理局)负责组织实施。第一章港口开展现状第一节港口现状第6条港口开展历程深圳市位于我国华南沿海、珠江口东岸,东拥大鹏湾、大亚湾,西临珠江口,具有
5、开展水运的优良自然条件。1979年招商局蛇口工业区开工建设,正式拉开了深圳特区和深圳港开展的序幕。伴随我国改革开放的整体开展进程,深圳港历经八十年代的起步开展阶段(19791991年)、九十年代的结构和布局调整阶段(19922000年)、新世纪的功能提升阶段(2001年至今),迅速崛起为全球第四大集装箱干线港,与城市开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创造了世界港口和城市开展史上的奇迹。第7条码头设施状况深圳港被九龙半岛分隔,由东、西部两大港口群组成,现已建成东部的盐田、下洞、沙鱼涌和西部的蛇口、赤湾、妈湾、大铲湾、东角头、机场、内河等10个港区和核电、大鹏LNG等专用码头。截至2009年底
6、深圳港共有生产性泊位145个(深水泊位65个),码头岸线总长约27.6km,货运通过能力2.1亿吨;专业化集装箱泊位39个(深水泊位37个),通过能力2030万TEUo第8条航道、锚地状况东部港口依托大鹏湾良好的港湾条件,以天然航道为主,人工航道较短。西部港口目前出海通道主要有3条:5千吨级以上海轮主要经香港东博寮水道、马湾水道、暗士敦水道进入西部港区南航道,再通过人工航道达各港区;2007年11月铜鼓航道一期工程建成后,形成5千吨级以上海轮进出西部港口的第二条出海通道;5千吨级以下海轮可直接由龙鼓西航道进入西部各港区。东部水域现有8个锚地,西部水域现有9个锚地,主要供进出港船舶候泊、联检、
7、引航、装卸货物和防台之用第9条港口生产运营状况2009年完成货物吞吐量19365万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1825万TEU,自1990年以来年均递增速度分别到达了15.5%和39.3%,是同期我国沿海开展最快的港口之一。集装箱货物在总吞吐量中所占比重为70%,是我国沿海集装箱比重最高的干线港。货物运输主要集中在蛇口、妈湾、赤湾和盐田等4大港区,分别占全港总吞吐量和集装箱吞吐量的91%和98.7%o第二节综合评价第10条港口开展的特点及作用1、率先实施了高度市场化的港口开展模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深圳速度”。自开展之初,深圳就在全国沿海率先实施了“政企分开”的港口管理体制,先后吸引了招商局国际、和记
8、黄埔、马士基、现代货柜等多家国内外著名的港航企业参与港口的开展。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港口建设资金的来源问题,而且还带来了先进的经营和管理经验,有力地推动了港口的持续快速开展。深圳港的开展模式为我国港口行业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推动市场化开展提供了珍贵的经验。2、在提升深圳城市功能与地位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特区成立初期,港口不仅承当了绝大局部城市建设物资的调运任务,而且直接保障并带动了以“三来一补”的外向型加工制造业为主的特区经济的增长。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深圳港实现了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的快速开展,为深圳市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承接新一轮产业转移创造了条件,成为深圳市最主要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和物流、贸易
9、金融等相关产业开展的重要依托,大大提升了深圳市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中的地位与作用。计算分析说明,2006年深圳港对深圳市经济总的奉献率达10%以上。3、是广东省和华南地区经济社会开展和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作为广东省和我国华南地区最大的集装箱干线港和外贸口岸,深圳港目前承当了广东省海运外贸货物40%以上、国际航线集装箱运量70%以上的运输任务,华南其他地区1/3以上的外贸集装箱经深圳港直航。同时,依托规模优势,深圳港吸引了大量干线班轮挂靠,转变了以往大量外贸集装箱货物在境外中转的局面,有效降低了腹地进出口商品的综合物流本钱。4、是加强粤港两地经贸往来、维护香港繁荣稳定的重要依托。
10、由于特殊的经济地理区位,深圳港的开展与香港密切相关。上世纪80年代,深圳港承接香港港散杂货运输转移,为香港集中开展集装箱运输创造了条件;进入90年代后,深圳港承接了香港局部集装箱运输的转移,为香港港航业的升级与开展提供了新空间,成为香港国际航运中心的重要补充;进入新世纪,深圳港与香港分工协作、优势互补,成为了香港贸易、金融、物流等高端效劳业的操作平台和运输保障,并直接承当了香港大量能源等物资的调入任务。第11条开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1、现代物流和配套产业功能有待进一步提升。目前港口生产活动仍以装卸、堆存、转运等传统物流活动为主,现代物流设施、信息、政策平台建设有待加强,流通加工、分拨配送、信息处
11、理、供给链管理等现代物流效劳刚刚起步,在整体规模和层次上与世界先进港口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对城市开展的奉献和“增长极”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受口岸关税政策影响,保税物流规模较小,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等功能较为薄弱。此外,港口正常营运所必需的修造船、船舶供油等配套效劳尚不完备,不适应港口快速开展的需要;与国际航运紧密相关的金融、保险、咨询、仲裁、人才培训等高端效劳业还很不兴旺。2、资源性约束有待进一步破解。未来腹地经济社会开展对深圳港的运输需求仍将持续增长,立足国家和区域开展的战略高度,必须要继续推进港口的建设和开展,但受城市资源禀赋影响,深圳港功能提升和可持续开展面临严峻的土地、岸线、集疏运
12、通道和环境等多重约束:主要集装箱港区陆域纵深狭窄,港口周边物流和其他配套用地严重缺乏,限制了港口功能的拓展和提升;公路集疏运通道紧张、与城市交叉干扰严重,导致港口营运效率降低、本钱上升,削弱了港口的整体竞争力,且受空间和环境承载力等影响,未来可用于疏港的通道资源非常稀缺;港口深水岸线资源储藏(特别是适合建设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的岸线)已十分有限,且开发条件较为复杂,港口可持续开展面临严峻挑战。3、港口布局有待进一步完善。近年来随着城市与港口的迅速扩张,深圳港布局零散、港城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矛盾日趋突出:集装箱码头前方陆域狭窄,影响了物流等功能的拓展;集装箱码头结构不尽合理,西部缺少支线和内河
13、驳船中小泊位,不利于江海联运体系的建设。南山片区集装箱泊位与散杂、油气品泊位混杂,不利于集约化生产和管理;局部油库及油品码头距离城区较近且布局分散,存在平安隐患。现有LNG、成品油等能源码头布局和规模不适应深圳市未来开展需求。散杂货码头布局分散,规模化程度低,已不适应城市建设和产业重心转移的需要。客运码头布局不完备,西部客运码头功能单一、规模偏小,东部缺乏与旅游休闲度假产业相配套的旅游客运码头。港口集疏运体系不完善,主要公路集疏运通道紧张、与城市交通干扰的矛盾突出,江海联运和海铁联运开展严重滞后。港口与物流园区、货运站场在功能和空间布局上缺乏有机协调与衔接,物流通道不畅,增加了物流本钱和海关监
14、管难度。4、支持保障系统有待进一步加强。目前,深圳港支持保障系统已经成为了港口开展的薄弱环节,企业各自为政、政府投入缺乏的问题较为突出:企业自身的支持保障系统建设投入较大、保障水平较高,而应由政府提供的公安、消防、平安监督等效劳尚不完备,整个支持保障系统的资源共享和应急协调指挥能力尚需进一步加强;主要港口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较高,但政府部门的信息效劳以及公共信息管理平台较为薄弱;西部港口航道和锚地建设长期滞后于专业化集装箱港区开展需要,严重影响了港口的正常营运。第二章港口吞吐量和船型开展预测第一节港口经济腹地第12条港口经济腹地经济腹地包括广东、福建、广西、江西、湖南、湖北、四川、云南、贵州等省区
15、其中,港口直接依托的是深圳市;直接经济腹地以珠江三角洲地区和广东省为主;间接经济腹地涉及我国华南、华中和西南等泛珠三角大局部地区。第13条腹地经济社会开展规划1、根据规划,到2010年广东省将进入富裕型小康社会,经济特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到2020年全省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开展战略。未来广东经济社会开展的主要趋势是: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外贸进出口额等总量指标再上新台阶,经济结构更加合理;顺应经济全球化潮流,力争成为21世纪全球制造业和加工工业的生产基地;成为泛珠三角经济的龙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开展;以粤港澳经贸合作为根底,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
16、度,外向型经济将朝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开展。2、深圳港间接腹地是我国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开展战略以及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展战略的重点地区。未来间接腹地各省区将依托自身优势,通过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在稳固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打造以现代加工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为重点的具有区域特点的产业结构,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开展。第14条腹地经济社会开展对港口的需求1、经济全球化趋势仍将深化开展,要求进一步增强深圳港在连接腹地与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中的门户地位,积极拓展并完善现代港口的物流和效劳功能,成为腹地参与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战略资源。2、随着泛珠三角地区经济合作的日益深入以及广东省“双转移”战略
17、的实施,未来内陆腹地与沿海地区以及国际市场的联系将更加紧密,要求深圳港在加快自身开展的同时,通过进一步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和物流效劳功能,扩大港口辐射范围。3、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08-202011提出珠江三角洲地区要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和对外开放,逐步开展成为带动区域开展的龙头和带动全国开展的引擎。规划纲要的实施要求进一步发挥深圳港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对外开放和产业布局优化中的平台作用,以及在城市空间拓展、功能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中的先导作用。4、粤港经济社会联系的更加紧密,要求进一步稳固深圳港在沟通粤港两地经贸、人员往来和保障香港繁荣与稳定中的重要支撑作用,为香港航运和社会开展提
18、供更加稳固的运输效劳,为香港贸易、金融等高端效劳业的开展提供平台。5、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08-2020)赋予深圳市的新的开展定位和产业开展方向,要求港口进一步发挥对高端效劳业的集聚功能,形成全方位、多支柱、具备可持续竞争力的港口产业集群,为深圳市向现代效劳型城市开展提供依托。第二节港口吞吐开展水平预测第15条预测方法港口吞吐量预测坚持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的原那么。在港口货物总吞吐量预测中,主要采用了情景分析的方法和结构预测模型、Logistic预测模型;在集装箱吞吐量预测中,主要采用了多因素动态系数法和网络配流模型;其他货类吞吐量预测主要采用了产运销
19、综合平衡预测法。第16条港口吞吐量的开展趋势根据对腹地经济社会开展趋势、珠江三角洲沿海港口群开展态势以及金融危机对腹地经济和港口运输的影响分析,预计今后深圳港吞吐量开展的总体趋势是:1、总吞吐量规模仍将保持一定的增长,但年均增速会趋于放缓,逐步进入高基数、低增长的新阶段;2、集装箱货物在总吞吐量中的主导地位会进一步增强,占总量的比重继续上升,在集装箱分航线运量结构中,近洋航线、内支线和国内航线的比重将有所上升,但远洋航线仍将占据主导地位;3、散货和杂货运输将由以效劳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主逐步向效劳深圳本市为主转变,运量将主要集中在油气品、煤炭、粮食、钢材、建材(含矿建和水泥)、化工品等六大类;4、
20、在港口集装箱运输中,外省货源所占比重将趋于上升;5、未来港口集疏运仍将以公路为主,但内河、铁路和管道所占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第17条港口货物总吞吐量预测综合分析,预测未来2015、2020和2030年深圳港货物总吞吐量分别为NS22J乙吨、43.6亿吨和4q亿吨左右;其中20092015年、2015-2020年和2020203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邑ZQ%工44%和+ALi%。第18条集装箱吞吐量预测通过计算分析,预测到2015、2020和2030年深圳港集装箱吞吐量分别为2800万TEU40001辿万TEU和40040()()万TEU左右;其中,20092015年、20152020年和20
21、202030年的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7.4%、7433%D-kL3%(参见附表1)。第19条其他主要货类和旅客吞吐量预测其他主要货类和旅客吞吐量预测结果参见附表U第三节船型开展预测第20条集装箱船:未来深圳港集装箱运输仍将以欧、美等远洋航线为主,其他航线为辅。其中,欧、美航线的代表船型以6000-9000TEU集装箱船为主,并有局部1OOOOTEU以上超大型集装箱船;近洋航线以2000TEU左右集装箱船为主;沿海航线以10002000TEU左右的集装箱船为主;内河航线以50150TEU小型集装箱船为主。第21条散杂货船:未来煤炭运输的代表船型以510万吨级为主;化肥、水泥、钢材及其他散杂货运输的
22、船型种类较多,预计将以0.5-4万吨级杂货船及25万吨级散货船为主。第22条成品油及液化气船:未来成品油运输的代表船型为38万吨级油轮;LNG运输的代表船型为13万以上LNG船。第23条旅游客运:未来远洋航线旅游客运的代表船型以20003000客位的豪华游船为主;港澳航线以300500客位的高速客船为主。未来深圳港规划代表船型参见附表2o第三章港口性质和功能第24条深圳港的开展方向以集装箱运输为主,兼顾能源和散杂货运输,积极开展和吸引物流、信息、代理、保险及金融等现代效劳业,适度开展具有深圳特点的临港产业,大力拓展水上客运和滨海旅游效劳等功能,在我国沿海港口中率先开展成为“具有竞争力、推动力、
23、环境友好、平安可靠、可持续开展”的现代化港口:1、有竞争力的港口:在与香港全面合作、优势互补的根底上,继续提高港口竞争力,提升在亚太地区的航运枢纽地位,更好地效劳于区域经济开展;2、有推动力的港口:以现代物流为核心,全面扩大和优化港口产业功能,积极开展高端增值效劳,推动深圳市经济结构优化升级;3、环境友好的港口:强化港口的社会责任意识,坚持开展港口和保护环境相结合,打造与城市、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型港口;4、平安可靠的港口:满足腹地能源工业开展及相关原料运输需求,打造完善、高效、可靠的港口生产支持保障系统,充分保障社会经济及港口自身的平安需要;5、可持续开展的港口:贯彻科学开展观,以集约化促进结
24、构调整,科学利用和合理保护港口资源,实现港口持续、健康开展。第25条深圳港的性质我国沿海主要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珠江三角洲地区乃至广东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实现现代化、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依托;泛珠江三角洲地区扩大对外开放、开展外向型经济、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交流的重要战略资源;深圳市提升贸易、物流、金融等国际化功能和地位的重要支撑;香港国际航运中心和物流中心的重要组成局部。第26条深圳港的功能为了效劳国家和区域总体开展战略要求,推动深圳市现代化建设进程,深圳港应以满足日益增长的运输需求为出发点,一体化考虑香港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港口总体开展需要,在稳固和强化装卸储
25、存、中转换装、运输组织、临港工业、通信信息、生产生活效劳等传统功能的同时,加强功能整合或升级,重点拓展和完善以下功能,提升港口在国际航运界的综合竞争力,提升港口在城市和地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开展:1、现代物流效劳功能。为完善地区物流网络、提高效劳效率、降低综合物流本钱,深圳港应当积极有效地整合内部资源,协调与城市其它物流设施的功能布局,在港区周围集聚形成规模化的物流园区。抓住深港两地合作开展现代效劳业的历史机遇,拓展融资、结算、通关、信息管理及相关增值效劳的供给链业务,加强与香港港口的合作,进一步稳固高效率的集装箱运输优势,加快开展保税仓储、流通加工型和信息密集型等物流
26、效劳,吸引物流中心、物流企业总部集聚。2、国际航运商务功能。依托港口规划建设相对集中的国际航运商务基地,吸引国际大型班轮公司、物流效劳商和货代公司等航运、物流企业的华南地区总部或操作中心入驻,并逐步整合目前分散布局的口岸、查验、船代、货代等设施和功能,提供“一站式、基地化”效劳和管理,进一步完善通关环境。同时,通过引进、合资等各种方式,与香港全面合作、共同开展国际金融、保险、咨询等高端效劳业。3、水上客运、国际邮轮功能。完善面向港澳和珠江三角洲的水上客运和口岸效劳设施,拓展邮轮、游艇功能,并与香港共同开展国际邮轮母港,提升现代化港口的出行和旅游效劳功能,将深圳的滨海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4、保税
27、效劳功能。适应集装箱运输及国际物流开展需要,选择适宜地区设立保税港区或保税物流园区,强化港口保税功能,积极开展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等业务。5、航运配套产业功能。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区位特点,积极拓展和完善船舶修造、外轮供油等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或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临港产业,效劳于香港及华南沿海航运业开展。第四章港口岸线利用规划第27条海岸线总体情况深圳市东拥大鹏湾、大亚湾,西临珠江口伶仃洋,海岸线全长约257.3km(岛屿岸线长25.3km),其中东部156.7km、西部100.6kmo第28条港口岸线利用规划1、规划港口岸线共计约67.8km,可形成码头及临港工业岸线7
28、8.3km、其中深水岸线55.8kmo其中,东部规划的港口岸线长30.4km,可形成码头岸线27.7km、深水岸线长22.4km;西部规划的港口岸线长37.4km,可形成码头岸线50.6km、其中深水岸线长33.4kmo东西部规划港口岸线具体如下:西部岸线 东宝河岸线:规划东宝河口及口内南岸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2400m,现建有少量临时装卸作业点。 福永岸线:规划塘尾涌至虾山涌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5300m。现已开发利用300m,形成码头岸线550m。 机场岸线:规划机场南段至新涌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1200mo现已开发利用16Omo 大铲湾岸线:规划新涌南2km处至西乡河口为港口
29、岸线,自然岸线长5400mo现已在湾口北侧向南填筑3200m的大突堤。 大小铲岛岸线:规划大小铲岛岸线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6100m。现已利用1400m,形成码头岸线260m。妈湾北部岸线:规划海军码头岸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约500m,现已全部开发利用,形成码头岸线770m。妈湾、赤湾和蛇口岸线:规划海军码头南至蛇口客运码头东岸段为港口岸线,现绝大局部已开发利用,仅少量岸段可根据需要进行改造或扩建,已形成码头岸线17715m。丹州岸线:规划丹州岛岸线为港口岸线,现已全部开发利用,形成码头岸线5000m。东部岸线坝光岸线:规划自白芒湾东侧至高山脚段为预留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15200m,目
30、前处于自然状态。秤头角岸线:规划秤头角至官湖角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5180m,现已利用1300m,规划形成码头岸线1600m。下洞-沙鱼涌岸线:规划下洞至沙鱼涌段为港口岸线,现已全部开发利用,形成码头岸线2665m。盐田岸线:规划沙头角保税区至正角咀段为港口岸线,自然岸线长7500m,规划形成码头岸线14515m,除东作业区尚未建成外,其余已全部开发利用。港口岸线利用规划参见附表3。2、建设条件相对较好的港口岸线己大局部开发,目前已开发利用(含局部在建工程)约35.2km,形成码头及临港工业岸线51.6km、其中深水岸线39.3km。3、未开发的港口岸线约32.6km,可形成码头岸线26.
31、7km、其中深水码头岸线仅16.5km,且多数面临陆域缺乏、需大规模填海,水深条件差、淤积较严重,受周边社会环境影响、协调任务重等问题,开发环境相对较差。深圳市港口岸线资源储藏总量和禀赋条件均不乐观,必须加以充分利用和有效保护。第29条集装箱码头岸线前方用地控制通过定量计算和国内外局部集装箱港口类比分析,结合岸线前方陆域条件等实际情况,综合确定深圳港集装箱码头用地陆域纵深合理范围应至少保障l.l-1.2km,其中码头生产区陆域纵深600m、综合物流园区陆域纵深500600m第五章港口总体布置规划第一节港区划分和功能定位第30条港区功能调整深圳港必须彻底转变过去以规模扩张为主的增长方式,走资源节
32、约、环境友好的内涵式开展道路,通过资源整合和功能调整,最优化配置和利用资源。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突出重点、节约资源”的指导思想和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的布局思路,以集装箱、能源、散杂货、客运、临港工业、现代物流等为重点,对主要港区进行布局和功能调整,并根据港口开展形势的变化,对目前局部功能相近、区位相邻的港区的名称进行整合。第31条总体开展格局深圳港将形成“两翼、六区、三主”的总体格局:“两翼”指东、西部两大港口群,“六区”指东部的盐田、龙岗港区和西部的南山、大铲湾、大小铲岛和宝安港区,“三主”指以集装箱运输为重点、表达深圳港核心竞争力的盐田、南山和大铲湾三大主体港区。第32条港区功能定
33、位根据港区资源条件和开展潜力,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各港区的功能分工如下:1、南山港区:是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托集装箱运输开展现代物流,兼具旅客和散、杂货运输及修造船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港区。2、大铲湾港区:是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托集装箱运输开展现代物流。3、大小铲岛港区:以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4、宝安港区:以散、杂货运输和旅客运输为主,适度开展集装箱驳船运输。5、盐田港区:是集装箱干线港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托集装箱运输开展现代物流。6、龙岗港区:以成品油、液体化工品、液化气和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水上旅游客运功能的综合性港区,是深圳港东部能源储运基地。第二节集装箱物流系统规
34、划第33条开展重点以装卸、运输、存储等根底性物流效劳为根底,以船代、货代等辅助性物流效劳为辅,以综合物流效劳、流通加工型和信息密集型物流效劳为龙头,以保税物流为特色,强化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功能,开展多式联运,提供经济、便捷、可靠的物流效劳。第34条开展思路物流设施、信息平台、政策支持共同构成了港口集装箱物流系统的根底。根据港口物流的系统化、全球化、规模化、专业化、信息化特点,未来深圳港应在稳固集装箱运输优势、优化物流设施布局的同时,加紧完善信息平台和政策平台建设,系统化提升港口现代物流效劳水平。第35条物流设施空间布局基于集装箱物流量分析及物流用地规模测算,结合深圳市现
35、代物流规划、综合交通规划、现代效劳业合作区综合规划等相关规划,形成“三区、一基地、多通道”的集装箱物流系统空间布局。1.“三区”:指盐田港、前海湾两大港口物流园区和前海湾保税港区,是深圳港现代物流活动的主要载体。其功能定位为:以集装箱港区为依托,以集装箱物流为主,提供运输、装卸、仓储、流通加工、分拨配送、全程物流管理、保税物流等多种效劳,集国际中转、国际采购、国际配送、国际转口贸易功能为一体的国际集装箱物流园区。其中,大铲湾物流园区还将与深圳航空物流园区建立联动物流体系,提供空运货物与海运货物的混合分拨配送、流通加工等效劳,并预留铁路站场开展空间。前海湾保税港区同时也是前海深港现代效劳业合作区
36、的重要组成局部,依托保税港区优势,重点开展航运金融及保险、物流咨询、信息管理等相关增值效劳,打造航运创新效劳业聚集区。2、“一基地”:指深圳港的内陆集装箱物流基地,以平湖物流园区为核心,包括龙华、观澜、横岗三个物流中心,主要提供多式联运、接驳、堆存、流通加工、分拨配送、拖车停车、修洗箱等效劳,借助电子技术手段开展保税仓、出口监管仓功能,补足临港物流用地缺乏。3、“多通道”:为公路、铁路共同组成的有效沟通集装箱码头区、物流园区(基地)与腹地的疏港或物流通道。第36条打造物流信息港推进港口、海关、检验检疫、口岸、海事、铁路、公路等相关部门实现公共信息系统共享和资源整合,建立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并与金
37、融、保险等行业信息系统连通,集成港口、客户(承运商/航运、供给商和经销商)、相关物流企业的信息,搭建电子商务平台。第37条改善政策环境争取国家支持、批准设立保税港区;以深港共建共管的方式,在港口局部范围探索尝试自由港政策;对分散布置、功能单一的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行电子围网,开创有深圳特色的网络化监管新模式;开展江海联运、海铁联运、海陆空立体物流和内陆集装箱物流绿色通道,提高通关效率。第三节港区布置规划第38条南山港区南山港区由蛇口、赤湾、妈湾三个作业区和孑子洲修造船基地、东角头客运点组成。1、蛇口作业区通过功能调整形成以外贸为主、兼顾内贸运输的集装箱开展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要的水上客运枢纽、航
38、运商务基地。包括客运商务区和集装箱泊位区两个功能区。1)客运商务区取消一突堤散杂货运输功能,并通过适当填海造地形成新的大突堤布局,突堤西侧和端部规划为客运码头岸线,突堤东侧至游艇码头之间规划为城市生活岸线,依托岸线布局自西向东相应形成客运枢纽综合区和航运商务区。客运枢纽综合区:一突堤西侧岸壁延长后呈折线布置,拐点与二突堤根本齐平。拐点以北岸线与二突堤形成规那么矩形港池,近期开展客滚、客运和局部工作船泊位,远期根据开展需要可调整为国际邮轮泊位。拐点以南岸线规划布置1个15万吨级国际邮轮码头。突堤东南端部通过小突堤和小港池相结合的形式,可布置港澳和国内客运码头14个以上。依托客运码头,岸线前方规划
39、为客运枢纽综合区,重点开展客运大厅、海关、检验及与城市交通的接驳、转运等功能,预留充足的停车场。航运商务区:依托便捷的交通条件,突堤东侧至游艇码头间重点开展商务办公、会议展览、历史文化展览等功能和相应的餐饮、商住配套功能,形成面向港澳和国际的航运商务效劳基地。2)集装箱泊位区规划将蛇口二、三突堤全部调整为集装箱码头岸线,并按照内外贸相对别离、驳船支线运输补充的原那么进行资源整合:一、二突堤间顺岸岸线及二突堤作为内贸集装箱泊位区,远期根据深圳市邮轮产业开展情况,预留改造为国际邮轮码头的可能性。二、三突堤间顺岸为驳船岸线。三突堤为外贸集装箱泊位区,是南山港区从事远洋集装箱运输的主要区域。突堤东侧布
40、置3个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南侧布置4个5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突堤西侧现有友联船厂及海事、消防、成品油等码头进行搬迁,近期可用作驳船岸线过渡,远期通过回填形成顺直岸线,与赤湾进港航道根本平行,南端布置4个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向北规划为驳船岸线。2、赤湾作业区调整为以外贸运输为主、兼顾内贸的专业化集装箱作业区。大突堤外侧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突堤东侧湾内以近洋和驳船运输为主、兼顾局部内贸集装箱运输和支持系统岸线。突堤外侧:根据集装箱船舶大型化开展要求,规划将现有码头升级改造为10-15万吨级泊位,码头岸线可相应向南延长约320mo突堤东侧湾内:突堤东侧北端2个5万吨级多用途泊位,近期兼顾局部散
41、货运输功能,远期改造为专业化集装箱泊位。湾内西侧和湾顶岸线,规划改造现有16#散杂货泊位为4个23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以近洋、内贸和驳船运输为主。湾内东侧岸线,规划搬迁南油基地及胜宝旺临海工业区,调整为集装箱驳船岸线和局部支持系统岸线。通过对局部临港工业用地置换和调整,将赤湾与蛇口作业区前方陆域空间形成连片布局,拓展港口生产和配套用地。3、妈湾作业区妈湾作业区是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集装箱运输功能的综合性作业区。总体呈顺岸布置,规划自南向北形成散货泊位区、集装箱泊位区、通用泊位区、支持系统区四个功能区。散货泊位区:已建妈湾电厂2个5万吨级煤炭泊位,维持现状。集装箱泊位区:现有3个多用途泊位改造
42、为专业化集装箱泊位。通用泊位区:作为深圳港散杂货运输的重点区域,近期维持妈湾14#泊位散杂货运输功能、调整0#为散杂货泊位,远期根据深圳港集装箱和散杂货运输需求变化情况,预留调整为集装箱泊位的可能性。北侧现有石化码头和前方库区近期不宜再扩建规模,远期随着大小铲岛油气危险品港区的开发,逐步将油气化工危险品运输功能调整上岛,码头功能相应调整为散杂货码头和局部支持系统岸线。支持系统区:是深圳港西部大型支持系统基地,承接蛇口、赤湾作业区局部外迁的消防、海事及救捞局码头功能,兼顾陆岛交通、管线接驳、应急战备功能及政府效劳码头岸线。4、丹洲修造船基地主要作为深圳及珠江三角洲其他港口修造船配套效劳基地,并接
43、纳南山港区现有船舶修造、海洋平台制造等临港工业的搬迁。5、东角头客运点取消目前东角头货运功能,通过改造或新建客运码头适度开展客运功能,作为蛇口客运码头的补充。6、保税港区前海湾保税港区位于妈湾作业区前方。园区用地应重点围绕打造区域生产组织中枢和国际供给链管理中心的需求,大力开展现代物流、航运效劳、供给链管理等现代效劳业,并适度开展物流仓储设施及集卡停车场等相关配套设施。第39条大铲湾港区由大突堤和顺岸段两局部组成。突堤宽约1200m,以远洋集装箱运输为主。内、外侧可分别布置6个和9个5-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突堤端部布置34个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兼顾支线驳船运输。顺岸段南部岸线以接纳近洋航
44、线集装箱船为主,兼顾局部内贸集装箱运输,布置6个3万吨级泊位,岸线中部预留大小铲岛港区跨海大桥通道位置。顺岸段北部岸线为驳船岸线。大铲湾物流园区布置在沿江高速公路以东、机荷高速公路以南。园区内应预留铁路站场开展空间。第40条大小铲岛港区大小铲岛港区以成品油和液体化工品运输为主,主要效劳于深圳市,兼顾局部珠江三角洲地区转运功能。为了减少港区开发对周围水域特别是矶石水道深槽的影响,规划将小铲岛向南北两侧填筑成水晶状,最大宽度960m,南北长约3500m,大铲岛沿山体边界略微向外围垦,两岛之间保存750m宽的水流通道。小铲岛山体以北为城市开展区,以南为港口生产作业区。规划小铲岛东侧由南至北依次为油气
45、危险品泊位区(可布置5个510万吨级泊位)、预留开展区;西侧由南至北依次为油气危险品泊位区(可布置4个中级泊位)、支持系统岸线;南侧自西向东分别为油气危险品泊位区(可布置4个中级泊位)、支持系统岸线。大铲岛规划为预留开展区,近期以支持系统和西气东输二线香港支线输气枢纽站建设为主,远期根据开展需要逐步完善港口功能。港区总体开发方案需在下一阶段通过港区总体规划深入研究后予以确定。第41条宝安港区宝安港区包括机场、宝安综合和东宝河三个作业区。1、机场作业区机场作业区以客运和航空油料运输为主,兼顾少量航空物资空水联运。根据机场跑道扩建和沿江高速公路建设需要,将机场作业区现有客货码头迁至机场跑道南部、机
46、荷高速以北。由南向北依次布置客运区、通用泊位区和油气泊位区。客运区为挖入式港池,可布置20个500吨级客运码头。通用泊位区顺岸布置2个1000吨级泊位。油气泊位区采用栈桥形式,布置2个5000吨级油码头。2、宝安综合作业区宝安综合作业区以散、杂货运输为主,兼顾局部集装箱驳船运输,主要效劳于宝安区及周边地区,并为香港提供集装箱空箱驳运效劳。顺岸和挖入式港池相结合,自南向北依次规划为通用泊位区(可布置9个5001000吨级泊位)、支持系统岸线、集装箱泊位区(可布置14个1000吨级泊位)、通用泊位区(可布置11个5000吨级泊位)、支持系统岸线和预留开展区。3、东宝河作业区东宝河作业区是深圳港主要
47、的矿建材料和水泥运输专用港区,为深圳市和周边地区城市建设效劳。以规划的沿江高速为界,东侧规划为近期开展的通用泊位区,可布置20个500吨级通用泊位;西侧作为预留开展区。第42条盐田港区盐田港区由2个楔形港池分隔为西、中、东三个作业区,其中西港池宽度130300m,东港池宽度640950m。1、西作业区:总体呈扁平突堤格局,平均纵深约600m,宽度IlOOmo突堤南侧IlOOm顺岸布置3个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东侧915m岸线调整为2个3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和支持系统岸线;西侧500m岸线规划为港口支持系统岸线。2、中作业区总体呈大顺岸与宽突堤相结合格局,其中顺岸段和突堤西侧已建成9个3.510
48、万吨级专业化集装箱泊位,突堤东侧在建6个310万吨级集装箱泊位。突堤端部规划布置4个5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作业区前方保存现有平盐铁路生产作业区域。3、东作业区东作业区东邻大小梅沙旅游区,为了深入研究在不对大小梅沙旅游区及周边环境造成不利影响的前提下东作业区的扩建范围和布置方案,以充分利用珍贵的港口深水岸线资源,专门针对东作业区的方案布置开展了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试验。根据模型试验论证结论,东作业区规划形成北窄南宽的突堤,宽约6001200m,形成集装箱码头岸线长约3570m,总体呈折角布置,其中北侧布置6个71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与中作业区间形成宽约640950m的楔型港池;南侧布置3个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南侧岸线东端预留1个10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