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4年版)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二。二四年十一月前三为进一步促进勘察设计行业管理与技术创新,提高全市市政工程设计质量与水平,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勘察设计行业创新研究与能力建设项目委托书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文件技术规定和审查要点”要求,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我市实践经验,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以下简称“技术规定”)进行了修订,形成2024年版技术规定。新版文件中更加重视公共利益、智慧城市、海绵城市、危大工程、工业化建造等内容在设计文件中体现。本
2、技术规定对重庆地区新建、改建、扩建的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内容作出了具体规定,是指导设计人员开展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的技术文件。本技术规定由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负责管理。由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及各主编单位负责具体内容解释。组织单位:重庆市勘察设计协会市政分会主编单位:中设工程咨询(重庆)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林同楼国际工程咨询(中国)有限公司招商局重庆交通科研设计院有限公司重庆市设计院有限公司参编单位: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煤科工重庆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中铁长江
3、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重庆市渝州工程勘察设计技术服务中心重庆达士施工图审查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黄华华敖良根刘安双T浩林自强刘蔚檀立朝冯暑邓瑛鹏印琴琴陈锐颜钟杜春林吴后伟胡居义陈汝春陈力畅伍宁刘杰(市政院)李敏娜张力树陈建忠田沁禾刘力韩乔肖栋刘帅成豪杨丁王道良冯彦淋文充池朋吴胜忠董方颖鲁志俊蔡志伟王庆滨刘亚波何海英胡安林周鸿毅马汀管霞莹涂志忠张浩杨江啸贪旭彤张伟段婵娟陈军(市设计院)李哲一冯兴法郭春侠唐禄林李微微谭俭秋董莹彭桃黄成田洋周莉审查专家:邹云朱占国钟明全滕前良肖了林周成涛谢应坤曾德荣周海鹰郑灿营盛国荣龚安军谭平胡萍阳邵春游兴芬占东辉1总则12一般规定32.1 设计文件组成32.2 编制企
4、业资质32.3 设计文件签署规定33城市道路工程53.1 道路专业53.2 城市立交工程(单独大型立交工程)203.3 支挡结构及高边坡工程273.4 道路交通工程313.5 排水工程353.6 海绵城市工程393.7 道路电气工程413.8 道路综合管线工程483.9 道路绿化514城市桥梁工程544.1 设计说明544.2 设计图纸594.3 计算书635城市隧道工程675.1 隧道土建工程675.2 隧道机电设施预留预埋855.3 施工工艺及施工注意事项865.4 隧道通风875.5 隧道消防给水及灭火设施895.6 隧道照明与供配电专业935.7 隧道监控985.8 消防设计专篇102
5、5.9 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设计1055.10 环境保护设计1056城市给水工程1066.1 工艺工程1066.2 建筑设计1126.3 结构设计1206.4 电气设计1306.5 自控、仪表及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336.6 供暖及通风设计1357城市排水工程1427.1 工艺工程1427.2 建筑设计1597.3 结构设计1687.4 电气设计1767.5 自控、仪表及安全防范系统设计1807.6 给水排水1817.7 暖通设计1837.8 机械设备布置图1888工业化建造专项设计1899附则1909.1 名词解释190I总贝U1.0.1为了规范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行为,保证施
6、工图设计文件成果质量,并满足安全适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要求,依据国家及部委有关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1.0.2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按照工程设计资质标准(建市(200786号)附件3-17市政行业建设项目设计规模划分表规定的新建、改建、扩建市政大中型项目,包括城市道路工程、城市桥梁工程、城市隧道工程、城市给水工程、城市排水工程的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工作。小型和维护改善类市政工程可参照本规定执行,并进行适当简化。1.0.3市政工程施工图文件的编制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市政工程的政策和法规,制图标准的规定和要求。1.0.4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进一步加快应用建筑
7、信息模型(BIM)技术的通知(渝建发(201819号)的要求,对市政工程中应当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lM)技术的建设工程项目,在设计阶段应采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具体编制要求应按照重庆市市政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22年版)市政工程信息模型专篇执行。1.0.5根据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令第47号修改)以及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重庆市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022版)文件,对涉及危大工程范围内工程需编制专项篇章内容,具体编写内容参见本规定相应篇章内容。1.0.6根据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推动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的实施意
8、见(渝建科(202170号)文件要求,对符合条件的市政工程项目,推动采用工业化建造方式,并在设计文件中编制市政工程工业化建造的专项设计专篇内容,具体编写内容参见本规定第8章内容。1.0.7涉及城市综合管廊建设工程设计内容的编制,参照重庆市城市综合管廊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要求编写。1.0.8本规定对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的要求具有通用性;对于具体的工程项目设计,应根据项目的内容和设计范围对本规定的条文进行合理的取舍,也可适当增加专项篇章。1.0.9由产权单位自行维护的铁路站场、港区、工厂生产区域和居民小区内的小型市政公用工程可参照本规定的要求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2一般规定2.1 设计文件
9、组成2.1.1 施工图设计文件由设计说明、设计图纸、市政工程信息模型(如有)及其他必要的图文资料组成。2.1.2 综合类市政工程项目的设计图纸可根据项目情况分册编制,各分册图册封面名称应易于识别总图册数和判别图册内的主要设计内容,宜按“XX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第XX册共XX册XX工程设计图”印制。2.1.3 项目勘察报告审查意见(如果必要)、初步设计审批文件和与项目相关的其他行政审批文件以及涉及项目相关主体的书面协议、会议纪要等(复印件或影印件)应作为施工图设计编制依据附于设计文件附件中。2.2 编制企业资质2.2.1 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企业的设计资质应满足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有关设计资质管理规定,
10、并应将设计资质证书(复印件或影印件)或证明资料附于设计说明书附件中。2.2.2 由多个设计企业共同编制施工图设计文件时,设计企业的资质范围总和应覆盖和满足所承接工程专业及规模所要求的设计资质等级,且各设计企业只能承担自身设计资质范围内的工作内容。2.2.3 编制企业资质除应满足本编制技术规定外还应符合国家和重庆市的相关法律法规。2.3 设计文件签署规定2.3.1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由与设计企业具有合法有效劳动关系且在建设系统信息网上备案的技术人员签署。2.3.2 施工图设计文件应设置“设计人、校核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审核人、审定人”等不少于六个技术岗位的签署栏,并采用打印姓名和对应手签姓
11、名的签署方式。2.3.3 项目中某个工程专业已实施注册人员执业制度时,在设计成果文件上还应加盖具备相应专业的国家注册执业人员的有效注册执业资格印章。2.3.4 同一项目设计文件中不同专业的专业负责人签署栏不得由同一人签署。同一专业的设计人/校核人、设计人/审核人、校核人/审核人不得由同一人签署。2.3.5 大型市政工程设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以上技术岗位签署栏应由设计经历满10年且具有相关专业高级技术职称人员签署。中型市政工程设计项目的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及以上技术岗位应由设计经历满5年且具有相关专业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人员担任和签署。具备相应专业的国家注册执业人员应按国家相应注册师
12、执业规定执行。2.3.6 签订设计合同的设计的单位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多个设计企业共同编制设计成果文件时,文件上应盖印所有参加编制设计企业的公章和勘察设计图说专用章,设计文件封面应标明全部编制企业,牵头编制企业排名在前。设计单位分支机构公章不能替代设计单位公章盖印在设计成果文件上。2.3.7 设计文件签署除应满足本编制技术规定外还应满足国家和重庆市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行政主管部门相关规定要求。3城市道路工程1.1.1 专业1.1.2 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1)项目区位说明拟建道路在城市交通路网中的位置、设计起终点、与之连接的既有道路或规划道路及沿线已建或规划建设的重要建筑物的位置和概况(插入相关
13、图片说明)。2)工程规模简述道路等级、标准路幅宽度、车道数、设计速度、总长度、包含的重要建(构)筑物(如有)等内容。3)工程设计范围及主要设计内容应说明施工图设计所包括和不包括的工程项目及具体内容,如为分期实施项目应叙述分期情况及本次设计范围。由几个单位共同设计的项目,应说明设计分工的情况。说明本次出图的分卷、分册情况。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1)合同依据项目业主与设计单位签订的设计合同或设计委托书等。2)政府相关批复意见及相关文号叙述对上阶段设计的批复,项目涉及的水务、铁路、轨道、高速、文物、园林等相关部门审查意见或专项评估报告,注明相关文件编号、签发单位及时间。3)相关勘察、测量、检测报告
14、文件、相衔接道路技术成果逐项列出工程详细勘察、工程测量、涉及对原道路改扩建进行的检测报告文件及相衔接道路的技术成果,并注明报告出具单位、时间等。4)采用标准规范逐项列出施工图设计采用的现行设计规范、规程、规定及施工验收标准等,并注明名称与版本号;同时对现行规范未涵盖的技术指标部分列出采用的参考标准和规范,并注明名称与版本号。5)对规范强制性条文执行情况应说明是否存在违反行业现行规范强制性条文的情形;对不符合现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应特别说明“通过论证和制定了切实可行处置措施”并须将“按审批程序履行了报批手续”审批同意情况进行说明并列示审批证据。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1)施工图设计阶段
15、应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情况进行详细说明,对初步设计审查意见、相关行政等审查部门审查意见、涉及轨道等部门审查意见、对高边坡专项论证意见等在施工图设计中的执行情况进行逐条说明。2)若技术标准、建设规模、用地红线等指标与原审批条件相比发生重(较)大改变(补充论证资料),则应将“按审批程序履行了报批手续”审批通过后情况进行说明并列示审批证据。4建设条件1)场地现状依据调查资料简述拟建道路沿线控制和影响线路平纵横设计的重要建筑物、相交相临的道路、公路、轨道线、铁路线、地上架空线、地下管道、文物、项目建设场地周边土地开发建设以及水电设施等相关情况。2)道路现状(仅针对改扩建项目)依据城市道路现状质量调查及检
16、测报告资料,简述原有道路路基、路面、桥梁、隧道、挡护构筑物、路面排水等主要工程子项和市政设施完好情况。3)气象水文简述建设区域内气象、水文等自然条件,如气温、降雨、日照、蒸发量、主导风速、风向、河流水位、流速、地下水位等关键指标参数。4)地形地貌引用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中的地形地貌构造描述。5)工程地质情况应准确引用本项目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勘)中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水土腐蚀性、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设计岩土体参数取值、线型工程分段工程地质评价意见、地震效应评价、结论及建议等。6)进出场条件依据调查资料,简述建设项目周边道路情况,对项目建设交通情况进行说明。
17、7)建设条件特别提示依据相关资料简述建设条件的特点、困难实施条件、特殊性岩土及不良地质场地或路段、进场困难条件等。8)材料来源(或供应)说明项目所在地的当地材料供应情况,材料数量和质量能否满足要求。5技术标准列表说明道路(主线及辅道、匝道)设计分别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道路等级、设计年限、设计速度、标准路幅宽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大纵坡、最小坡长、凹曲线/凸曲线半径、停车视距、最小净高、路面设计标准轴载、抗震设防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限定值进行对比分析。说明不同技术标准之间的衔接和过渡情况。对现行规范未涵盖的技术指标部分列出采用的参考标准和规范,并说明采用理由。6道路平纵横断面设计1)道路
18、总体设计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大桥和特大桥、隧道、交通枢纽应进行总体设计,主要是道路与桥梁、隧道、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大型地下管线、大型换乘枢纽、城市景观等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道路与规划、已建(构)筑物、现状地形地物、待建(构)筑物以及需要分段、分期设计实施道路(含立交匝道)之间的关系。2)道路平面设计分段简述道路的平面设计主要技术数据:道路起终点及坐标、曲线设置个数、超高、加宽设置情况、最大半径、最小半径、缓和曲线长度等。如数据较多,可采用列表形式表达超高、加宽及渐变段长度等信息。3)道路纵断面设计分段简述的纵断面设计主要技术数据:道路起终点桩号及高程、坡段个数、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大坡长、
19、最小坡长、最大竖曲线半径、最小竖曲线半径、线形组合等。4)道路横断面设计分段简述道路总宽度及路幅分配各组成部分的宽度数据、路幅总宽度变化情况。7道路交叉设计1)平交口设计应说明各个交叉口的交叉类型、交通组织方式、路口展宽、交通岛等渠化交通管理方式,并说明渠化长度、渐变段长度等。2)立交设计简述道路立交的分布及设置概况。立交范围内线形、桥梁、雨污排水管道、照明、交通工程、绿化等工程子项设计说明见本编制技术规定中对应的章节条款要求。8路基设计1)路基概况简述设计里程、总长度、路基长度、边坡最大高度以及路基设计原则及基本要求。2)填方路基说明路堤填料及填筑要求、路堤边坡放坡坡率、路堤填筑前基底处理等
20、相关要求。3)挖方路基应说明挖方高度及挖方路堑边坡放坡坡率。4)半填半挖路基应说明半填半挖路基处理方式、路堤填料及填筑要求、路堤边坡放坡坡率、路堤填筑前基底处理相关要求和挖方高度及挖方路堑边坡放坡坡率等相关内容。5)特殊路基设计简述沿线特殊路基分布情况、规模及设计原则,简述各段特殊路基工点情况(含工程地质、水文等内容)及相应处置措施,可列表说明逐段情况。6)路基排水设计简述排水设计原则及排水结构设计(含分段截面尺寸、长度、排出方式等内容),若有临时排水设施,应一并描述。7)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说明设计使用年限、设计安全等级、设计安全系数、结构重要性系数、设计荷载、地震基本烈度、抗震设防标准、设计
21、环境类别以及工程地质条件和参数等内容。说明边坡桩号位置、长度、防护或支挡形式、材料及要求、施工要求等内容。说明关于高边坡(如有)专项设计、审查及本次设计执行情况等内容,高边坡具体设计内容按照本规定“3.3支挡结构及高边坡工程”节内容执行。如边坡防护及支挡结构已有独立章节编制,本节可仅简要描述范围、形式等基本信息即可,并注明详见位置。8)土石方设计简述填挖方、清表等必要的工程数量与取、弃土情况,明确取、弃土运距。9路面设计1)说明路面设计基本参数、路面结构组成和各结构层和功能层厚度及其代号或强度等级等内容。2)对涉及路面防滑设计的需要说明抗滑层材料、加铺厚度、铺筑间距、摊铺宽度和设置范围等内容。
22、3)路面补强设计(仅针对改扩建工程)应说明路面挖补设计、路面加铺层设计等内容。10人行系统及附属设计1)人行系统概述简述道路范围内人行道及人行过街设施的设置情况。2)人行过街设施除人行横道外,人行天桥具体设计文件编制参照桥梁章节、人行地通道具体设计文件编制参照隧道章节。3)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简述人行道铺装各结构层厚度及结构层代号或强度等级,明确具体参数及做法。4)无障碍设施设计结合实际需要以及道路所处区位进行无障碍设施设计,说明本工程所需无障碍设施种类,无障碍设施运用段落或位置,详细给出各种无障碍设施安装具体技术要求,推广采用声光电智能无障碍设施运用。5)附属设施设计(1)简述人行道栏杆具体
23、设置位置、长度和材料要求等。(2)简述路缘石、路边石的标准尺寸,强度要求以及安装要求。(3)简述防撞设施、隔离设施、树池、坡道、阻车桩等设施设计要求。11公交设施设计1)公交停车港设计结合道路相关区域公交出行交通需求,进行道路公交停车港设计,说明各公交停车港等的平面位置、类型、纵坡、长度、变速车道长度、停车港宽度等。简述本工程公交停车港与轨道交通站点衔接情况(如有)。2)公交专用道设计(如有)按照公交专用道相关设计规范要求,进行公交专用道设计,说明公交专用道的设置方法、设置范围、交叉口设置要求及具体设计内容等。12道路相关设施布置(如需)1)道路范围内管线设施布置简述管线设计标准、平面布置原则
24、竖向设计原则。管线平面布置、竖向布置、管线材料、规格和施工要求等。2)综合管廊设施布置简述道路综合管廊设施布置情况,具体编制参见排水章节。3)环卫设施布置简述环卫设施布置原则、环卫设施种类、环卫设施点位布置、各种环卫设施材质要求等内容。4)广告牌布置要求简述在道路上布置广告牌的设置原则及安全性要求。5)其他设施布置简述其他未列明的道路相关设施的布置原则和布置要求等内容。13专项设计(如有)描述涉轨道、铁路、河道、高速、文物、园林等专项审批,前阶段审查及本次设计执行情况等内容。1)涉及轨道交通控制保护区建设项目专项设计简述受建设项目影响的轨道交通结构概况相关内容。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核实轨道交通情
25、况是否发生变化。简述施工图设计阶段建设项目(路基、支挡、桥梁、箱涵、综合管网等)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并简述与上阶段相互关系是否一致。若不一致,根据本阶段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的相互关系,复核建设项目对轨道交通的影响等级。详述建设项目与轨道交通的建设时序。简述施工图设计对方案/初步设计轨道专篇、轨道专篇书面审查意见、第三方安全评估报告及专篇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简述对轨道交通保护的施工要求。2)其他专项设计应按相关审批部门的要求进行编制。14节能及环保设计1)节能设计简述道路采取的节能设计及节能措施。2)环保设计简述道路建设及运营期对周边的环境影响,针对各种环境影响方面,进行环保设计及环保措施。城市
26、道路降噪工程应按照相关标准规范及重庆山地城市交通声屏障技术图集要求进行降噪专项设计。15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简述区域周边交通现状分析、交通组织原则、交通组织思路、施工期间的交通组织方案,需要分阶段实施的应合理划分施工阶段、施工便道设计以及工程数量表等。16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1)路基施工要求说明路基质量控制标准,路基排水要求,挖方路基的开挖要求,填方路基的填料要求、基底的处理和填筑的要求、路基防护工程等内容。2)路面基层、底基层、垫层施工要求说明基层、底基层、垫层的质量标准、材料要求和施工要求。3)路面面层施工要求说明路面面层形式,质量标准、材料组成及性能要求和施工技术要求等内容。沥青混凝土路
27、面采用的粘层、透层、封层等材料性能和施工技术要求等内容。4)构筑物基础施工要求说明基坑施工要求,垫层施工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要求、接头形式、搭接长度等要求,预埋管件、铁件预留孔洞位置等内容。5)道路其他附属设施施工要求说明混凝土、人行道铺装、路缘石、路边石及人行道栏杆的材料和安装要求等内容。6)其他注意事项说明施工过程中的爆破范围、严格禁止爆破的区域;开挖的顺序问题;涉及到轨道保护范围内的振动碾压要求等内容;设计说明及设计图纸未特别予以说明的内容,均应遵照相关施工规范及各种专业、行业技术规范、标准进行的要求等事项。17危大工程简述危大工程具体范围及内容、列出危大工程清单,提出保障工程周边环境安
28、全和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见,必要时进行专项设计。如有进行第三方监测的危大工程的监测方案主要内容应当包括工程概况、监测依据、监测内容、监测方法、人员及设备、测点布置与保护、监测频次、预警标准及监测成果报送等。18新工艺及新技术运用说明说明在设计阶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情况,包括装配式技术、气泡混合轻质土、土工合成材料等,应提出材料参数、工艺方法、验收流程及标准的参考值。19工程铭牌与安全运营信息牌1)工程铭牌重要结构工程应设置工程铭牌,要求如下:(1)工程铭牌内容:工程名称、建设单位名称、勘察单位名称、设计单位名称、施工单位名称、监理单位名称、工程竣工H期、设计使用寿命。(2)工程铭牌材料及安
29、置位置: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制造工程铭牌,安置位置以方便阅览不影响工程功能为标准。2)安全运营信息牌存在季节性运营风险的工程应设置工程运营信息牌(如季节性涉水路段、季节性低温结冰路段、季节性大雾路段、季节性漫水桥等),要求如下:(1)工程运营信息牌内容时间信息:在全年何日期段或某时间段或XX气候状态。警示信息:提醒工程使用者应注意防范何种使用风险或通过风险。(2)工程运营信息牌材料及安置位置:应采用耐久性良好的材料制造工程铭牌,安置位置以方便使用者快速知晓且不影响工程功能为原则。20施工中与设计文件相关的不确定性情况处置流程与建议1)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认为基础与地勘资料不一致或设计与现场情况
30、之间不符时:(1)施工单位及时向监理或业主反映相关情况。(2)建设单位及时组织勘察设计单位进行实地踏勘。(3)设计单位将根据实地踏勘调研情况或勘察单位调整报告确定处置方案。2)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对设计图纸资料完整性或合理性或技术方案可行性存疑时或需要设计单位对具体的施工组织设计提供技术支持时,请与设计单位项目负责人及时沟通,本项目负责人联系方式:电话Ixxxxxxxxxxo21主要工程数量表列表说明主体工程和各分项工程的工程数量、材料数量及设备数量。1.1.3 设计图纸1道路区位图应绘制道路区位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000-1:2000),突出拟建道路在城市交通路网中的位置,简要说明设计
31、道路规模与主要技术标准。2道路平、纵缩图大中型项目道路线路过长时应增加道路平、纵缩图,平纵缩图宜采用A3或A3加长图幅在一页示出,便于平面总体设计图与纵断面图比对审查。3道路平面总体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0-1:1000,图中应包括但不限于现状地形、地物、风玫瑰图(指北针)、沿线规划地块、现状重要建筑物、文物古迹、道路位置、桩号、桥涵、隧道、轨道交通、相交道路和附近道路系统、排水系统、现状地上地下管线等的布设位置。图中应标出道路中心线、起终点及相交节点位置、高程、路幅边线、停车港、示坡线、平曲线要素,图中应明确本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对环境敏感区(如景区、学校、自然保护区等)
32、及重要设施的范围必要时应标注。对分期修建的道路,应根据总体设计及分期实施计划,参照上述平面总体设计的要求,绘出分期各阶段工程的平面总体设计图及对应的横断面图。改扩建道路应增加绘制道路沿线病害分布及处置设计平面图,标明沿线病害分布范围、规模、处理方式等。若道路进入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保护区,应有与轨道交通相互关系平面图。4道路平面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o新建道路平面设计图中应包括现状地形、地物、风玫瑰图(指北针)、道路中线位置、桩号,断链位置及前后桩号、平曲线交点及要素、红线宽度、规划道路宽度、停车港及路口拓宽的平面布置和尺寸、支挡结构、桥梁、隧道、立交平面布置、跨线桥(包括分离式立体交叉桥
33、位置及交叉方式、平面交叉布置图(形式、路缘石半径、过街等候设施)、平面交叉渠化方式、变速车道布置、绿化布置,相交道路规划中线、红线宽度、道路宽度、节点高程、过街设施(含天桥和地道)等,主要杆、管线和附属构筑物的位置等。标明路幅宽度渐变长度、方式,示坡线、边坡排水系统、占地线等,图中应明确本设计所采用的坐标系统及高程系统。有分期建设计划时应绘制各分期建设阶段的平面设计图。改扩建道路应增加绘制道路沿线病害分布及处置设计平面图,标明沿线病害分布范围、规模、处理方式等。5直线、曲线及转角一览表图中应包括交点号、交点坐标、交点桩号、转角值、曲线要素值(缓和曲线参数、长度,切线长度、曲线长度、外矢距等)
34、曲线位置(缓和曲线起点、终点,曲线中点等)、直线长度及方向等数据。6道路逐桩坐标表一般按照20米间距(并对一些特征段落进行加密)输出逐桩坐标表,应包括桩号、坐标数据等。7道路纵断面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纵向1:4001:200,横向1:20001:1000,应包括网格线、地面线、设计线、地质剖面、断链、竖曲线及其要素,桥涵和立体交叉(含通道、人行天桥)的位置及其结构类型、孔数及跨径,立交主要部位的高程、重要交叉管线及高程、设计水位、隧道位置、交叉口位置及高程、停车港位置等。图的下部各栏绘制工程地质概况、填挖高度、地面高程、设计高程、坡度及坡长(包括变坡点桩号、高程)、桩号、直线及平曲线参数等。
35、8道路标准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应包括规划横断面路幅图、现状横断面路幅图(道路改扩建时)、设计横断面路幅图、分期实施横断面路幅图(有分期建设计划时)。图中应标注建筑限界、横断面总尺寸、各组成部分宽度、设计高程位置、路拱横坡、路缘石高度、路面结构形式;同时标注出路灯、绿化带及行道树、盲道等之间的几何尺寸。全路段断面人行道宽度不为固定值时应示出范围值。9道路路基典型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1001:200,应绘制带地形线的典型横断面设计图,包括路幅宽度变化段横断面、路基边坡变化段横断面、高边坡专项典型断面、挡护结构变化段横断面、路侧设有停车港或变速车道段、路侧建有重要建筑物
36、段横断面等,并注明每种典型横断面所处的道路里程范围。图中应标明主要尺寸、桥涵结构形式、挡护结构形式、边坡坡率、重要建(构)筑物名称等。若道路路基段涉轨,应有与轨道交通典型横断面图。10道路路基逐桩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一般按照20米间距(并对一些特征段落进行加密)输出逐桩横断面图,图中应标注桩号、挖方面积、填方面积、路面设计标高、地面标高、路面设计标高与地面标高的高差、道路横坡坡率、截水沟、挡土墙位置和开挖放坡坡率等。11道路土石方计算表应包括桩号、断面积、平均断面积、挖方(总体积、土类、石类)、填方(总体积、填土及填石分压实方和自然方)、本桩利用方、余方、欠方、远运利用
37、方、调配示意、运量、借方(分土类、石类、运距、运量)、弃方(土、石、运距、运量)等。12特殊路基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50,绘制出软土地基等不良地质和病害地段处理设计图(平面、立面、断面)、加固及构造物等结构设计图,示出工程地质情况。包括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路基横断面图、路基换填大样图、新旧路基拼接断面图等,并注明放坡坡率、处置深度、材料要求以及换填作业要求等内容。特殊路基处理平面图应标明路基处理范围以及在道路的平面位置、换填面积、平均厚度、换填区域的控制性点位坐标等。13边坡防护工程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2001:100,应包括边坡防护平面图、支挡结构面立面图、边坡剖面图(含截
38、排水设计)、大样图及必要的技术要求说明、边坡防护工程数量表等。图中应示出边坡防护范围、地层分界线、边坡防护形式、边坡坡率、边坡防护材质、关键位置高程、边坡高度、相对位置距离及几何尺寸等的标注、种植土和种植物要求等内容。若边坡防护工程涉轨,应有与轨道保护专项设计文件一致的相互关系剖面图。14路基及附属设计图包括隔离带排水、盲沟、排水沟(渠)、防护网等,图中应设置范围、规格尺寸等。15路面结构及附属设计图应包括路面结构大样图(图中应示出面层基层的厚度和材料要求等)、面层大样图(图中应示出面层材料和厚度要求)、路缘石大样图(包括中央分隔带和路侧路缘石)、路边石大样图、抗滑层铺装结构图、抗滑层平面布置
39、示意图、新旧路基拼接断面图、新旧路面搭接处理图(图中应示出基层、面层搭接长度,接头处理方式,新建路面的结构形式和材料、厚度要求等),绘出超高方式、超高渐变率、横坡及超高值等。16人行系统及附属设计图人行道布置图中应包括人行道宽度、盲道宽度、绿化带宽度等。人行道结构图中应示出人行道结构厚度、材料以及施工要求,使用透水砖的要在说明中明确设计参数及安装要求,同时应标示路缘石路边石规格。无障碍设施设计图含盲道布置图(含提示盲道、行进盲道)、盲道交叉时提示盲道示意图、遇障碍物时提示盲道示意图、盲道砖大样图、单面坡型缘石坡道设置及其透视图、三面坡型缘石坡道设置及其透视图,并在说明中明确盲道设置和施工的相关
40、要求。人行护栏构造图、剖面图、节点大样图、一个部件工程数量表等,并在说明中栏杆材质要求、荷载要求、连接方式和设置区域等。17公交停车港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o图中应包括道路平面位置、公交车站位置、加减速段长度、公交站长度等。18平面交叉设计图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200,平交口坐标控制图应示出道路重要点位的坐标,尤其是直线段与曲线段交点的坐标、路缘石半径等。比例尺一般采用1:5001:200,平交口竖向设计图应示出道路交叉点的坐标、设计高程,道路交叉区域的道路中线、边线点位的坐标和设计高程,交叉区域加密的等高设计高程数据等。19道路附属设施图道路红线范围的城市家具及其他各种设施布
41、置图,应示出其平面位置、规格尺寸以及布置间距等相关内容。防撞栏杆、隔离设施等其他道路附属应示意出应示出其平面位置、规格尺寸、单节工程量等内容。20施工期间交通组织设计图施工期交通组织设计图(施工区域范围、施工阶段划分、施工便道起止位置等)、施工便道平面图、施工便道纵断面图、施工便道标准横断面图、施工便道道路直曲及转角表、施工便道逐桩坐标表、施工便道土方工程数量表、施工便道路面结构图、波形护栏大样图、减速带大样图、施工便道标线平面图等,施工便道相关图纸要求参照本章相关条款执行。21减振降噪专项设计图(如有)1)声屏障平面位置图比例尺可与道路平面图保持一致,反映声屏障与敏感点的平面位置关系,标示声
42、障屏设置位置、相互平面距离等。2)声屏障横断面图比例尺1:2001:100,反映声屏障与敏感点的剖面位置关系,标示其高度、相互剖面净距等。3)声屏障大样图比例尺1:2001:50,按照重庆山地城市交通声屏障技术图集执行,明确声屏障型号、材质、尺寸等。3.2城市立交工程(单独大型立交工程)3.2.1设计说明1工程概况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款执行。2设计依据及采用标准规范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2款执行。3对上阶段论证及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3款执行。4建设条件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4款执行。5技术标准1)立交等级:简述立交在规划路网路中的地位、作用、功能及立交等
43、级。2)相交道路标准:包括道路等级、设计速度、路幅宽度、最小半径、最大纵坡、交通设施等级等,具体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5款执行。3)立交匝道设计标准:列表说明各匝道设计选用的主要技术指标,包括设计速度、最小平曲线半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最大纵坡、最小坡长、最小竖曲线半径、设计年限(路面结构和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设计荷载、停车视距、路幅宽度、结构使用年限、设计安全等级、机动车道及人行道最小净空、抗震设防烈度、交通设施等级、加减速车道及渐变段长度、加宽标准等,对以上指标与规范限定值进行对比分析。说明城市立交与公路相接的匝道设计所采用的标准及技术指标。6立交总体设计阐述立交与周边道路、桥梁、隧道
44、轨道交通、地下空间、大型地下管线、大型换乘枢纽、城市景观等的衔接与协调,处理好立交与规划、已建(构)筑物、现状地形地物、待建(构)筑物以及需要分期设计实施立交之间的关系,结合交通量预测分析,简述立交总体方案布置。7主线平纵断面设计1)主线平面设计(1)平面线形:设计起终点及桩号坐标、路线长度、设计车速、路幅宽度、平曲线半径、最小缓和曲线长度、设计工程范围、建设长度等。(2)加宽及超高:平曲线半径,按照规范要求设置加宽缓和段、加宽标准及加宽方式、加宽值,超高横坡坡率等。(3)渐变方式:平面、加减速车道、加宽、超高等渐变段的渐变方式及计算公式。2)主线纵断面设计简述立交主线坡段个数、最大纵坡、最
45、小纵坡、最小坡长、最小竖曲线半径等。8匝道平纵断面设计1)匝道平面设计说明匝道起止点、匝道长度及宽度、设计车速、平曲线最小半径、缓和曲线最小长度、平曲线加宽值、设计工程范围等。2)匝道纵断面设计说明匝道的最大纵坡,最小纵坡,最小坡长、最小竖曲线半径等。3)加减速车道(1)简述设置原则。(2)简述车道数、变速车道形式、变速车道及辅助车道长度、变速车道修正、渐变段长度等。9横断面设计1)立交主线对立交主线宽度有不一致的应分段表述横断面布置情况,具体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6款执行。2)立交匝道简述立交匝道车道类型,匝道检修道(设施带)、人行道(如有)、车行道、紧急停车带、路缘带等各组成部分的宽度
46、路幅总宽及横坡等。10路基及场地设计1)路基设计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8款执行。2)场地设计简述场地竖向设计原则及要求、与重要建(构)筑物竖向衔接、场地土石方计算方法、场地施工要求等。11路面设计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9款执行。12人行系统及公交设施设计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0、11款执行。13立交相关设施布置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2款执行。14立交土石方调配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8款执行。15立交其他设计1)与现状道路衔接说明立交被交主线现状路幅、远期规划路幅以及衔接设计等。2)还建道路说明立交修建需中断道路的等级、技术标准、运营状况以及还建后的平纵横设计等。16涉及轨道交通工程安全保护区等专项设计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3款执行。17节能与环保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4款执行。18施工期间交通组织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5款执行。19危大工程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7款执行。20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采用情况参照本规定3.1.1条中第18款执